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后宅那些事儿 作者:张鼎鼎(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1-28正文完结) >

第43节

后宅那些事儿 作者:张鼎鼎(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1-28正文完结)-第4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就比不上少年人了。而且秦举人还算是她的一个门面,平日没事,高老爷都喜欢把他招过去,倒不是商谈事情——在这上面他远远无法同金先生相比,但再怎么说,他也是朱抵送过来的。在高老爷心中,朱抵就相当于南安王府——他对外也是这么介绍秦举人的,这代表着他闺女的体面,自然也代表着他的体面,而其他人大多也和他一个想法。
  对于高老爷的这个做法,安姐也没有什么反应。因为这不仅能令她知道更多关于外面的事情,也令他们自己做事比较容易。比如这次同那名英吉利的商人合伙,一千五百两实在不多,那名商人之所以同意,就是因为这层关系。
  在她心中更适合做这种事的,是那种机灵、踏实的贫苦少年,他们的出身注定要求他们抓住一切机会,现在秦举人已经帮她找到了两个,正在观察期,再过一段时间,若是没有什么失误,就会找机会让她看一下。之后就会安排他们学习语言。
  “这些绿豆你拿走一些,总是那么远捎来的。”
  “……是。”
  于是陈氏来的时候拿了一封信并一大袋绿豆,走的时候带了一份点心并一小袋绿豆。安姐对这袋绿豆看不上,秦家夫妻的想法却不一样。在他们想来朱抵什么没有啊,捎带绿豆那是情义,而安姐让他们拿这些绿豆,是真把他们当自己人看来。所以当天晚上夫妻俩就喝了绿豆汤,并且都觉得要比往日喝的好一些。
  陈氏走后,安姐练了一会儿字,用了午饭,又打了一会儿拳,这是她同叶娘子学的。知道叶娘子是武林高手后,她也萌发过一些想法,可很快就被叶娘子给打破了:“姑娘年龄不大,倒是可以学,但先不说姑娘是否吃得住苦,但咱们练功夫的,免不了要皮糙手厚。日头底下晒着,风雨里抗着,姑娘看我现在多大了?”
  安姐很用心的看了看她,然后谨慎的开口:“娘子……不到三十吧?”
  叶娘子哈哈一笑:“姑娘说对了,奴家今年不过三七!”
  三七也就是二十一?而且这还是虚岁?叶娘子真正的岁数才二十?安姐沉默了,就算个人情况不同,叶娘子这也太未老先衰了些吧,她猜三十,都是往小里说了,其实乍看起来叶娘子怎么也要三十五了。虽然对武功很向往,虽然觉得哪怕生活在后宅里最好也要有一定的自保之力,可代价若是这样的话,那她还真不敢上了。
  最后叶娘子说她虽然不能学武,却也可以跟着学打一套拳,练起来也能强身健体,增强力气,练好了不说多么厉害吧,等闲男子还是能够对付的。所以从那天起安姐就开始了练习,现在也坚持一年多了。反正她本来就是想的锻炼身体,练起来也没什么压力,练完也的确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所以她也喜欢练,不仅每天早上练习,遇上什么为难烦心的事情还会再练一场。
  是的,现在安姐的心情不是太好,上一次就那么一句话,这一次却这么多张,这朱二逗到底是什么意思啊!练完拳,出了一身汗,安姐也放开了,管那二货是什么意思呢,她该怎么回就怎么回吧。
  比起朱抵同学,安姐的生活要丰富不少。江宁繁华富裕,她虽还不能单独带着人出门,可外出做客的时候也能掀开帘子看看,在聚会上也能听到不少新奇事,而因为她的身份,如果想的话,天天都有聚会,在这一年中她也认识了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江宁判官周大人的幼女颖姐,一个是当地大户苏家的女儿。
  这两人她是先认识的颖姐,一开始不过是因为两家的关系比较近,后来就是脾气对了胃口。原来这周大人原本有三子一女,都是按官宦人家的标准养大的,只有这颖姐因为最小,再加上也算是老年得女,不免就娇惯了些,所以就养的性格跳脱豪爽,每每令周氏夫妻头疼之余又很是无奈。
  而这苏家的女儿则是通过颖姐认识的。当时颖姐拉着她去做客,特意不提前说,见到人了才介绍:“她姓苏,单名就一个绣,比你大两岁,你就叫她绣姐姐吧。”
  自己说着,都憋不住笑了。安姐微微一怔,也反应了过来,这不就是苏绣吗?心下也觉得好笑,不过她什么样的城府,当下就规规矩矩没有丝毫异样的叫了一声。这做派倒令颖姐和绣姐都怔住了,怕她没反应过来,颖姐还道:“她姓苏,叫绣!”
  “我知道啊,先前你已经说了。”
  “苏绣!苏绣你听不懂吗?”
  “自然听得懂了。”她一脸莫名其妙,旁边的绣姐拉着她热泪盈眶,拉着她的手道“安妹妹,你真真是好人!颖姐,安妹妹是厚道的,你就别再乱说了!”
  “什么叫我乱说?”颖姐郁闷了,“哪个听了你名字的不笑?上次那个马家的叫什么筝姐的不还说你这名字要是去抛绣球才是名符其实吗?”
  “你个死妮子,都告诉你不要乱说了!”绣姐躲着脚,又咬牙,“马筝那丫头,我早晚要她好看!”
  “照这么说。”安姐慢吞吞的开口,“那这位筝姐就该去灶上。”
  这话说的两人一愣,她又道:“要不怎么上锅蒸啊。”
  绣姐最先反应过来,立刻就笑了,颖姐怔了一下也反应了过来,一边笑一边指着安姐道道:“你还说她老实厚道,看看她就这么个老实法!”
  “那也是厚道的。”绣姐挽着安姐的颖姐的胳膊,“我娘说了,老实不代表愚笨,厚道也不代表不聪明,安妹妹是个厚道的聪明人。以后我再遇上那个马筝,就有话说了!”
  绣姐是当地土著,颖姐也在江宁呆过三年了,由她们两个带着,安姐迅速融入了当地的圈子。在平日的聚会上她的话并不多,凡事也很少露头,有那故意讨好她的,她也只是不冷不热的应付着,这种态度落在那些长辈眼中,倒落了个沉稳冷静,更有人觉得她出身虽然差些,可这姿态却也可以了。
  此时在给朱抵的回信上她就捡了几件有趣的事情写了,又把做海贸的事情报告了一番,不多不少,还是三页纸。于是一个多月后,收到信件的朱抵就有些哀怨了,上次他只有一句话,安妹妹就回了三页,这次他写了那么多,怎么还是只有三页?不过二公子的心灵很快得到了安抚,因为这次除了信件,安姐还给他捎带了一些特产——咸鱼。
  这倒不是安姐故意和他的绿豆做伴,而是江宁这地方好吃好玩的是不少,但都不易捎带,比如咸水鸭,以现在的保存手段,不用从江宁到大同都要臭了。而像雨花石这样的东西,安姐更觉得没什么意义,什么奇珍异宝朱抵没见过?而且看他那样子也不像是爱把玩石头的,反而不如带些吃的。而咸鱼作为一种腌制过的,极易保存的东西就被列了出来,其实这咸鱼不算江宁特产,可想来大同这东西更少。所以安姐还写了一个咸鱼粥的食谱给一起带了过去。
  果然这东西一出现就赢得了朱二公子的欢喜,说起来二公子什么东西没吃过,一些咸鱼不应该让他这么激动,但锦衣玉食那是过去了,现在的朱抵就一个字——穷!
  应该说此时大明的工资是比历史上高的,作为千户的朱抵也应该过上小□□活,但问题是他不仅要养自己,更要养他带来的十个人。一个人的工资十个人花,这日子过的如何也可以想象了。
  什么,贪污?腐败?受贿?
  先不说朱二公子的政治觉悟如何,就算他想贪,那也要有机会啊!大同谁不知道,二公子这支队伍就是逗着玩的,整个大同府从上到下都盼着这位爷早早离开,进到他的部队里基本就不用想出头了。当然也有那冲着他身份来的,可这种人二公子还看不上,很快,朱抵就为此受到了教训。当然那是以后了,现在朱抵一边幸福的吃着咸鱼粥,一边想日子不能再这么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去过山西,但没有去过大同,也没有尝过这种小明绿豆……但这个不是俺杜撰出来的,是俺查出来的,据说历史悠久,味道不凡……所以明朝的时候应该是有的吧,至于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名字……远目,俺也不知道
  感谢lena2100丢的地雷和女王大人丢的手榴弹
  然后今天早一些,所以俺努力去写欠大家的长评章节,当然,估摸着今天是弄不出来四千字了… …


☆、第52章

  第四章
  公正的说;朱抵同学这一年并没有混日子。虽然他在大同无所事事,但他发挥了这些年在南安王妃手下坚韧不拔的精神,没事找事;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大同这地方,别的不多;将军多;会带兵、能带兵的也不少。他仗着自己的身份再加上厚脸皮;今天这儿凑凑,明天哪儿站站,倒是也算多了一些真实感受,对带领队伍的认识也不再停留在书面上了。同时他也发现他的上司早先还真没忽悠他;无论千户、百户,这大明的军队就没有真的满员的;究其原因,一是上面克扣,比如他一个千户,书面上报的也有一千来人,可从军部发下来的就只有八百人的,再加上层层克扣,落到他手里的,只有五六百人的了。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基本所有将军都用军饷养自己的私兵。为什么他这五百人这么不成样子?要什么没什么?还有二百多在那里哆嗦的?因为他的前任把钱都拿去养自己的私兵了。用五个甚至八个士兵的军饷份例去养一个私兵,自然养的兵强马壮。于是大同的情况就是正经的大明士兵普遍孱弱,而私家军却个个勇猛。在发现这个情况后,朱抵同学晕菜了,他从小受的是忠君爱国的教育,在他原本的想法里,驻守边关的军士都是忠于大明忠于皇帝的,可眼前的情况,算是忠吗?
  当然,他并不是彻底的文盲,也看过一些书籍,知道边关重将也会有私心。但当朝太、祖英明,早先就猛抓军事,当朝军人的待遇要远超唐宋,士兵们累计到一定的功勋还能在将来退役后换取田地,将军们到了不能打仗之后还能进中央军校,完全不用担心鸟尽弓藏,那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种局面?
  朱抵想不通,他身边的锦衣卫也无法为他解答,他这几个锦衣卫都是挑选出来的,大多是将族出身,练成武艺后就被安排进了王府,说起来倒是跟着朱抵后开始遭了罪。倒是他身边一个从江湖里混出来的说出了一些缘由:“不瞒公子说,小的早先也想去当兵。我们村就有两户人家的产业是祖上当兵得来的。可后来小的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是为何?”
  “现在当兵已和太、祖时不同了。那时候当兵,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拼命杀敌自有回报。可现在,不说远的,就说公子手下的这些人吃的又是什么?用的又是什么?若不是公子仁慈,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朱抵沉默了,他说是能领到五百人的军饷物资,不过是往宽里算。按照规矩,这种边关重地,没有战事时士兵也要保证每两天有一个鸡蛋,每七天有一顿肥肉。可发到他手里的这些东西,最多让下面人吃个干饭。兵器铠甲更不用说了,他那五百一十四人,有一半是没有铠甲的,有五六十人连把刀枪都没有,只能找个棍子替代。
  下面人吃不饱饭,作战自然不用力。作战不得力,将领就要受到惩罚,为了保证战绩,就要练私兵,而练了私兵就更反过来影响大明的正常军士。
  这件事看起来是无解的。要想让下面的士兵卖命,那就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吃穿,但军饷就这么多,凭空也变不出粮食。
  钱,还是要钱!
  朱抵同学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给他爹去了封信,他知道他爹对他出来有意见,也就没提这边的事,就让他把他的私房和未来十年的份例拿来。过去这些年他还是没少藏私房的,逢年过节他那些叔叔伯伯都要给点东西,王妃在这上面也从没空待过他,全部卖了也是一笔客观的数字。但信去了之后不仅没要来东西,还被他爹骂了一通,说他既然决心出来闯荡了,就不要再想着依靠家里了,他在大同这地方要私房干什么?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还是有了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最后说他若过不了苦日子就尽早回来,至于说家中帮扶,那是想也不要想了。
  这封信看的朱抵哭笑不得,倒是送信来的牛管事说的话令他心中一凛:“王爷让小的来的时候,问公子一句话。公子向家中要银子,是不是想用来练兵?”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王爷说,公子在大同,要吃喝玩乐都没有问题,闯点祸也不算什么。唯有一件事不能做。”牛管事看着他,一字一句道,“那就是拿自己的钱来养兵,此举,有毁门之祸!”
  朱抵脸一白,不用牛管事说更多,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就像每年有水灾旱灾,普通富裕人家还能设个粥棚,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