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

第284节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第284节

小说: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林清华否定自己提议的行为,郑森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林清华已经否定了他太多的类似提议,郑森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林清华会这样宽容那些反对他的儒生,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嘴封上?他当然想自己私下去解决那些讨厌的儒生,但是他不得不有所顾忌,因为上次他收买青皮无赖殴打张慎言等人的真相已经被百姓们知道了,而百姓们知道这件事情的途径就是侯方域新办的那种奇怪的刊物。

  据说这种刊物是在林清华的指导下办出来的,每三天就出一份,名字叫《宁报》,上面各种消息都有,当然也包括一些密闻逸事,小道消息,而自己收买青皮的那件事情就是这么被捅出去的,虽然那上面用的是模棱两可的语气,但是市井之中马上就流传起了自己的谣言,更让他气愤的是,那《宁报》居然还将他的福建行商驳的体无完肤,使得整个南京城中的大商人都在讨伐他的行商,合起伙来排挤他们,这不仅让他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同时让他的声誉再次受损,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他不得不假惺惺的将那几个行商拿问,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无疑使他在与林清华的明争暗斗中处于下风。

  虽然郑森很想取缔《宁报》,但是,由于侯方域有林清华撑腰,因此,他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声誉一点一点的败坏下去。最后还是那叶翼云给他出了点子,采用以毒攻毒的办法,也办一份报,名字为《三山报》,与《宁报》针锋相对,互相拆台。

  但是,由于《宁报》并非孤军奋战,林清华本人办的《号角》也不停的在后面煽风点火,而他的那《三山报》新办不久,影响力太小,因此,在这种竞争中,他仍然是处于下风,这让他既尴尬又恼火。为了警告一下林清华,郑森马上将自己驻扎在西帅府一带的军队增加了一倍,妄图以此吓唬林清华,但却不料,林清华比他还狠,一见郑森军队数量增多,林清华马上将驻扎在东帅府的镇虏军增加了三倍,并将更多的快炮、迫击炮摆在了府邸周围,摆出一副鱼死网破的姿态,反而将郑森吓了一跳。知道自己在陆地上不是镇虏军的对手,于是郑森马上将多余的军队撤走,而且连自己的西帅府也不敢住了,连夜搬出了南京城,重新住回到自己的战舰上。

  这些日子,南京城里的百姓可算是开了眼,先是那种叫做“报纸”的新玩意儿出现,让他们着实惊讶了几天,看着报纸上靖海公与楚国公的那些所谓“密闻”,所有的人都觉得开心不已,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多了许多。接着,百姓们便见到靖海公与楚国公的军队在城里闹腾,虽然他们没有打起来,不过还是让人有些不安,幸好他们很快就结束了这种对峙,否则的话,南京城里的百姓们又必须做好逃难的准备了。

  林清华当然也有些害怕,不过,在他看来,郑森比他还要害怕,毕竟自己的镇虏军实力绝对超过郑森的陆军,若非自己顾忌着江南经济的话,恐怕早就与他开打了,不过,也许正式由于这种“捆绑”战术,郑森倒也不敢太过嚣张,林清华不打,他自然也就没有那个胆量开打。

  也正是由于两人都有所顾忌,因此,直到现在,南京城仍是一片平静,除了气氛稍微有些紧张之外,其它的与往日无异。

  既然林清华否定了郑森的提议,那么郑森当然也就投桃报李,他也马上否定了林清华关于准备出兵北伐的提议,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让林清华好不恼火。

  在这种两位首辅大人谁也不服气的情况下,今天的朝议又结束了。众大臣不敢做丝毫的停留,他们在向天子跪拜之后,便转身飞也似的逃出了层层布防的皇宫,连头也不敢回一下。

  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林清华与郑森均是一脸冰冷的跨出了大殿殿门,两人在卫兵的护卫下各自离去,连招呼也不再打了。

  林清华气哼哼的回到府中,刚进大门,看门的卫兵禀报,说有两名客人拜访,林清华不敢怠慢,连官服都来不及换,就急匆匆的前往正厅见客。

  来的这两个客人都是林清华的熟人,一人为那一直在四川传教的洋教士安文思,而另一人却是那不愿为官的大才子冒襄。

  两人见林清华进屋,立刻起身行礼。

  林清华笑着向两人稽首道:“在我这里就不必这么多礼了!快请坐。”

  待两人坐下,林清华亲自为他们面前的茶杯续满茶,随后笑问冒襄道:“怎么?辟疆兄这几年在哪里逍遥?我曾派人去寻你,但却得知你已出外云游去了。昨日我与侯方域他们喝酒谈天,还谈起你,都说不知你疯到哪里去了,却不料你今日就来了。”

  冒襄也笑道:“云游说不上,只是四处走走看看,反正我又没心思管闲事,不如到处走走,长长见识。说起来,我之所以要到外面游荡,还全是因为公爷你呢!”

  “因为我?”林清华很好奇的问道,“我什么时候命你云游四方去了?”

  冒襄解释道:“还不是因为公爷的那《号角》吗?冒某越看越上瘾,后来就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了,尤其是那上面写的那些希奇古怪的动物,更是让冒某拍案惊奇,若不是看这本书,冒某还不知道世上还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稀罕东西呢!所以,冒某就决定到处走走,看看是否还有什么书上未写的古怪东西。”

  “原来如此!”林清华恍然大悟,“这么说来,辟疆兄一定找到很多希奇东西喽?”

  冒襄歉然道:“惭愧,惭愧!冒某出外整整两年,竟然连一件希奇古怪的东西都没有找到,所以才回来了,真是奇怪,那些书上所写的东西怎么就是找不到呢?”

  林清华笑道:“那些东西大多都是海外才有的,也只有跑到海外去,才能找到。”

  冒襄得意的笑了笑,随即说道:“所以啊,冒某今日方才与这位安先生一同前来拜访公爷,一为与公爷叙旧,二则是来向公爷辞行的。”

  “辞行?你们要到哪里去?另外,辟疆兄是什么时候与安文思神甫认识的?”林清华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冒襄看了看安文思,随后又扭回头来,对林清华说道:“冒某曾在那《号角》上看到过,在那四川有一种叫做‘大熊猫’的动物,于是便一路向西,一直寻到了川中,在那里,冒某未见着大熊猫,但却认识了这位安先生,冒某很是惊讶于安先生的言谈,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居然是很下了一番工夫来研读儒家经典的。”

  听到冒襄赞扬自己,安文思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说道:“哪里,哪里!我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研究一下贵国士大夫的心态,也好劝他们入教,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只要他们有一家入教,那么就会带动一大批人入教,所以我才那么仔细的研究一下儒家的经典。”

  林清华在心里暗自赞叹着,说道:“难得你这么认真,我可真是佩服的很了,我可没有你那么强的耐性读那些书。”

  冒襄笑道:“公爷忙于俗务,自然是没有时间读的。与公爷现在的感慨一样,当冒某知道安先生如此用功后,于是心生佩服之情,在他的再三挽留下,冒某就留在了成都,一边寻找那种大熊猫,一边与安先生共同探讨《论语》,指点一些谬误,不知不觉便到了今年春末。”他望着安文思,说道:“安先生,那以后的事情你比我熟悉,还是你来说吧。”

  安文思的汉语更加纯熟了,他操着一口略带川味儿的口音说道:“公爵阁下,您是知道的,为了方便传教,我们不仅换上了儒服,而且连教堂的样式也被我们改了,从外面看,教堂就象是贵国的祠堂一样,而假如不看我们传教士的脸的话,您也一定会把我们当成是贵国人。虽然这与我教教义不合,但是这种办法却为我教吸收了大量信徒,所以说,这种方法显然是成功的。”他看了看林清华的脸,见他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于是接着说道:“可是,今年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从遥远的罗马传来了一封信,确切的说,是一封教皇陛下的敕令。在敕令中,教皇命令我们立即停止这种对于教义的修改,不仅要求我们将教堂的样式改回去,而且还禁止教徒祭祖。您是知道的,贵国人最崇敬的就是祖先,因此,命令他们停止祭祖简直是不可能的,这只会激起他们的愤怒,使我们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我不能见到这种情况发生,于是便决定坐船回罗马,去向教皇禀报这里的特殊情况,希望他能够体谅我们,允许中国的教徒继续祭祖,并且继续保留教堂的祠堂样式。”

  见安文思已经说完,冒襄便接着说道:“当时安先生打算回他们国家去,而我则灵机一动,便与他相约,一同乘船去那个罗马城,到海外去见识见识,看看《号角》上记载的那些希奇古怪的玩意儿,顺便去看看安先生的老家。”

  “什么?你要去意大利?去罗马?”听到冒襄的话,林清华显然吃了一惊,他无法相信耳朵里听到的东西,“要知道,意大利在地球的另一侧,坐船的话,没有半年是到不了的,况且海上风暴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船毁人亡,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冒襄笑道:“怎么你跟安先生一样,都劝我不要去?哈哈!说句实话,冒某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路呢!《号角》上经常说起,我等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大圆球,冒某倒真想证实一下,这句话到底是真是假。”

  “真的,绝对是真的,你就不要去证实了吧。”林清华忙说道。

  冒襄微微一笑,说道:“楚国公就别再劝了,冒某心意已决,已经不可能再回头了。虽然冒某不愿意做官,但是冒某总不能真的在家中的花园水榭中了此一生啊!能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看看,真是一件让我高兴的事情,若是能够顺利成行的话,冒某死而无憾!”

  “那你老婆怎么办?”虽然林清华很想问这句话,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他只是摇头道:“还望辟疆兄三思。”

  冒襄深呼一口气,随后说道:“冒某已经决定了,后天就走,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活着回来,因此便特意前来与楚国公告别,等会儿冒某还要去和朝宗老弟告别,大家虽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总不能连句话也不留吧?”

  “后天就走?这么着急?”林清华问道,“从哪里登船?”

  冒襄说道:“安先生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南京城外的东码头上,有一艘洋船,后天就出发。这两天我就住在城东‘齐家客栈’里,若是公爷有事召我,便派人去那里找我。”

  林清华望向安文思,问道:“是哪国商船?”

  安文思答道:“是一艘西班牙双桅船,是到这里购买丝绸与茶叶的,船长已经答应我了,只要我能每天为他和他的船员们祈祷,他就带我们回西班牙,然后我再由西班牙搭船回意大利。我们必须尽快回去,因为教皇的敕令上说,不久之后就要任命一位中国教区大主教,而一旦这个主教被任命,那么这件事情就不可挽回了。”他从身上穿着的儒服那宽大的袖子中取出一张很长的纸,交给林清华,并说道:“这是我与利累斯收集的教徒的签名,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神甫的请愿书,我们希望教皇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不要轻易的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且我还将穿着这身订做的儒服,去面见教皇陛下,让他知道,中国并不是一个容易改变的野蛮国家,他们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而且文明程度比欧洲国家还要高,我要让教皇陛下明白,在这样的一个国家传教,绝非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三人又交谈了一阵,随即冒襄与安文思起身告别,林清华客气的将二人送到门口,不等他转回身子,却见一伙青衣大汉走了过来,其中一人身材雄伟,满脸刚毅,却正是那洪熙官。林清华知道洪熙官前来必有要事,于是便将一脸严肃的洪熙官引进了自己的书房。

  林清华关上门窗,随后问道:“怎么样?有什么新消息?”

  洪熙官没有多余的话,他马上拿出几张纸,递给了林清华,说道:“元帅要我们查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那郑森果然跟洋夷有密谋,看起来他们的胃口还不小呢!”

  林清华接过那几张纸,仔细的看了起来。

  上面的情报相当的让人震撼,因为这里全部都是郑森与罗马教廷的秘密协议和行动计划,看完了这些情报,长久以来郑森那奇怪的举动也就有了答案。

  原来,荷兰远征舰队在中国的失败在欧洲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首先,觊觎荷兰远东利益已久的英国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