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0201警世通言 作者:[明]冯梦龙 >

第78节

0201警世通言 作者:[明]冯梦龙-第78节

小说: 0201警世通言 作者:[明]冯梦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日二人坐清虚堂,共谈神仙之事。真君问曰:“人之有生必有死,乃古今定理。
    吾见有壮而不老,生而不死者,不知何道可致?“吴君曰:”人之有生,自父母交姤,二气相合,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五千日气足,是为十五童男。此时阴中阳半,可以比东日之光。
    过此以往,不知修养,则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弱则有病老死苦之患。“真君曰:
    “病老死苦,将何却之?”吴君曰:“人生所免病老死苦,在人中修仙,仙中升天耳。”
    真君曰:“人死为鬼,道成为仙,仙中升天者,何也?”吴君曰:“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离者,人也。
    惟人可以为仙,可以为鬼。仙有五等,法有三成,持修在人而已。“真君曰:”何谓法有三成,仙有五等?“吴君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仙有五等者:
    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所谓鬼仙者,少年不修,恣情纵欲,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鬼仙不离于鬼也。所谓人仙者,修真之士,不悟大道,惟小用其功。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
    行嗽咽者,哂吐纳之为错;著采补者,笑清净以为愚。采阴取妇人之气者,与缩金龟者不同;盖阳食女子之乳者,与炼金丹不同。此等之流,止是于大道中得一法一术成功,但能安乐延寿而已,故曰人仙。人仙不离于人也。所谓地仙者,天仙之半,神仙之中,亦止小成之法。识坎离之交配,悟龙虎之飞腾,炼成丹药,得以长生住世,故曰地仙。地仙不离于地也。所谓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得中成之法,抽铅添汞,金精炼顶,玉液还丹,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生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成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世,以归三岛,故曰神仙。神仙不离于神也。所谓天仙者,以神仙厌居三岛,得大成之法,内外丹成,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授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天仙不离于天也。然修仙之要,炼丹为急。吾有《洞仙歌》二十二首,君宜谨记之:
    丹之始,无上元君授圣主。法出先天五太初,遇元修炼身冲举。
    丹之祖,生育三才运今古。隐在鄱湖山泽间,志士采来作丹母。
    丹之父,晓来飞上扶桑树。万道霞光照太虚,调和兔髓可烹煮。
    丹之母,金晶莹洁夜三五。乌兔搏搦不终朝,炼成大药世无比。
    丹之胎,鸟肝兔髓毓真胚。一水三汞三砂质,四五三成明自来。
    丹之兆,三日结胎方入妙。万丈红光贯斗牛,五音六律随时奏。
    丹之质,红紫光明人莫识。元自虚无黍米珠,色即是空空即色。
    丹之灵,十月脱胎丹始成。一粒一服百日足,改换形骨身长生。
    丹之圣,九年炼就五霞鼎。药力如添水火功,枯骨立起孤魂醒。
    丹之室,上弦七分下弦八。中虚一寸号明堂。产出灵苗成金液。
    丹之釜,恒廓坛炉须坚固。内外护持水火金,日丁金胎产盘古。
    丹之灶,鼎曲相通似蓬岛。上安垣廓护金炉,立炼龙膏并虎脑。
    丹之火,一日时辰十二个。文兮武兮要合宜,抽添进退莫太过。
    丹之水,器凭胜负斯为美。不潮不滥致中和,溢产灵苗吐金蕊。
    丹之威,红光耿耿冲紫薇。七星灿灿三台烂,天丁地甲皆皈依。
    丹之窍,天地人兮各有奥。紫薇帲т录懊骶缇轲е恋馈
    丹之彩,依方逐位安排派。青红赤白黄居中,摄瑞招祥神自在。
    丹之用,真土真铅与真汞。黑中取白赤中青,全凭水火静中动。
    丹之融,阴阳配合在雌雄。龙精虎髓鼎中烹,造化抽添火候功。
    丹之理,龙膏虎髓灵无比。二家交S煡仗黄精,屯蒙进退全终始。
    丹之瑞,小无其内大无外。放弥六合退藏密,三界收来黍珠内。
    丹之完,玉皇捧禄要天缘。等闲岂许凡人泄,万劫之中始一传。“
    真君曰:“多谢指述!敢问仙丈,五仙之中,已造到何仙地位?”吴君曰:“小老山野愚蒙,功行殊欠,不过得小成之功,而为地仙耳。若于神仙天仙,虽知门路,无力可攀。”遂将烧炼秘诀并白云符书,悉传与真君。真君顿首拜谢,相辞而归。
    回至家中,厌居闹市,欲寻名山胜地,以为栖身之所。闻知汝南有一人,姓郭名璞字景纯,明阴阳风水之道,遨游江湖。真君敬访之。璞一日早起,见鸦从东南而鸣,遂占一课,断曰:“今日午时,当有一仙客许姓者,到我家中,欲问择居之事。”至日中,家童果报客至。璞慌忙出迎,礼罢,分宾而坐。璞问曰:“先生非许姓,为卜居而来乎?”真君曰:“公何以知之?”璞曰:“某今早卜卦如此,未知然否?”真君曰:
    “诚然。”因自叙姓名,并道卜居之意。璞曰:“先生仪容秀伟,骨骼清奇,非尘中人物。富贵之地,不足居先生。居先生者,其神仙之地乎?”真君曰:“昔吕洞宾居庐山而成仙,鬼谷子居云梦而得道,今或无此吉地么?”璞曰:“有,但当遍历耳。”
    于是命童仆收拾行囊,与真君同游江南诸郡,采访名山。
    一日行至庐山,璞曰:“此山嵯峨雄壮,湖水还东,紫云盖顶,累代产升仙之士。
    但山形属土,先生姓许,羽音属水,水土相克,不宜居也。但作往来游寓之所,则可矣。“又行至饶州鄱阳,地名傍湖,璞曰:”此傍湖富贵大地,但非先生所居。“真君曰:”此地气乘风散,安得拟太富贵耶?“璞曰:”相地之法,道眼为上,法眼次之。
    道眼者,凭目力之巧,以察山河形势;法眼者,执天星河图紫薇等法,以定山川。吉凶富贵之地,天地所秘,神物所护,苟非其人,见而不见。俗云‘福地留与福人来’,正谓此也。“真君曰:”今有此等好地,先生何不留一记,以为他日之验?“郭璞乃题诗一首为记,云:
    行尽江南数百州,惟有傍湖山石牛。
    雁鹅夜夜鸣更鼓,鱼鳖朝朝拜冕旒。
    离龙隐隐居乾位,巽水滔滔入艮流。
    后代福人来遇此,富贵绵绵八百秋。
    许、郭二人离了鄱阳,又行至宜春栖梧山下,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见许、郭二人登山采地,料必异人,遂迎至其家。询姓名已毕,朔留二人宿于西亭,相待甚厚。真君感其殷勤,乃告之曰:“子相貌非凡,可传吾术。”
    遂密授修炼仙方。郭璞曰:“此居山水秀丽,宜为道院,以作养真之地。”王朔从其言,遂盖起道院,真君援笔大书“迎仙院”三字,以作牌额。王朔感戴不胜。二人相辞而去,遂行至洪都西山,地名金田,则见:嵯嵯峨峨的山势,突突兀兀的峰峦,活活泼泼的青龙,端端正正的白虎,圆圆净净的护沙,湾湾环环的朝水。山上有苍苍郁郁的虬髯美松,山下有翠翠青青的凤尾修竹,山前有软软柔柔的龙须嫩草,山后有古古怪怪的鹿角枯樟。也曾闻华华彩彩的鸾吟,也曾闻昂昂藏藏的鹤唳,也曾闻咆咆哮哮的虎啸,也曾闻呦呦诜诜的鹿鸣。这山呵!比浙之天台更生得奇奇绝绝,比闽之武夷更生得窕窕峣峣,比池之九华更生得迤迤遈遈,比蜀之峨眉更生得秀秀丽丽,比楚之武当更生得尖尖圆圆,比陕之终南更生得巧巧妙妙,比鲁之泰山更生得蜿蜿蜒蜒,比广之罗浮更生得苍苍奕奕。真个是天下无双胜境,江西第一名山。万古精英此处藏,分明是个神仙宅。
    却说郭璞先生行到山麓之下,前观后察,左顾右盼,遂将罗经下针,审了方向,抚掌大笑曰:“璞相地多矣,未有如此之妙!若求富贵,则有起歇;如欲栖隐,大合仙格。
    观其冈阜厚圆,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环云拱,内外勾锁,无不合宜。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观君表里,正与地符。且西山属金,以五音论之,先生之姓,羽音属水,金能生水,合得长生之局,舍此无他往也。但不知此地谁人为主?“傍有一樵夫指曰:”此地乃金长者之业。“真君曰:”既称长者,必是善人。“
    二人迳造其家。金公欣然出迎,欢若平生。金公问曰:“二位仙客,从何而至?”
    郭璞曰:“小子姓郭名璞:略晓阴阳之术。因此位道友姓许名逊,欲求栖隐之地。偶采宝庄,正合仙格,欲置一舍,以为修炼之所。不知尊翁肯慨诺否?”金公曰:“第恐此地褊小,不足以处许君;如不弃,并寒庄薄地数亩悉当相赠。”真君曰:“愿订价多少?
    惟命是从。“金公曰:”大丈夫一言,万金不易。愚老拙直,平生不立文券。“乃与真君索大钱一文,中破之,自收其半,一半付还真君。真君叩头拜谢。三人分别而去。于是真君辞了郭璞,择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数十口,徙于西山,筑室而居焉。金公后封为地主真官。金氏之宅,即今玉隆万寿宫是也。却说真君日以修炼为事,炼就金丹,用之可以点石为金,服之可以却老延年。于是周济贫乏,德义彰播。
    时晋武帝西平蜀,东取吴,天下一统,建元太康。从吏部尚书山涛之奏,诏各郡保举孝廉贤能之士。豫章郡太守范宁,见真君孝养二亲,雍睦乡里,轻财利物,即保举真君为孝廉。武帝遣使臣束帛赍诏,取真君为蜀郡旌阳县令。真君以父母年老,不忍远离,上表辞职。武帝不允,命本郡守催迫上任。捱至次年,真君不得已辞别父母妻子,只得起程。真君有二姊,长姊事南昌眄君,夫早丧,遗下一子眄烈字道微,事母至孝。真君虑其姊孀居无倚,遂筑室于宅之西,奉姊居之,于是母子得闻妙道,真君临行,谓姊曰:
    “吾父母年迈,妻子尚不知世务,贤姊当代弟掌治家事。如有仙翁隐客相过者,可以礼貌相待。汝子眄烈,吾嘉其有仁孝之风,使与我同往任所。”眄母曰:“贤弟好去为官,家下一应事体为姊的担当,不劳远念。”
    言未毕,忽有一少年上堂,长揖言曰:“吾与眄烈哥哥,皆外甥也。何独与眄兄同行,而不及我?”真君视其人,乃次姊之子,复姓钟离名嘉字公阳,新建县象牙山西里人也。父母俱早丧,自幼依于真君。为人气象恢弘,德性温雅,至是欲与真君同行。真君许之。于是二甥得薰陶之力,神仙器量,从此以立。真君又呼其妻周夫人告之曰:
    “我本无心功名,奈朝廷屡聘,若不奉行,恐抗君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二亲老迈,汝当朝夕侍奉,调护寒暑,克尽汝子妇之道!且儿女少幼,须不时教训,勤以治家,俭以节用,此是汝当然事也。”
    周夫人答曰:“谨领教!”言毕,拜别而行,不在话下。
    话说真君未到任之初,蜀中饥荒,民贫不能纳租;真君到任,上官督责甚严,真君乃以灵丹点瓦石为金,暗使人埋于县衙后圃。一旦拘集贫民未纳租者,尽至阶下,真君问曰:“朝廷粮税,汝等缘何不纳?”贫民告曰:“输纳国税,乃理之常,岂敢不遵?
    奈因饥荒,不能纳尔。“真君曰:”既如此,吾罚汝等在于县衙后圃,开凿池塘,以作工数,倘有所得,即来完纳。“民皆大喜,即往后圃开凿池塘,遂皆拾得黄金,都来完纳,百姓遂免流移之苦。邻郡闻风者,皆来依附,遂至户口增益。按《一统志》旌阳县属汉州,真君飞升后,改为德阳,以表真君之德及民也。其地赖真君点金,故至今尚富,这话休题。那时民间又患瘟疫,死者无数,真君符咒所及,即时痊愈。又怜他郡病民,乃插竹为标,置于四境溪上,焚符其中,使病者就而饮之,无不痊可。其老幼妇瘦羸不能自至者,令人汲水归家饮之,亦复安痊。郡人有诗赞曰:
    百里桑麻知善政,万家烟井沐仁风。
    明悬藻鉴秋阳暴,清逼冰壶夜月溶。
    符置江滨驱痼病,金埋县圃起民穷。
    真君德泽于今在,庙祀巍巍报厥功。
    却说成都府有一人,姓陈名勋字孝举。因举孝廉,官居益州别驾。闻真君传授吴猛道法,今治旌阳,恩及百姓,遂来拜谒,愿投案下充为书吏,使朝夕得领玄教。真君见其人气清色润,遂付以吏职。既而见勋有道骨,乃引勋居门下为弟子,看守药炉。又有一人姓周名广字惠常,庐陵人也,乃吴都督周瑜之后。游巴蜀云台山,粗得汉天师驱精斩邪之法。
    至是闻真君深得仙道,特至旌阳县投拜真君为师,愿垂教训。
    真君纳之,职掌雷坛。二人自是得闻仙道之妙。真君任旌阳既久,弟子渐众,每因公余无事,与众弟子讲论道法。
    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