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再坚持一会: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

第19节

再坚持一会: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第19节

小说: 再坚持一会: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以前是个怎么样的人 
姐夫陈献平来北京学习,顺便到慧源看我。 
肖峰老师对我的过去很感兴趣,他问我姐夫: 
“你给说说,苏菁她以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姐夫转过头瞅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我,浅浅地笑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 
“没事,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不用担心我生气。”我给他打气。 
姐夫沉吟片刻,说:“那我就不客气啦,怎么说呢,我们不住在同一个城市,也不是很了解,但对她有些方面还是很清楚的。以前她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经常莫名其妙地就发脾气了,记得有一次我们不知道说错了什么,她就跑了出去,让我和她姐找了一个晚上……” 
肖峰老师也笑了:“她也这么评价以前的自己,当时我们还有些不相信呢。” 
姐夫接茬:“她现在整个人都变了,的确变了,以前别说让她一个人来北京,就是在桂林市,我们都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再说她以前哪有这么平和的性情?” 
姐夫说的没错。 
他离开北京之前,我听到他给我姐打了一个电话: 
“你妹在北京这边工作和住的地方我都去过了,还不错,你在家就放心吧。” 
'上一篇' 
爱是不能等的

苏菁
爱是不能等的 
我在慧源主要代潜能开发课,如“人生动力”、“敞开心扉”、“不怕失败”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课───引爆生命力,那天教室里来了50多人。 
我的眼光挨个儿把少男少女们的脸扫了一遍,我看出了烦恼、恐惧和痛苦───那些他们力图掩饰起来的内心感受。 
我把在成功学机构里最有感触的那部分“人生需要选择”,稍做改动用了过来。 
“爱是不能等的,爱是现在时,爱是你工作下去的理由。”这也是我内心的呐喊。 
效果还真出来了,全场有半数的人都哭了。 
张亮哭得很伤心,他平时经常和母亲发生争执,今天忽然想起母亲病得在床上打滚的情形,于是终于控制不住了,他说:“好久没有这么哭过了。” 
郑玉芹的母亲也泪流满面,对自己由于婚姻处理不当而导致和女儿感情上的隔阂很是负疚。 
郑玉芹张著嘴想说,可就是说不出口,后来我才知道她想起把她从小带大的奶奶了,对母亲的感情却仍一直沉睡著。 
钟晓颜的母亲很动情地对我说:“你这课对有障碍的人特别适用,一般有障碍的人都是不会爱父母的。” 
林梅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只得休学,母亲是大学老师,专程请了长假过来陪她。在我们的潜能开发课上,女孩心底的某种东西被唤醒了,一幅幅充满爱与温情的画面,不断地在她脑海中闪现。“父亲,是父亲!”她激动地说,“我仿佛又看到他顶著寒风,拖著病体为我买早点的场面,而如今他却永远离开了,他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却来不及回报给他一滴水!与其在事后抱怨我们付出太少,为何不抓紧一分一秒,用自己的行动报答生活呢?” 
课后,20年来她第一次给母亲买了早点。在元旦晚会上,她很动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人也开始变得自信。 
可是她的母亲呢?在学员们上课的时候,她在下面和其他母亲窃窃私语,她忘了这是一个课堂,这是一个需要互相尊重的课堂;她也忘了,自己需要给女儿树立一种好的形象。 
等这位母亲的假期到了,她要把女儿带回去。潜能课还没有上完呢,我恳求她把女儿留下,她说: 
“这孩子的命不好,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我要对得起孩子,她还没能够适应一个人的生活,我不能把她一个人丢在北京,没著没落的。” 
含著泪,她的女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她对她的未来毫无把握,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在母亲的庇护下生活,她已经习惯了母亲给她做出的决定,她甚至不能想像母亲也会有错的时候。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问题孩子的母亲,在中国,这样的母亲实在是太多了。 
'上一篇' 
我就叫慧欣吧

苏菁
第十二章  心理危机背后的故事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 
如果先天的土壤贫瘠了 
后天的努力只能是杯水车薪 
孩子需要一个温暖安全的心灵港湾 
爱孩子的最好方式 
就是父母忠贞的爱情 
我就叫慧欣吧 
经过考核,不久我开始在慧源正式做心理咨询员。 
人们对心理咨询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开心。其实心理咨询不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这里说的成长,并非指生理上的成长,而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成长,它含有心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的意思。 
打个比方,假设前来求询的人处在某片非常险恶的大森林里,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就必须自己也走进去,引导来询者自己走出这片森林,而不是强拉硬拽他出来。 
这就是说通过咨询的过程,使来询者自己想通、认清问题的本质,明了该怎么做,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因此,心理咨询就是让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让人积极地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从这层意义上讲,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忧愁烦恼,当然这一切不是靠说教劝导,而是靠启发领悟。 
“你给自己取一个工作名吧,其他咨询者都有。”肖峰老师对我说。 
一时间,我绞尽脑汁。 
“有了,叫慧欣,智慧的慧,欣慰的欣。”我终于想出了一个自己喜欢又富有寓意的名字。 
从此,慧欣成为我的咨询工作名,伴随著我走过了远离家人的艰难岁月。 
'上一篇' 
我觉得我一无是处

苏菁
我觉得我一无是处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接到深圳一位高三女生母亲的急促电话: 
“是慧欣老师吗?我女儿要去找你们咨询,你们有时间吗?她又不行了,成绩又下降了,怎么也不肯上学。上次去医院,心理医生说她得了自闭症,给她开了药,可她就是不肯吃。她就要参加高考了,你说怎么办呢?我们整个家庭为此开了会,都想不出什么办法,我们全家人急得不得了……”焦虑的母亲向我描述孩子的症状,还没说完,就由于过度悲伤,声音变得沙哑了。 
过了几天这位叫黄敏的女孩自己来了,而且非常准时。 
这是一个身材颀长、面容娇好的女孩,可整个人就像被一张无形的网包裹著,缺乏她那个年龄应有的活力。 
她告诉我,由于和同桌吵架,同桌上课时便总是背对著她,班上其他的同学也不理她,因此她就不想上学了。 
“我觉得我一无是处。”最后,她很无奈地说。 
“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问。 
“我的成绩越来越差,已滑到差等生行列了。我妈妈和其他老师也觉得我没希望了。有一次大扫除,一位同学发现我连地都不会扫,很快大家都对我露出鄙夷的神情,背地里说我弱智,这一下我更不想上学了。” 
她接著告诉我,她的母亲是她的语文老师,她害怕别的同学认为她吃偏饭,所以对学习越来越恐惧。 
“爸爸妈妈总是吵架,一个星期要有好几次,常常是妈妈哭了,爸爸才不作声……妈妈不开心时就写日记,然后让我去抄写……” 
我愕然于身为教师的母亲的这种行为。 
她除了单一的学习,没有其他任何爱好,从没有承担过任何家务劳动,过的是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所以当学习这根惟一的支柱倒了的时候,整个人也就垮了。 
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看来首先得恢复她的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她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让她写下她的优缺点,她说没有优点,却写了一大摞缺点:学习不好,人际交往能力差,爱著急,缺少对别人的关心,自理能力较差,总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对别人的态度特别在意…… 
我帮她分析了一下,发现她有很多自己尚未发现的优点:自制力强,守信用,善于反省自己,执著,考虑问题周全…… 
我说:“我们要知道自己明亮的地方,知道自己的闪光点,这是根本。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她才不至于在别人的偏见中迷失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只有在明确并关注自己身上的‘光明’之处时,别人才会来关注你,才更有利于你发挥自己的特长。你有那么多优点,怎么就一点也不知道呢?你刚才还跟我提到人要‘厚积薄发’呢。”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低头看著我在本上给她做的分析,就慢慢回忆起自己很多成功的经历来:为了攻克一道难题怎么废寝忘食,做错了事如何及时认错……她越说越带劲。 
我发现她的实际状况与其母亲所评述的差别甚大。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这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上一篇' 
我出生在一个特别窝囊的家庭

苏菁
她父母赶来时都不敢相信这一幕 
做完咨询,她决定留下来参加我们的元旦晚会。 
在晚会上,她和其他学员一起畅所欲言,休息时还主动跟大家打招呼、聊天。她还很大方地给大家唱了一首《祝你平安》:一手拿著话筒,一手挥舞著志愿者们送上来的气球,很有大明星的派头,哪敢相信昨天的她还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 
她的父母请假赶来时都不敢相信这一幕。 
我出生在一个特别窝囊的家庭 
看到黄敏母亲愁苦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我决定和她聊一聊。 
“我不想我的女儿重复我的命运!”母亲一开口就说。她用手捋了捋前额散乱的头发,接著说了下面的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特别窝囊的家庭。我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整天畏畏缩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保守、懦弱而善良的女性。可能是父亲在“文革”期间被整得太狠了,从我记事时起,就觉得他特别窝囊:没有一丁点自信,见人都是低声下气唯唯诺诺。你不知道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有多痛苦。 
有一段时间,学校不上课了,父亲也加入到干农活抢工分的队伍里。一次,父亲比平时起晚了些,慌慌张张地去上工,不小心把鞋弄掉了。生产队长走过去,一脚把鞋踢出老远,然后指著那只鞋,命令父亲爬著去捡。父亲站著思量了半晌,然后竟缓缓地弓起背,腿慢慢弯曲下来,天啊,他居然真的慢慢爬了过去…… 
这是在我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我怎能无动于衷?那是我的父亲啊!尽管那年我才9岁,但从此总也忘不了父亲爬行时那汗渍、苦涩且陪著笑的脸,那种感觉那种屈辱我今生都不愿意再去回忆。 
别的小孩会不时地向我们吐唾沫,口里喊著“孬种家”。这些,我善良而懦弱的父母都忍了,可我不能!我活著也需要自信也需要尊严啊! 
软弱者要永远守著怯懦,这是谁定的法则?我就不信! 
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但我学会了和欺辱我的人打架,为此父母没少招老师白眼,加上我的成绩不好,母亲早早让我退了学。她为了拴住我,提前从岗位上退了下来,求爷爷告奶奶地央求能让我接班,没想到最终指标竟被另外一个干部子弟抢走。软弱善良的母亲被耍了,她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失声痛哭…… 
为了改变这种屈辱的命运,极度敏感而自傲的我,每天羞涩地夹著课本躲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读书,因为我害怕人们那冰凉的目光再去戕害我那颗稚弱却好学向上的心。 
经过三年的苦读,我终于考取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我的父母当时都惊呆了。我形容不出他们捧著录取通知书时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就像身不由己地坠入了一个美梦,生怕一不小心那个梦就被触破了…… 
从此我告诫自己要比别人优秀,要比别人努力,要让自己的双亲为自己而自豪。为此,我在学业上下足了工夫,大学四年我都获得了助学金。我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度过了引以为豪的大学生活。 
可大学毕业时,我留校的机会被另一个有背景的同学抢去了,我的心再次愤怒而躁动起来。 
我没有服从分配,而是去了深圳───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最痛苦的选择。等境况好了,我就把双亲也接到了身边。 
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女儿,这可是全家人的希望,我和爱人以及双方的父母,对她可以说是关怀备至,生怕有一点疏漏。 
我们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她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但必须把学习搞好。我是语文老师,我自己也对她进行额外辅导;此外,近两年我还给她报了几个培训班───数学提高辅导班、英语学习提高班、高考考前辅导班。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是我的成功,我怎么辛苦都心甘情愿。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孩子也经常喊活得好累,经常喊头痛,有时赖著不肯去上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