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励志]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

第6节

[励志]这辈子,只能这样吗-第6节

小说: [励志]这辈子,只能这样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培养出一种新的“惯性”(2)       
    培养出一种新的“惯性” 
    身为人类,我们的生存限制远远少于其他生物。复杂的脑部运作让我们学习,未来充满无限可能。但生命的开始不免有些缺点,我们天生在生理上就是这么无助,小时候毫无防御能力。能够完全独立之前,我们必须先发育成熟,长期摸索学习:了解这世界运作的方式,以及习得必要的技能,让自己融入体制。我们通过观察,形成印象,将它们组织成可辨识的模式。之后,我们具备了语言能力,开始接收清楚的指导。在不断的尝试和错误中获得技能,从犯错、模仿、直接的教导和练习中,我们慢慢学习。 
    有时候我们的观察力会受到限制。虽然我们的头脑几乎无所不能想,但注意力却不然。对于周遭正在发生的事,你只能专注于一小部分。你必须不断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借此组织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下次遇到相似的情境,你就知道大概会发生什么事。在不断集中、转移和观察的过程中,各种观念和模式因而形成,然后你得以建构出事情运作的状况。 
    新颖的观念会占据你注意力中最显著的部分,直到你接收到更新的信息后,才会被取代。如果你认知的模式无法持久,你会随之调整,建构与周围事件的新关联。你从不间断的观察中获得所谓的结论,这是你认知的累积完成。但因为我们无法得知何时才算是观察够了,所以观念的形成其实是一种“信仰的转变”,你去假设或相信,然后形成结论。每一段新的人际关系、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在你的认知中,简单的包括白天—黑夜、醒来—睡着,还有饥饿、口渴—饱足感;比较费解的规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辨识,其中有些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解读。学会语言之后,你开始从别人的话语中学习。你的监护人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有限的概念与你分享,一开始你尚无反驳和辨识真伪的能力,但你慢慢会知道,这些人说的话未必是对的,或只适用于某些特殊状况。 
    现在,我们将进入核心问题——讨论什么才能建构出你对世界的认知。你需要不断地体验,而不是一对一地讲解。你给出自己的概念,如果看似可行,便会把这个概念放在一边,不论与实际是否相符。当它们退出你的知觉范围,变成潜意识的惯性运作,将慢慢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你把由推测得来的概念渐渐变成既定的事实,就像白天黑夜,醒来睡着,或是妈妈的声音,然后你觉得,这是自己已经了解的事实。 
    每一种困惑都会影响你对下一次体验的解读。所以,你的第一个结论将会左右你的注意力,深深影响你追寻的东西,也直接影响你的下一个结论。因此,虽然你对世界的认知充满主观,且必然有所误差,却会变得越来越牢固,很难去改变。不过,很重要的一点是,请注意“很难改变”这个词。“很难”并不代表“不可能”。只要用对方法持续努力,你就能转变长久以来的信念。 
    最困难的一点是,随着时间的累积,你的想法和技能——从吃饭到语言能力、系鞋带或是开车的方式——都会变成习惯性的、几近本能的运作。然而,习惯比本能略胜一筹的是,只要自己能察知并留意,你就可以改变它们。           
    正文 一个迷人的微笑,就能争取到便利(1)       
    一个迷人的微笑,就能争取到便利 
    当你学着了解这世界,开始培养技能,并且积极主导一切,你就是自己的主宰。当然你也深深影响着你的父母,互相影响的程度不相上下(对父母来说,生育小孩是生命中的重大改变;对一个新生命来说,父母却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方法,不断探索和观察。 
    史黛拉•;切丝(Stella Chess)和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发现了婴儿身上有九种气质向度——感受性(sensitivity)、活动量(activity level)、适应性(adaptability)、挫折容忍力(frustration tolerance)、注意力分散度(Soothability or distractibility)、规律性(regularity rhythmicity)、情感强度(emotional intensity)、情绪(mood)和趋避性(approach withdrawal)。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情组合,这些特色是你人生初期的触角,你以此探索世界,和世界互动。 
    另外,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阐述了人类的“多元智慧论”,找出了人类智慧的七种形式——除了关于语言学习及数学逻辑等的智商(IQ)之外,还有人际(interpersonal)、内省(intrapersonal)、音乐(musical)、肢体(physical)等智能方面,也都会影响个人学习的方式。不同的性情和智能组合,影响着你的表达、企图,以及在不同状况下的应对模式。 
    性情和智能是会遗传的,但它们也是可以被修正的。举例来说,你随时都可以锻炼自己,增强你对挫折的容忍度。但大致说来,性情和智能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日后你做什么,它们都是稳定而不易动摇的基础。 
    你的性情和智能不但影响你学习的方法,也影响了别人对你的看法。光是天赋才能就很容易引起大人注意,如果再加上亲和的态度,更能让他们争相规划你的人生,督导你的发展,甚至期待日后能光耀门楣。我们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很多SLHPPs不论大人、小孩,个性都非常随和,风度翩翩,魅力独具。父母带着小孩来,通常描述了他们的天赋后,会提到他们的个性很随和,很好相处。“除了学校功课之外,我们没什么好抱怨的。”所以我们开始怀疑:他们随和的态度和社交能力会不会也是问题之一。 
    心理学家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专精于人类性情研究,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随和的个性通常由三种性情因子所组成:高适应力(high adaptability)、情绪平稳(low emotional intensity),和积极乐观的心情(predominantly positive mood)。适应力高的小孩不会抗拒环境中的变动,所以很少会有情绪崩溃的状况。情绪平稳的小孩对挫折的反应相对较温和,情绪沮丧的状况也比较少。积极乐观的小孩比较大而化之,不会吹毛求疵。结合上述三种特质的小孩,不但很容易适应改变、不会情绪崩溃,也不会大惊小怪。父母要安抚这样的小孩很简单,只要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沮丧的环境中转向另一个温和的活动就好了。           
    正文 一个迷人的微笑,就能争取到便利(2)       
    这样的性情组合,让父母很放心,也很容易扮演教导的角色。如果这小孩也拥有绝佳的人际关系和自省能力,那表示他们是很敏锐的,运用直觉就可以充分掌握人际关系,并且能轻松观察出人们的感觉和情绪的风向。所以这样的小孩人缘都很好,父母也非常自豪。这种所向无敌的组合,让小孩和双亲都获益无穷。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样的组合也会产生问题。 
    以下是我的理解:个性随和、社交能力强的人,通常会得到别人极大的善意或是特别的关照。大家都会帮助他、解救他,很乐意伸出援手。有个SLHPP就说:“只要我个性随和、待人和善,人们就会给我好处。”一个迷人的微笑就可以帮他们争取到不少便利,像是延长报告期限、通过驾照考试等等。那些以子女为荣、沾沾自喜的父母,往往不能客观评断自己的小孩,不能从现实面了解子女的需求。相反的,他们就像着了魔似的,一相情愿认定童话故事一定要有美好的结局。 
    前面提到的道格就是典型的例子。身为随和、适应力强的SLHPPs小孩的父母,他宁愿和自己出色的小孩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小孩成为家庭活动的中心。当错误的人主导这一切,不管他有多杰出,就算只是短暂的影响,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终究还是会出问题的。小孩其实很容易自以为是,这很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你是这种小孩,你需要努力摆脱过度沉迷、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恶习,不该操纵那些本应指导你的人。 
    HPPs有各种类型,也可能各有不同的性情。但先不论他们的性情和天赋的组合有多独特,父母对聪明、有才华的小孩总是会引以为傲,不管他们是不是社会适应不良,或常成为同伴们的笑柄。早期显现出来的天分,例如幼儿期就展现出的阅读、写作、演奏乐器才能,或是其他艺术方面的才能,或是体能上的过人之处等等,将左右人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如果你像我们之前提到的SLHPPs,非常聪明(我们曾经针对一群14岁的SLHPPs做测试,他们的IQ平均高达150,而一般人的平均值只有100),而且多才多艺,代表着前方有无限可能,你的父母也以你为荣。而你,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这种得来容易的成功,加上父母特别的关注,将让你掉入“沾沾自喜”的陷阱里。           
    正文 你觉得你是谁?(1)       
    你觉得你是谁? 
    你建构世界的中心概念,其实就是你对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你是谁。所有概念皆由此衍生。你对自我的认知过程,和你对现实的认知过程是一样的,你以自身性格禀赋为背景,开始观察、聆听和尝试。从出生之后,你就一直被检视、被讨论、被描述,尤其是针对你的性情和才华。你感觉到父母和其他人对你的兴趣,从中判定自己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在九岁之前尚未能够描绘出世界的全貌以及自己的价值,但这些早期的描述和经验将是你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指标。 
    然而,关于“描述”本身,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事实:无论如何它们都不会是中立的。所有的描述总是带有评价的意味。说某人红发、四肢发达、天赋异禀……这些形容不管是正面或是负面,通常都隐喻着什么。举例来说,一个小女孩说人们对她抱有特别的期望,只因为她的头发是自然卷。 
    重点是,我们的回应通常是针对描述所暗示的部分,而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这种含蓄的暗示通常会间接变成催眠性的建议。也就是说,人们对你的描述不只代表他们对你的看法,更代表他们对你的预期。如果你被描述成“随和”、“很棒”、“懒惰”,表示你将来很可能会更随和、更棒、更懒惰。举例来说,“懒惰”这个词将会引导你:1。认为将来自己做事很懒惰;2。认为自己是个懒惰的人;3。终于不出所料地变懒惰,并导致未来更严重的懒惰。被形容成懒惰,等于是将这个概念注入你的认知世界,你将会对这个描述很敏感,不知不觉变成你处理事情的态度。不管你是否愿意变得更懒惰,你还是很容易被这类的信息所影响。如果你被描述成“开朗”、“才华横溢”、“精力充沛”或是“美丽”,这种内在的指引过程是一样的,要求和期望也会随之而来。 
    然而,一旦你认定自己是懒惰的,“懒惰”这个词还有另一个作用——现在你有正当理由可以不用奋斗了。这个新的概念将促使你去创造和寻找更多支持这个特性的证据。“你很懒惰”只是解释你懒惰的行为,但这些描述不断以循环的、自我增强的方式影响着你。很快你会将懒惰视为与生俱来的特质,就像天生的蓝眼珠一样,变得理所当然,而且不想改变。 
    在你每天无数的想法中,大部分都是关于“自我描述”。“我菜煮得真好”、“我实在太聪明了”、“我讨厌整理东西”、“我讨厌文书工作”、“我是个失败的人”、“我很害羞”等等,你做着符合这些描述的行为(好像不这么做,自己的存在就不够确定似的),并且不断强化这个想法。           
    正文 你觉得你是谁?(2)       
    一般的理解是,如果小孩感觉到他是重要且特别的,这会成为他积极向上、力求表现出色的动力。但对SLHPPs来说,过程中却出了点状况。 
    被视作与众不同,也认定自己很特别,做什么事都轻松容易,这会内化为你判断事物的标准。你很相信人生永远都会是这样——你总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事情做好,你是少数的幸运儿之一,你将会继续这样完美的人生。 
    但是人生不会这么简单,“天赋异禀”和“聪明伶俐”这样的描述,往往衍生出复杂且出乎意料的结果,尤其是在学校时期。当你要踏进校门之前,你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都还是粗浅的、零散的、不稳定的。你目前所学到的,除了来自电视,就是从你和家人的相处经验而来。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