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

第52节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第52节

小说: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师爷道:“将军好计策。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那一万步兵中很多是李自成的降兵,他们会不会临阵倒戈呢?”

  吴三桂道:“他们敢!本帅对此早有计较,在他们身后还有督战队呢!只要他们后退一步,就给我杀!杀!杀!”说完连连挥手,做出砍杀姿势。

  此时一名副将来报:“禀将军,前方三十里处出现一支大顺军队,他们正杀气腾腾向我军杀来。”

  吴三桂收回胳膊,问道:“有多少人?骑兵步兵?”

  那副将回答:“约五万人,多是步兵!”

  吴三桂哈哈大笑,说道:“来得正好!你去传令,命那新编的一万步兵列阵,剩下的两万步兵在其后方列阵,两万骑兵列于大军后方两翼!”

  待副将领命而去,吴三桂对刘师爷说道:“我们现在正好看看那新编的步兵战斗力如何,看看他们会不会阵前倒戈?”说完便与刘师爷一同骑马奔到军前。

  吴三桂与刘师爷立于第二步兵方阵之后,向着前方观察着。渐渐的,对方的军队已进入视野,首先映入吴三桂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浪,顺着一马平川的平原,向着吴三桂军滚滚而来。

  “搞什么鬼?怎么穿着白色的衣服?还举着白旗?”吴三桂喃喃自语,心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率军攻打北京,那时他也让士兵们披麻戴孝,向世人表明他是为了给崇祯报仇,才“借师助剿”的,并以此骗取了部分百姓甚至是明朝官员的同情。

  刘师爷想了想,说道:“难道是李自成死了?”

  吴三桂望着刘师爷,说道:“李自成年纪不大呀,怎么会突然暴毙呢?真是奇怪!”

  来的正是大顺军前锋高一功部,他们先是缓缓行军,待看到已列好了阵的清军后,他们也停了下来,并列好了阵。高一功估摸着南路的大顺军也快到了,便下令全军突击。

  随着高一功的命令,整个大顺军就像是沸腾了的大海一样,向着清军猛冲过去。

  吴三桂前军的步兵多是在西安附近被俘的大顺军士兵,阿济格曾想把他们全部杀掉,但却被吴三桂阻止,并请求阿济格将这些人编入他的部队,以弥补人员的损失,这才使这些降兵得以死里逃生。本来他们以为是吴三桂良心发现,好心收留他们,谁知后来在四川与张献忠交战时,每次都是他们在前方吸引敌军主力,成为真正的炮灰,伤亡极为惨重,一万人就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那吴三桂后来又故技重施,把被俘的张献忠的士兵也塞了进来,这才又使人数恢复到一万人。

  当他们得知这次的对手是自己昔日的战友大顺军时,多数人心中动摇,但想想身后的督战队,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在阵中,等候着大顺军的冲击。

  很快,两军就冲撞在一起,兵器的撞击声,人口中发出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不断得有人头、断肢和血液飞上半空。

  俗话说“哀兵必胜”,沉浸在悲痛中的大顺军一改昔日的颓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无论士兵还是军官,都杀红了眼,个个奋勇当先,很快就使清军前军阵脚大乱,并开始向后退却。

  “督战队,把他们都给我打回去!谁后退,就杀谁!”吴三桂看到前军发生动摇,急忙催马赶到督战队旁,向其下令。

  三千督战队应声而动,挥舞大刀长矛向前猛冲,把前军跑的快的近千人杀死。

  看到身后的督战队大开杀戒,前军士兵又转身回头向大顺军奔去,但很快又被杀得哭爹喊娘。

  在前后两军的夹击下,清军前军立刻崩溃,大多数人不是被杀就是负伤,剩下的少数人纷纷跪下投降,但无论是杀红了眼的大顺军,还是杀气腾腾的督战队,他们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之心,无情的刀剑砍向这些已丧失了战斗意志的人,不一会儿,清军前军就没有一个还能站立的活人了。

  接下来的战斗就是清军督战队与大顺军的了。这些督战队都是吴三桂精挑细选的,个个都是死囚出身的亡命之徒,其军纪极为败坏,但战斗力冠绝三军,是吴三桂历次战斗的突击力量。

  看着督战队与大顺军陷入混战,吴三桂并不着急,而是等了片刻,才命令后面的两万步兵进攻,并令副将率领两万骑兵从大顺军的两翼包抄。

  经过刚才的一番苦战,大顺军已有些疲惫,人员损失也比较大,面对冲上来的清军主力,有些招架不住,只得且战切退,但清军的骑兵很快扑上来了,胜利的天平迅速向清军倾斜。

  吴三桂看着快要全军溃败的大顺军,对刘师爷说道:“怎么样,刘师爷,我没说错吧?等这场战斗打完了,肯定又能俘虏一批降兵,我就又可得到一支人盾部队!”说完哈哈大笑。

  不等他笑完,一阵嘈杂的喊声从护卫着他的亲兵们中发出:“快看呐!南边又来了一支军队,好象也是大顺军队!”

  吴三桂向南边望去,果然见到一支同样白衣白旗的部队,正向着他快速推进。

   

 


正文 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二十四节
(更新时间:2004…12…31 18:02:00  本章字数:5492)


  林清华率领着镇虏军马不停蹄的向西推进,由于大顺军的大营位于西平寨西南五十多里的地方,而战场则在更远的西边,因此当林清华赶到战场时,天已经快黑了。
  此时的战场更像是一个地狱里的修罗场,在方圆不到五里的一小块平原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尸体和伤员,人头、残肢、内脏的碎片随处可见,人的耳朵中除了那还在持续的隐隐的喊杀声外,就只剩下了伤员的呻吟声和人临死前的哀号,偶尔还夹杂着几声受伤马匹的嘶鸣,只有那不时传入鼻子中的血腥气息,才能让人感到这不是在梦中。

  林清华看到西边的战斗还在继续,一南一东两支大顺军队正夹击着缩成一团的清军,双方杀的难分难解,一方急着报仇,一方忙着保命,呈胶着状态。

  林清华立即命令镇虏军排成战斗队形,迅速向大顺军队靠拢。

  吴三桂异常恼火,因为他发现今天的大顺军不再像前些日子那样不堪一击了,他们就像是疯了一样,不停的向他的中军发动攻击,有几次甚至差一点就把他活捉。对于那些大顺军官兵口中发出的:“活捉吴三桂!为皇上报仇!”的喊声,吴三桂大惑不解,不明白李自成的死跟自己到底有什么关系,难道李自成竟是被自己追死的不成?

  万般无奈下,吴三桂只得命令所有的部队向自己靠拢,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他还命人向阿济格报信,希望能等来援军,虽然他也知道那阿济格还没出武关。

  战斗打了几个时辰后,吴三桂已感渐渐不支,他命令部队边打边撤,但那大顺军就像块狗皮膏药一样沾住了自己,死死咬住不放。由于双方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吴三桂一向引以为傲的骑兵冲击也无法发挥效果,反而因为骑兵陷入步兵阵中,折损了不少精锐的骑兵。

  正当吴三桂渐感绝望时,一阵排枪声更是把他推向了深渊。“镇虏军!”他的心中出现了这个念头。就像是证实他的猜测一样,又有几阵排枪声依次响起,整齐而划一,随着枪声,吴三桂的骑兵和步兵倒下无数。吴三桂寻着枪声望去,只见他军队的北边,一支阵容严整的部队正排成数排,向着他的军队缓缓压了过来。

  清军本已濒临崩溃,再遭此痛击,顿时溃不成军,纷纷抱头鼠窜,对于吴三桂声嘶力竭的喊声充耳不闻。

  看着那些像兔子一样到处乱跑的部下,再看看他们身后像猎人一样摇旗冲锋的大顺军队,吴三桂长叹一声,再也不抱任何希望,拨转马头,领着亲兵,向着西边落荒而逃。

  打了一下午的战役终于结束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几乎损失殆尽,只有不到三千名骑兵跟着吴三桂逃了回去,剩下的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了大顺军,远征陕西的清军人马只剩下不到七万人,再也无力单独发动进攻了。

  此役大顺军共俘虏清军步兵五千余人,但随着高一功的一声令下,这五千人迅速就被屠杀殆尽,速度快得连林清华都来不及阻止。林清华望着满地的捆绑的结结实实的尸体,“这可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呀!就这么杀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林清华摇头叹息道。他当然也知道高一功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大顺军在此役中也损失惨重,伤亡不下七万人,实力严重受损,关宁铁骑名不虚传!

  战斗结束后,林清华带领着镇虏军迅速赶回了西平寨,因为他不清楚清军还会不会继续进攻,若是其继续进攻的话,那么大顺军很可能挡不住清军的雷霆一击,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西平寨的防御。

  接下来的几天紧张而忙碌,林清华除了督促步兵的训练外,还要操心骑兵的训练。打岳托时,镇虏军缴获了五千匹战马,林清华打算再训练一支骑兵部队。由于骑兵的训练难度太大,决非短时间就可奏效,因此林清华只要求这些士兵能够骑马就行了,并不对他们做马上搏杀的训练,准确的说,这是一支作为机动部队的骑马步兵,专门负责快速支援。

  林清华忙完了政务,觉得有些无聊。三天前,林清华把洪熙官和方世玉派到汝宁去办事,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他先是到处转了转,然后回到自己的小屋中,从箱子里面取出那支转轮手枪,仔细的擦拭起来。这支枪本来还剩下十一发子弹,后来又给了牛金星一发去骗李自成,因此只剩下十发子弹。林清华再也舍不得用,而是把它当成了宝贝,藏在了箱子里,只是偶尔拿出来擦一擦,过过干瘾。

  昨天大顺的新皇帝李柏墀正式登基,并向林清华发出了邀请。但林清华想了想,还是没去,因为毕竟他是明朝的官员,而那大顺并未得到明朝的承认,在局势明朗之前,还是小心点为好。

  林清华正小心翼翼的擦着弹膛,忽然一人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说道:“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林清华抬头一望,却是四大金刚中的赵奉,于是问道:“何事惊慌?”

  赵奉道:“大顺军自己内部打起来了!”

  林清华道:“什么?你说清楚一点!”说完便将枪放下,站了起来。

  赵奉道:“据探马来报,那大顺军分成了两部,互相撕杀,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林清华沉思片刻,命令道:“立即命镇虏军做好战斗准备!再派更多的探马出去,一定要把情况搞清楚!”

  到了晚上,天地会派到大顺军中的卧底回来了,林清华终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李柏墀登基以后,郝摇旗也率领着准备攻打襄阳的十万部队赶了回来,他对李柏墀登基十分不满,当场就开口出言不逊,为了以防万一,高一功将其暂时软禁起来。不料那郝摇旗的亲信半夜发动兵变,又将郝摇旗救了出来,并将忠于郝摇旗的部队拉到了大营的南边。

  由于在几天前的战斗中,大顺老营人马损失惨重,而那郝摇旗的人马跟着他南攻襄阳,因此其毫发未伤,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高夫人本不想再追究下去,但那郝摇旗却不肯善罢甘休,他扬言要夺过皇位,并率领部下对老营发动了一次进攻,虽被打退,但其仍然赖着不走。双方就此对峙起来,谁也奈何不了谁。

  林清华听完了这些,叹了口气,“这又是何苦呢?为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什么皇位,打得死去活来,这值得吗?”林清华自言自语道。随后他吩咐部下,严密监视双方的一举一动,谁也不帮。

  第二天早上,负责监视的探马来报,说双方并未再发生大的冲突,只是互相派出人马对骂,称自己一方才是大顺正统。林清华吩咐其再去监视,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到得中午时,探马没有回来,洪熙官和方世玉却回来了。

  一进议事厅,看到正欲开口的林清华,洪熙官就说道:“情况我都听说了,看来我们要做好准备呀!”林清华点点头,说道:“不论谁获胜,都难以抵挡清军的进攻,我们确实不能掉以轻心。对了,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洪熙官道:“都办妥了。那刘洪起的珠宝首饰已全部卖给南边来的商人了,只是他们见我们急于出手,因此价钱压得很低。还有一件事,刘洪起的家人已被大陪审团全部判了死刑,就等你的批准了,连他最小的儿子也没放过。”

  林清华道:“什么?全部死刑?这可不好啊!我记得刘洪起的儿子们似乎除了吃喝嫖赌外,没干什么坏事啊!他最小的儿子今年才五岁吧?怎么也判了死刑?这说不过去呀!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