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读者 2008年合订本 >

第77节

读者 2008年合订本-第77节

小说: 读者 2008年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而他又是个吝惜时间的人,好在,这一切可以由贴心的女朋友来完成,不过李想也有个小要求——除了名牌,什么衣服都成。

  但他也不是什么都抠门。他狂爱汽车。除了那辆常开的小POLO,他有着一辆宝马三系。半个月换辆车出去兜下风,发散下思维,这是他坚持了二年的模式。

  他有着一个和自己一样理性,但又不乏温柔的女友。出了名以后,每天总会有大批的人找上门来。要求合作的、前来应聘的,还有追上门来的fans,这一切全由女友分类处理。李想跟女朋友已经有长达6年的感情。跟女友的相识,源于2000年石家庄某报的报道。当时女友见报后,设法在网上联络到他,两人越聊越相投。网上聊天半年后,他认为可以见面。“回来后,他说比原来想象的好,家庭背景也相当。”母亲还记得儿子当时的话。同时她表示,自己儿子变得更理性了,也比刚玩电脑时更专注了。

  李想说自己的专注和理性源于《韦尔奇自传》和《旁观者》。他觉得这类书就像好朋友一样,很早以前就在帮他。它们给他建议,并用别人的经验和观察到的错误让他少犯错误。但同时他也表示,这些书要分谁看。心细而又乐于一点点消化的人,书上的精神才能发挥作用。

  因为是80年代,也因为他已经懂得如何经营,他努力将公司弄得像家一样,像游乐场一样。所以,在今年这个38年才一遇的七夕,他刻意地要求别人把他扮成了媲美“如花”的织女。而拍照时,他又远远地躲到了后面,将同事们的欢快模样推到了镜头前。“工作像工作,玩就有玩样儿”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问到归根结底的一句话之后他说,网络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它不仅让他拥有了事业、财富,更让他觅到了红颜知己。在他眼里,网络在一开始就不是虚幻的,而是有生命的,因为互联网终端的也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任何人够幸运而又坚韧,就不会任由理想的泡泡在青春的浮华中随风吹起,最后又瞬息破灭……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4
 

   

捆绑苦难
朱成玉

  在那次关于矿难的采访中,我接触到一位被双重苦难击中的中年妇女:瞬息之间,她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

  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开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

  两个鲜活的生命去了,留下一个滴着血的灵魂。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那声沉闷的巨响成了她的噩梦,时常在夜里惊醒她。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刻能感觉到丈夫和儿子在低声呼唤着她。

  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一个刚满八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于难,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人世。

  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场噩梦,这使我们左右为难。主编给我们的采访任务是关注遇难职工家属的生活,可是我们真的不忍心再掀开她的伤口,那一颗颗苦难的心灵简直就是一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悲伤的火山。

  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在那里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就像一个蹩脚的画家面对美景时的束手无策。

  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脱形了,但是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在用刀子剜了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

  在我问道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在她那里,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话:“我没了丈夫和孩子,他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绑到一块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降临,她没有屈服,她在这场苦难中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短短几天的采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间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我知道,在以后的生命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因为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人,用她朴实的生命诠释了她的苦难——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苦难便消解了一半。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15
 

   

渴望
李汉荣

  火温暖我们。谁知道火的寒意?

  水滋润我们,而我们并不知道水的渴意。

  音乐从琴弦上漫过,琴弦陷入更深的孤寂。

  岸上的鱼死于对一滴水的思念。

  桥弓着腰,将道路背过去,河流同情它渐渐苍老的身影。

  太阳哺育我们,而它正在火海中逃往,我们是隔岸观火的人。

  船送我们上岸,而船没有岸。

  一朵百合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美丽。

  鸟告所我的或许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一句也听不懂,

  鸟语是我永远不能掌握的外语。

  我所欣赏的月亮上的美丽幻影,是陨石轰击留下的伤痕。

  大海不停地为我们制造彼岸的幻象,而他永远沉沦在自己的苦涩的盐里。

  被扭曲锻打的金属渴望回到简单的矿石状态。

  一张被涂抹的白纸梦见自己变成白纸。

  白纸梦见自己变成青翠的树木。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57
 

   

金色大厅里的小男孩
石熔

  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聆听中国钢琴家孔祥东演奏会。当贝多芬的C小调奏鸣《悲怆》从孔先生十指间流出时,我习惯性地看了一下舞台上方的管风琴。这时我发现在巨大的管风琴右侧有一个4岁的外国男孩半蹲半跪,透过栏杆之间的空隙在向下张望。

  因为处在最佳角度,小男孩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先生强有力的十指在黑白琴键上跳动和起伏,还可以欣赏到最佳的音乐共鸣。当第一乐章快要结束时,小男孩可能感到原来的姿势不太舒服,便开始轻轻地坐下,双手抱着膝盖认真地欣赏起音乐来。整首曲目大约有20来分钟,小男孩始终一动不动地保持着这个坐姿。直到曲终,掌声响起前的一瞬间,小男孩弯着小腰迈着猫步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前台。借着大厅亮起的灯光,我看见在前台出口处一位配带标志的女工作人员,微笑地拍了拍小男孩的头以表示赞许。

  不知为什么这件事情对我有那么大的触动,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忘不掉那个小家伙。每当和朋友谈论起有关音乐或教养的话题时,我会不知不觉地感叹一番:一个这么幼小的孩子会对古典音乐充满了兴趣,因此,他会安静地端坐那里聚精会神地欣赏。由于他具有一定的音乐常识,所以在最后一个乐章结束之前恰到好处地离开前台。还有,他之所以轻手轻脚,举止像个小绅士,是因为他具备良好的教养,懂得在这个场合如何不易被人发觉而不影响别人。

  当我问及一起观看演出的朋友时,他们一致表示当时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其实触动了我的还有那位中年女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女人,她破例地满足了一个孩子的童心,作为金色大厅的工作人员,她具备了“信任每一个观众”的美德。

  曾经有人问过我:你当时为什么没有给这个孩子拍张照片,我回答说:因为我也具备良好的素质,我不能用闪光灯打搅在场的观众,更不忍心用闪光灯惊动这个孩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27
 

   

街上的目光
肖复兴

  如今,走在街上,你会发现,来来往往的人们的目光,和以前大不一样。低头匆匆忙忙赶路的,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眼前的路上,那目光几乎是呆滞的。拇指一族打手机或发送短信的,他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小小的手机上,那目光有时可以是旁若无人的,却几乎是隐晦的。也有一脸官司的,让你不敢和他那恼怒的目光相遇。也有满面狐疑的,让你看着他的目光感到恍惚。也有不少目光散失了焦点,如同没有缰绳的野马四处散逛。但是,看风景的很少,不少目光却是鬼鬼祟祟的,让你遇到他的目光,赶紧捂住自己的腰包,加快了自己的脚步。所以,前不久北京的公安部门提醒市民,当有人向你问路的时候,一定要和问路的陌生人保持距离,以防意外。

  不管是宽阔的大街,还是偏僻而人少的小街,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惶惑,越来越可疑。哪怕是最天真的孩子,遇到陌生人的目光,即使不像惊飞的小鸟一样立刻避开这样的目光,也会警惕地紧紧地拉住父母的手。

  当然,大街上也常会看到热辣辣的目光,一般是男人投射到漂亮的女人身上,或者是女人投射在帅小伙或所谓成功人士的身上,但那更多的并不是真正爱情意义的目光,更多的则是欲望毫无遮拦的宣泄。含羞半敛眉,眼媚双波溜,是千载难逢,难得一遇了。彼此可以金是衣裳玉是身,却难是眼如秋水目如霜了。

  在夜晚,由于城市的污染和高楼的林立,已经很难看到瓦蓝色的夜空和夜空中的星星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那种和夜色一样清澈的目光,也很难看到了。灿烂的霓虹灯和街灯,以及一街扑朔迷离的车灯闪烁,彻底替代了夜空的银河,我们的目光可以在书上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星座,却再也看不到北斗七星倒转斗柄的奇迹了。我们的目光便如一盏酒杯,只盛下了满眼扑来的灯红酒绿。

  在书中,我们的目光也变得近视,乃至猥琐,甚至攫取式的贪婪。我们的目光已经很难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相遇,也很难和莎士比亚或易卜生的戏剧相遇。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大概也不会和我们的唐诗宋词握手言欢;如果不是为了选秀,大概也不会和《红楼梦》相见甚欢。我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了考试的辅导教材,投入到怎么学开车怎么玩股票怎么发财怎么升官怎么应对老板的书的上面。我们渴望捷径渴望暴发渴望一夜成名,我们的目光便很难再相信童话会能够出现在眼前,莎士比亚的戏剧,也被我们改造成了《夜宴》式的欲望的淋漓尽致的展示。

  在交往中,我们的目光变得越来越矜持,越来越彬彬有礼,越来越有日本味儿和西洋范儿,却也越来越程式化、格式化,甚至透着虚伪。就像罗大佑在歌里唱的:“人们变得越来越有礼貌,可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苹果的价钱卖得比以前高,可味道没有以前好。”

  缺少了天真和真诚,连街上的狗的目光,也变得小心翼翼,格外警惕的样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6期P44
 

   

简单的方法
金河

  M饭店的副总经理达吾接到顾客的投诉。顾客反映自己是这家饭店的常客,但每次来饭店的时候仍被当做是第一次来,这就很难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达吾马上找到了管理部门,要求负责人为曾经来过饭店的顾客单独建立一套电脑程序。但是负责人面露难色地说:

  “如果要建立这样一套系统,至少需要500万美元的经费和3年以上的时间。”

  “……”

  听到这样的答复,达吾也无可奈何,一时语塞了。

  几周后,达吾到加利福尼亚出差,住在当地的G饭店。进入饭店大厅后,门卫比尔热情地迎接了他。达吾几年前就见过这个职员,比尔接过行李后,前台的女职员同样十分热情。

  女职员面带亲切的微笑,对达吾说道:

  “你好,达吾先生,欢迎您再次光临G饭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