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经济]政治经济学原理 >

第16节

[经济]政治经济学原理-第16节

小说: [经济]政治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场主赶走,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事例,从马铃薯荒和谷物法废除以来的爱尔兰,是另一个事例。最近爱尔兰农业总产量引人注目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显然就是将供养劳动者的土地改用于饲养牲畜引起的,而不通过移民和屠杀把很大一部分爱尔兰居民搞掉,是不可能改变土地用途的。因此,在最近的这两个事例中,所谓的农业改良反而降低了国家供养其居民的能力。不过,现代科学技术所引起的所有改良则会增加总产量,或无论如何也不会减少总产量。但是,这对我们的论点并无实质性的影响。假设改良不是按上面假设的方式进行,不能节省下一部分原先雇用来耕种土地的劳动,而能使相同的劳动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并假设相同的劳动靠改良从土地中获得的较多产品,是人们所需要的,是能够找到买主的。土地改良家在这种情况下会需要与以前同样数目的劳动者,工资也不变。但从何处他能找到资本来支付他们呢?他已不再拥有可用于这一目的的原来那2000夸特资本。其中1000夸特已不复存在,用于搞改良了。如果他要雇用同以前一样多的劳动者,并且支付同样高的工资,他就必须借入,或从其他方面获得1000夸特来弥补这一缺额。但这1000夸特已用于供养,或已准备用于供养同等数量的劳动。它们不是新创造出来的,只不过是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虽然这个农业家弥补了其流动资本的缺额,但整个社会流动资本的缺口却没有堵上。
  一些人认为机器决不会损害劳动阶级。这些人的论点大都是:机器可以降低产品价格,大大增加需求,从而很快就会使比以往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在我看来,这一论点并不象通常所认为的那么有力。不过,虽然有夸大其辞之处,情况却毫无疑问常常是这样。印刷术的发明固然导致了抄写员的失业,但毫无疑问其人数很快就被取代他们的排字工和印刷工超过了;现在棉纺业中劳动者的人数,要比哈格瑞夫斯和阿克赖特的发明问世以前多好几倍,这表明,棉纺业现在不仅投入的固定资本数额巨大,而且还使用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的流动资本。但如果这种流动资本是抽自其他行业,如果替补昂贵的机器投资的资金不是由改良引致的增多的储蓄所提供,而是抽自社会的总资本,那么劳动阶级怎样会从这种单纯的转移中得到好处呢?流动资本转变为固定资本使劳动阶级遭受的损失,难道仅仅由于一部分剩余的流动资本从老行业转到新行业就会得到补偿吗?
  一些人力图证明,劳动阶级作为整体来说不会因采用机器,或投资于永久性的改良而受苦,我认为这种看法肯定是错误的。通常都承认,而且常识也告诉我们,在实施革新的特定工业部门劳动阶级会吃苦头。但人们常常说,虽然一个部门的就业机会减少了,但另外一些部门的就业机会相应增加,因为消费者由于某一物品降价所省下的钱,使他们能扩大其他物品的消费,从而增加对其他种类劳动的需求。这看来似乎有道理,但如上一章 所示,包含有一个谬误;商品需求和劳动需求,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确实,消费者现在有更多的财力来购买其他物品,但这并不会创造出其他物品,除非有资本用于生产它们,而改良纵然没有从其他行业吸收资本,可也未腾出任何资本。因此,其他部门的生产和就业机会并不会象所推测的那样增加。某些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增加,会被另一部分人需求的停止所抵消。这部分人就是被改良所取代的劳动者。他们现在要么靠竞争,要么靠施舍才能在别人的锅中分享一杯羹。
  第三节 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然而,我认为,实际情况是,生产上的改良很少对整个劳动阶级造成哪怕是暂时的损害。只有在突然而大量地进行生产上的改良时才会损害劳动阶级,因为此时投入的许多资本必定要由已经用作流动资本的资金来提供。但改良总是进行得很缓慢,很少或从不从实际生产中抽取流动资本,而是靠每年增加的资本来完成。在流动资本不迅速增加的时候和地方,固定资本很少大幅度增加。贫穷落后的国家不会进行耗资巨大的大规模生产改良。为持久收益而向土地投资——或采用昂贵的机器——是为长远目标牺牲眼前利益的行为;并表明,第一,财产所受到的保障较为全面;其次,工商业很活跃;第三,所谓“有效的积累欲望”很高,这三者正是资本迅速增加的社会的特征。所以,虽然不仅在固定资本靠牺牲流动资本而增加的情况下,而且甚至在固定资本增加得过多过快而阻碍流动资本按人口增长速度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劳动阶级都必然会吃苦头,但实际上却几乎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也许不会有哪个国家的固定资本从比例上说增加得比流动资本快。假如在1845年的投机狂热时得到国会批准的全部铁路都已如期竣工,则很可能会发生这种本来不会发生的意外情况;但这一事例却提供了一突出例证,说明要把供给老行业的很大一部分资本转为新的用途时会遇到多大的困难,大得足以阻止要求投资的事业发展太快,阻止其对雇用现有劳动的资本造成损害。
  此外应补充说一句,即令改良暂时真的减少了社会的总产量和流动资本,改良最终也会使两者都增加。改良会增加资本的收益,资本收益的增加,必然会使资本家和顾客都受益,使前者的利润增加,使顾客所付的价格降低,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增加进行积累的资金,同时利润的增加也会刺激积累。在前面所假设的那种情况下,改良的直接结果是把总产量从2400夸特减到了1500夸特,然而资本家的利润却不是原来的400夸特,而是现在的500夸特,额外的100夸特,如果定期节省下来,就会在几年内补足减少的那1000夸特流动资本。所以,凡进行改良的部门,其业务量几乎肯定会扩充,这会强烈刺激该部门的资本家增加资本,因而改良最终吸收的大部分资本,是以人们通常进行改良的缓慢步伐,从改良本身带来的增加的利润和增加的储蓄中抽取的。
  生产上的改良有助于增加积累,从而有助于最终增加总产量,尽管有时会暂时减少总产量。如果资本的积累和土地产量的提高都有规定的限度,这一趋势会更为明显。一旦达到这些限度,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就会停止,但生产上的改良,不论会产生其他什么影响,却有助于使其中一个限度或两个限度都向后移。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到考察的下一阶段人们会看得更加清楚。人们将看到,一国积累的甚或能够积累的资本量,以及一国生产的甚或能够生产的总产量,是同该国现有的生产技术状况相适应的;每一项改良纵然暂时会减少流动资本和总产量,但最终却会使两者都比以前有所增长。这就是对反对机器的论点的明确答复;并由此而证明,即令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机器的发明最终也会造福于劳动者,读者在下文将看到,这一证明是不容反驳的。但这并不能使政府推卸应负的责任,政府有责任减轻并尽力阻止这种最终的福利源泉可能给当代劳动者带来的不幸。如果投资于机器或有用工程的速度非常快,以致大大减少了供养劳动的资金,议员们就义不容辞地应采取措施来降低其速度。既然从整体上来说并不减少就业机会的改良,几乎总是会使某一特定阶级的劳动者失业,所以国会议员关心的对象,就应是那些为了其同胞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而作出了牺牲的人。
  让我们回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区别上来。因为用于再生产的全部财富都归入资本类,所以有些资本从定义上说就既不是固定资本,也不是流动资本。例如,制造商或商人任何时候在其仓库内都有一些尚未出售的成品存货。这种存货虽然从目的上来看是资本,但还不是实际运用的资本。它尚未参与生产,先要卖掉或交换掉,也就是说,先要转化为另一些商品的等价物,因而还既不是固定资本也不是流动资本,但将会变成其中任何一个,或最终在两者之间分配。制造商售出成品得到收入后,会把一部分收入付给工人,一部分用来补充原料,一部分用来添置新的厂房和机器或维修旧厂房和机器;但究竟各个方面使用多少,则要看他所从事的是哪种制造业,要看当时的需要而定。
  应该进一步指出,以种子或原料的形式消耗的那部分资本,虽然和固定资本不一样,需要从总产量中一下子取出,但它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却同固定资本是一样的。花费在原料上的资本和投入机器的资本,都同样要从供养和酬报劳动者的资本中抽出来。如果现在花在工资上的资本转而用来准备原料,则对劳动者造成的损害同把它转变成固定资本是一样的。然而,决不会发生这种变化。生产上的改良总是趋于节省,而决不会增加给定产量在种子或原料上的花费;因而不必担心劳动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第七章 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
  
  第一节 土地、劳动和资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具有不同的生产力
  我们已对生产要素作了全面论述。我们已发现可将它们归结为三种:劳动、资本以及由自然提供的原料和动力。其中,劳动和地球上的原料是基本的和必不可少的。自然动力可以用于协助劳动,是生产的助手,但不是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另一要素即资本,本身是劳动的产物,因此它对于生产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劳动间接地对生产发生的作用。不过,资本仍需要单独予以说明。为了产生出工作时所要耗费的资本,需要事先投入劳动,这种劳动在必要性上丝毫不亚于工作本身所使用的劳动。而且绝大部分资本只有通过维持生产劳动的生存才能对生产作出贡献,其余资本即工具和原料,同自然要素和自然供给的原料一样,直接对生产作出贡献。
  现在来讨论政治经济学中的第二个大问题,即这些生产要素的生产力程度取决于什么因素?显而易见,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变化很大。具有同样的人口和领土,有些国家的产量比另一些大得多,而同一个国家的产量在某一时候也比在另一时候要大。请把英国同俄国境内相同大小的一块土地或相等的俄国人口作一番比较;请把现时的英国同中世纪的英国作一番比较;请把现在的西西里、北非或叙利亚同它们在被罗马征服以前最繁荣的时候作一番比较。造成生产力差别的某些原因是明显的,另一些则不那么明显。下面我们将说明其中的几个原因。
  第二节 生产力较高的原因。有利的自然条件
  生产力较高的最明显原因是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很多。土壤的肥力是主要之一。在这方面情况差别很大,从阿拉伯的沙漠到恒河、尼日尔河及密西西比河的冲积平原,良好的气候甚至比肥沃的土地更加重要。有些国家适宜居住,但对农业来说却过于寒冷。其居民不能超越游牧阶段。他们若不是象可怜的爱斯基摩人那样以渔猎为生,就是象拉普兰人那样靠饲养驯鹿生活。还有些国家只长燕麦,不长小麦,例如苏格兰北部。还有些地方小麦虽能生长,但因雨量过多和日照不足,收成是靠不住的,如爱尔兰的部分地区就是这样。一步步向南,或者从欧洲的温和地区一步步向东,某些新的农业部门先是有可能存在,然后成为有利可图的部门;葡萄、玉米、无花果、橄榄、蚕丝、大米、海枣等相继出现,终于有了糖、咖啡、棉花、香料等。在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较常见的农作物,并且只要略加耕作,1年就可以收获两、三次。不仅在农业方面气候的差别是重要的,它们的影响在很多其他生产部门也是感受得到的。例如经受风吹雨打的建筑物就是如此。假如凯尔奈克和卢克索的庙宇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它们也许可以完好无损地永远存在下去,因为残留下的一些碑文,虽然是史前的文物,却比我们这里50年前的碑文还要清晰。而在圣彼得堡,三、四十年前用花岗岩建造的一些宏伟建筑物,由于交替地受到酷暑和严寒的侵袭,据旅行家告诉我们,几乎已需要加以重建。南欧织物在色彩的丰富和明亮方面要胜过英国的织物,原因就在于气候较好,在我们潮湿多雾的气候下,无论化学家具有多么高深的知识,无论染色工具有多么好的技术,也不能造出与其完全一样的东西。
  气候的另一种影响在于可以减少生产者的物质需要。在热带地区,即使住房条件较差,衣着较少,人们也可以过得很舒服;在寒冷的气候下,燃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