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

第236节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第236节

小说: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清华高兴的上前擂了他们几拳,随后问道:“怎么样?四川天地会都安置好了?”

  洪熙官道:“已经安置好了,不过由于四川战乱了好几年,人口凋敝,如今已没有什么好探听的情报了。”

  林清华点头道:“不错,四川确实残破不堪,不过这样起码能够未雨绸缪,将来万一有事,也可轻松应付,况且那些投降我的将领也并不是省油的灯,还是要多加注意才是。”

  洪熙官道:公爷放心,我们已经在曾英、侯永锡等人军中派进了会中弟兄,虽然他们大多只是小兵伍长,但起码能够探听到一些动静。”

  林清华吩咐莫不计与万明灿将处理完的公文分类整理,随后便领着洪熙官与方世玉来到行宫最深处的一间侧殿。

  林清华走到窗户边,将窗户关好,随后转身对两人小声说道:“我知道二位辛苦异常,不过,还是要劳烦你们马上回湖广去。”

  “怎么?莫非湖广天地会出了什么事情?”二人一听林清华这样说,心中一震,忙问道。

  林清华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出什么事,只不过是我想让你们去办一件很重要的事。”

  洪熙官与方世玉两人对望一眼,随后向林清华抱拳道:“请公爷示下!”

  林清华从军服的口袋中取出一封很厚的信,将之交给洪熙官,随后说道:“这是我前几天写好的给天地会各堂香主的信,你们拿好了,有此信在,他们不敢不听你们的命令。”随后他转过身,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步,接着又走回洪熙官身边,说道:“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现在天地会办事有些拖拉,不够利索,而且人员也过于复杂,其中有些人并不可靠,虽然整顿会务一事已经有些成效,但仍然不能让我满意。我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另外组建一支情报部队。”

  “情报部队?”洪熙官与方世玉奇道,“那与天地会有什么区别呢?”

  林清华说道:“当然有区别,天地会是各堂香主自行招募属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我则被蒙在鼓里,这样一来,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各堂自划山头,各不服气,虽然现在他们还不敢不听我的命令,但时间一长,难保他们不反我,所以我必须早做准备。”

  洪熙官问道:“那公爷的意思是从各堂中拉走一些人,另外立一堂?”

  林清华说道:“不是另立一堂,而是重新建立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将与天地会彻底分离,不与其发生直接联系。我准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专门负责对外搜集情报,而另一部分则专门负责对内监视。现在我还没有想好这个组织的名字,而且组织结构也仅仅只有个草图,不过凡事必须先下手,不能落在后面,所以我决定先派你们回湖广去,从各堂中挑选好手,记住,一定要挑选那些刚刚入会的,不能选那些香主们的亲信,而且要仔细的查查他们的底细,免得被奸细混进来。在湖广挑完人后,你们最好再到别处去挑,尽量从各堂都挑些人出来,不过数量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三百人。”

  洪熙官不解的问道:“那是否这件事情办成之后,天地会就解散?”

  林清华摇头道:“不!天地会不解散,以后还有用得着天地会的地方,就让天地会作为这个新组织的外围附属部分吧!”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洪熙官说道:“公爷请放心,我们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让你失望!”

  三人又交谈了一会儿,随后林清华便送二人回营,收拾行装,准备返回湖广。

  来不及辞别众将,洪熙官与方世玉二人就急着带上些部下,乘上林清华派来的一艘船,顺流而下,向着湖广方向而去。

  林清华带着卫兵返回城中,却在城门边遇到了两个老熟人。

  这两人不是别人,却正是那两名耶稣会传教士利累斯和安文思。

  数月前,他们从人们口中得知,如今整个四川最大的官就是楚国公林清华,于是便象两张狗皮膏药一般贴了上去,在林清华抵达成都的第三天,他们就扛着十字架来到林清华军中,口中不停的叫嚷着要见四川的主宰者。

  听到洋味儿十足的中国话,林清华觉得异常的新奇,他率领着卫兵将两人迎进自己行宫,想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利累斯与安文思的目的简单而明确,他们要林清华支持他们在四川传播天主教。

  林清华是个无神论者,虽然可能有些不那么坚定,但是在他的心中确实没有什么鬼神的概念,他也不相信任何宗教所说的事情。

  不过,林清华并没有将这两个人赶走,因为他忽然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信仰。

  在这个什么主义都没有诞生的年代,只有宗教才能充实人们的心理,规范人们的行为,虽然这种规范在金钱物欲面前显得那么的脆弱,但毕竟比什么信仰都没有要好。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宗教的门派还是不少的,道教、佛教、回教、天主教,这些宗教都在中国传播,而且都有一批信徒,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去拜一些土地、城隍,甚至是神汉、巫婆之类的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宗教,佛教、道教、回教各有其局限性,佛教过于讲究忍耐,祈求来世幸福,不利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强大;道教则专注于炼丹修道,祈求长生不老,离贫民百姓过于遥远;而回教在饮食上的一些禁忌使得其难以适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作为西方大航海时代的附属物,天主教随着西方的船队传播到全球,狂热的传教士们一手拿着剑,一手举着十字架,将信仰传遍世界。在这种强势宗教的侵袭下,其他宗教黯然失色,纷纷退避三舍。

  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很早时就引起了西方基督教的注意,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信徒,叙利亚人阿罗本就由波斯来到中国传教,并在长安等地建立起被称为“大秦寺”的教堂,为了适应中国习惯,阿罗本改教名为“景教”。不过,景教在中国传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战乱和其他一些原因,到了唐朝末年,景教就从中国消失了,但这并不能抹去它在中国宗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中国与西方基督教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虽然在宗教兴旺发达的元朝,基督教再次来到中国,但这一次它在中国存在的时间更短,元亡后,就再次销声匿迹了。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数百年后,基督教再一次来到了中国,不过,很显然,这一次他们是从海上来的。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员,得以登上澳门,而几乎与此同时,一名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也由印度果阿来到中国外海的一个小岛,并召集当地一些少年,向他们传授教义,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进入中国内地,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了。紧接着沙勿略之后,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也来到中国传教,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他们终于成功的结识了一批中国的士大夫,其中就有徐光启这样的著名人物。受到基督教教义的感化,虽然其教义宣扬禁欲,提倡一夫一妻制,但有些中国官员还是入了教,而在这些人的带动或者是鼓励下,中国的少数百姓也开始接受这种新的宗教,中国国内的基督教教徒渐渐增多。西方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被引入中国,使得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终于有机会看到外面不同的世界。

  林清华来到这个时代以后,曾经在南京和扬州城中听人说起过天主教,但他却从来没有看见过西方传教士,也没有去过教堂,因此,利累斯与安文思是他在这个时代最先看到的西方人、传教士。

  林清华虽然并不信教,但他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危险的,没有了天堂、地狱概念的约束,人们的行为将变得难以捉摸,虽然那宗教信仰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信徒都成为圣人,但是它毕竟可以起到一些规范教徒言行的作用,从而能起到一些法律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根据林清华在学校时学到的理论,越是在乱世,人们的内心便越空虚,就越需要宗教的麻醉,所以往往乱世中的宗教就会得到大发展的机会,而明朝末年就正好是这样的一个机会。不仅各种宗教的信徒大大增加,而且乡间的神汉巫婆也大行其道,用他们的各种理论填补着人们内心的空虚,寄托着人们的希望。

  林清华认为,如果要想让一个国家的整个社会变得井井有条,那么就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手段,第一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法律。用明确、公正的法律规范整个社会的成员们的行为,无论是谁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第二种手段就是信仰,只有用信仰占领社会成员的头脑,他们的行为才可以变得有规律,而在这个时代,这种信仰也只能是宗教信仰了。宗教可以用它的教义和它宗教理念中天堂与地狱的概念来约束信徒的言行,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信徒都能做到,但毕竟可以起到法律作用之外的辅助作用。假如不能用宗教理论占领人们的头脑,那么巫蛊迷信就会当仁不让的成为社会的毒瘤。

  正是由于想到了这些,所以林清华最终还是答应了利累斯与安文思的请求,允许他们在四川传教,但为了加强管理,防止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他目前只允许传教士们在成都、重庆、保宁、叙州、夔州五城建立教堂。

  林清华有意放松对于各种宗教的管制,让其各自发展信徒,当然,必要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必须留意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天主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皇,这对于林清华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他已经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将中国的天主教做些改进。

  今天利累斯与安文思来拜访林清华,正是为了在成都城中修建教堂的事。

  安文思恭敬的将一个草图交给林清华,说道:“尊敬的将军,这是我昨天画好的教堂草图,请您过目,如果满意的话,就请您签个字,我们马上动工修建。”

  林清华看着那草图,问道:“怎么教堂看起来与祠堂没什么两样?”

  安文思说道:“那是为了入乡随俗,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进来。”

  林清华点了点头,顺手在那草图上签个字,盖了章,随后将草图递还给安文思,说道:“我拨给你五千两银子,算是代芙蓉姑娘赔偿你们那被烧掉的教堂。”

  安文思想不到林清华居然会资助他这么多银子,当即高兴的说道:“谢谢将军阁下,您真是太慷慨了!”

  林清华说道:“我听说你们在湖广一带的同行在用银子引百姓入教,这是真的吗?”

  安文思老实回答道:“是的,那是因为当地的士大夫不与我们交往,而士大夫们大多是当地的一些族长,没他们带头,信徒就不可能多,所以我们只好直接到乡间引人入教,用银子和粮食让他们体会到上帝与圣母的仁慈。”

  “银子是从那里来的?”林清华问道。

  安文思回答道:“是从苏州、杭州一带富有的教徒中募集来的,此外还有一些是直接向教廷申请过来的。”

  “哦?教廷?”林清华略微沉思片刻,随即说道:“以后就别从教廷要银子了,我给你们银子,每年五万两,用来救济贫民。”

  “您真是太仁慈了!圣母玛利亚保佑,终于让我碰到一个真正的好人了!”安文思激动的喊道,并用右手不停的在胸前划十字。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两名传教士,林清华立刻转身回到行宫。

  莫不计见林清华又转了回来,便上前问道:“公爷怎么又回来了?”

  林清华说道:“我忽然又想起几件事情,所以马上回来,让你们办理。”

  “何事?”莫不计急忙走回桌子边,拿起笔,等候林清华的命令。

  林清华说道:“你马上给黄宗羲写封信,命他迅速从官库里取出五万两银子,派人送往少林寺,我答应过少林寺的高僧,一定要替他们修一修屋子的。”

  莫不计已经对于那种奇怪的公文写法非常熟悉了,因此不用林清华吩咐,他就用小墨点儿将句子隔开,但由于是给黄宗羲写的信,因此倒是文言文居多。

  林清华见其写完,马上又问道:“上次在酒宴上展示的那封给桂王的信送出去了吗?”

  莫不计摇头道:“还没有,公爷想现在就送去?”

  林清华点头道:“是的,既然如今川战已毕,那么航道就要通了,那些川将之中恐怕有人会派人去南京核实,所以现在就应该送出去了,不过署名就别写我名字了,就当作是全体川将的联名信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