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读者2006合订本 >

第102节

读者2006合订本-第102节

小说: 读者2006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引用的那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保证了一小部分重点校,放弃了一大片非重点校。照顾了少量的拔尖,忽视了大批的提高。对基础教育是福是祸,当是可得而言。后来择校、乱收费、上学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蔓延,同办重点校恐怕也脱不了干系。得失利弊,很值得重加估量。有消息说,今后将逐渐取消重点校,要在师资、资金等办学条件上加强非重点校。我想,这该是教育行政部门反思的收获吧。因此,我又想到了屈正中先生,想到在一片拥护声中他的那些反对意见,想到他对被拥护湮没了的意见的坚持。
  以往历次运动对反对意见的排斥和打击,已经养成一些人把“一致拥护”当作一种主张正确与否的标志,似乎一有不同意见就有碍于主张的正确,甚至有损于提出此主张者的形象或威望。因此,即便实际上存在不同意见,也要维持表面上的完全一致,于是便有意无意忽视或压制不同的意见。久而久之,即便有不同意见也没有人愿意说了。敢于说并敢于坚持的,真是凤毛麟角。
  现在讲和谐。所谓“谐”,《说文解字》曰“从言,皆声”。且来做一回拆字先生:既然“从言”,自然同说话有关系。“皆”是声部,但本作“俱”解,也就是一齐、一同的意思。大家一齐讲话,为什么就“谐”呢?因为这样才能沟通。有沟通,才能互通款曲,才能相互理解,才能融洽无间。如果不是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如果不能集思广益,各种事情能办好吗?若是进一步只许一些人说话、不许另一些人说话,或者只许说拥护的话、不许说反对的话。凡拥护者皆引为同志,凡反对者皆视为寇仇,求其和谐只怕是难矣哉了。基础教育的问题源出多般,重点校的成败只是其中一个不算太大的问题。但当时如果多听听如屈正中这样一些意见,或者至少允许在办学方式上有多种实践,或许事情会做得更周到,效果也会更好的吧。
  因为他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得了他的名字,尽管在他的家乡知道这位前前前前教育局长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给莎士比亚的一封回信
  余光中
  莎士比亚先生:
  年初拜读您在斯特拉特福投邮的大札,知悉您有意来中国讲学,真是惊喜交加,感奋莫名!可是我的欣悦并没有维持多久。年来为您讲学的事情,奔走于学府与官署之间,舌敝唇焦,一点也不得要领。您的全集,皇皇四十部大著,果真居则充栋,出则汗人。搬来运去,实在费事,但在某些人的眼中,分量并没有这样子重,因此屡遭退件,退稿。我真是不好意思写这封回信,不过您既已嘱咐了我,我想我还是应该把和各方接洽的前后经过,向您一一报告于后。
  首先,我要说明,我们这儿的文化机构,虽然也在提倡所谓文艺,事实上心里是更重视科学的。举个例,我们这儿的文学教授们,只有在“长期发展科学”的名义下,才能申请到文学研究的津贴;好像雕虫末技的文学,要沾上科学之光,才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您不是研究太空或电子的科学家,因此这儿对您的申请,坦白地说,并不那样感到兴趣。我们是一个讲究学历和资格的民族:在科举的时代,讲究的是进士,在科学的时代,讲究的是博士。所以当那些审查委员们在“学历”一栏下,发现您只有中学程度,在“通晓语文”一栏中,只见您“拉丁文稍解,希腊文不通”的时候,他们就面有难色了。也真是的,您的学历表也未免太寒伧了一点;要是您当日也曾去牛津或者剑桥什么的注上一册,情形就不同了。当时我还为您一再辩护,说您虽然没上过大学,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大学敢说不开您一课。那些审查委员听了我的话,毫不动容,连眉毛也不抬一根,只说:“那不相干。我们只照规章办事。既然缴不出文凭,就免谈了。”
  后来我灵机一动,想到您的作品,就把您的四十部大著,一股脑儿缴了上去。隔了好久,又给一股脑儿退了回来,理由是“不获通过”。我立刻打了一个电话去,发现那些审查委员还没散会,便亲自赶去那官署向他们请教。
  “尊友莎君的呈件不合规定。”一个老头子答道。
  “哦——为什么呢?”
  “他没有著作。”
  “莎士比亚没有著作?”我几乎跳了起来,“他的诗和剧本不算著作吗?”
  “诗,剧本,散文,小说,都不合规定。我们要的是‘学术著作’。”(他把“学术”两字特别加强,但因为他的乡音很重,听起来像在说“瞎说猪炸”。
  “瞎说猪炸?什么是——”
  “正正经经的论文。譬如说,名著的批评,研究,考证等等,才算是瞎说猪炸。”
  “您老人家能举个例吗?”我异常谦恭地说。
  他也不回答我,只管去卷宗堆里搜寻,好一会才从一个卷宗里抽出一沓表格来。“哪,像这些。哈姆雷特的心理分析,论哈姆雷特的悲剧精神,从弗洛伊德的观点论哈姆雷特和他母亲的关系,哈姆雷特著作年月考,Thou和You在哈姆雷特中的用法,哈姆雷特史无其人说……”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假如莎士比亚写一篇十万字的论文,叫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
  “那我们就可以考虑考虑了。”他说。
  “可是,说了半天,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呀。与其让莎士比亚去论哈姆雷特的鸡眼,为什么不能让他干脆缴上哈姆雷特原书呢?”
  “那怎么行?哈姆雷特是一本无根无据的创作,作不得数的。哈姆雷特脚有鸡眼考就有根有据了,根据的就是哈姆雷特。有根据,有来历,才是瞎说猪炸。”
  显然,您要来我们这儿讲学的事情,无论是在学历上和著作上,都不能通过的。在“曾获何种荣誉”一栏里,我也没有办法为您填上什么。您那个时候还没有诺贝尔、普利策、巴林根等等奖金,也不时兴颁赠什么荣誉博士学位。您的外文起码得很,根本不可能去国外讲学,或者出席国际笔会之类的大场面。桂冠呢,您那时候倒是有的,可惜您无缘一戴。
  对了,说到奖金,我也曾为您申请过的,不过,您千万不要见怪,我在这方面的企图也不成功。有一个奖金委员会的理由是:“主题暧昧,意识模糊”。另一个委员会的评语是:“主题不够积极性,没有表现人性的光明面”。还有一个评审会的意见,也大同小异,不外是说您的作品“缺乏时代意识,没有现实感;又太浪漫,不合古典的三一律”等等。我想,他们的批评,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诚恳的。例如,有一位文学批评的权威,就指责您不该在李尔王中让那些不孝的女儿反叛父亲,又说哈姆雷特王子不够积极和坚决,同时剧终忠奸双方玉石俱毁,也显得用意含混,不足为训。还有人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殉情未免过分夸张爱情,对青少年们恐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至于那卷十四行集,也有人说它太消极,而且有浓厚的个人主义的色彩云云。
  至于大作在此间报纸副刊或杂志上发表,机会恐怕也不太多。我们的编辑先生所欢迎的,还是以武侠、黑幕,或者女作家们每一张稿纸洒一瓶香水的“长篇哀艳悱恻奇情悲剧小说”为主。我想,您来这儿讲学的事,十有九成是吹了。没有把您的嘱咐办妥,我感到非常的抱歉。不过我相信您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的。您所要争取的,是千古,不是目前,是全人类的崇敬,不是几伙外行的喋喋不休,对吗?凉风起自天末,还望您善自珍重。后会有期,说不定我会去西敏寺拜望您的。敬祝
  健康
  余光中拜上
  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四日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儿子让我懂得幸福的含义
  张艾嘉
  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演艺生涯顺风顺水,别人拼命追逐的东西,我手到擒来,顺理成章。这些都让我成了一个张扬的人,无论感情还是性格。
  30岁那年,我的心态忽然有了微妙的变化…我不再满足飞车劲舞的日子,忽然很想有个孩子。
  37岁,我生下儿子王令尘,英文名奥斯卡,因为我是演艺圈里的人,而奥斯卡是演艺界的最高荣誉。从第一次把他抱在怀里,我就为他计划好了未来的路我要他成为最好的童星。
  我从最细微处着手,衣食住行样样刻意培养。
  儿子5岁那年,我把他推到了大众面前:那年,我应邀前往泰国北部采访难民村,我带他随行。
  拍摄过程中,我把部分台词让儿子背熟,然后将摄影机对准他。电视台播放后,香港顿时轰动,所有人都惊呼他为天才。在香港成功后,我随即带着儿子杀回台湾,带他参加了一个国际品牌的童装展示会,并让他上台走秀。各大媒体对此大肆报道,一夜之间儿子红透台湾。以后的日子里,我利用自己的知名度不遗余力地打造儿子,而他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很快成为童星。
  可是这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儿子在上学的路上被人绑架了。尽管绑匪一再威胁不许报警,我再三斟酌后,还是通知了警方,警方很快将绑匪擒获。当我打开儿子藏身的箱子时,倒吸一口凉气…绑匪已经在箱子里准备好了香烛冥纸。很明显,他们已经做好收到钱就撕票的打算。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绑架事件,对儿子造成了极大的刺激,他变得有点神经质:再也不愿意与我一起出席任何公众场合;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房间锁上门,连叫他吃饭也不出来,把饭送到门口也不开门,只允许把饭放在门口,等人离开了才偷偷开门自己把饭拿进去。看着以前举重若轻的儿子如今草木皆兵,我的心疼了又疼。
  咨询了很多心理专家,得到的建议只有一个…时间疗法。我收起眼泪,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天已经对我很宽厚了,把活生生的儿子还给了我。
  我开始学着以母爱的本能和他共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高兴,由着他去做想做的事情:摈弃牛排去啃汉堡包;请同学来家里闹得翻天覆地;和以前我嗤之以鼻的不富贵没气质的同学打成一片;穿便宜的T恤和牛仔裤;不再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不在我的监督下练乐器,苦着脸去听交响乐……
  节假日的时候,我带他出去旅游,不再带他去这个博物馆那个艺术宫。我放任他自己挑选目的地和旅游项目。
  有一次在埃及,我们共骑一匹骆驼,在金字塔前端详狮身人面像。儿子坐在前面,靠在我怀里。骆驼脖子上的鬃毛蹭得他的小腿发痒,我让他将腿盘起来,半躺在我怀里,左手帮他抚摸着蹭红的小腿,右手轻轻摸着他的头发,儿子忽然动了动,把脑袋往我的胸前挤了挤,梦呓般地说:〃妈妈,谢谢。〃
  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他没有谢我;我让他成为童星,他没有谢我;我曾打算倾家荡产去交赎金,他也没有谢我。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怀里的时候,他由衷地感谢我。一句〃谢谢〃,顿时让我觉得所有的荣耀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我发觉这样的生活才让儿子真正觉得幸福和满足。
  三年的恢复,儿子终于痊愈了。
  随着儿子的痊愈,我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我不再张扬,学会了理解和同情,变得成熟和内敛,也终于懂得了幸福的含义就是:生活平静,家人平安
  目录页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8…31
  PowerbySoftscapeHTMLBuilder3目录页下一页
  高贵的哑巴
  葛红兵
  小时候,我们村住着一个哑巴。
  一天,隔壁的王婆当街大骂,原来,她家西瓜地里少了一只最大的西瓜。
  她在骂,那个偷了她西瓜的人。
  那个哑巴听到了,他从家里抱来一只西瓜,放在王婆的脚下,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王婆,沉默了。她不再骂了。
  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哑巴为什么要拿来一只西瓜,这只西瓜到底是他从王婆那里偷了,良心发现送还王婆的,还是他自己种的,送给王婆,仅仅不愿意王婆因为丢了一只西瓜就怀疑全村的人……
  他是一个哑巴,他什么都不能说。
  但是,我知道,他是高贵的,他的高贵在于,他什么都没有解释:他的愧疚也好,他的乐善好施也好,他是一个坏人也好,他是一个好人也好……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解释得太多了。你常常会说:你别说了,听我说一句行不行?
  你没有想过,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