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

第10节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第10节

小说: 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梁辉光昂首挺胸地站在纪利先生面前,说:“你看我这身西装怎么样?是我们公司生产的。”

  纪利先生礼节性地看了看梁辉光身上的西服,然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但是,梁辉光却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产品的机会,他脱下西服递给纪利先生。纪利先生以专业的眼光,里里外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他以佩服的口吻说:“不错,不错,这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

  梁辉光趁机说:“我公司年产西服能力达20万套,希望今后为贵公司的世界级品牌定牌加工生产。”

  当纪利先生听说温州已经有企业为国际知名品牌加工的消息时,当场表示:“OK!本公司已在中国的香港、上海建立合作公司。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机构作纽带,把这件事做成。”纪利先生还承诺,当年率中国的合作者及代表到温州考察。他说:“我对这样的合作充满信心,我认为合作后不仅可将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而且可向欧洲、美洲等国家出口。”

  当时,另一位温州服装企业负责人也正与法国另一家世界级品牌的总经理克罗特?米西尼商谈定牌加工西服的事宜。

  温州人认为,机会不是等来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温州商人陈加枢军人出身,是温州苍南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1983年,退役后的陈加枢和四个朋友合伙,创办了金乡徽章厂。经过三年的发展,金乡徽章厂有了一定的实力。

  1986年9月23日,在陈加枢的提议下,金乡徽章厂到上海召开产品观摩会,公开摆下了“擂台”,要求与全国同行“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比速度”。

  但是,意外随之而来。

  1987年年底,金乡徽章厂竟然亏损了10多万。

  这时,其他几个合作伙伴纷纷要求退出股份。陈加枢说:“没人要的话,我要,厂里的负债也都归我。”

  于是,陈加枢正式成了金乡徽章厂的掌门人。

  陈加枢刚接管徽章厂,产品就出了问题。发出去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都被退了回来。

  面对这种情况,陈加枢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对厂子进行整顿。

  首先,他把一批吊儿郎当的工人清理出厂;然后,他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最后,他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负起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就这样,第二年,工厂就扭亏为赢,并逐渐成为了全国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尽管在国内,金乡徽章厂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经站在了领头羊的位置上,但是,作为掌门人的陈加枢深深地懂得,机会不是等来的,要想使金乡徽章厂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主动出去,主动去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

  1991年4月,陈加枢在上海一家企业参观时遇到了美国军需品公司——格林公司董事长巴力?丁?斯坦先生。极具商机意识的陈加枢主动邀请斯坦先生到金乡徽章厂在上海的办事处参观。斯坦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当斯坦先生看到展示在办事处的精美的徽章后,他简直无法相信这是温州农民生产的。实际上,斯坦先生这次大陆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想在中国大陆寻找生产美军军徽的合作伙伴。当他把这个愿望告诉陈加枢后,陈加枢当即邀请斯坦先生到温州金乡徽章厂去参加。

  两周后,斯坦先生果然到金乡徽章厂来参观了,他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徽章厂的各个角落。尽管金乡徽章厂生产的徽章既然精美又便宜,但是斯坦先生在参观后并没有表态,而是匆匆离去。

  陈加枢并不知道斯坦先生的想法,他还是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徽章。

  又过了两周,斯坦先生突然出现在金乡徽章厂,要求再次考察。陈加枢二话不说,就带着斯坦先生参观了工厂。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4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7)
 
  这次,斯坦先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最后,斯坦先生退掉了原来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生产徽章的协议,与陈加枢签订了美国海陆空三军军徽的所有生产合同,要求他每个月向美国提供5万枚景泰蓝徽章。

  尽管美军要求的军徽工艺要求高、期限紧,要求每一枚军徽上都有兵种、称号及标志物等。但是,陈加枢和他的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1993年春节,一位温州华侨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陈加枢:“美国警察总署消息,美国警察要换服装,34万人需要68万副标章,每人两套就是130多万。你们可不可以做?”

  这可真是一笔大生意,陈加枢马上办好手续,直奔美国,向美国警察总署阐述意向。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标章,陈加枢不愠不火地说:“中国有句古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你们派两位专员到中国去看一看,费用我们全包。”

  结果,美国警察总署真的派了两位警察署专员来到温州,陈加枢带他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并让工人当场表演了从投料到成品只需35分钟的过程。

  几天后,美国人带着100副样品回去了,美国警察署的领导一看,做工精美,价格只是美国军工厂的1/2不到,而且不需要订金,68万元的买卖立刻成交。

  从这以后,陈加枢包揽了美国50个州警察局的所有警徽和领花。同时,由美国警察总署介绍,联合国秘书处也向金乡徽章厂发来信函,咨询金乡徽章厂能否完成联合国部队军徽的生产任务。最后,陈加枢顺利地拿到了联合国的订单。

  之后,陈加枢又顺利地接下了为英国、俄罗斯、沙特、阿根廷、老挝等国家军警制作军徽的业务。

  如今的金乡徽章厂生意越做越大,在他们的徽章样品陈列室里,摆放了世界各国的军徽和警徽。正如陈加枢所说,他的厂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联合国各国部队军徽陈列室。

  当你在苦苦等待机会的时候,不如先行动起来,让机会降临在你的头上。正如温州老书记董朝林说:“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先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行了,再盖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这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事实上,正是这种主动出击的态度,让许多机会都降临在了温州人的头上。

  有一次,温州人范鸣强携妻儿到北京旅游,在宽阔的天安门广场,范鸣强萌发了经商灵感:在天安门城楼开一家“马列书店”。

  范鸣强认为,在这个地方售伟人的著作是再好不过了。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00周年。范鸣强觉得是时候了。于是,他叩开了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的大门。

  结果,天安门城楼管理处当即拍板同意。为了表示对这块“红色阵地”的支持,还破例对这家书店免收租金。

  可见,当机会出现在你眼前时,要及时抓住,当机会不来光顾你时,你要主动去寻找机会,创造各种条件使机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温州人语录:

  我认为,做生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敢行动,或者拖拖拉拉,那样会浪费很多赚钱的机会。

  ——意大利东旭(中国)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曙

  6。机遇在于胆识

  致富思维:

  穷人:机会总是跟我开玩笑,当我有机会的时候,我没有实力抓住,当我有实力的时候,机会又不降临了。

  温州人:机遇在于胆识,要充分估计自己的实力,适度超越自己的实力,及时抓住机遇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迎接更多的机会。

  作家叶永烈在《欧洲的温州人》一文中曾经讲到这样一个比喻:

  温州盛产螃蟹。有个温州商人运了一船螃蟹到荷兰,这艘船在荷兰舶岸后,荷兰海关不许螃蟹进荷兰。那个温州人很无奈,只得把一船螃蟹倒进了海里。没有想到,这些螃蟹从海里游到了岸上,进了荷兰,而且在荷兰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几年之后,荷兰各地到处都是螃蟹。

  有人则风趣地说,其实温州人就是螃蟹。

  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平阳有一位老太太,看到家乡人外出收购兔毛能赚钱,她也走出了家门。她一不识字,二不会说普通话,便在口袋里装了两张纸条,左边口袋里的纸条上写着:“我是温州平阳人,请帮我买车票。”右边口袋里纸条上写着:“我要收购兔毛,每斤多少钱?”凭着这两张纸条,老太太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成了万元户。

  如何把握眼前的机会,往往是你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松下幸之助说过,经营者要有决断的勇气,犹豫会气走财神。温州人就是有一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不管做什么事情,往往会大胆出击。 

 

本书由“vince”免费制作;
更多精彩e书请光临:世界工厂网学堂中心
  
  


 
第25节:第二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胆识(8)
 
  温州商人叶子建刚成立温州远洋眼镜有限公司时,温州的眼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1990年,叶子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特意花了6万元从一位商人手中买来一台自动切割镜片的设备,这在当时的温州还属于先进的设备。

  设备刚买来,就有一位客户下了一张70万副眼镜的订单,并要求叶子建在两个月内交货。叶子建意识到,这是一笔关系自己发展的订单,但是当时的“远洋”每天只能生产3000副眼镜,要完成这个订单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怎么办呢?

  叶子建想了一下,决定吃下这张订单。

  订单接下后,他一方面立即联系了三四家温州其他眼镜厂一起帮忙生产。另一方面,他开始招兵买马,扩大生产。

  经过两手准备,订单终于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客商对此非常满意。从此,外销的订单越来越多。

  叶子建说,抓住机遇,并用好机遇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使他的企业快速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在完成订单后3个月,叶子建的员工数量便增长了4倍,附近多个厂房都成了叶子建的车间。

  现在的“远洋”已开始实施品牌战略,“东海”、“海浪”、“欧漫”、“雅派”等品牌,受到国内外客商及消费者的青睐,叶子建本人也当选为温州眼镜商会会长、亚洲光学联盟会主席。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胆识是经商的第一关键。”缺乏胆识也就选择了与成功擦肩而过,留下的是终身的遗憾。

  “一天赚不完一世的钱,我希望50年、10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作为第二代温州商人,周新如是说。

  1998年,大学毕业的周新先在温州当了一年老师,然后,全身的经商细胞使他不得不辞职下海。周新说,跟他一个班的同学,80%都下了海。

  辞职后,周新先在表哥经营的“安信地板”店里做事。后来,表哥让周新到北京做直营店经理。到了北京,市场负责人告诉周新,经营一家直营店,一年赚十万是没有问题的。谁知,周新却一下子泄气了。他说:“一年才10万,这跟我在老家做生意有什么区别,不做了。”

  于是,周新中断了开店计划。表哥认为周新太好高骛远了。“10万还嫌少?像你这个年龄,有多少人一年能赚10万元的。你现在一天生意都没做过,先开个店练练手,等熟悉了再做大的不行吗?”周新却说:“三年学徒,三年掌柜,再等三年才能做老板,这种速度,我爸那辈还行得通,我这辈行不通了。”

  最后,表哥同意让他做代理商。但是,周新只能在“安信地板”尚未涉足的地区做。表哥是希望周新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开拓一个新的市场。

  周新对此很满意,毕竟,自己能够按自己的思想去做事了。

  然后,周新带着一本全国交通地图,找到没有代理“安信地板”的城市,自己就顺着京广线一路南下,寻找一个人口多的城市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

  结果,周新看中了武汉,因为武汉常住人口达700多万。

  2000年国庆节,安信地板武汉专卖店在武汉顺道街正式开张。周新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把所有的启动资金都买了现货存在店里,让顾客能够拿到现货。“这就是我最大的卖点,别人定了货了要等一个月才提得到,我这儿当天就能提货。因为我那一百万都买了现货存在武汉,不像别人接到定单再到上海或北京总部调货。”周新对自己的策略非常满意。

  开业当天,就成交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