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

第16节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第16节

小说: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格地说,阿里巴巴的正式成立是在1999年6月,但是早在1995年,马云已然是互联网的开路先锋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随后又带着他的十八罗汉,加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站点及“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1999年,马云团队从北京回到杭州,用他们凑起来的50万元苦苦坚持了半年,终于濒临弹尽粮绝,这是阿里巴巴成长路上的第一道坎。
  此时的中国互联网正在享受着来自风险投资的盛宴。互联网经济深受国际资本的青睐,它们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同一时期的三大门户网站和一些电子商务、娱乐网站获得了大把大把的风险资金。新浪和搜狐先后在纳斯达克登陆上市,使得第一批“大胆吃螃蟹”的风险投资商如老虎基金、高盛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从而诱使更多的风险资金进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虽然偏安于杭州一隅,也是它命不该绝,受益于全球大好形势,获得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批国际风险资金,当然马云也不得不接受了对方提出来的苛刻条件。
  不过,马云的思路很清晰,他自信满满,坚信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前途无限光明,所以,他希望在获得投资的同时,还能得到比资金更重要的附加价值。基于这一考虑,高盛的国际地位、经验和实力打动了马云。
  后来软银进入阿里巴巴的这一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延续地反映了马云的这一融资观。
  在此之前,孙正义已经投资了新浪、网易、当当网,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而且,后来那场令人谈之色变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危机此时还没有征兆,孙正义很自信,此时他手握着丰足的资金。1999年10月,软银中国基金正在筹建,负责人为薛村禾。孙正义选择在这个时候再次来到了中国,不仅仅是为新建的软银中国基金公司道贺助威,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想看看中国的本土企业。所以他请摩根士丹利公司帮助安排,找一些公司来谈一谈,希望从中筛选出一些好苗子。到场的大概有10个公司,都是跟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其中就有阿里巴巴。

第8章 与马云结缘(2)
应约而来的马云其意不在获得孙正义的投资,他并非未卜先知一场行业的危机就要凶猛袭来,但是他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孙正义在当时已经有“电子时代大帝”的称号,这大半来自于他在投资雅虎上的英明决断,并使得他在中国创业者们的心目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马云十分崇拜杨致远,对孙正义的仰慕当然在所难免。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双方给彼此留下的印象都不错。
  在那短短的传奇的6分钟里,打动孙正义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模式,更是马云这个人。他们之间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马云刚回到杭州,孙正义的代表团也到了。他们行动“诡异”,在马云的公司东瞅瞅,西瞧瞧,然后一言不发,回去了。后来马云才知道这一工作主要由软银中国的负责人薛村禾负责。
  9年后,在一个云集了几千名电子商务精英的大会上,孙正义面对台下众多的阿里巴巴的客户兼马云的崇拜者们这样说:
  我看到他(马云)双眼冒光,闪动着渴望成功的梦想和Passion(激情)。
  这个已经被大家猜测了近十年的谜团,被孙正义轻轻巧巧地揭开了谜底。
  当时我遇到了你,那个时候你也是一无所有,没有钱,没有利润。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仅仅是刚刚起步。你和今天一样瘦,我可能重了一点。但是你的眼神闪闪发光,我觉得你也和杨致远一样的疯狂,所以6分钟我就决定对你的公司投资了。
  孙正义本人亦是梦想疯狂的追随者,并且以一种激情四射的干劲实践着他的“世界第一”的梦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具有同样特质的人必然会获得他的青睐。比如杨致远,比如马云,无不是这样。
  阿里巴巴团队是一支素质非常高的团队
  6分钟就获得2000万美元似乎是一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其实不然,尽管风险投资有风险之名,却一向对风险有着苛刻的审慎态度。6分钟的台上热闹,背后却是精心的调研,也就是说市场调查、尽职调查、宏观预测、团队了解等程序一个也不能少。
  1999年先后的中国电子商务正是红红火火的时候,而成立于2000年初的软银中国基金在得到软银和UT斯达康共1亿美元的注资后,开始四处出击,寻找可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在内,软银中国基金当时一共和四家中国公司接触过,每个公司都看似前程似锦,每个人的故事都无懈可击,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软银认准了互联网行业的可作为,但是面对多个选择,要判断谁将是最后、最大的赢家,凭什么赢,还需要做深入的调查。
  尽管孙正义愿意一掷千金,但软银日本总部似乎并不愿只押宝阿里巴巴,还想在这四家公司中再投资另外一家,并且打算让软银中国基金跟进。负责这一项目的薛村禾团队在调查了阿里巴巴回来后,向总部上交了一份报告说,要投就只投马云一家。
  薛村禾是UT斯达康的创办人之一,他经历过该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1999年,薛村禾辞去UT斯达康高级副总裁职务,出任软银中国基金公司总裁,将这个团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这种和团队一起摸爬滚打的经历也让他对公司成长的判断有一种过来人的经验。另外,薛村禾对宏观市场有着精准的判断,看得也就更长远。于是,在孙正义确定了要投资阿里巴巴的意向后,薛村禾带领着团队负责对阿里巴巴的各种指标进行考察,并在此步骤后成为了力挺马云及其团队的中坚力量。

第8章 与马云结缘(3)
薛村禾为什么对阿里巴巴情有独钟呢?尤其是在当时,做B2B的公司并不少,而且大家做的似乎都差不多。就拿阿里巴巴来说吧,马云因为是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聪明伶俐,自然坚信它是独一无二的。而孙正义,则是从大的方向来看,他认为互联网B2B这个事情肯定是没有错的,而且未来前景可能会很广阔。但是还是没有多少人能看懂阿里巴巴模式的独特性,原因是当时阿里巴巴的赢利模式还没有完全清晰。所以,薛村禾到底看中它的哪一点呢?
  在一次采访中,薛村禾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我们为什么选马云呢?其实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发觉马云这个团队是非常特殊的,他居然有18个创始人!我们也创建过公司,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两三个人就不错了。想一想,如果把18个普通人放在一起,已经很不容易了。他居然能够把18个精力旺盛、很有闯劲的年轻人拉到一块儿,把他们很好地团结在一起,这是了不得的能力。所以当时我们有一个感觉,就是马云一定是一个具有很特殊的领导才能的人:
  第一,他能够说服大家相信这个大的目标;
  第二,这个人一定有一个非常大的胸怀,能够和别人分享,分享不仅仅是分享财务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说,分享梦想,能够把大家的梦想都集中在一起,那是一种很了不得的能力……”
  VC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会从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来考量,就是判断团队。阿里巴巴的团队让薛村禾讶异,进而增加了信心。于是他决定为了阿里巴巴放手一搏。
  最让薛村禾刮目相看的是,马云居然能请到蔡崇信当阿里巴巴的CFO。蔡崇信毕业于耶鲁,当过律师,在没有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是欧洲一家投资公司的亚太投资经理。蔡崇信在一次机会中了解了阿里巴巴和马云后,为之倾倒,毅然放弃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加盟阿里巴巴,每月只领500元人民币的薪水。
  在此之前,薛村禾曾与蔡崇信打过交道,深知这个人的实力。这样的人都能被马云招揽,无疑是一个说服力很强的例子。而且有这么一个背景很牛的人在阿里巴巴,薛村禾也吃了一颗定心丸,觉得有了这么一个实力很强的CFO,再加上其他优秀的人才,管理好、使用好投进去的资金肯定没有问题。
  薛村禾的坚持得到孙正义的支持,因为他同样十分欣赏马云。所以,这一桩充满戏剧性的投资,决定性因素还是落在了人上面。
  孙正义是一个很心急的人,2000年1月,他邀请马云和蔡崇信前往日本,直接提出他要投资阿里巴巴。
  在8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马云和孙正义很快就达成了协议,阿里巴巴获得了来自软银的3000万美元。马云临别时,孙正义送了他一段话,颇为意味深长:
  记住,今天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团队。
  阿里巴巴是来自中国的最具震撼性的互联网成功典范之一,其强大有效的营运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已令公司在市场中做成企业与企业间(B2B)贸易的先导。我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重要的战略性举措,我深信阿里巴巴将能凭着软库的全球资源和本地市场经验,体现其领导全球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的潜质。
  我们要把阿里巴巴培育成世界上第二个雅虎。
  3000万美元不是小数目,但是马云回到杭州后就后悔了。他认为以自己的掌控能力和阿里巴巴的现状,这个数目太大,按照这个数目换算给孙正义的股份太多。于是他马上和孙正义的助手进行沟通,并给孙正义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减少投资。这也体现了马云有错就改的品质,而竟然也同意了马云要求的孙正义更是有着宽大的胸怀,或者可以说,他太看重阿里巴巴这一事业以及马云的能力了。这也体现了一个一流投资者的非凡眼光。

第8章 与马云结缘(4)
很快,2000年的互联网的冬天到来了,国内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这一波寒流中倒地不起,而阿里巴巴挺了过来,它手握着刚刚从软银获得的2000万美元,坚持到了春天的到来。
  只有马云还在说当年说过的话
  孙正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企业经营者要发挥领导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有坚强的理念及意志。其次,要有长远的眼光。再次,要有清楚的战略眼光。具备这三个条件,不仅可以发挥最大领导能力,事业发展也会有更大的成就。
  孙正义不仅以此要求他自己、他的部下,而且也希望他投资的公司的领导者能达到这些要求。
  但是,在他投资过的中国公司里,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管理的动荡,一些公司的战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只有极少数的投资公司还坚持着他们当年制订的战略路线。其中,让孙正义感触最深的是,在2000年年底互联网寒流袭来之后,软银在中国的很多投资项目已经面目全非,唯有马云还坚守在电子商务阵地上。
  新浪网在2000年4月13日,网易公司在2000年7月5日,搜狐在2000年7月12日,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三大门户网站的先后上市,掀起了国际资本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
  但是,好景不长,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互联网发展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尽管上网的人数还在增长,但是从纳斯达克的反应看,IT高科技企业及互联网的投资开始减少。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从顶峰跌到谷底,开始了漫长的不赢利苦旅,仅靠来自广告的微薄收入补贴网站持续运营的花销。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2001年7月23日,网易因未能按规定形式向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呈报年度报表,违反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市场规则》,遭到被纳斯达克停牌的警告。在此之前,曾传出网易2000年的财务报告有假的消息,纳斯达克听证会对网易后来提交财务报告提出了质疑,并最终在9月4号对网易做出了“暂时停牌”的决定,停牌时网易股价只有64美分左右。
  这一事件也让媒体惊呼: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首次遭遇到了最严峻最真实的危机!
  在投资者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之下,搜狐抓住了一块浮木——短信息服务(SMS)。2001年1月,搜狐和###合作,正式推出短信息服务。此项业务让搜狐挺过了2001年最严酷的寒冬。加入这一市场的还有新浪、网易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除了短信息业务,新浪同时还开展了收费邮箱等收费项目,并尝试与传统产业结合,谋划着与阳光卫视换股之类的资本操作。而网易则开始考虑变庞大的用户群为现实的利润来源,利用社区和在线游戏实现赢利。它以《大话西游online》为“敲门砖”,率先在网络游戏这片广阔天地里淘金,很快就时来运转。
  2002年1月2日,网易股票得以恢复交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