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民国往事 >

第11节

民国往事-第11节

小说: 民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从这里学会了射击和开炮!

    他们从这里学会了主义和革命!

    本回完。

    第一卷完。

第二卷 一入军校,泪两行 第一回 乘船赴黄埔 分为第一队

    没过几天,成绩公布了。不出单于所料,共产党员蒋先云在这次被录取的学员里成绩排名第一。单于自己也看了蒋先云的试卷,自问如果自己不是来自21世纪而是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就算文化程度不变,经历不变,自己是敢不上蒋先云的。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书本知识,一种是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把握,而现实生活由于太过复杂,需要一定程度的简化,就产生了书本知识。在简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歪曲或者缺失。正如给一个没有骑过自行车的人一本自行车手册并不能教他(她)学会骑自行车一样。一个现代的大学生,要么他(她)极为优秀(天才型人物),要么对某一狭窄的领域有过专门和时间颇长的研究,那么他(她)对历史中的社会生活的把握并不会比当时的人要高。

    回想起自己在21世纪网络上看到的一个网友关于“现代人回到过去”的发言,身处1924年中国的单于终于理解这话说的有多么正确了。

    的确,单于并不比蒋先云优秀,甚至单于自问,就是胡宗南之流也比自己也是不能比拟的。看到了蒋先云的优秀,单于心中有一点自愧不如的失落。

    “可是我比他们更能看清楚时代的走向,只要我不去冲动的改变什么历史,那么我会是这个时代生活的最幸福的人。蒋先云太优秀了,优秀到让目前还高高在上的人觉得不舒服了。这或许就是张国焘后来对蒋先云百般刁难的原因吧。不管是在21世纪还是现在,我能肯定一点,我比他更会保护自己,虽然这样看起来,自己很卑鄙,但是只要人活着不就有一切可能吗?而一旦死去,就算在墓碑上刻满赞誉之词又有什么用?我希望将来我死了后,墓碑上刻着:一个卑鄙的人,他幸福的渡过了自己的一生。”

    单于不光看到了蒋先云的优秀,更觉得找到了蒋先云悲剧结局的根源。从而反省自己是不是在最近锋芒太露了。

    “不过只要到了军校,我想我就会被打回原形吧?谁也不会觉得一个贪生怕死、怕苦怕累的人会是一个威胁吧?”单于自嘲的笑了笑。

    “文革,果然是你,好巧啊,想不到你也坐这班渡船。”李之龙的声音让单于发现,自己不是在哪个静室悠闲的思考人生,而是在前往黄埔岛的渡船上。

    虽然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要到6月16日才举行,但是由于国民政府急需大批合格的中下级军官,所以黄埔军校第一期470名学员(一期共录取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在5月4日青年节这天赶到军校,5月5日正式上课。

    “原来是在田兄啊,我正想到了军校要找你帮忙,想不到你在这里。”单于并不是敷衍李之龙,的确是有事情找李之龙帮忙,所以在渡船上发现李之龙后也很高兴。

    “哦,文革居然有事找我帮忙,荣幸之至!”李之龙听到单于有事找他帮忙,也觉得很荣幸。

    “是这样的,在田兄知道我没有军校体验,而你曾经在烟台海军学校学习过,我想请你介绍介绍经验嘛。”单于也不和李之龙客气,把问题和盘托出。

    “哦,其实也没什么,军校和其他学校差不多,不同的是在进校后先要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而且是按照军队的标准来要求学员的。”

    “原来这样,在田兄你知道我生活在国外,家里条件也比较好一些,所以从小没吃过什么苦,我怕学校的要求我做不到,在田兄,到时候你可要拉兄弟一把啊。”单于知道自己肯定受不了军校的生活,所以提前就想找一个人帮忙。

    “哈哈,没有问题,大家是朋友嘛,放心可能最开始你会觉得很辛苦,过一段时间就会习惯的。要知道,我在烟台读军校的时候才20岁,不也挺过来了吗?(李之龙出生于1897年)

    “的确是这样的,单于你很有才华,但是做为军人,如果吃不了苦,终究是成不了气候的。”一个熟悉的声音插话道。

    “原来是巫山啊,你也在渡船上?哦,对了,你和在田兄是一起来的。”单于一看,插话的正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蒋先云。

    蒋先云与李之龙一起乘渡船到军校报道,看见李之龙和单于在聊天所以一直站在人丛里没有做声,听到单于对于即将到来的军校生活感到有点害怕时,忍不住插话。

    “巫山兄的金玉良言,我铭记在心。”单于恭敬的回答道。

    单于心里当然蒋先云是为他好,可是单于对于“在烈日下燃烧青春”这类事情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他也明白为了将来,黄埔的资历是万万少不得的。

    三人就军校的话题聊了起来,不一会,船到了黄埔岛。三人到军校门口就看见校门上挂着“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而两旁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文革,我听说这对联是你写的?”这副对联从辞藻上来说很粗陋,但是李之龙却非常喜欢。

    “我不是从小没有好好学国文吗?所以我到广州以后就努力学习,那天我正在看《说文解字》,信口胡诌的,谁知道校长刚好听到,于是就……呵呵”单于连忙解释道。

    “那里,文革这副对联看上去的确很简陋,可是细细品味,却很适合我们这些立志舍身报国者。”蒋先云插话说道。

    他们并不知道,之所以这对联出现在这里,完全是单于那天看见蒋介石他们在商量校门对联的时候,居然决定挂另外一副对联,而不是单于记忆中这副,单于心里一慌,就把这副对联的内容说了出来,而蒋介石等人一听也觉得这副对联非常适合。

    就这样本来应该出现在军校门口的对联还是出现在军校的门口,不过就过程来说,真不知道是单于改变了历史呢?还是单于维护了历史。

    三人才进校,就看见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单于他们一看,原来是分班说明。三人再仔细一看,蒋先云在第一队,第一区队;而李之龙在第一队,第二区队;单于本人被分在第一队,第三区队。

    “呵呵,文革、巫山,我们在一个队啊。太好了!“李之龙看见三人都被分在第一队,感到非常的高兴。三人就根据告示的指示来到了学员宿舍。

    一到宿舍门口,单于傻眼了,这那里是宿舍?!分明就是工棚嘛!原来军校的军费紧张,学生宿舍就是当年的兵营,这个时代的兵营都很简陋,而且因为黄埔岛位处南方,与其说是兵营不如说是草棚。床上铺的是普通的草席,床下一看就知道铺的是稻草。

    我知道军校经费很紧张,可是至于紧张到这种程度吗?单于心里不禁为自己以后的悲惨命运哀叹着。

    “你好,你是我们队的吧?我是贺衷寒。”几个先到的学员看见单于在门口发呆,于是其中一个上前招呼他。

    “啊,你好,我是单于。很高兴见到你。”单于慌忙回答道。虽然来到这个时代已经遇见了很多名人了,可是单于对自己眼前这个人表示了足够的尊重。要知道贺衷寒可是以后大名鼎鼎的“黄埔三杰”。

    贺衷寒(1900~1972),原名忠汉,字君山,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1921年春赴上海学习俄文,9月赴莫斯科。1922年回国,在武昌创办“人民通讯社”,因揭露旧社会黑暗,抨击军阀横行被查封。继往长抄创办“平民通讯社”,同时,兼任宏图中学教员。当时长沙发生“湖南劳工惨案”,他发表评论,被捕入狱,后经保释。1923年主持长沙“青年服务社”,并受聘《上海时报》特约记者。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

    12月贺衷寒与缪斌等在广州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贺任会长,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是时他任军校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6年被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8年1月毕业回国,任杭州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队长,10月调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作,1929年春,经蒋介石批准去习本学习军事、政治。1931年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处长,其后历任“星子训练所”所长、“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宣传部长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贺衷寒感到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组织松懈,极谋补救,乃纠集军校同学邓文仪壤泽、曾扩清等,发起中国复兴运动,于1932年在南京成立。三民主义力行社”,请蒋介石出面领导,旋即成立第二级组织。革命青年同志会”、“革命军人同志会”和第三级组织“中华复兴社”t自任常务干事,负实际领导责任。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队党务组长。翌年又兼任军事委员会训待处秘书长,中央通讯社新闻检查局局长。

    1936年。西安事变”,贺衷寒发动青年将领170余人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妄图要张、杨。释兵自缚.请罪京门”。

    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中将厅长,仍负责军队事务和中央军校的政训工作

    1944年到1947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书记长。1947年任社会部政务次长,被选为岳阳代表出席了国民党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台湾蒋氏政府中又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黄埔三杰里就结局来说是陈庚最好,就能力来说是蒋先云最强,可惜就仕途来说,你是最艰难的,可惜了。看见自己眼前的同龄人,单于心里感叹着。

    贺衷寒可不知道单于对于他这么了解,不过对于单于,贺衷寒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单于是这么多学员里第一个报名的,也很受廖仲恺、蒋介石、邓演达这些人的赏识。知道和单于搞好关系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的。所以热情的说道“原来是单于同学啊,你好。我今天看告示的时候还在想像你这样经常和教官以及校长、教育长打交道的人不知道多难相处,没想到这么……呵呵”

    “你客气了,我虽然在筹备处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我不觉得我又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教育长还说因为我是当个教官翻译的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还说要给我特别加量呢。到时候,同学们你们可要帮忙说情啊。”单于当然知道贺衷寒为什么这么热情,而他本人比贺衷寒更擅长交际,于是借与贺衷寒说话的机会,乘机向其他学员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仗势欺人,而且教官们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特别优待,反而会更严厉的对待自己。

    听到单于这么说,刚才还在忧虑单于这个特殊的学员会不会很难相处的学员们也放下了心。纷纷招呼单于。

    “我叫董剑。”

    “我是徐向前”

    “我是邓文仪”

    “我是曾扩情,你叫我老曾吧,看样子你们应该没人比我大了吧?哈哈”

    “我叫罗奇”

    “宋希濂”

    “你好,我是王尔琢”

    …………

    看见这一个个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名人们对自己如此友好,而且自己也将会和这些名人们称兄道弟,单于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很想大吼一声“黄埔军校,爷爷我来了。”

    本回完

第二卷 一入军校,泪两行 第二回 宿舍起党争 单于见伟人

    打过招呼后,大家自然就交谈起来。在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单于明显感觉到已经加入了国共两党的学员们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两边的党员们已经隐隐有点泾渭分明了。比如已经加入国民党的贺衷寒就一直和单于聊什么“关于纯洁党的必要性”,而作为共产党的王尔琢等人也争锋相对的说“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不知不觉,大家的话题逐渐转移到了“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依然保留原来党籍是否应该”上来了,而且其中的火药味也渐渐浓了起来。单于还好一点,毕竟在21世纪的网络论坛上见多了国共之争,而其他还没有加入国共两党的同学们对这种气氛明显表现出了惊讶。

    “从党的纯洁性和巩固出发,共产党员同学如仍保持原有的党籍,如今又加入国民党党,恐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