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 >

第8节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第8节

小说: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South Sea Bubble 直译为“南海泡沫”。系指1720年英国的一桩投机性的金融阴谋。    
  最后即第六个理由是“在纸币保持最佳信用的中部殖民地,钞票在流通中从来未能保持它们的票面价值,而是每当其数量增加时,就常常有一定程度的贬值。”如果需要出口的任何一种商品价值上涨,就意味着国内任何剩余商品的价值下跌;那么白银超过纸币上涨到仅由它的出口能力赋予的附加价值的高度,可以叫做纸币贬值。就连这里需要出口或不需要出口的银条价格,已经从每盎斯5先令2便士上涨为5先令8便士。这差不多是10%    
  。    
  但是,在这种场合,究竟能否说或者认为王国的一切银行票据、全部银市和所有黄金都贬值10%呢?现在,这里缺少用于交换的银市,一些银行家加价1%购买它,那么黄金和银行钞票是否就因此贬值1%呢?    
  在中部殖民地事实确是如此。当发行第一批纸币时,纸币和白银之间的差异不久就显现出来了。后者具有前者所没有的为殖民地经常需要的一种特性,就是它适合汇兑的性质。商人们为了购买它,于彼此之间讨价还价中,早就发现了它的价值的这种性质。因此,l塔勒开始就估价为纽约纸币8先令,和宾夕法尼亚纸币7先令6便士。至今将近四十年,两个省的那种比价一直保持不变,没有因发行新币而发生任何变化。尽管宾夕法尼亚纸币不时地增加,从最初的金额15,000镑增加到或接近60万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与白银相比较,没有因纸币而引起任何变化。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没有高过纸币发行以前;只是由于季节变化而出现充裕或短缺,或者因国外较小或较大的需求而有所变动。的确,纸币的反对者常常把同伦敦的汇率的每一次上升都叫做纸币贬值。但是,决不能认为这个概念是正确的。例如,倘若纸币按原先的价格能够购买任何物品,只是汇票除外;而这些汇票的价格没有高出在购物时使用的纸币的十分之一,那么,与其说纸币贬值了,倒不如更恰当和确切地说,汇率上涨了。有确凿的事实为证,无论任何时候那些殖民地的汇票都是比较昂贵的,常常迫使汇票的购买者付出较多的白银和纸币;白银与纸币按照上述比率一起流通,因此也可以说,白银跌价了。    
  已经有了用不能作为法定货币的纸币来供应各殖民地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即:    
  1。以英格兰银行为榜样,成立具有足够的现金储备以支付即期汇票的银行。    
  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是,在芝民地现时贸易的情况下,看来是行不通的。如上所述,殖民地贸易使全部现金流入英国,很快就会把银行剥夺殆尽。    
  2。用每年的一部分税款建立基金,一俟它建立起来,就安全地存入英格兰银行,这项基金(在纸币流通的若干年限中)积累起来的总额,应该足够按照它们原来的价值全部偿清。    
  这在马里兰曾经试行过,根据这种基金发行的钞票,没有成为一般的法定货币。事情是这样的,作为能够及时支付的钞票,自然应该与时间成比例的得到贴现,以至这些钞票在发行的初期,就降低到它们20镑的价值相当于它的近邻宾夕法尼亚省的12镑。尽管这两个省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同等的票面价值上受到冲击,但是,后者有一般法定货币来支撑。不管怎么样,马里兰的钞票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上涨,直至末期恢复到它们的足值。如同贬值的通货损害债权人一样,而这损害了债务人。由于它们的价值不断地变化,看来不适宜作货币用。货币自身的价值应该尽可能的固定,因为它是其它物品的价值尺度。    
  3。发行带有足以支持其价值的利息的钞票。    
  这在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一些省份也曾经试行过,但是,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适合作为通货的钞票,是由各种不同的票面价值组成的。为了兑换的缘故,有些票面价值就非常低,它们从10镑往下直到3便士。当它们首次在各地出现时,便顺畅地流通起来,并且有几个月相当管用。但是,一旦利息成为需要(将以零碎小额钞票计算出来的结果)计入商人与他的顾客在商店、货栈和市场上交易总额的价值时,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计算,大大地妨碍了营业。不管怎么说,这种弊病很快就变得更坏了。因为钞票在短期内被积聚并贮藏起来;持有带利息的货币具有一种非常诱人的利益;它始终是个人动力的本源;可以提取的交易现金。这种货币是不可能没有抵押的。许多人借助这种手段变成为小额的高利贷者,他们找不到付给他们利息、借去他们小额款项并提供可靠抵押的人,因而他们也不指望这一点。如果是普通货币,他们宁愿将货币用于某些企业。因此,贸易缩减了,而不是借助这种钞票增加了。因为把它们保藏在金库,如果说不是完全,也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发行它们的真正目的(即提供交换媒介)。    
  总之,迄今还没有想出办法确立一种用以代替货币的交换媒介,它的一切优点应和信用票据一样,以充足的税款作为清偿基金,或者在期限届满时,以双倍土地抵押品的价值作为清偿基金,同时成为一种普通的法定货币。在中部殖民地至今近半个世纪的经验,由于他们的殖民、人口、建筑物、改良的事物、农业、海运和商业等巨大地增长,使他们自己确信这一点。在那里进行贸易的商人也相信上述经验,对他们有很大好处,就是在个别场合,也无损于他们。    
  因此,希望保证全部偿请可以在这里支付的英国债务,应该完全公平合理地用英国货币在此地全部付清,取消对殖民地内法定货币的限制,至少对那些渴望这样做的殖民地;在那里同他们进行贸易的商人不要反对他们这样做。    
  (译自斯巴克斯编:《富兰克林文集》第2卷,波士顿1836年版,第340—354页。)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 
富兰克林著        
关于国民财富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1769年4月4日)    
   1。人类所需要的一切食物或维持生活的物品来源于陆地或水域。    
  2。非食物性的生活必需品和一切其它有用设备,其价值可以用我们获取它们时所消费的食物量来估价。    
  3。拥有广阔领土的小民族可以依赖自然产物,只靠采集植物和捕获动物的劳动而生存。    
  4;拥有狭小领土的大民族感到自然产物不够用,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开发土地,使它生产出更多的适合人们食用的植物性食物,和人们想要食用的动物。    
  5。通过劳动可以大量增加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以及亚麻、羊毛和蚕丝等衣服原料。这些东西的剩余就是财富。我们拿这财富作为报酬,支付为我们建筑房屋和城市等等的雇佣劳动。所以,房屋和城市不过是如此转化了的维持生活的物品。    
  6。制造品不过是由与它们价值相等的粮食和维持生活的物品转化成的另一种形态。由此可见,制造者事实上没有从雇主那里为他的劳动取得比仅够维持生活的物品(包括衣服、燃料和性所)更多的东西。所有这些物品的价值皆起源于生产它们时所消费的粮食。    
  7。如此转化成制造品的土地生产物,比转化以前,可以更容易地运往遥远的市场。    
  8。公平贸易就是同等价值与包括运输费用在内的同等价值相交换。这样,假定A在英国种植1蒲式耳小麦与B在法国生产4加仑葡萄酒花费的劳动和费用一样多;A    
  和B在半路相逢,交换他们的商品,那么4加仑葡萄酒换1蒲式耳小麦,就是公平交易。这种公平贸易的好处是,每一方都增加了享用品的品种,不是只享用小麦或葡萄酒,而是既享用小麦又享用葡萄酒。    
  9。在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和费用为双方所了解的地方,那里作成的交易通常是公平和等价的。在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和费用仅为一方所了解的地方,那里作成的交易常常是不等价的,了解情况的一方从不了解情况的一方得到利益。    
  10。因而,一个人把1,000蒲式耳小麦运往国外销售,很可能不如先将小麦转化成制造品,也就是用小麦维持工人的生活,使他们生产制造品,所获得的利润多。因为许多迅速而简便的制造方法没有普遍为人们所了解;那些不熟悉制造业的人,尽管深知种植小麦的费用,但是,他们不了解那些简便的制造方法。因而,易于想象用于制造品的劳动比实际耗费的要多,在它们的价值方面,很容易上当受骗,以致同意支付超出制造品真实价值的价格。    
  11。所以,一个国家生产制造品的利益,并不是象通常所想象的,在于极大地提高制造品的原料的价值。虽然价值6便士的亚麻编织成花边以后,可以值20先令,然而花边价值20先令的真正原因是,除亚麻外,制造者的生活费用还用去了19先令6便士。而制造品的优点是,使粮食在制造品的形态中可以更容易地运往国外市场;我们的商人利用他们的手殷更容易欺骗外行人。在不生产花边的地方,几乎没有人能判断花边的价值。进口商可以要价狈先令,或许实卖30先令,而他购买花边仅花了20先令。    
  12。最后,看来一个民族获得财富,只有三条途径。第一是靠战争,象古罗马人掠夺被征服的邻邦所做的那样。这是劫掠。第二是靠商业,而商业通常是诈骗。第三是靠农业这唯一正当的途径。人类可以从撒进大地的种子获得真正的增殖,这是由上帝创造的有利于人类的一种永世不绝的奇迹,作为对人类清白生活和善良勤劳的报偿。    
  (译自斯巴克斯编:《富兰克林文集》第2卷,波士顿1836年版,第373—376页。)           
《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 
富兰克林著        
贸易原理(1774年3月)    
   献辞    
  我们希望将下面这篇包含着论述本题的一些实用和颠扑不破原理的文章,完全衷心并深情地献给所有极其关心这些国度的福利和繁荣昌盛的人。    
  引言    
  以为我们仅仅是为了我们本身,或我们各自的国家而生存,那是愚蠢的妄想。全智的造物主已经命定在他的生部创造中,都贯穿着互相依赖的关系,尽管我们能力有限,不能充分理解连结各种事物的这种纽带的性质和目的,然而,我们能够并确实应该研究和探索与我们的彼此互相依赖有关的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行为的动机和准则。    
  我们通过这种调查研究发现,不论是我们实际的还是想象的欲望,我们的感情和我们的习惯,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并且确实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一般交往和贸易的原动力。    
  许多论述贸易的作者,把为某一特殊贸易部门或他们所偏信的假设提供证据和进行辩解,作为他们的职责。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消除商界朋友们和一般人士的一些流行的偏见;并且用简明的文体,论述几个不言而喻的原理和一般准则。如果这些准则和原理是正确的,那么在这种见解指引下,一切推论和任何争论都可以用它们作标准加以检验。    
  一些值得十分尊敬的朋友们,从他们的见地和主张出发来赞扬我们。我们非常高兴地在这第二版中,对朋友们的恩惠致以最崇高的谢意。还必须进一步指出,公众对这篇文章的任何评价,都与那些朋友们毫不相干。    
  贸易的定义    
  1。贸易或商业既是国与国之间,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通过这种交往能够取得,可以被认为或理解为任何种类的效用或享乐,不管是实际的还是想象的。    
  贸易的目的——营利    
  2。这种交往的动机或动力是,而且必定永远是营利或希望营利;因为,既没有公众也没有个人会有意识地从事无利可图的交往或商业。    
  3。营利是贸易的原则,所以,贸易的全部秘密存在于经营方法之中,借此可以获得利润和利益。    
  不能把贸易事务想象得如同赌博一样,一方赢,另一方必定输。各方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是均等的。假定A有超过他所能消费的谷物,但是缺少家畜;而B有富余的家畜,却缺少谷物;交换对双方都有利。因此,这就增加了生活舒适品的一般贮存。    
  自由和保护是贸易的最佳支柱    
  4。自由和保护是贸易赖以成功的最无可置疑的原则,显然,它是通向安全和迅速交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