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30节

演讲论辩技巧-第30节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劳动效率低;从今以后,谁再这么松散就开除谁的厂籍。员工们一定会群情
汹汹,甚至有人会因此而和你叫上劲——我就这样,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
样讲:女士们、先生们:大家辛苦了,请大家转达我对你们家属的敬意。企
业现在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我们都站在了失业的边缘上了。我们怎么办?我
有信心带领大家重振厂威,为了度过难关,我们首先从严格劳动纪律入手,
大家会支持我的吧!员工们的情绪会怎样呢?我想大多数员工会站到企业家
的一边的。

(韩际平)


领导者演讲中的“少”与“多”

身为领导者,众目睽睽之下演讲说话的机会自然很多,缺点毛病也易于
暴露,倘经心留意,细细品味,再加上点吹毛求疵,过高要求,汇拢分析起
来,能找出不少失误之处。考虑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遵循“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便尝试着对领导者的演讲来一番评头品足,于
是就有了如下的“少”与“多”。

1。少一点“冗长芜杂”多一点“简单扼要”
领导者有权,发言权便是“权”中应有之意。演讲题目、内容、时间都
可以自决自定,没有谁去硬要限制、规范。如果领导者缺乏群众观点,自我
中心,演讲时就很容易溜进“冗长芜杂”的泥沼,难于自拔。话语越讲越多,
问题越扯越远,事情越谈越杂,有时兴之所至,随意“侃”去,三四个钟头
谈锋不钝,令人心中叫苦不迭。再加上语言不注意修炼,口头禅、浪荡语多
而轻率、随意,闻者实在难得要领,频添烦恼。改革的年代,时间就是生命,
人们需要的是那种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简单扼要的讲话,长而无物、拉拉
杂杂的话还是少说为佳。

2。少一点“照本宣科”多一点“即席演讲”
像走路离不开拐棍,领导者讲话,大都手持讲稿,厚厚一迭,一上台就
让人望而生畏。有时事先看熟了,便从。讲三五句喝一口茶水,翻一二页吸
一口香烟,不紧亦不慢。有时太匆促,便紧张,未曾读过初次见面的稿子自
然生疏,念字不看人,还念得干干巴巴,坎坎坷坷,自己着急,下边听众也
跟着干使劲。有的人甚至五分钟话也要讲稿,离了稿就不能讲、讲不好。诸
如“鼓掌”、“起立”之类字样也遗漏不得,须用括号标在上面。这样演讲
的效果究竟如何可想而知。人们希望领导者多一些脱稿的即兴演讲——不是
去背,而是情况胸有成竹,观点清晰鲜明,意见具体明确,语言也自然生动
流畅。这样的演讲极易闪现灵感火花,引起呼应共鸣,发挥激励、影响、感
召的作用。

3。少一点“千篇一律”多一点“个性特点”
许多人都有同感:如今不少领导者的讲话“模样”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大都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几乎形成一种固定的“套数”、“八股”。其
原因很简单:讲稿出自秘书之手,秘书哪一方面敢遗漏?你也兼顾,他也提
及;公也正确,婆也有理。结果讲稿有全面欠深刻,多呆板少活泼,在人心
里打不下烙印,激不起浪花。人们欢迎那种既有党性原则又有个性特点的“这
一个”式的讲话,让“普遍”通过“个别”而存在,“一般”借助“特殊”
而传播。

4。少一点“连篇空话”多一点“有的放矢”

空话、套话、不痛不痒、应景交差的话太多,亦是领导者演讲的一个问
题。可分几种情况:

帽大头小,脱离实际。不管是工作会议,还是业务会议,一律沿着“一
国际二国内三本省”的轨道溜车,临到本单位了,只寥寥几句挂个边,便煞
住不动了。

笼而统之,模棱两可。开口便是“基本上”、“原则上”、“一般说来”、
“既要”如此“又要”那般,让人听后如坠五里雾中。

此外还有回避矛盾、以空对空,指向不明、目的不清、信息贫乏、内容
空洞等等的演讲,皆属此类。

领导者改变演讲“空”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的一条便是“有的放矢”,
“有感而发”之路,如果无“的”无“感”,最好三缄其口,有话也莫“放”
莫“发”。

5。少一点“原装运输”多一点“改造加工”
热衷于看起来“保险”“稳妥”,实则是糊弄应付、不负责任的“原装
运输”式演讲的领导者,可以说是不乏其人。

这种演讲的特点是“上头”如何讲,我便如何说,原封不动,照传不误。
讲时一字不加,半字不少,甚至连感情色彩都无可琢磨,让人不由想到“录
音机”“传声筒”。已经及时传“讲”,并且是“原原本本”,对此谁能挑
剔、怪罪?然而传之是否能达之,效果如何,自然不去闻问。

还有的形似“原装”,实已“散包”的演讲,本来对上“接受”信息时
就记录不全,断脚残肢,收获无多,往下运输过程中又颠落、丢失不少,传
达演讲时剩啥讲啥,哪怕它支离破碎,毁不成篇?又哪怕它似是而非,面目
全非?这样的演讲问题是没有把上级精神、普遍原则与本单位具体实际相结
合,缺少改造加工的过程。同时,又不看接受对象的基础、能力,机械灌输,
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

6。少一点“呆板生硬”多一点“风趣幽默”
也许是受圣人所言“君子不重则不威”的影响,有的领导者演讲时常常
表情严肃,语调僵直,脱口而出的不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联珠妙语,而
是一个个互不关连的单调乏味的“呆”音。即使本来很生动的例子,一经他
口也便“脱水”干净,变得干巴巴,味同嚼蜡,还有的平常说话倒也亲切、
平易,一上台演讲却马上端个架儿,摆个谱儿,哼啊哈咿,拿腔作调。至于
那种傲慢粗鲁、以势压人的训斥说教,几乎令人难于忍受,还谈什么聆听接
受?

难能可贵的是领导者演讲有幽默感。幽默的作用在于既能够消除演讲者
的紧张、拘谨,给人以可亲可敬可信之感;又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他
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赞同、接受你的观点。

7。少一点“坐而论道”多一点“立谈之间”
领导者报告、演讲,多是坐在台上侃侃而谈,这种“坐”而论道式的演


讲,其弊端有三:一是容易丢掉时间感,说话无节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免不了短话长说,言及一个问题,常如吃大厚皮饺子,咬好几口不见焰。即
使台下嗡嗡然,昏昏然,讲者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演讲台。二是容易忘记
平等感,居高临下,俯视全场,我说你听,不时误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说话
的语气、用词,都可能会有教训人、驱使人的味道。三是容易产生距离感,
难免要让人屡屡意识到双方之间的鸿沟、差异,从而造成对所讲的内容的疏
离、排斥。

领导者成功的演讲姿势常常是面对听众站立。立谈之间,不仅是指说话
简洁、办事干练,而且标志着人际间的平等、亲切,是对听众的尊敬、感谢。
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敬听众,听众对你演讲的欢迎、理解和接纳,也是必
然的了。

8。少一点“土方言”多一点“普通话”
1956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学
习和使用普通话,特别是明确要求县以上机关的工作人员更要学好,用好普
通话。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用普通话来进行人际传播、交流成了对
现代人的直接要求,然而,在聆听领导者演讲时,人们常为那浓重、费解的
乡音、土语、俚话、方言所困惑。有的难听懂,洗耳恭听,却也一知半解;
有的听不懂,任你竖耳引颈,还是不知所云。听众因此而不愿听、不想听、
不能听现象,以及误传、误解、误事的例子可说俯拾即是。可见方言土语已
成为人际交流的障碍,虽是同宗、同族、同语的人与人之间,也不得不靠“翻
译”帮助交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方言为美、为荣、为尊的观念有所上升,
有人以能讲广东、福建、上海、江浙方言而觉荣耀。说地方话有声有色,眉
飞色舞,讲普通话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这样的现象令人忧虑。最近广州、
深圳等地已加强对普通话的推广,有识之士为之叫好,对于领导者来说,在
演讲时使用普通话,也应该成为最基本的要求。

(南仁)


校园演讲管见

据了解,目前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最多、最受欢迎的课外活动要算是演
讲了。实践证明,成功的演讲活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
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演讲赛能增强学
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新时期的开拓型人才。然而,在中小学演讲活动
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以什么为依据拟定演讲赛的评分标准?
怎样指导演讲员?如何提高演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者的素质?对此,本文谈
几点浅见,就教于广大中小学演讲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打铁先要本身硬”

俗话说:打铁需要本身硬。做为演讲活动的组织者(包括指导者),如
果不掌握过硬的本领,怎么能把这项活动搞好呢?我觉得,无论是中小学校
的领导(老师),还是与之有关的团组织,校外办等部门的同志,必须掌握
一定的有关演讲的基本方面知识,不要不懂装懂。提高这方面的素质,至少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

1。向书本学习。虽然这方面的书不很多,但只要留心还是可以买到的。
据笔者所知,《演讲与口才》杂志中的“师生口才”与“演讲艺术”栏目;
《现代交际》杂志中的“演讲与论辩”栏目都是值得一读的。
2。向他人请教。随着各地演讲热的不断兴起,几乎每个系统都搞过演讲
比赛,都有几位具有演讲能力并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同志,可多向他们请
教。另外,一般来讲,语文教师要比其它理科教师懂得多一些。互相学习和
研究更是一种好办法。
3。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想,做为演讲活动的组织者或指导者,至
少要了解和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有声语言,态度语言的运用等最起码的
知识,否则,就会使这项活动偏离方向。
有的放矢重指导

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演讲知识,就能在指导学生的演讲实践活动中得
心应手。目前,中小学演讲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演讲稿的写作不利。到目前为止,还有一些同学(包括部分教师)写
完演讲稿后弄不清是记叙式的还是议论式。在小学开展的演讲活动中,大部
分同学的稿子是领导、老师或家长写的,这种方法是否值得提倡,是一个令
人深思的问题。
2。有声语言欠生动,有一种背台词的感觉。我曾参加或旁听过许多次学
生的演讲赛(会),一些学生虽然没有拿稿,却是常常一句接着一句地念下
去,缺少必要的停顿和激情。有的因为一个词或一句话忘了,就把自己扔在
台上,还有的平翘舌不分,直接影响着演讲效果。
3。态势语言过于做作,或根本没有态势语。有的同学虽然不懂得如何运
用态势语言,却又不甘示弱,对内容不认真的分析,就机械地设计了几个动
作,结果内容和动作不协调,让人费解。也有的上台后站在那里一口气讲完,
不带任何动作,缺少感情上的交流。

4。不必要的重复或谦辞太多。如本来组织会议的人已经给演讲者报了题
目,他却要重复一遍:我叫×××,是×××学校×××班的学生,今天给
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或我没有准备,讲的不好请原谅等等。
以上四种现象较为普遍,怎样进行指导呢?笔者认为:

1。集中培训,全面提高。这种方法最好是利用节、假、日或其它课余时
间,以免影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可从外单位或校内聘请有一定演讲能力和
理论水平的人任教师。有条件地也可请专家、学者。这样既可以大面积提高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演讲新秀,为
参加各层次比赛奠定了基础。这种培训收益还是很大的。东辽县87~88 年间
有两名小学生、一名高中生分别在省赛获奖,而这三名学生都是参加过培训
班的。
2。针对问题重点指导。演讲的形式和类别是多样的,演讲员的年龄、性
格、知识面等也各自不同,指导者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指导则是一门科
学。一位职业高中的老师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他把参赛演讲员的稿子拿来,
经过熟悉后,各自示范的演讲了一遍,并录了音,然后让学生体会他演讲的
态势语言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