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4节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4节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贩卖纽扣的叶荛林、叶荛青兄弟俩在20世纪80年代初刚开始在温州桥头镇试卖纽扣时,并没有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竟然销售一空,这让兄弟俩非常高兴。同时,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下子传到了其他人的耳朵里。结果,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纽扣在桥头镇的小商品市场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到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已经达100多个。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成为远近闻名的纽扣交易中心,还被香港《文汇报》称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能挣一分是一分,这是温州人获得第一桶金的秘诀。正如香港古谷惠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雄在评价温州人的时候所说:“他们把普通的事、把小事做大,这是其他地方的人做不到的事情。要研究的是他们能把很小的事情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事情。”

  温州人做生意,从来都是从小处着手,能挣一分是一分。

  卖纽扣,每粒只赚1分钱,温州人就干;

  做标签,每条只赚几分钱,温州人就干;

  修鞋子,每双只赚2毛钱,温州人也干;

  卖服装,每套只赚几元钱,温州人还干;

  纽扣、标签、徽章、商标、印刷品、小饰品、小玩意儿……别人看来挣不了多少钱的生意,温州人都在做,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如今的温州,小商品做成了大市场。乐清柳市的五金电器市场,永嘉桥头的纽扣市场,苍南金乡的小商品市场等,都是温州人的财富聚宝盆。

  温州人认为,不怕赚钱少,只怕赚不来,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挣钱,财富就会越积越多。微利是图是许多温州人取得第一桶金的方式。

  有些人认为,做买卖就要做大买卖,小生意没什么赚头,不屑一顾,这种人往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结果不仅做不成大生意,而且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倾家荡产。

  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终赚得的利润。小生意尽管赚得少,但是,投资少,风险小,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就能够赚到许多钱。大部分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尽管胸怀大志,但是缺乏资金、人际关系等资源,怎样才能找到赚得第一桶金的突破口呢?如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致富就根本不可能。

  不要嫌赚钱太少。如果总是抱着“大钱赚不到,小钱不愿赚”的心态,结果总是赚不到钱。赚小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赚钱后再也赚不到钱。

  在美国纽约坚尼路经营手提袋的一位温州商人说,从小本生意做起,是我们温州人经营的特色,也是成功经营的快捷方式与保证。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9节:第一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7)
 
  青岛玉环灯具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可福则说:“做生意要从小处着手,钱要一分一分地赚,这是我们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在青岛成功的奥秘。”

  以小博大是温州人深深懂得的一个道理。乐清白石鞋底生产基地,永嘉黄田鞋饰生产基地,河通桥鞋料市场都聚集着喜欢做小商品的温州人,正是这些小商品造就了大市场。

  南京人尤凤英在温州“取经”时,给温州金泰市场一位老板“打工”半天,她发现那位老板不仅做几千元的批发生意,几块钱的业务也不放过,而且给顾客的仍然是批发价。老板认为,小生意虽然赚钱少,但总比没钱赚好。尤凤英感慨地说,她以前也做过小商品的批发生意,对前去批发的“大主顾”很热情,而对那些只想“淘货”的顾客就爱理不理,那时心里想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大老远进来的货,以很低的价格卖出一件两件太不值得了。现在想通了,大生意其实不就是一笔一笔的小生意组成的嘛。与其坐着等大生意上门,不如每笔小生意都做。

  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化,越来越专业化。一件商品往往不可能是一个生产厂家制作而成,而是由许多厂家合作生产而成,因此,生产厂家往往成为产品生产链上的一个环节,利润越来越微薄。面对这种情况,经商时越来越多地要执行薄利多销的策略,做消费者真正需要、常用的商品。只要有市场,微薄的利润照样可以积累起巨大的财富。

  温州人语录:

  做任何事,都得从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

  ——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 李欣瑜

  成功始于足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是小事;伟大来自平常,把每一桩平常的事情都做好就是不平常。

  ——华通机电集团董事长 李成文

  5。快速出击不后悔

  致富思维:

  穷人:有时候,我也会有好的点子,但是我总是犹豫不决,生怕失败,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温州人: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一个点子,就赶紧去做。如果你犹豫一下,这个点子就没有市场价值了!

  古语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本身具有强烈的时间性,错过了时机,就不可能再次光临。要想把握机遇,不但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且要有主动出击把握机遇的眼光。

  同样的机遇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太一样的,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抓住机遇。

  在伦琴发现X射线以前,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德国科学家雷纳特以及其他一些德国和美国的物理学家,都曾看到存放在阳极射线管附近的照相底版被感光了。但是,他们都没有像伦琴那样认真地研究这种现象,结果他们都失去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当伦琴连续发表三篇论文阐述他的发现后,有些人就开始企图贬低伦琴的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哈佛大学的哲学家闵斯特贝尔格是这样说的:“机遇促成了发现,可是在伽伐尼偶然看到挂在铁门上一只蛙腿的弯缩以前,世界上已经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伽伐尼效应了。世界上经常充满这种机遇,可惜伽伐尼和伦琴太少了。”

  在商场中,时间就是机遇,时间就是金钱。浙江商人朱张金说过,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等每个人都认同的话,太晚了!可见,如果你在竞争中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如果你在竞争中赢了,那么你也赢在时间。

  温州商人李涛在北京、上海逛宜家家居店的时候,感觉这种产品有市场,就立即找到宜家家居的负责人谈代理。那位负责人不等李涛开口,就问道:“你是温州人吧?”

  李涛惊讶不已,一问才知道,原来自宜家开业起,便不断有温州人找上门要求代理,只是因为宜家不搞代理,这些温州人才带着遗憾离去。

  温州人很早就走出温州到全国各地做生意,当别人还没有市场意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各地的市场上奋力打拼了。尽管那时候他们经营的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小五金、鞋子、服装等商品。但是,当其他人开始参与市场,他们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市场经验,能够迅速地识别市场上的变化,抓住新的市场需求,快速出击,获取更多的财富。

  1992年秋天,到上海出差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吃完晚饭后,就出去逛街了,在他看来,逛街就是一种“跑信息”或者“捡钞票”。

  朱老板来到延安东路,刚一拐弯,他就看到一家食品店门口排着长长的一队人,原来,那里正在卖糖炒栗子。

  朱老板悟出一个致富道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

  朱老板仔细地观察这些人,他发现那些急于尝鲜的顾客在买了糖炒栗子后,着急地剥着吃,但是却把栗子剥得四分五裂。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10节:第一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8)
 
  “能不能搞个剥栗器呢?”一个想法出现在朱老板的脑海里。

  朱老板立即画出了剥栗器的草图,用镀锌铁皮作材料,每只成本只要0。15元,出厂价只要0。30元。

  接着,他推开了商店经理室的大门。经理说:“这种产品顾客肯定欢迎,不过,上市要越早越好,最好在两个月内就上市。”

  朱老板笑了笑:“我一星期后就送货上门。”

  经理有点疑惑地问:“产品审批、核价什么的,没两个月怎么行呢?”

  朱老板笑而不答。

  当天晚上,朱老板将剥栗器的草图传真到了温州的工厂,工人立即开始制作模具,两小时后,模具生产出来了,冲床开始制作产品。

  3天后,一卡车的剥栗器运到了上海。朱把产品推销给了每一位糖炒栗子摊主。看着自己的产品很快销售一空,朱得意地说:“这一批类似于汽水瓶盖的剥栗器至少创造了4万元利润。”

  眼光要准,出手要快,这是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的技巧。出手要快,不仅意味着及时出击,也要及时调头,在市场还没有开始出现变化的时候,及时调转方向,适时进退,能进能出,占据市场的前沿。

  广西桂林是有名的旅游城市,但是它的工业基础却很薄弱。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瑞安人潘益宽在销售编织袋的时候,发现桂林市的需求量很大。有人告诉他,桂林没有人生产编织袋。

  正是这个不经意得到的消息,使潘益宽立刻赶到桂林做实地调查。结果正如那人所说,潘益宽心花怒放。因为,当时的瑞安是一个全国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生产厂家数以千计,竞争已经异常激烈。而桂林有市场又没有生产厂家,正是投资办厂的好地方,也是发展自己企业的好地方。于是,潘益宽抓住这个商机,毅然离开家乡到桂林投资办厂。

  没多久,一家名叫“瑞丰”的塑料编织袋厂就成立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紧紧抓住了当地市场。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温州企业家黄建峰接手改造了当地的老糖厂,许多人都觉得他的投资风险非常大,但是在投产第一年,市场上糖价上涨。黄建峰的糖厂生意非常好。三年后,随着糖价的下降,黄建峰毅然转产马铃薯淀粉,从而依然保持良好的利润。

  当他被问到有什么经商的诀窍时,他说:“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买卖,确定项目前我已经关注了市场的长期变化规律,到了市场饱和期之前我就提前调头转产。商人要懂得适时进退,能进能出。”

  “这是一种空隙,温州人打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说。

  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最好把一切大事的起始交给百眼的阿加斯,而把终结交给百手的布瑞阿瑞欧斯!”培根的意思是,让百眼巨人阿加斯来关注机会,敏锐地识别机遇,寻找适合的机遇;而抓住机遇的任务就交给百手巨人布瑞阿瑞欧斯,以便能准确地利用机遇,迅速地得到机遇。在这里,百眼巨人表示眼光敏锐的人,而百手巨人则表示行动迅速的人。

  关于商机的发现和捕捉,营销学上有一种所谓的“猫捉老鼠”的策略。这种策略来源于猫捉老鼠的现象:

  当一只猫看到一只老鼠的时候,它会先静静地趴下,仔细地观察老鼠的动静,当它确认老鼠的行踪后,猫会先轻轻地迈出几小步,看看老鼠有什么反应。当猫感觉自己有把握捉住老鼠的时候,它就会以最快的速度猛扑上去。猫的这种本能反应值得商界人士深思。

  在信息社会,眼光一定要敏锐,出手一定要快,所谓快鱼吃慢鱼,如果你总是犹豫不决,等待更成熟的时机,那么,别人已经捷足先登了,商机已经不属于你了。在别人未进的时候进,在别人跟着进的时候退出,这就是温州商人的投资眼光。

  温州人语录:

  商机稍纵即逝,如果等每个人都认同的话,太晚了!

  ——浙江商人 朱张金

  6。瞄准他人的需要

  致富思维:

  穷人:这么多人做生意,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我都不知道商机在哪里?

  温州人:有需求就会有商机,只要你留心他人的事情,努力为他人提供方便,难道这不是商机吗?

  每个人都知道,有需求就有商机。但是,市场需求在哪里呢?怎样寻找市场需求呢?

  这一点正是温州人精通之处。温州商人谢福烈说过:“我从来不炒作新概念,也不搞什么包装策划,更不屑玩弄玄虚。我们修房、建商场,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