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成长]巴雷托的财富忠告 >

第5节

[成长]巴雷托的财富忠告-第5节

小说: [成长]巴雷托的财富忠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项练习需要耐性和毅力,如能持之以恒,将发现随着每次的勇于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能力会不断增加。此外,心胸也会逐步开阔,与自己的关系会更紧密,并且更加接近与自我本质爱的距离。 
    即使对于那些偶尔可以看见、也感受得到爱的人而言,如果不能与财经智商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爱之间的关系还是随时可能中断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之道便在于先要利用〃感觉练习〃将彼此的和睦之情找回来。 
    我们都太过自以为是,总依个人的想法过日子,以致很难将注意力以及信任托付给我们的感觉,更不用说要透过感觉与财经智商取得联系了。的确,这是需要多方练习的,其理由并不在于遵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自己的感觉有违常理,而是因为我们实在太依赖有意识的心智活动。换句话说,我们只相信智能,却不信任我们的财经智商。 
    只要瞧瞧人类处理金钱的诸多繁杂方式例如:套汇、期货交易、融资购并等,必定不难发现这当中是何等耗费心智。事实上,它已经不再属于心灵运作的一部分了。一旦心灵紧闭,我们与金钱间的关系就只会带给我们痛苦和不安。 
    以上谈的这些,听起来或许过度简化,其实不然。爱、和睦、融洽,以及信任,全都是单纯的概念。就是因为它们的单纯,更显得无与伦比,同时,他和完全开放的心胸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个人倘若连一丁点的财务知识都不懂的话,如何与金钱有良好的关系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有很多答案。 
    大部分的人很早就懂得基本的个人理财知识,像结算支票账目、编列收入预算等等。至于这类简易理财之外,则有会计师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我们建议。然而,一触及财务方面的事情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财经智商。理财手法再怎么细腻复杂,都比不上财经智商所带来的正面意义。 
    再者,有意识的心智活动所能产生的价值有限,如此一来,我们的心便往往必须限定在某个层次或范围内。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样就不能赚大钱,只不过巴雷托所强调的是应该从我们与金钱间的关系〃品质〃着眼,而品质的好坏,原是决取于心胸开放的程度、下过多少功夫而定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同我们所了解的,金钱本身并不具备任何力量,它不会凭空做出一道晚餐或者种出满园的花草,这些事情事实上都是我们完成的。当我们以完全开放的心胸完成煮饭、种花,乃至理财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务时,包括我们自己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内,所获得的即是最高的品质。这种完全开放的心胸,散发出来的不仅仅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份充实与满足,更是无条件的爱所得以滋养茁壮的源头。 
    一旦我们懂得敬重、信任并且享受开放的心胸,就是达到与巴雷托和谐共处的关键时刻,使金钱发挥真正功能的绝佳契机。   
赚钱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巴雷托曾说过,金钱只是一种工具,但不是目的,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业绩,举世瞩目;他的经营哲学,尽善尽美。他创立并领导下的松下电器,总资产逾千兆日元,总销售额近5兆日元,员工总数25万人。 
    对于金钱,松下有一个生动的比喻:金钱好比润滑油。这正如机器要运转、汽车要跑路,离开润滑油(当然也需要别的条件)是不行的,但润滑油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机器运转,生产产品,汽车到达目的地才是目的。松下说:〃为了达到目的而工作,为了使达到目的的工作更有效率,就必须要有润滑油。所以说,金钱是一种工具,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     
    松下的为人是敛财而不守财。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当财产的奴隶。他说:〃财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呀!但是,办一件事业又必须有钱。在这种意义上说,又必须珍视钱财。但'珍视'与'做奴隶'是两回事,应该正确对待,否则,财产就会成为包袱看起来你好像是有了钱,实际上它却使你受到牵累。这是人类的一种悲剧。〃 
    松下这种思想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让人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时时想到更远大的一些的目标。他认为〃明天的生活一切都会比今天好〃。凡是参与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人都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金钱)来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润滑油的作用在于:机器旋转产生的热量损害机器时,注上一些可以减少磨损;机器旋转加快,只要多注一些润滑油就可以了。金钱也是这样,它可以使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弥补和精神上的安慰多劳多得。不是这样的话,长时期运转而得不到补充,这种无报酬或少报酬的劳作则难以持久。金钱的作用仅此而已。   
做有灵魂的富人 
    可能有人说:这是一个尔虞我诈的人吃人的社会;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整路没尸骸。在这种唯利是图的环境下,要人先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作为致富之〃本〃,岂不是流于空谈,几近荒诞? 
    历尽世途险恶,人心险诈,世态炎凉的人会承认,以择人而噬,巧取豪夺的方式,只求目的,不择手段地敛财,也是一种致富的〃方法〃。 
    但明真理、懂人心的巴雷托,绝对不会推崇这种〃方法〃。富有四海,名驰国际的巴雷托,历观成败得失,尽阅月缺月圆,知进退之道,明存亡之理,要求有心之人,有志之士,追求成功的当儿,要铭记心头:这成功是自己于心无愧,百分之一百可以引以为傲的;巴雷托鼓励你追求成功之余,更鼓励你追求他日可以心无阻碍,神无牵挂地〃享受成功〃! 
    巴雷托很推崇拿破仑·希尔的致富观,一九六七年,当希尔已经是八十多岁的时候,他写了一本名《平安宁静的致富》。在此书的序言中,希尔写道: 
    〃在我活过的数十年里,我阅历的人事世事转变,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看到汽车、飞机、收音机、电视机、原子弹与太空时代的诞生。我看到电力能源在这国度里扩展,工业的蓬勃远超十九世纪的梦想,科技的进步一日千里。。。。。。 
    虽然整个世界都有巨大的改变,但仍显而易见,没有足够的金钱,我们的生命是坎坷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赚钱。然而,我们要的是金钱的成功,我们不要恐惧、紧张、自招的疾病、哀愁。这就是说,在拥有金钱  的成功之余,我们也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只有如此,我们的生命才能够完美无瑕。〃 
    这一段文字,不是出自一个有志未伸,纸上空谈的年轻穷书生,而是出自一位八十高龄,身经百战的商场政界的老战将。巴雷托告诉我们,要谨记希尔博士的忠告:切勿因为金钱而丧失你的人格;建立完善的人格,你才会拥有并享受金钱的快乐! 
    我们总是期盼致富时刻的来临,每一天,每一年。而那一刻真的出现,就在农作物收成的时候在放满食物的桌上以及贮藏室里。    
    胜利本身便是一种庆祝。 
    满足与成就感浸染了周围的气氛。 
    多少辛勤的努力都已过去,多少挫折、无法预知的阻碍,如今也都一一被战胜与克服。 
    历经了冬天的酝酿想像、设定目标和拟定计划。。。。。。春天的耕田下种。。。。。。,夏天的施肥、培植、除草、细心的照料。。。。。。,如今一切就绪,眼看着目标即将实现,梦想就要成真。 
    此刻,你将如何面对金钱呢?成功之后你又该怎样应对才恰如其分呢?     
    巴雷托认为,目标达成之后的最大挑战,在于你是否懂得〃享受〃成功的喜悦。 
    许多拥有大办公室的主管,总是不曾留意都市高楼美丽的天空,因为他们从来不看窗外景色。他们挂念的是如何在真实的商业竞赛中垄断市场,一心盘算着怎样的数字才合乎理想、如何经营才能保持领先。巴雷托认识好几个商业界的朋友,虽然在郊区或海边拥有豪华府邸,但是回到家只知道吃饭和睡觉。那些美丽景致,他们鲜少享受过。 
    想想看,有多少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一个礼拜工作六天,在办公桌前奋力的工作,却有一天猛然发觉,他们的孩子一个个离家而去,而今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孩。 
    有些人工作了30年,不曾好好地休过假,等到真正度假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玩不动了,以前想做而没做的事滑冰、潜水、爬山、飞翔如今有时间做却做不了! 
    换句话说,有些人忙于成为大山的征服者,却丧失了享受攀登过程的乐趣,而且还蓦然发觉一山还比一山高。 
    以日本来说,他们的经济奇迹也背负着若干负面影响。虽然日本在消费性电器用品、汽车,以及其它几项高科技工业中有着勿庸置疑的世界领先地位,国民平均所得也居世界顶尖之列,但是,他们的生活品质呢? 
    一首日本流行歌曲反映了他们一星期的生活。歌词唱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这段戏谑歌曲指出了日本人工作七天而毫无乐趣可言的生活观。 
    日本大都市的交通也相当惊人。很多在日本开车上班的人必须清晨五点出门,将车停在公司附近,然后在车内睡个把钟头再去上班,这样子才能确保在上班日子里找到停车位。 
    为了中和这些压力,市面上便流行一种〃提神〃的饮料,叫做〃雷根〃,饮料的成分包含了咖啡因、尼古丁化合物和维他命B1。喝一瓶就像是同时喝了一杯咖啡,又抽了一根烟,并且还吃了一颗维他命丸。     
    这样看来,在丰收的季节里,想要真正领会果实的甜美,就在于你是否能肯定自己辛勤所换得的代价。     
    当然,这自我肯定的能力必须是慢慢培养而成的,它部分来自于春天和夏天耕耘时期细心体会。打个比方,在旅行途中,如果你不懂得停下来闻一闻路边的玫瑰花香,到达目的地后,只怕你也无法领略花香之美妙了。 
    试想一个人在目标达成之后,环顾四周,却发现只有独自一人,这种景象是多么悲哀。 
    巴雷托指出如果你在迈向成功致富的旅途之时,能够随时调整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倾向,那么高处不胜寒的情形就不会发生。愈知道接受和看重别人的人,就愈能被别人所接受与看重。愈能够和别人紧密相连付出与获得同时并存,无所求也不计较。。。。。。就愈不会感到孤立无援。 
    孤独本身是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在巴雷托睿智的观察里,其中一项体悟是:〃如果能让自己周遭的人都能共享生命中与生俱来追求幸福的本能,那将是人类生存的一大福音。〃 
    根据巴雷托的理论,要达到那样的境界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来获得同行、家人、社区朋友,乃至于邻居们的尊敬与感谢。巴雷托也建议我们与其汲汲营营于金钱和权力的累积,不如追求建立人际间的亲密关系。当然,也惟有造福他人才能化戾气为祥和。巴雷托认为终日为善将为你带来一屋子的欢乐。他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引起众人的关注或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而更轻而易举的是〃只要赢得一个小孩子的信赖与尊敬就足以令人感到幸福了。〃 
    增进友谊。。。。。。而不只是增加银行的存款。 
    认识更多的邻居。。。。。。而不只是成立投资档案库。 
    加强家人间情感的联系。。。。。。而不只是念念不忘收集购物抵押券。 
    如果你拥有一个愉悦并且精力充沛的生活方式,并且对生命的付出也成了别人学习模仿的健康典范,那么你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富有的人了。   
正确投资可使你在家致富 
    巴雷托看重投资,他指出投资理财并非有钱人的专利,工薪阶层也需要掌握投资理财知识,唯有这样,才能把有限的所得使之增值。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钱快速增值,内心都有投资创富的渴望,付诸于行动,有的人实现了愿望,有的人则没能如愿以偿。 
    投资的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我们每人都可以在家成为富翁。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有关投资的几个基本常识问题: 
    ▲区分消费与投资 
    ▲投资风险 
    ▲通货膨胀 
    区分消费与投资 
    投资是指可以预期会带来报酬(获利)的创富行为。我们常说的〃钱能生钱〃就是将钱投入能够带来增值的物品或行为(如存款、债券、股票、不动产、古玩、邮票、钱币、宠物、花草等)。目的不是为了带来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钱→(投资)→物品→带来更多的钱→(再投资)→物品→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