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民国往事 >

第1节

民国往事-第1节

小说: 民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卷 初到广州,声名显 第一回 莫名越时空糊涂入黄埔(修)

    1924年的中国正是南北对峙的关键时刻,虽然南方的国民政府比北洋政府弱小,但是毫无疑问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代表的是进步和希望。而刚刚经历了陈炯明叛乱的孙中山先生已经决定了全面加强与红色苏联以及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这一年诞生的中国最著名的军校—黄埔军校正是孙中山先生与苏联合作的标志。

    无数有志青年纷纷行动,或是参加由中国共产党负责的秘密招生考试,或是动身南下直赴广州,总之,1924年的广州精英云集,正是这些人领衔主演了中国几十年的近代史。当然,他们本人对此一无所知。

    而初春的广州;细雨绵绵;春寒料峭。阴霾的天气和淅淅沥沥的小雨交替的上演,似乎也在告诉人们,冬天并没有走远。

    行人们也纷纷加紧了行走的脚步,对于地处岭南的广州人来说,这样的天气他们并不适应。可是在广州最繁华的西关,人们纷纷对一位在如此寒冷天气依然单衣单裤,穿着怪异的少年行注目礼。

    可是这个青年似乎不像是为了标新立异才如此打扮的,因为大家分明听的见青年上下牙齿撞击的声音;但是要说青年穷困潦倒似乎也并不尽然。此人衣着虽然怪异,但是细看之下衣料精细,做工考究,特别是脚下的一双白色的厚底胶鞋一看就不是凡品。青年虽然牙床打架,腰却是挺的直直的。

    看到青年如此做派,行人们都猜测青年是大户人家子弟,与家里长辈斗气,负气出走。

    尽管行人们给了单于足够多的关注,但是此刻他那里有闲心来理会旁人的看法,只在心里不停的咒骂。

    在他的记忆里,他本来是在公元2006年初夏与朋友在西南某城酒吧斗酒,结果不支醉倒过去。谁想到他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居然身处公元1924年,而且还从西南万里大挪移来到了岭南第一富庶之地广州。

    单于平时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遇到如此诡异之事那里还有闲心理会旁人的关注。况且天气寒冷,单于不过只穿着了休闲服,休闲裤,脚上不过一双耐克的运动鞋,这么单薄的衣物5月足够了,可是在二月的广州怎能御寒?身上的寒意以及心里的焦虑已经快让单于疯掉了。

    “我要怎么办?”“我怎么能回去?”单于心里不停的思考着这两个问题,不知不觉之间,单于已经走出了西关,朝南堤走去。

    大约是走的快了,单于此时身上到不太觉得冷了,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作为RMIT的临床心理学硕士,单于很清楚自己肯定是无法回到自己本来的时空,想通了这一层,另一个问题——生存问题自然就成了单于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大约我可以到洋行去谋个差使糊口吧,挣点钱再看有没有机会去美国。说不定在美国,我会成为心理学新的传奇呢。”单于不是愤青,也不认为自己回到1924年是为了挽救世界,做为普通人的他,自然而然的就把自己的出路规划在了自己熟悉的领域里。

    “幸好现在的中国还没有户籍制度,不然说不定我就要被收容了。”想到这里,单于自嘲的笑了笑。

    不知不觉之间,单于居然凭借双腿从西关一口气走到了南堤,当然,单于本人并不知道,他对广州也完全不熟悉,他甚至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样都能从西关走到南堤大概只能用“注定的命运”来形容了。

    “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单于在想通了自己将要走的路之后才发觉自己迷路了。但是本身并没有明确目的地的单于也没有着急去问路,再说,他自己也不懂广东话。于是他就在南堤闲逛起来了,可是当行进的速度放慢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衣物单薄,而天空中的细雨并没有停止。这时,单于才慌乱了起来。只想找一个不会被雨淋的地方避避雨,避避寒。

    就在单于慌乱找地方避寒的时候,他发现对面楼宇前似乎有军人站岗,而且还挂了一个横幅。经常要查阅香港、台湾心理学资料的他,早就对繁体字熟悉的不得了,毕竟中国大陆的心理学才刚刚起步,而香港、中国台湾的心理学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

    “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学校?国民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单于对着街对面的横幅嘀咕了几句后突然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吗?!

    尽管单于是心理学硕士,但是毕竟只是24岁的青年,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黄埔军校的面前不由自主的大喊了出来!当然他并不知道黄埔军校筹备处和真正的黄埔军校不是一回事。

    单于的喊声使得周遭本来就注意他的行人纷纷侧目,“原来是个疯子”,南堤的行人可没有西关那边的人那么人品的认为单于是大户人家的少爷,直接就把单于归于疯子。毕竟西关是岭南最繁华的地方,常在西关出没的人的眼睛是很毒的。

    而对面的军人听见单于的喊声后也警惕的将手上的枪握的更紧了。两人交流了一下,其中一人持枪走了过来。

    行人看见当兵的过来了,纷纷加快了行进的步伐,远离单于身边。的确尽管当时得国民政府深得民心,但是饱受战火的广州市民不愿意和军人多打什么交道。只有单于还沉浸在发现黄埔军校的喜悦中,别说没有注意士兵已经向他靠拢,就连身上的寒意都不觉得了。

    “喂,你是干什么的?”“喂,说你呢,干什么的!”士兵看见单于痴呆的摸样,对自己的问话毫不理睬,心里面也认定了单于是个失心疯。

    “啊?!你说我?我,我”单于直到士兵拿枪顶在自己的胸口才反应过来,这一回魂不要紧,看见一只“汉阳造”顶在自己的胸膛,不禁慌了起来。事实上单于根本听不懂士兵的广东话,只是本能反应而已。而且当时的他根本不知道顶在他胸膛上的枪是什么型号。

    “对,就是说你这个北方佬!你在这里大呼小叫做什么?!”士兵看见单于慌乱的摸样,一口北方腔调,不知觉的加大了问话的力度。士兵为自己能震慑这个北方佬感到非常自豪。不过如果他知道他眼前这个“北方佬”将来的际遇,恐怕不会如此对待单于。而单于报名遇险,成了黄埔军校的保留笑料,哪怕多年后黄埔军人都已经不在人世,这个笑话也顽强的流传在致力于近代史研究的人们之间。

    “对,对,你这个北方佬是干什么的!”周围的行人一看有热闹好看,马上围了起来,看见单于原来是讨厌的“北方佬”,纷纷附和士兵。

    “什么?老子是堂堂正正的南方人!你知道什么是“普通话”吗?白痴!”由于士兵听出了单于的北方口音,问话时也把纯粹的粤语改成了他认为的“北方话”,实际上就是比纯粹的粤语稍微好点罢了。这样单于好不容易听懂了士兵的话,他心里立马反驳起来,不过单于不愧是心理学硕士,知道什么叫精神胜利法,形势比人强,他可不敢说出来。可是肚子里却把这个身穿灰布军装,脚穿草鞋,矮小萎缩,一看就知道长期缺乏营养的士兵骂了个痛快。

    “我,我,我是来报名参加军校的。”单于稍微一犹豫,就看见士兵把手放在了扳机上,看样子他再不说就要直接拉保险栓了。单于鬼使神差的说出了令他后悔终生的话。

    “什么?你来报名?”士兵听到单于这样答复,不觉上下打量起单于来。“看你细皮嫩肉的,你能抗枪当兵?,算了,趁早回家找你妈妈喝奶吧。”单于毕竟是现代人,营养的确比80年前的中国人好上许多,也难怪士兵把单于误会成怕苦怕累的少爷小开。不过说句公道话,单于除了不是少爷小开以外,的确是怕苦怕累。

    听了士兵的话,周遭看热闹的行人们纷纷哄笑起来。

    “你凭什么不让我革命!?”单于看见大家都笑话他,觉得很是丢脸,于是马上开口反驳。可是他一开口才发现自己居然照抄了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台词。正当他觉得士兵以及看热闹的人会齐声嘲笑他时,却发现并没有他“期待”的笑声,反而周遭静悄悄的。

    原来士兵和看热闹的人都被单于的大喝给吓了一跳,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个看上去很“少爷”的青年居然有这么大嗓门。

    单于一看就知道士兵以及周遭看热闹的人没有反应过来,他非常不人品的在心里暗暗感激这个时代的教育水平的低下,不过他也知道要是这些人回过神来自己恐怕要被骂死,马上抓住时机,接着说了下去:

    “中国如今内忧外患,国力连满清时期都比不了,做为中国人,我怎能无动于衷?!孙中山先生的主义是好的,孙中山先生更是我心目中偶像,可是为什么革命事业屡次遭受挫折?!就是青年发动的太少了,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有拳拳报国之心,我不怕为中华流血牺牲!我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参加革命,为了先生的主义,为了民主富强的中国奉献我的一切!要让中国在孙先生的领导下重现汉唐雄风!我想问问你为什么不要我革命?!”

    单于也不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说了一大堆,幸好他知道这种街道演讲的基本原则就是怎么煽情怎么说,这段话虽然逻辑混乱,不过也算是很煽情了。

    “这位同学说的好!我同意你报考军校。”从人群外围传来了一个厚重的声音。

    本回完

第一卷 初到广州,声名显 第二回 初遇邓演达 铁汉也柔情

    正当单于想分开人群,看看是什么人这么大口气的时候,人群却自动分开一条路。只见一个中等身材,穿着军服,留着那个时代十分流行的分头的单眼皮男子正朝他走来。

    “这个人的发型可真难看。”单于并不知道眼前的男子究竟是谁,仅仅从现代的审美观念出发,本能的认为自己面前这个男人的发型实在是很难看。单于并不知道他的发型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也同样滑稽。

    “邓团长好!”士兵看见来人,慌忙向这个男子敬礼致敬。

    “你是易大丁吧,呵呵,我已经不是你的团长了。”男子一边回礼一边笑着对士兵说。说完后转过身,对着单于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你好,我是邓演达,这位同学,你的话说的很对,所以大元帅(孙中山当时担任大元帅之职)才会创办这所陆军军官学校,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加入革命的队伍里来。”

    邓演达,字择生。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今属惠城区三栋镇)人。国民党左派,14岁时被秘密吸收为同盟会员。青少年时代度过10年军事生活,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陆军速成中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受到系统的军事教育。1919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往西北边防军任排长。1920年春,应邓铿之召,在援闽粤军任宪兵连连长。是年夏,率督战队参加淡水之役,直捣惠州,建立奇功。11月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他奉令东下讨陈,重新占领广州。1923年春任团长时,参加了攻打沈鸿英、陈炯明的战斗,因战功卓著,被孙中山提拔为少将参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先后任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北伐途中,不畏艰险,并参加了贺胜桥战役。9月中旬,被任命为武昌城的攻城司令,夺取了武昌城。9月下旬,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成立,兼任武汉行营主任并任湖北政务委员会主席。1927年2月,同徐谦、吴玉章等5人在武汉组成行动委员会,与蒋介石进行斗争。3月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农民部长。

    大革命失败后,赴欧、亚十几个国家考察研究,以寻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在莫斯科与宋庆龄、陈友仁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

    1930年5月,回上海。8月9日,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他起草了政治纲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选出中央干部会,被推选为总干事。1931年11月29日,密谋反蒋,事泄,被捕。蒋介石劝降不成,只好下令枪决。时年仅36岁。

    在高中时期曾经憧憬为历史故纸堆奉献终生的单于对邓演达并不陌生,他一面在心里默默回忆着邓演达的资料,一面对邓演达礼貌的伸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