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演讲论辩技巧 >

第13节

演讲论辩技巧-第13节

小说: 演讲论辩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涉是人际交往中常会遇到的事情,诸如:督促执行合同;因质量低劣
而要求退货;因工程拖期而要求经济赔偿;对交通、火警、医疗等事故的善
后处理。。大到国际争端,小到单位间的纠纷、个人与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分
歧与矛盾,往往都要通过必要的交涉来解决问题。

怎样取得交涉的胜利?除了自身观点正确,要求合理之外,交涉中的语
言技巧相当重要,这里介绍一种交涉取胜术:以问为攻。即恰当地利用一两
个或成串的问句,形成锐不可挡的心理压力,使对方无能、无力应答,不得
不接受你的正当、合理的要求。

先说个故事:抗战期间,国共合作,我新四军由国民党第三战区指挥并
供应弹药物资。国民党表面上和我党合作,骨子里却时刻想搞垮我们,经常
克扣军粮,拖延补给,不发给枪支弹药。。种种刁难,不一而足。为了抗日,
叶挺军长的夫人想尽办法,从家里筹集一笔钱,到广东、香港等地买了三千
六百支枪,由广东运往皖南,以应新四军的燃眉之急。谁知这批来之不易的
枪支,在运往皖南时,竟被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无理扣押。叶军长接
到夫人发自上饶的急电后,星夜登程,赶去与顾祝同交涉:

“请问,我夫人为本部谋得的枪支,司令部为何要百般刁难?”

老奸巨滑的顾祝同,居然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

“请叶军长不必生气,本人并非故意刁难,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当
前,我战区所属各部,武器均甚缺乏。这批枪支,新四军用,亦不过是抗日;
其他各军使用亦为抗日。抗日乃我全军之共同目标,本人为抗日设想,洞察
余意之所在,给予谅解。”

面对顾祝同冠冕堂皇的谎话,叶军长愤然而起,一拍桌子,厉声责问:

“我不知道,你说出这些话问心无愧吗?请扪心自问一下,司令部所属
之国军部队,究竟和日本人打过多少仗?究竟为抗日做过多少贡献?新四军
日以继夜地和日本人搏斗,你们又给过新四军多少枪,多少子弹?我们自己
设法解决一部分武器,你们还要扣留,难道叫我们赤手空拳去抗击日寇不成?
请问,你们如此对待新四军,心怀何意?”

叶挺的问话成串,思路清晰,丝丝入扣,逻辑严谨。首先,避开对方布
下的“大局”、“整体”一类烟幕,抓住其最核心的假话“抗日乃我全军之
共同目标”,驳得尖锐有力;接着,单刀直入,一问再问,问得对方无言答
对,狼狈不堪,最后不得不如数将枪支归还。可见,“以问为攻”的技巧是
很有讲究的。一般说,它有如下做法:

追问对方,追使认错

交涉中,注意找出对方的破绽,抓住矛盾,要严谨。紧紧追问,迫使认
错。季米特洛夫驳斥假证人戈林时,采用了层层追问的方法:“你是什么时
间见到报告的?”“早上还是夜间?”“是饭前还是饭后?”“你当时是从
哪里知道卢贝身上有党证的?”。。使戈林的谎言漏洞百出,彻底失败。尽
管这是法庭辩论,但性质和交涉中的驳论相同。少陈述,多追问,常会使交
涉者变得主动从容。


反问对方,造成压力

反问,又称反诘、诘问。是明知故问,用问句加强说服力,揭出对方的
矛盾,造成“结论自明,何必多说”的效果。毛泽东在抗战时期质问国民党
右派时,曾这样说:“许多国民党人肆无忌惮地天天宣传共产党‘破坏抗战’、
‘破坏团结’,难道尽撤河防主力,倒叫做增强抗战么?难道进攻边区倒叫
做增强团结么?”两句反问,矛盾揭得洞若观火,使结论不容置疑。

设问提醒,加强语意

先提出问题,再自作解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引人思考,强化语意,
有很强的说服力。有人为敦促对方履行合同,在交涉时这样说:关于质量标
准,合同上有没有写明呢?写得明明白白的。请看第四款第一项。。”,这
样设问,比一般性的叙述:“合同上早已写明质量标准,请看第四款第一
项。。”要有力得多了。

适可而止,有利有节

交涉中的问话,目标是使形势有利于我,因而,要适可而止,态度要有
节制,不能无休止地追问。否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九七二年九月田中角
荣首次访华时,谈到日本的侵华战争,他说:“我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
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反省之意。。。”周恩来总理听完,昂然站起,声
调铿锵地反问:“你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害怎么理解?”接着又列举了日
军侵华的主要暴行,并严肃地问田中:对这些“你是怎么想的?”田中答道:
“那是事实,没有反驳的余地”,“我认为前来赔罪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尽
管自民党有人反对,我还是来了北京。”听到这里,周恩来“嗯”了一声,
立刻转了话题,“明白了,现在我们不去抓话把儿,论是非了,还有比话把
儿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马上讨论。”周总理的交涉技巧极为高超:原则问
题,寸步不让;在分清是非后,争论就适可而止。决不抓住“话把儿”,无
休止地追问,以免影响更重要的讨论。这对我们在交涉中运用追问方法,是
一大启发。

分清敌我,措词得体

对敌交涉,旗帜鲜明,语气激烈,选词可辛辣尖锐;对友交涉,对自己
人讲话,尽管也应据理力争,但在遣词造句上应注意与人为善。

交涉的内容是很多的。据《辞海》注释,交涉的定义是:就彼此间相关
涉的事进行谈判。这类“相关涉的事”,性质多样:有需要征询的,有需要
协商的,也有对方明显错误而需要辩驳说理的,等等。“以问为攻”的交涉
法,一般适用于最后一种。

当你接到交涉任务时,不妨设想一下,能追问几个为什么吗?能反问、
设问吗?这样一想,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新的说服手段。

你不妨试试看。


(钟楠)


反击无理语言的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难免碰到一些无理的语言行为。你对某人的不良
或错误行为进行直接责备,他却反过来与你顶撞。如在一外国球场内,一个
大学生的视线完全被前面一位年轻妇女的帽子挡住了,于是他对她说:

“请您摘下帽子。”可妇女连头也不回。“请您摘下帽子”,大学生气
冲冲地重复一遍。“为了这个位子,我破费了十五个卢布,却什么也看不见!”

“为了这顶帽子,我破费了一百一十五个卢布。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到
它。”年轻的妇女说完,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她违反公共道德,却反而振振
有词地反驳大学生的正常干预。

年轻的朋友们,碰到这种情况,假如你是这个大学生,你会怎么办?换
个位子?这种忍法似乎太懦弱了;与对方条分缕析地讲道理,但对方又常常
没有那么平和的心境,甚至理直气壮,指着鼻子就和你骂起来了,为啥?这
种无理的行为有着特殊的机制。

1。它常常抓住对方语言中的小失误,就此生发。例如,大学生只是从自
己花了十五个卢布的角度说话,那妇女也就从他自己花了多少钱的角度说
话。
2。它常用双关语、比喻语侮辱人。如果你一批驳他,他就说,你多什么
心呢,我是说。。,反弄得你无话可说。如有个神甫得到一笔用以教区建设
的捐款,第二天,丧葬公司便来人要求将这笔钱用于修理教区公墓,并提醒
说,不然的话,狗和猪就会跑进公墓,把公墓地毁了。“知道了”,神甫说,
“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爸皇怯幸坏阄也幻靼狗和猪为何这么快就知道有这
一笔捐款呢?”如果丧葬公司的代表斥骂神甫怎能将他们比作狗和猪,那么
神甫就会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呀,我是承你们的话来的呀。你拿神甫怎么办?
3。它常常讲一些歪理,叫你发作不得。如某人在饭店里吃了一顿美味的
午饭。付款时,人们要他付一块钱,可他连一分钱也没有。于是他问老板:
“请问在你们这儿,如果有人打了别人一记耳光,官司打到法院,他会
被罚多少钱?”

“我想,五块钱吧。”

“既然这样,”这人说,“请您打我一记耳光,再还我四块钱的找头吧!”

这个人简直是个无赖了,但他也有“理”呀,他欠你一块,挨你一耳光
赚五块,最后,你不是还得找他四块吗?你怎么骂他?

所以,碰到这种无理行为,人们常常大发一通怒火,大骂一顿无赖,可
到头来,对方还是振振有词,条条是道,“理由”充足得很呢。自己倒气得
手脚发颤,只会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那么,应该怎样说话,才能反击这种无理的行为,使得对方觉得理亏、
词穷、无言以对呢?有四点值得注意:

1。冷静。遇到无理的行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动,要控制情绪。
这个时候的心境平和,对反击对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现自己的涵养与气量,
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气概在气质上镇住对方。
如一下子就犯颤动怒,变脸作色,这不是勇敢的行为。古人曰:“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对方对此不但不会惧怕,反而会对
你的失态感到得意。二是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只有平静情绪,才能从容选
出最佳对策,否则人都弄糊涂了,就可能作出莽撞之举来,更不要说什么最

佳对策了。例如肖伯纳的名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极大成功。他应观
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有一个人在楼座高喊:“糟透了!”对于这
种无理的语言,肖伯纳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地对那人鞠了躬,彬彬有礼地
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又指着正在热烈喝彩
的观众说道:“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观众中顿时
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肖伯纳在反击对方的过程中,无论是那温文而雅的
举止,还是那调侃戏弄的言辞,都显示出一种情绪的平和,单就这种情绪的
力量,就足以压倒对方。

2。有力。对无理行为进行语言反击,不能说了半天,还不得要领,或词
软话绵。而要做到打击点要准,一下子击中要害;反击力要猛,一下子就使
对方哑口无言,既无招架之力,更无还嘴之功。有一个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
人,名叫汤姆。这天早晨,他正在门口吃着面包,忽然看见杰克逊大爷骑着
毛驴哼哼呀呀地走了过来。于是,他就喊道:
“喂,吃块面包吧!”

大爷连忙从驴背上跑下来,说:“谢谢您的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

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呀,我问的是毛驴。”说完,得意地一
笑。

大爷以礼相待,却反遭一顿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气愤,可
是又难以责骂这个无赖。无赖会说:“我和毛驴说话,谁叫你插嘴来着?”

他猛然地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啪,啪”就是两巴掌,骂道:“出
门时我问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
请你吃面包呢?”

“叭叭”,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

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
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假设,借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建立
的和毛驴的“朋友”关系。给这人一顿教训。

3。含蓄。对无理行为进行反击,可直言相告,但有时不宜锋芒毕露,露
则太刚,刚则易折,有时,旁敲侧击,绵里藏针,反而更见力量,它使对方
无辫子可抓,只得自己种的苦果往肚子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象苏格兰诗
人彭斯那样: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见到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起。富翁给了那
个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人一块钱作为报酬。围观的路人都为这种无耻行径所
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里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
解他生命的价值!”

彭斯没有采取路人的直接行动,而是用语言把富人对人家的侮辱还给他
自己,这种含蓄的讽刺方法异常有力。另外还可以采取更为含蓄的讽刺方法。
例如在接过富翁递过来的钱以后,马上从口袋里抓些零钱给他,说:“这是
给你的找头。”

4。巧妙。对无理的行为进行语言反击,是正义的语言与无理的语言的对
抗。所以,反击的语言一定要与对方的语言表现出某种关联,正是在这种关
联中,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机智与力量。要做到双方语言的巧妙关联方法
有三:
①顺其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