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话应征作品 >

第28节

神话应征作品-第28节

小说: 神话应征作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剖偈祝换嵋魇不嵋鳌!
  郭总说:“你父亲、哥哥都是考古专家,你怎么没受到一丁点影响呢?”
  “那是因为我父母离婚了,我跟着我妈过的,要是父母不离婚,我大概也能和哥哥差不多。”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怕只怕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你这是在拐着弯地骂我呢?”
  “这不是很明显吗?你哥哥易大川那么优秀出众,家庭、事业都很成功,而你一事无成,游手好闲,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儿子,早就被气死了。”
  “是,我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个游手好闲之徒,但我从来都不觉得我比别人差,我只是率性而活,你觉得你的生活就很好吗?在我眼里,不过是蝇营狗苟。”
  “顶撞长辈,冒犯上司,你真是没有家教。”
  “是你先侮辱我的,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得先尊重别人。”
  “要不是看在你哥哥易大川的面子上,我才不雇佣你呢,这一次比试完,我就解聘你。”
  “拍手欢迎。”
  郭总压下怒火,道:“你经常在李清照左右,有没有找到她的表妹王氏?”
  易小川说:“你要不说,我还真就忘了。李清照的母亲姓王,她的表妹当然都姓王了,只是我不知道哪个才是秦桧将来的妻子,她的表妹都很小,只有八九岁的样子,还看不出来。”
  郭总说:“史书上那个王氏阴险毒辣在其夫上,你就专门找那个刁毒的准没错。”
  易小川说:“那些女孩子都出身名门,家教都很好,多才多艺,性情温良,没发现阴毒之人。”他想了一想,说:“我看,不如这样,你这么想找到那个王氏,不如你直接去王府好了。”
  郭总说:“这倒是个好主意。”他乐滋滋地投奔王府去了。
  易小川看见李清照抱了一叠诗稿蹲在地上,一张张地扔进火盆里焚烧,便上前问道:“好好的,怎么都烧了?”
  李清照说:“这些写的都不好,怕被外人看了笑话,只好烧掉。”
  易小川说:“这多麻烦,在我那里,不用写在纸上,只要有台电脑,打开word文档,啪啪啪,在键盘上一敲,然后保存,一切就ok了。如果觉得写得不好,还可以修改,不喜欢,还可以删除,多简单,节省资源。你写了这么多张纸,得用多少木材?一点也不环保。”
  李清照眨巴眨巴眼睛说:“你在说什么,我怎么一点也听不明白。”
  易小川说:“我要是带一台过来就好了,就能送给你了。”
  李清照说:“其实,你说什么,我还是明白的,你的意思就是说我浪费纸,白写的,我何尝不知道,只是我实在不想让别人看到我的词,取笑于我。”
  易小川说:“你是女作家,大词人,几千年里,就出了你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谁敢取笑你?”
  李清照说:“看,你这不是在取笑我吗?”
  易小川说:“我告诉你,我和你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我来自一千年后的时代,所以,我知道你的一切。”
  李清照说:“易小川,你没事吧?是不是在说胡话,我只知道诸葛亮能掐会算,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你也有这本事?我不相信。”
  易小川说:“不管你相不相信,我说的都是真的。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你的词写得很好,不信,你可以拿给别人看,就这样烧掉了,岂不可惜?”
  李清照点头同意,她花了一整个晚上,涂涂改改,不知道写了多少张纸,这才挑了几首词,在天亮后,她早早地就跑去找她母亲了,“娘,快帮女儿看看这几首词,是我从书上抄的,您看写的怎么样?”
  李清照母亲王夫人看女儿一大清早就兴冲冲地跑来找她,便说:“我这还没起床洗漱呢?你好歹等我洗漱罢吧。”
  李清照催促道:“那母亲快点,女儿都忙了一个晚上了。”
  王夫人一听,惊道:“什么?你昨晚又看了一夜的书,这可怎么得了。不行,我得管管你了,以后不许再这样,不然,我就锁上书房的门,再不放你进去了。”
  李清照说:“那我就在内房看。”
  王夫人道:“我把书全藏起来。”
  李清照道:“娘,你就看在女儿这么辛苦的份上,快点帮女儿看看这些词吧。”
  王夫人无奈,只得接过,念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她抬头看了一眼李清照,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到了该择婿嫁人的年龄了。”
  李清照顿时羞得面红耳赤。
  王夫人又道:“这是你写的吧?你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觉,可是流于肤浅孺子可教,假以时日,定能写出佳作,我李家可要出个女才子了。”
  李清照央求道:“母亲千万不要声张,一定替女儿瞒着父亲。不然他该取笑我了。”ωωω;UМDtxt。còm》提供uМd/txt小说
  王夫人道:“在你没有写出佳作之前,我是不会让你爹知道的。”
  李清照高兴地说:“多谢娘。”
  从此,李清照写了词,便拿给王夫人看。直到有一天,王夫人看到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她顿时惊呆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看罢,对李清照说:“清照,你的诗词写得很好了,让你爹爹看看吧。”
  李清照说:“可以给爹看了吗?”
  王夫人说:“放心吧。”
  李格非下朝后,李清照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可是迟迟不肯说话。
  李格非觉得异样,便道:“清照啊,你今天怎么了,跟在我身后,又不说话,你娘又骂你了?”
  李清照害羞地从身后拿出她写的词,低下头,递给李格非,“爹,这是女儿写的,您看看吧。”
  李格非笑道:“我说你肯定有事,我看看。”他看罢,大家赞叹,“哎呀,我说女儿啊,咱家出了个女才子啊,你什么时候学会写词了,我怎么一直都不知道?”
  李清照说:“还请爹爹不要声张,免得人家见笑。”
  李格非道:“你说的也有道理,父亲就依你,但以后,你写的词都要拿给我看。”
  李清照高兴地答道:“是,爹,女儿知道了。”
  不几天,晁补之来李家拜访。
  李格非设宴款待,正宴饮间,就听李清照在阁楼里抚琴唱道:“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晁补之听罢,赞叹不已,说:“这曲子如仙乐飘飘!其词精美,其音妙绝,珠圆玉润!可是令爱所作?”
  李格非笑道:“小女信口胡诌,何足道哉!”
  晁补之一听,大惊失色,道:“信手拈来,即成佳作,字字新奇,不得了!”
  李格非见状态,便取出李清照所写的《如梦令》。
  晁补之读罢,称赞道:“李家出了女才子了,以后定然名播海内,成为词坛首屈一指之人!”
  过了几天,李格非与张耒相约游匡山,乘舟到巴河,登临岭灵岩寺。张耒看到石崖上的《大唐中兴颂碑》,,即景赋诗一首,题为《读语溪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店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蛟龙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主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
  荒凉语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李格非把这首诗带回家,李清照读后,依韵和诗两首,题为《语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道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无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
  君不见,
  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
  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五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从此,李清照闺名远播,文章落笔,人争传之。
  李清照对易小川说:“我相信你说的话了,你还知道什么?”
  易小川说:“你想知道什么?”
  李清照欲言又止,但是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说:“姻缘!”
  易小川说:“你可以让你父亲去帮你打听一个叫赵明诚的人。”
  李清照听了,一愣,“赵明诚?我从未听说过此人。我此生若非俊朗才秀之人,坚决不嫁。”
  易小川说:“你先让你父亲打听打听不就知道了。”
  李清照便去问她父亲李格非:“爹爹,你可听说过赵明诚这个人?”
  李格非说:“我如何不知?他是礼部侍郎赵挺之的三公子,是个太学生。他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李清照说:“不知父亲能否将他邀到家里来做客?女儿想见见他。”
  李格非顿时明白了,说:“这事难办,先前相公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赵挺之在德州任职,他准备实行市易法,可是黄庭坚却以‘镇小民贫,不堪诛术’为由加以反对。皇上想提拔赵挺之,东坡先生说:‘挺之聚敛小人,学行没有什么可取的,不可以提拔。’他对苏黄恨之入骨。”
  李清照听了,觉得很失落。
  李格非顿了顿又说:“听说赵明诚和他爹不同,他喜欢珍藏苏轼、黄庭坚的诗文书法,惹得赵挺之大发脾气。”
  李清照怏怏而归,说与易小川。
  易小川说:“我倒有个法子,我们不妨一试。你父亲不是在太学里任职吗?你何不让你父亲在太学里散播你的才名呢?”
  李清照跑去央求李格非。
  李格非道:“既然女儿属意与他赵明诚,那就敬候佳音吧。”
  第二天,李格非到了太学里,就嘱咐几个太学生到赵明诚面前高谈阔论,说:“当今女辈,能作诗填词者,都不如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并大声吟诵李清照的诗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还备受晁补之推崇呢。”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赵明诚暗暗记下,默默诵念品味欣赏。
  易小川又在赵明诚必经之路上守候,见赵明诚来了,便大声吆喝,“当今女才子李清照的亲笔诗作,无缘者莫问,有缘者分文不取。”
  赵明诚一听,停下脚步,一看是首《织绵回文》诗,还有一幅武则天《璇玑图记》,上面的落款确是李清照,他便要买下。
  易小川说:“我说过了,无缘者莫问,有缘者分文不取,我看先生是有缘人,就送给你吧,说不定能给你带来一份好姻缘呢。”
  易小川回报李清照,说:“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你们二人就见面吧,这在我那里叫做相亲,你若相中了,就答应嫁他,若相不中,就算了。”
  李清照应了,请从兄李迥在元宵节邀赵明诚到相国寺赏花灯。
  元宵节那天,汴梁城里到处张灯结彩,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易小川随同李清照去了马行街的百年老店丰乐楼。这家酒楼东接皇宫,五幢三层楼互相相望,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
  李清照找了个座位坐下,桌子上放着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全为银器,她点了几道菜,行菜记下后,到包厢门口唱菜名,报给着案听。焌糟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暖了果子按酒,用银壶端了上来。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二十碗,唱着菜名:“鹌鹑馉饳儿、灌肺炒肺、同粥饭点心、洗面汤、麻腐鸡皮、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