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12节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12节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2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了中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家吴伟。吴伟是温州人,他首创了爱侣性保健品公司并雄踞世界同行前十位。

  吴伟的发家史是这样的:

  1992年,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卖的大多是进口货。吴伟赶紧前去考察,感触颇深:“人需要性工具,就如同口渴了要喝水。在中国,这个不可限量的市场机会刚刚萌芽,等别人做不如自己抢先做。”

  当时的中国,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许多人对此都是遮遮掩掩的,但是搞机电出身的吴伟却毅然决定自己开发生产性工具。

  到2001年,吴氏的企业销售额已经占国内市场的70%,出口27个国家。

  吴伟高兴地说:“现在公司是24小时开工,订单多得都不敢接了。”

  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与其待时,不如乘势。或许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培养自己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事前做好必要的准备,才能比别人先行一步。

  1989年,温州人王良平以每月1000元的租金,在哈尔滨的一条大街上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门面,准备经销温州的低压电器产品。

  王平良的举动使许多人感到不理解。这么贵的租金只租了9平方米的门面,而且地理位置极不佳。

  王良平说:“店面的贵或者便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这个店面的市场辐射能力是强还是弱,我的这个店面虽然仅有9个平方米,但是周边一条街都是经销机电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诸如专业市场性质的概念市场,因此,机电产品的用户一定会将其作为自己采购的首选,它的市场辐射面势必非常广,并且富有针对性。”

  果然,店面一开张,生意就很顺利,第一个月,小店的营业额就达两万多元。

  俗话说,饿死胆小,撑死胆大。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实力,适当跨越自己的实力,为以后的发展提早做好准备。

  温州人语录:

  事事超前,敢于领先,稳健务实,步步精彩,创造需求,造福社会。

  ——康奈集团董事长 郑秀康

  9。敢于标新立异

  致富思维:

  穷人:要标新立异太花费心思,风险也太大,不如老老实实跟在他人的后面,卖卖市场上最需要的东西。

  温州人:要有眼光,更要有胆识。先走一步,就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算不得什么;同样的东西,你做得与众不同,这才叫有创意;同样的商品,你从不同的角度去销售,并能获得成功,这才叫有市场眼光,有经商胆识。

  温州人的胆大是众所周知的,他们敢于冒险,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他们都会全力以赴;他们敢于吃螃蟹,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情;同时,他们也敢于标新立异,做一些另类的买卖,引导市场的潮流。

  第一个标新立异的例子是卖饰品。

  也许你会说,卖饰品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饰品店到处都是,生意都很火红。

  确实,女性饰品店一向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生意火红也不足为奇。但是,前不久,在温州素有男人街之称的府学巷则开出了一家男性饰品的专卖店“TRUEMAN”。

  店主陈小姐认为,男人的饰品更有经营的空间。为此,她特意从香港加盟该饰品专卖店,主要经营钨金材质的项链、戒指和手链等男性饰品,售价都在一百元以上。

  尽管开店的投入将近20万,但是在开业一个半月的短短时间内,小店已经有了一些固定顾客,顾客主要是20岁至40岁的男士。另外,许多女性经常到店里来购买作为礼物的男性饰品。陈小姐说,现在自己的信心很足,接下来打算物色一个适合的商场,再开一个专柜,毕竟这个领域现在做的人不多。

  人们都知道,孩子和女人的钱是最好挣的,大部分人经商都从这两类人入手。但是,随着市场的饱和,针对这些顾客群做生意的人实在太多了。经营者一多,利润就会下降,于是精明的温州人早就想到了寻找新的奶酪。而男性消费群体就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男性是家庭经济最主要的来源,男性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尽管非常理性,他们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而这一点,正好给精明的商家提供了切入点,即提供质优价高的商品。这样,尽管男性消费者的基数比不上女性消费者,但是单位商品的利润却要高得多。这正表现了温州人的另类思维。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9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12)
 
  另一个标新立异的例子是卖鱼。

  卖鱼,这就更可笑了,哪里没有卖鱼的呢?但是,这鱼的价格可不是一般人能卖得起的。

  不久前,温州市区新开了一家龙鱼馆。店主贺小姐投入近百万,专门销售原产自印尼的龙鱼,每条鱼的售价不也菲,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这么贵的鱼也有人买?

  原来,这种原产自印尼的龙鱼曾一度濒临绝种,如今,在广东、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龙鱼被当作“风水鱼”来旺家镇宅。店主贺小姐说,因为自己喜欢鱼,觉得看着一尾尾龙鱼在水中悠然起舞,是一种享受。后来就萌发了经营龙鱼的想法。

  在龙鱼专卖店里,记者看到每条鱼都有证明自己身份的CITES证书。贺小姐说,由于这些鱼现在国内还无法养殖,所以需从印尼直接进口,每条鱼除了有CITES证书外,身上还有一块晶片,用仪器可以看出编号来证明是合法进口的。

  对于今后的市场发展,贺小姐充满了信心。

  卖什么样的产品都要有特色,同样是卖鱼,用途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用作食品的鱼是一个价,用作观赏的鱼又是一个价,而用来避邪护家的鱼身份就更不一样了。这难道不是温州人另类思维的表现吗?

  为开鱼店而投入的巨大费用更表现了温州人有胆识,敢于标新立异,又敢于冒险投入,这是因为温州人善于把握人们的消费需求,善于把握市场的趋势。

  可见,赚钱其实不是难事,主要在于你有适当的方案,再加上勤快,你总会赚到钱。问题在于你能否一方面赚钱,一方面又有创意,能做出和别人不同的事业。如果你在做生意的时候,能够不断地冒出新的想法,新的点子,并把这些想法和点子运用到实际的经营当中,你的生意就会做得与众不同,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温州人语录:

  “闯”就是创新,即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结合。制度创新是土壤,方法创新是雨露,技术创新是成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闯”这颗优秀的基因种子。

  ——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 周星增

  10。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致富思维:

  穷人:做事不要好高骛远,能做好小事情已经不错了,不要老想着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在我看来,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安分分地领取工资就很好了。

  温州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要想获得成功,尤其是获得巨大的成功,首先要有远大的目标,然后才踏踏实实地去做,努力向目标迈进。目标要远大,做事要踏实才是成功的保证。

  许多人会把理想与好高骛远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理想与行动是一对孪生兄弟,既有理想,又有行动,成功才会有保证;而光有理想,没有行动,那就是好高骛远的表现,这种人是很少能够成功的。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就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要给自己设定奋斗的方向。

  温州人似乎天生具有“当将军”的精神,他们总是心比天高,尽管他们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是,他们却总为自己设定远大的目标,他们踏踏实实、努力拼搏,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心比天高的温州人是怎样在生意场上驰骋的。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肯德基,那是一个具有无数个连锁店的洋快餐集团公司。但是,有人却想把温州熟食做成像肯德基那样大规模的连锁店。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过?这人就是温州商人苏立满。

  在长春,“阿满”食品深受人们喜爱,而“阿满”食品的老板苏立满正是一位温州商人。

  苏立满祖籍温州瑞安。他曾经做过服装、皮鞋、灯具等生意。后来,苏立满看到温州喜欢吃熟食,也有不少的熟食店,他想,为什么不把温州人的熟食带到其他地方呢?

  1998年,苏立满在长春创办了吉林省阿满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熟肉制品为主,开始与商场联营,开设专柜销售“阿满”食品。

  后来,“阿满”食品与长春市欧亚集团合作,“阿满”食品更是家喻户晓。苏立满说:“温州人喜欢吃熟食,也有不少的熟食店,但它的生意为何就是做不大?而像肯德基食品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市场?”为了使“阿满”能够像肯德基一样走上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道路,2002年8月,“阿满”食品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在长春开张。随后,“阿满”商标被评为吉林省及长春市著名商标。

  目前,“阿满”食品在东北已拥有60家专卖店,产品8大系列50余个品种。

  苏立满说,他从1998年开始就制定了3个10年发展规划,即到2008年完成销售额1亿元,到2018年完成销售额10亿元,到2028年完成销售额100亿元。而第一个十年计划已经提前实现。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30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13)
 
  2005年,阿满食品公司投资2。45亿元,采用标准化设计,开始兴建现代化工业企业的新厂区。苏立满表示,他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行遍千山和万水,一路走来不能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人生的哲学,也是经商的哲学。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

  杨小敏儿时的梦想很现实,他曾笑着说:“我一直特别清晰地记得儿时的梦想,我想要有个房子,类似于农家的小别墅,前面有个小菜园,最好有两棵树,还有个温馨的家。”

  就是这个现实的梦想,使十几岁的杨小敏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他捡过煤渣,捡过树皮。16岁时,他第一次跟父亲到外地跑供销。而这次外出,不仅使杨小敏跑遍了大江南北,而且使经商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杨小敏的心中。

  “我一定要做生意才能生龙活虎地活下去。我是停不下来的,一停下来就会觉得不自在,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杨小敏说。

  1981年,20出头的杨小敏在温州开了家五金机电的零售店,主营电缆、电线、灯泡等产品。当年,杨小敏就成为这年28位温州首届优秀经理之一。

  1985年,杨小敏到上海去发展。“在上海,我还是经营机电工具、电缆、轴承等产品,并在上海的北京路、福建路、浙江路上,开出29家店,对轴承的价格几乎可以说了算,我们在福建东路的仓库存有当时最多最好的产品。”杨小敏也因此被同行称为“杨百万”、“轴承大王”。

  “当时,我就开始向往做大做强,我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能有‘说了算’的权利。”杨小敏真是心比天高。

  1989年,杨小敏“漂流”国外,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逗留。这段短暂的海外生活不仅使杨小敏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更让他找到了更好的商机。那就是经营服装。因为,杨小敏在意大利发现,在国内非常廉价的服装,在意大利却可以卖到“天价”!

  回国后,杨小敏毅然投资200多万成立了意华服装绣品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五台24个头的电脑绣花机,请来100多个工人,开始做起了服装制造。结果,由于缺乏经验,第一年就损失了60万。

  1992年,杨小敏决定转做西服。“刚开始,由于不懂设计,就跑到国外看版式。看中一件6000多法郎的CD品牌西服,买过来以为自己可以模仿做起来,结果却不行。”这让杨小敏更加注重西服的工艺。结果,销量也上去了。

  2000年,公司改名为“亨美服饰有限公司”。“之后的几年,服装一路走好,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