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菜根谭的智慧 >

第7节

菜根谭的智慧-第7节

小说: 菜根谭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头浓:心胸宽厚,念头当想法或动机解。
  淡:浅薄。
  居常:日常生活。
  浓艳:指丰盛豪华,此处作奢侈无度解。
  枯寂:寂到了极点,此处当吝啬解。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而且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以至他凡事都要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念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待别人就也很淡薄,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生活的爱好,既不过分讲究气派太奢侈豪华,也不能过分吝啬刻薄。
  气派和豪华必须与气质和境界相称,否则都是虚假。古人云:“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白云和尚对弟子法演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几位禅客从庐山到我这里来了,他们都悟道极深,让他们唱经讲法,说得有板有眼,讲得有根有据,提起公案问他们,见地也甚是精到,要他们著语写偈,也都十分精彩。然而就是他们这样的人,也仍然没有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位名禅说过:“那些身心尚未饱参佛法的人总觉得法悟足够了,而那些整个身心都充满了佛意的人,却总觉得不够,仍然孜孜以求。”所以我们的祖师常说:“释迦和达摩还在修行呢!只有临死的时候,才是我们休息的时候。”伟大的圣人如此,何况我们平常之人呢!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彼富我仁:出自《孟子》一书:“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谦乎哉?”
  牢笼:牢的本义是指养牛马的地方,此含有限制、束缚等意。据《淮南子本经》篇:“牢笼天地,弹压山川。”
  人定胜天:指人如果能艰苦奋斗,必然能战胜命运而成功。
  志一动气:志是一个人心中对人生的一种理想愿望;一是专一或集中;动是统御、控制发动;气是指情绪、气质、秉赋。《孟子公孙丑》上:“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
  造化:命运。
  陶铸:陶是范土制器,铸是熔金为器。
  别人有财富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高风亮节的君子绝对不会被君主的高官厚禄所束缚或收买。人的智慧能战胜大自然,理想意志可以转变自己的感情气质,所以一个有才德理智的君子绝对不受命运的摆布。
  西汉严遵,字君平,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他曾经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天的收入,以足够生活的一百文钱为限,赚够就收摊关门,在家中专心研究《周易》,成为很有学问的大师。大文学家杨雄就曾以他为师。杨雄异常钦仰自己的老师,认为老师的清贫风范足以抨击贪婪,勉励良好的风气,称赞老师是“当世少有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有富人罗冲预备出钱,资助他去做官扬名,严遵感叹地表示:“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始终不愿意为财富、名利,而丧失自己的志趣。
  一个活得洒脱的人,不应为身外之物所牵累,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我行我素,也正如庄子在《则阳篇》中描述的圣人那样:
  “圣人,他们潜身世外能使家人忘却生活的清苦,他们身世显赫能使王公贵族忘却爵禄而变得谦卑起来。对于外物,他们与之各谐欢娱;对于别人,他们乐于沟通,混迹人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有时候一句不说也能用中和之道给人以满足,跟人在一块儿就能使人受到感化。父亲和儿子都各得其宜,各自安于自己的地位,而圣人完全是清虚无为地对待周围所有的人。圣人的想法跟一般人的心思,相比起来差距很远。”
  高处立身退步处世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立身:在社会上立足,接人待物。
  尘里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尘,故在灰尘中抖去尘土会越抖越多,喻做事没有成效,甚至相反。
  泥中濯足:在泥巴里洗脚,必然是越洗越脏,喻做事白费力气。《孟子离娄下》篇:“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洗。
  超达:超脱世俗,见解高明。
  飞蛾投烛:飞蛾是一种喜欢靠近火的昆虫,又名“灯蛾”。当飞蛾接近灯火就会葬身火中,喻自取灭亡。
  羝羊触藩:羝,是指公羊。藩是竹篱笆。公羊健壮鲁莽,喜欢用犄角顶撞,往往把犄角卡住不能自拔。据《易经大壮》篇:“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世人就用羝羊触藩比喻做事进退两难。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望得远,就好像在尘土里抖扫衣服,在泥水中清洗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多留一些余地,那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用角去顶撞篱笆角被卡住一样,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摆脱困境感到安乐愉快呢?
  梁武帝信仰佛教,听说达摩大士到了中国,马上派敕使去召见。见到达摩,梁武帝开口便问:“我自即位以来,供养佛僧,广建僧庙,抄写经牒,这究竟有多大功德?”达摩直言不讳:“这根本没什么功德可言,你的所作所为只是一点世俗的小恩惠而已。真正的功德是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世俗的方法不可能得到它。”梁武帝又改口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答:“廓然无涯,无古无今,超凡越圣。”武帝接着又问道:“与我对答的人是谁?”言下之意即你是圣者吗?达摩淡淡地答道:“我不知道。”达摩见梁王萧衍不识禅机妙理,就渡江北上了。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收拾精神:指收拾散漫不能集中的意志。
  事功:事业。
  并归一路:指合并在一个方面,也就是专心研究学问。
  实诣:实在造诣。
  兴:兴致。
  吟咏风雅:吟咏也作咏诵,原指作诗歌时的低声朗诵。据《诗经关睢》序:“吟咏性情。疏:‘动声曰吟,长言曰咏。’”风雅,风流儒雅。后世以此比喻诗文。
  求取学问一定要排除杂念集中精神,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德却又留意功名利禄,必然不会取得真实的造诣;如果读书不重视学术上的探讨,只把兴致寄托在吟咏诗词讲求风雅上,那一定不会深入进取而取得心得。
  天才出自勤奋,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古来如此。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就是靠勤奋成才的。欧阳修的老家在今江西吉安县,幼年时,家境贫困,连学习的必须品笔、墨、纸、砚都买不起。他家住在江滨,从小就用江滨沙滩上的芦苇做笔,以沙滩为纸,刻苦练字。二十三岁进士及第,登上仕途。欧阳修著作很多,至今我们还能看到的著作有《欧阳文忠公文集》约一百万字,此外还有一些专著。他的散文《醉翁亭记》,已成千古之名篇。
  古今中外,凡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必须下真功夫才能求真学问,但是也有一些人只知道吟风弄月,讲求风雅而不务实,只学到一些皮毛。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学习、事业都不会有帮助的。我们读书应该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性善恶咫尺之间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大慈悲:能给他人以快乐叫慈,消除他人的痛苦叫悲,这是佛家语。《观无量寿经》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萨广大之慈悲。全句意:人人都具有成佛的佛性。
  维摩:梵语维摩诘的简称,是印度大德居士,汉译叫净名,与释迦同时人,辅佐佛陀教化世人,被称为菩萨化身。
  屠刽:屠是宰杀家畜的屠夫,刽是以执行罪犯死刑为职业的刽子手,同样具有佛性。
  金屋:指富豪之家的住宅,建筑金碧辉煌,汉武帝有“若得阿姣当以金屋藏之”的典故,佛教认为世间事物皆虚幻,故金屋茅檐并无差别。
  咫尺:一咫是八寸,一尺十寸,咫尺指极短的距离。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仁慈之心,慈悲的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相同;世间到处都有合乎自然的真正生活情趣,富丽堂皇的高楼广厦和简陋的茅草屋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错过,不能排除杂念,虽然只在咫尺之间,但实际上已相隔千里了。
  禅的经验就是一种自觉,是“没有自己,则一切都是自己的”,“自他不二的自觉”。所以,“唯我独尊”的“我”并非差别、对立中的我,而是与天地一体、万物同根的,平等自由、自他不二的我。佛道即宏明自我之道,禅者称之为“宏明己道”。能够体认到这个“独尊佛”的真正内涵,谁都是释迦牟尼。人人都有佛性,东家儿郎、西家织女、斜街曲巷的艺人,都可成佛。世俗人心的千差万别,都是欲念、分别心所使然,乃是虚妄之见。我们参禅,必须破除此种妄见,致力于从内心提升人的尊严。


进德修行济世经邦


  进德修行济世经邦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着便堕危机。
  修道:泛指修炼佛道两派心法。佛家语中说:“谓见道之后,更修习真观。”
  木石:木柴和石块都是无欲望无感情的物体,喻无情欲。《孟子尽心篇》中说:“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云水:佛家称行脚僧为云水,这种和尚手持三宝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毫无牵挂,行迹飘忽有如行云流水。他们不受物欲束缚而具淡泊雅趣。
  贪着:对富贵等欲念的执着。
  凡是磨练心性提高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有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假如羡慕外界的荣华富贵,那就会被物欲所困惑包围。凡是一个治理国家服务社会的人,必须有一种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怀,假如贪恋功名利禄,就会陷入危机四伏的险地。
  信州正受庵的内庭里,放有一块石头,是原藩主调任官职时作为纪念留下来的。新藩主发现了这块奇石,又得知它是前任留下来的纪念品,极为贪恋,很想把它弄到手,几次派人来恳求,被住持天龙和尚一口回绝。新官再三的催促,天龙总是置之不理,并说,“这块石是前藩主的心意,万万不能让与他人。”最后新官恼羞成怒了:“不答应我的请求,就不许住在我的辖区内。”天龙和尚当天就洒脱地离开了正受庵,并在寺墙上大书上一道歌偈:“青山高名庵深,宝石岂可力动”。弄得新来的官儿后悔不迭,不再索要石头,为表悔过之意,还差人寻找和尚的踪迹,没有任何音讯。天龙正是“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
  欲人不知己先莫为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昭昭:显著,明显可见,公开场合。据《庄子达生》篇:“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昏暗不明的隐蔽场所。《荀子劝学篇》:“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然生在人们所不见的地方,但是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能看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做到表面没有过错,必须先从看不到的细微地方下功夫。
  古人讲修身主要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话说问心无愧,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心性,必须要从细处下功夫。宋朝安潜在蜀地当官时,并不管盗匪的事,蜀人都觉得很奇怪。过了一阵子,安潜提出公库的款项,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在三个集市中,分别贴出告示说:“能告发、逮捕盗贼一人,赏五百缗;告发、逮捕共犯的盗匪,解除他的罪责,赏金与一般人相同。”不久,有人抓了一个盗匪来到官府。这盗匪骂抓他的人说:“你与我一起作案十几次,而且一向平分赃物,你凭什么抓我?我看我们会一起死。”安潜说:“你既然知道我贴出的告示,为什么不先抓来,那他死,你拿奖赏。既然他抢先了,你被处死了,又有什么好怨恨的呢?”于是下令发给告发者奖金,将被抓的盗匪处死。这么一来,境内盗匪彼此起了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