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选择成就人生 >

第3节

选择成就人生-第3节

小说: 选择成就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的法宝。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相当一些人没有自己的就业方向:医生不想做医生、律师不想做律师、会计不想做会计、工程师不想做工程师……这些职业,在任何发达国家都是社会地位最高、经济收入最高、生活水平最高、最令人向往羡慕的。但在中国,由于职业意识的薄弱,由于机会选择的繁多,也由于行业收入的差异,使得很多人明明已经进入了高中级人生境界的殿堂,却总在抱怨自己是一个社会弃儿,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醒自己:要做高素质的人,因为你的整体就业素质决定了日后的成功与否。







·正文· 4.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今社会,人们为子女设计一生的时候,大多数是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大学,直读到硕士、博士。人们大多是这种愿望,只有条件达不到者除外。这种愿望自然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这是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人们受教育的年限长些,学历高些,知识渊博些,自然对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然而有一重点中学的校长却没有做这样的选择。这位校长有一个儿子,当他初中毕业之时,就有一个升学的难题让他焦虑,是考重点高中呢?还是选择其他类型的学校呢?他的父亲就是重点高中的校长,按一些学校的内部规定,教职工的子女考本校可以得到照顾,应该说升本校高中是不会有困难的。然而这位校长跟儿子商量之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决定:不考重点高中,而报考一所职业高中。
  听说这事以后,校长的朋友,学校的一些教师都很震惊。有的人就劝他说: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还是让他上重点高中好。
  校长笑着解释说:我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啊!我也曾想让他上高中、上大学。为了这,我也如同所有的家长一样着急上火,逼着孩子天天学习,不准他看电视,不准他打篮球,还请家教辅导。结果使得孩子很压抑,连说话都不多了,搞得全家都不愉快。我分析了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差并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正是他性格和行为的特点造成的。不顾这已形成的性格特点,强迫他去走家长设计的道路,他肯定是不会愉快的,甚至会很痛苦。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作为父母,第一任务是应该让孩子身心健康,帮助他选择适合她自己发展的路子。
  劝的人听后,谁也无法再进言。有的人想:道理倒是不错,就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还是等着瞧吧。
  不久,孩子上了职业高中,很快就恢复了活泼快乐的天性,与初三时判若两人。更重要的是他再不自卑了,增强了自信心,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没多久就被评为三好学生,加入了共青团。看着孩子恢复了青春与活力,家人都很高兴。校长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儿子的成功证实了这位校长的看法。他虽身为重点高中的校长,并没有局限于现今人们一般的看法之中.他能从自己儿子的实际出发,来为他选择人生的道路。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不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的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偏要去搞公关,就很难有所发展。有的人粗心大意,大大咧咧,看着金融行业不错,非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会有实际的困难和风险。其实人生的路是多彩的,绝不只是一条道.正如一句外国成语所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什么只能去挤那很拥挤的独木桥呢?上述的校长是有独到见解的,他为孩子选择了合适的发展之路,促使孩子获得了成功。
  可见.我们在人生的一些重要路口时都会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怎样才是最好的选择呢?简而言之,那就是在可能的条件下,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路,相对来说,这样才比较容易成功。







·正文· 5。人生中充满着选择

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王先生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的心情总是很好,而且对事物总是有正面的看法。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会答:“我快乐无比。”
  他是个饭店经理,而且是个独特的经理。因为他换过几个饭店,而有几个饭店侍应生都跟着他跳槽。他天生就是个鼓舞者。如果哪个雇员心情不好,王先生就会告诉他怎么去看事物的正面。
  这样的生活态度实在让人好奇,终于有一天他的同事李先生对他说,这很难办到!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看事情的光明面。“你是怎么做到的?”李先生问道。
  王先生答道:“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李某某,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
  “每次有坏事发生时,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从中学习。
  “每次有人跑到我面前诉苦或抱怨,我可以选择接受他们的抱怨,也可以选择指出事情的正面。我选择后者。”
  “可是没有那么容易吧。”李先生立刻声明。“就是有那么容易。”王先生答道,“人生就是选择。当你把无聊的东西都剔除后,每一种处境就是面临一个选择。你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你选择别人的态度如何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心情舒畅还是糟糕透顶。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李先生受到王先生一番肺腑之言的影响。
  没有多久,李先生就离开了饮食业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失去了联系,但他却经常想到王先生,尤其是当他对生活进行了选择而不是反抗它。
  几年后,李先生听说王先生做了一件饭店人员永远也不会做的事:有一天早上,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的强盗拦住了。强盗因为紧张而受了惊吓,对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王先生被发现较早,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照料,王先生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的体内。
  事情发生后6个月,李先生见到了王先生。他问王先生近况如何,王先生答道:“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
  李先生趋身去看了他的伤疤,又问他当强盗来时,他想些什么?
  “第一件在我脑海中浮现的事是,我应该关后门。”王先生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
  “你不害怕吗?你有没有失去知觉?”李先生问道。
  王先生继续说:“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不断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当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从他们的眼中,我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李先生赶紧问。
  “有个身强力壮的护士大声问我问题,她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着我说下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我选择活下来,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王先生活了下来,一方面要感谢医术高明的医生,另一方面得感谢他那乐观的生活态度。从他那口里,李先生学到了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正文· 6.选择好人生的进退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成功要连续不断,从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的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追求成功的,而不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有所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是,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谓的牺牲浪费,甚至失败。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没有理由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为一点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的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一条死胡同,相反,他们擅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之,无不撒腿而逃跑的。所谓虎者,威风凛凛的权威和王者象征是也。可是,你仔细观察,这样一种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狂奔而上,当然是紧紧地抓住了猎物。老虎尚且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是给我们同样的启示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的时候发大水,年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9年时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被舜杀掉了。舜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作退步思考,没有钻进一条死胡同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开凿了许多条河床渠道,终于把洪水引入大河,由大河流入大海,最终取得治黄的成功。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就是一种后退,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的强大,而是为了寻找更好得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入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我们弱小、我们是逃兵。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则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战士非要有韧性不可,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的。那么退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当然是退到我们不能再退为止,即退到我们反攻为止,这时的反攻,其势绝对不可挡,强大的势能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正文· 7.选择目标不要盲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盲目性,比如我们问一下对明天和后天的计划、预测,可能有些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下午要干什么还没想好呢。”
  这就是可悲的惰性思维导致的没有目的,你想这样的盲目和麻木,又怎能赢得成功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大亨”亨利·福特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逐渐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为和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和拥有的事业。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所力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由于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纪博览会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动力的车子,使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的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知识原理,也由此和老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坚不可摧的。
  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励了福特的决心。他自己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福特却遇到了难题。爱迪生公司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业专职,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这家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