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7节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7节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州市驻京办主任林俊说:“温州人的适应能力是超出常人的。”

  在商业社会中,精明的温州人已经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他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举。

  一个温州人到北京卖馄饨,但是他却发现北京人很喜欢吃油条,于是馄饨摊很快就变成了油条摊。

  温州有一家电器厂,主要生产电烤箱,这种电烤箱是为烤制温州特产烤鹅而设计的。

  当产品推销到上海的时候,厂家发现上海人不爱吃烤鹅,而喜欢吃烤鸡。于是,厂家马上推出上海人喜欢的大烤鸡,结果大烤鸡一下子就赢得了上海人的喜欢。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16节:第一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14)
 
  同时,厂家对专门烤鹅的电烤箱进行改进,设计出用来烤鸡的电烤箱,结果,电烤箱的销量也不断攀升。

  后来,当产品推销到其他地区的时候,厂家主要去迎合市场的需求,烤鸭子、烤兔子、烤牛肉……紧紧抓住当地市场的需求,甚至在新疆,厂家推出了烤羊肉。因此,电烤箱的销量就一直居高不下。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浙江温州商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林这样说。他在杭州边上的富阳农民城里建了一座温州商城,从设计施工到产业规划,“每天都想怎么才能适合杭州人、富阳人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还有一个温州人到上海浦东开了一家上海市圣火实业公司,他们发现上海人很节俭,于是,公司门口就张贴了这样一张告示:“凡在本公司购买的装饰建材,用剩下的可以原价退还。”

  结果,精明的上海人纷纷到这位温州人的店里来购买装饰建材,温州人也就坐收利润。有人不禁要问,到底是上海人精明,还是温州人精明?

  确实,精明的温州人深谙这个道理: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市场就会主动来找你,财富自然也会主动落入你的腰包。

  温州人语录:

  适应人家的要求,我们才能生存、才能赚钱。

  ——浙江温州商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林

  11。落后就有市场

  致富思维:

  穷人:经商就是为了赚钱,因此一定要在富裕的地方经营,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温州人: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在一个地方经营,市场就被瓜分了。如果你反其道而为之,到落后的地方去经营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市场就全部是你的,还怕赚不来钱吗?

  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但是北方却也是温州人云集的地方。因为,在温州人眼里,北方就是一块还未开垦的处女地。

  1980年,年仅20岁的温州人郑月球离开家乡乐清,辗转来到了拉萨。

  20多天的旅途,郑月球换了无数趟汽车,好不容易到了拉萨,却出现了高原反映,使他好几天起不了床。

  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后,郑月球就开始找活干了。

  当时的拉萨,到处都是土房,非常落后。

  “和温州比,这里简直落后了几十年,”郑月球笑着说,“不过,也幸亏这里穷,我们才有机会发展。”

  郑月球没有什么创业资本,只是凭借自己的手艺找活。

  “我刚来时也是做木匠,吃住都在藏民家里,而且一做就是5年。”后来,郑月球创办了电器经销部。

  后来,郑月球看到西藏的农牧民点的都是酥油灯和蜡烛,根本用不上电,因为这里的施工环境恶劣,海拔高、温度低、工程短,尤其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2000年,他成立了西藏华东水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专门为小水电站提供设备和安装。

  郑月球说,建设水电站工程往往要跑很远的路,车在雪地里行驶常常翻车,然后抬起来继续走,连掉进冰窟窿里也是常有的事。

  2002年的时候,郑月球去藏北验收水电站。当时,同去的有8辆车,郑月球在最后一辆车上。在一个冰面上,其他车都过去,唯独郑月球的车掉进了冰窟窿。当时的天气冷得让人受不了,但车子却陷在冰窟窿中无法动弹。大家使劲推了一个多小时也推不上去,后来,幸亏来了一辆大货车,他们才得救。

  多数温州商人都深有感触地说:“很多次,我们就是和鬼门关擦肩而过。尤其是冬天,漫山遍野是雪,车子在冰雪上滑行,经过狭窄而倾斜的山路时,身边就是悬崖绝壁,我们透过车窗,甚至可以看见山下许多事故车子的残骸。”

  但是,尽管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郑月球一直非常诚信。他安装的水电站设备5年内实行包修、包换、包退,5年后,还保证免费年检一次,在接到用户抢修要求时,48小时内派员前往处理,风雨无阻,不解决问题,不停止工作。

  温州人认为,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在一个地方经营,市场就被瓜分了。如果你反其道而为之,到落后的地方去经营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市场就全部是你的,还怕赚不来钱吗?正如西藏华建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飞所说:“这里比较落后,信息闭塞,资源又缺乏,所以只要我们能找到当地需要的东西,没有卖不掉的。”

  现在,郑月球已经是西藏华东水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被西藏农牧民誉为“光明使者”。

  一般人认为,做生意就要在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经营,这样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温州人的想法却不一样,许多温州人非常钟情于落后贫穷的地方,偏偏喜欢到那样的地方去做生意。温州人就是喜欢在市场上寻找空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17节:第一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15)
 
  1995年5月,温州商人吴建海只带着几只皮箱和一本叫《绝处逢生术》的书,独自踏上了前往非洲之路。

  这之前,吴建海一直在欧洲经商,事业相当成功。

  但是,吴建海却毅然放下经营多年的欧洲市场,逐鹿非洲,来到了喀麦隆。

  “经常听说喀麦隆是非洲一颗灿烂的明珠,到了那儿才发现,在喀麦隆杜阿拉市还没有中国商店。但中国货却很受当地人欢迎。”于是,吴建海果断地成立了海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门经销中国商品。

  正如温州商人丁振兴所说:“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闭的地方,越适合温州人发展。封闭的地方往往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环境,而且存在着巨大的卖方市场。”

  凭着温州人吃苦耐劳的韧劲,吴建海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喀麦隆站稳了脚跟。

  199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喀麦隆经商,但由于语言限制、店面难找以及治安问题,大多半途而废,悻悻而归。“当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中一直酝酿——办中国商城,将中国商人汇聚一堂,形成规模经营,使中国的商品走进非洲的千家万户。”吴建海萌发了办中国商城的念头。

  1999年底,吴建海独资创办的“中国商城”开张了。中国商城有25家店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专门卖中国商品。于是,温州的眼镜、皮鞋、服装等小商品都进驻了中国商城。吴建海还经常带非洲客户来温州考察。把非洲人的市场眼光转移到闻名中外的温州。

  目前,中国商城每年从中国进口商品100多个集装箱,进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吴建海也成为喀麦隆华侨华人工商总会副会长。2005年,吴建海应邀出席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还被《国际商报》盛赞为“在非创业的中国人的楷模”。

  因为他为中非友谊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朱镕基访问喀麦隆时,亲自接见了这位敢为人先的温州企业家。

  “但凡温州商人云集的地区绝对具备两个基本元素——早期商业市场不太规范和绝对消费基数庞大。”昆明理工大学的姜老师说。这两个基本元素正适合草根温州商人的生存和发展。

  有记者曾问山西太原华北服装城总经理苏德生:“你认为在山西做买卖前景怎样?你自己以后是回南方发展还是继续在北方发展?”

  苏德生说:“从目前看,我认为在北方做生意的前景还是比较好,因为机会多一些,有空白需要人填补,就有机会。再有一点是,对手的思想观念落后一点,竞争就弱一些。这是实话。”

  这就是温州人的眼光。正是有了这种眼光,许多温州人才甘愿离开经济发达的地方,而到经济落后的地方去开辟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奶酪。

  温州人语录: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越是封闭的地方越适合温州人发展。

  ——温州商人 丁振兴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18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1)
 
  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

  1。头道汤味道最好

  致富思维:

  穷人:没人干过这种事,没有先例可循,万一砸了怎么办?

  温州人:没人干过怕什么?这样才没人跟你抢市场嘛,头道汤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赚钱,统吃整块蛋糕,市场才大嘛!

  头道汤的味道最好,先人一步的生意最赚钱。敢为人先的胆识是每一位温州商人所具有的特质。

  在经济发展中,温州人总是走在前面。

  温州商人章华妹成为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申领者。她的营业执照是工商证字第10101号。执照上清楚地写着:

  姓名:章华妹;

  地址:解放北路83号;

  生产经营范围:小百货。

  温州还拥有许多第一。

  中国第一家实行利率改革的农村信用社。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中国第一座商标城。

  中国第一批农村专业市场。

  中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的城市信用社。

  中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

  中国第一份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

  中国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地方性法规。

  中国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

  中国第一个私人包机公司。

  中国第一个制订“质量立市”地方性法规的城市。

  中国第一个建立信用体系的城市。

  。。。。。。

  温州还有胆大包天、包山、包海、包岛的人。

  “包天”者——王均瑶。

  1991年春节前,王均瑶和一些温州老乡一起从湖南包大巴车回家过年。在翻山越岭的1200公里的漫长路程中,王均瑶说了一句汽车太慢了。那时,一位老乡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没想到这样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瑶的“野心”,他想:是啊,我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

  他想到就去做。王均瑶随后做了详细的客源调查,并向湖南民航局递交了一份构思严密、数据可靠的可行性报告,表示自己要承包长沙至温州的航线。

  民航局的人对此十分诧异,认为王均瑶有点异想天开。

  但是,王均瑶却坚定地对民航局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考虑的核心问题是经营风险,这个险我来冒。我先把几十万块钱押给你们,等于每次先付钱,后开飞。我不押钱就不飞,这样你们就‘旱涝保收’了。”

  王均瑶的提议终于打动了湖南民航局的人,然后,双方就“先付钱,后开飞”开始洽谈,并达成了共识。为此,王均瑶跑了无数个部门,盖了无数个章。

  1991年7月,长沙至温州的航线终于开通了。

  一架“安24”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地降落在温州机场。这是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包机航线,王均瑶被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

  谈起包飞机,王均瑶说:“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场。”王均瑶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这么评价自己的包机创举。

  为了包机,王均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1992年,天龙包机公司总共开通了50多条包机航线。

  2002年8月18日,王均瑶的均瑶集团参股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内首家民营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