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青海 >

第1节

青海-第1节

小说: 青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号→097    
    邮政编码→810000    
    区域面积→722,300平方千米    
    人口→528。6万    
    省会→西宁市    
         
         
    2话说青海    
    3历史    
        随手翻阅一些考古和历史的书籍你就会惊奇的发现,被3500米海拔高高擎起的青海高原上居然有着如此灿烂的远古文化。且不说《山海经》、《史纪》、《竹书纪年》等等记载的那些昆仑山、青海湖所衍生的东方美神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单看1956年、1982年从长江源头三叉口的可可西里和沱沱河沿、以及柴达木盆地小柴旦湖岸附近,发现的大批旧石器、猎物被打砸烧击的化石、粟化石等等,就可以想见二三万年以前,古人类如何在中原文明中心之外,奔袭于世界屋脊之上逐水草,猎狐羊,甚至定居务农,开拓着令人震撼的高原文明。    
    考古学者先后在青海发现了300余处文化遗址,中石器时代的拉乙亥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铜石并用的齐家文化;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以及诺木洪、卡约的羌人土著文化,还包括世界闻名的乐都柳湾彩陶、大通舞蹈图案陶盆和贵南尕马台青铜镜……考古学家慨叹说青海的文物流成了河,正是这些史前遗产完美地串起了青海从蛮荒到青铜文明的全景文化遗存,甚至也是一本多民族发展的实证史书。    
     自夏殷以降的数千年里,广袤的青海大地也从未沉寂过……最早在这块土地生息的是古老的氐、 羌族群,他们从江汉地区迁徙青海,定居下来,成为西部少数民族的鼻祖。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之多,青海被称为“羌戎之地”,历史上羌族就是以青海为分界,以东的地区称东羌,以西的地区称西羌。    
    两汉经略青海,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在湟水流域设置行政机构,筑西平亭(今西宁市),设立临羌县、破羌县,这里被纳入汉郡县制内。之后屡次的平羌安边,屯田移民,大批汉民迁来,汉羌杂居,青海也就有了今日的经济文化和民族人文结构的雏形。王莽时,更在今天的海北州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下辖五县广大地区,说明中央政权非常重视这片边疆。公元222年,魏文帝在西平亭修筑城垣。这是西宁城的最早记录。三国西晋时期中原战乱,战火也不断燃至青海,政权开始频繁更迭,统治者们都对河湟地区展开激烈的争夺。单东晋一个时期,就有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北凉6个政权统治这里,其中鲜卑人秃发部建立的南凉兴农重教最为辉煌。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青海,和当地的汉羌人杂居,建立吐谷浑国,政权稳定统治达350多年,上下贯通南北朝时期。其间开辟的丝绸之路南线,不单为东西方沟通做出了贡献,也给今天的旅行爱好者提供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旅行线路。1956年,在西宁市解放路出土了76枚波斯银币,当时东西方贸易的活跃和“青海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隋炀帝继位后,为了开拓疆土,清除吐谷浑对丝绸之路南道的威胁,派兵将吐谷浑伏允可汗驱逐到今天果洛地区的党项族领地,隋控制了青海湖东部和南部,将这里改回为西平郡。到唐朝时,伏允可汗北上故土,一再攻掠唐西部边境,甚至拘留唐朝使节不还,唐太宗兵发青海,经过反复的争夺,这片土地的统治权却最终落在了唐代开始兴盛起来的吐蕃族手中。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他骁勇善战,统治开明,与唐罢战交好,唐随允将文成公主下嫁,文成公主自今天的唐蕃古道入藏,一路留下了很多传说和纪念地。她所带的工匠、艺人、书籍,对青海、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很大。松赞干布后又弃力索赞与金城公主的婚事、唐蕃之间的关系和唐蕃古道的开通,并立碑于赤岭(今日月山),“交马”与“互市”均在赤岭,这些都为青海和吐蕃带来了新的繁荣。    
    至宋,吐蕃在青海东部的统治演化成“唃厮啰”宗喀政权,建都青唐(今西宁)市。党项一族则北徙甘肃、宁夏地区,建立了强盛的西夏。北宋初期联宗遏夏,后期更占领青海,准备直接面对西夏统治。北宋政府第一次使用了“西宁”州的称呼,这也是“西宁”名称的起源。这一时期,由于推行僧俗并用,使得藏传佛教空前发展。回族大量迁入,撒拉族定居循化街子一带。    
    北宋灭亡,金军入侵青海,和夏以及吐蕃部族展开多次争夺,直至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从甘肃进入青海,上述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之后,金、夏混战近百年的局面,才告结束,在成吉思汗和元统治者们的支持下,藏传佛教在青海逐渐盛行起来,并建立了许多寺院。自西夏崛起后,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受阻。中、西亚商人纷纷改走青海,中原商人和西域商人,云集青唐城和林金城(今湟中多巴),使之成为中西贸易的重镇;南丝绸之路非常兴盛。    
    明朝政府辖管青海期间,茶马互市制度更加完善,设立茶马司,还设有僧纲司,实际上就是政教合一的衙门,成功地利用神权巩固了统治,也使得青海至今充满了宗教神秘的光辉。    
     在清朝统治期间,在青海屡有叛乱和镇压,通过分旗和会盟制度才得以加强了统治,清政府还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行政管理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为后来青海建省奠定了基础。     
    在青海历史上“马家”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家族,1912年到1949年,这个惯于横征暴敛的马氏家族统治了青海40年。1928年,国民党政权建立青海省,青海人民仍然饱受经济榨取、军事镇压和政治迫害。1949年解放军解放循化,1950年元旦青海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朱德同志视察青海时题词:“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亲切地道出了对青海这片沉淀着千万年历史与文化的古老土地的深沉感动。    
    


第一部分第2章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西王母的传说、昆仑神话与青海    
    西王母在民间又被称为“王母娘娘”,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地理志怪著作和神话传说中,对这位拥有至高权利的女神都有种种记述。先秦奇书《山海经》说:“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事实上,被无数神话光环笼罩的西王母既非天仙也非兽怪,而是青海湖以西游牧部落的女酋长。而昆仑一带至今盛行着跳於菟的虎崇拜情结,多少可以让我们理解山海经对西王母那种异域风格的描述。再仔细分辨传说与史实杂糅的种种信息,探访远达东昆仑中段的玉虚峰遗迹,目击古代被称为西海的青海湖附近更为丰富的遗址文物,如岩洞岩画,经书,经刻等等,都使得我们得以清晰地辨认和追记这位东方女神。    
    西王母足以映射青海悠久历史,是青海的光辉与骄傲,她和横亘青海高原的昆仑大山一起构成了昆仑神话体系。《淮南子》、《穆天子传》等书更将这一体系具像化,讲述了与青海有关的更多的故事和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共工触怒不周之山,女娲造天,造父驭车,穆王西游,蟠桃盛会等等。昆仑神话是一部中国自己的创世神话,也证明了地盖三江之源的青海在远古气候温润,草木丰硕,鸟兽翔集,无论从传说还是考古的角度,都不愧生命摇篮的美誉。    
    3地理    
        《禹贡》中说:“河出昆仑”。    
    从中国古代开始,人们便有着一种寻根溯源的观念和冲动。而青海之大美也正在于她孕育了中国最伟大的三条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这还是块年轻的高原,最古老的岩石也不过15亿年,远古海洋的印记还深深地镌刻在青南高原的断块褶皱之间。俯拾几粒鹅卵石和海蚌化石,犹如看着海潮刚刚消退一般。    
    青海的轮廓形如玉兔,这玉兔传神的眼睛正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原来青海省名称也是如此得来的。它与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毗邻,地理坐标为E89°35ˊ~103°04ˊ,N31°39ˊ~39°19ˊ,青海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片遥远的地方,但并非边疆,大致在中国地理中心偏西的地方。全省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800千米,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藏、蒙,列全国第4位。    
    青海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盆地、高山、河谷相间分布,草场广布,沼泽众多,同时也受到全球荒漠化的影响,在唐蕃古道和南丝绸之路沿线出现了斑斑的沙地和荒砾区。全省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最高点在西部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主峰青新峰(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河谷,海拔1650米。    
    青海的骨架是三座大山:阿尔金——祁连山透迤于北,山麓在入夏时节,河谷地带油菜花儿黄,远眺山顶白雪皑皑,形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景色。祁连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铜、铅、锌、石棉和煤等矿产资源,有“万宝山”的美誉;东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彦喀拉山、阿尼玛卿山横亘于中,昆仑山东西绵延2500多千米,被中外学者称为“亚洲脊柱”。横穿青海中部,无疑也是青海的脊梁;与西藏交界的唐古拉山屹立于南。昆仑山、唐古拉山这两大高山之间就是著名的青南高原,它大模大样占了全省半壁江山,“是山不全山,是原不全原”,这里地势平缓开阔,准平原化,有着无比博大宽厚的视觉感受,你能想像身边丘陵一样的连绵群山,就是一座座海拔6000米的山峰巨人吗?这些绵亘的雪峰,林立的冰塔林,孕育出两百多条旖旎的山溪江流,这些支流和内流水系汇聚着无穷的能量,最终诞生了三条伟大的江流,也使得青海成为探险、考察、旅行者魂梦相系的神奇土地。    
    在祁连以南,昆仑以北,是中国第三大内陆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它与青海湖和茶卡共和盆地一起,构成青海西北的主体景观,这片富饶的土地,是由无数小盆地珠连而成,群山相衔,盐湖星罗棋布,牧草丰美,牛羊成群。    
    而青海东部地区为河湟河谷丘陵地带,是主要的农耕区,长江、黄河乍奔乍流,迂回曲折,深切出很多地势雄浑的奇峡大谷,旅行至此,暂时会忘记身在青海高原,沉浸在繁忙快乐的农垦景象之中,也会被翠绿养眼的风景陶醉。    
    3气候    
    海拔高、多环山盆地、纬度适中、远离海洋、大气环流形式独特、山区小气候明显……这种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青海呈现独特的高原大陆气候特征:冬寒、夏凉、春秋相连;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旱少雨、多大风、多沙暴;缺氧、太阳辐射强。这些是居住在平原和沿海的人们无法体会到的,到青海省旅游,领略高原的特殊气候,也会带来惊奇与满足。    
    青海省的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6度到8。9度之间,与同纬度的华北平原相比,低了8-20度。从区域上讲,东部的河湟谷地较温暖,而青南高原的西部年均温度则低达零下4-零下6度。夏季东部非常适宜避暑,西宁就有“中国夏都”之称,在祁连山区和青南高原区可以看到六月飞雪的奇特景象,别有情趣。而冬季冒着酷寒和缺氧的双重威胁,到可可西里或者三江源地区旅行则极为艰苦甚至危险。    
    青海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仅次于西藏,旅行者会强烈地感受到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极目所至,一览无遗……但也因此要特别注意有被晒伤的威胁,日照性皮炎、皮肤红斑、眼结膜炎、角膜炎等都是常见病,为了你的旅途愉快,防晒油(SPF30以上)、防护镜(墨镜甚至雪镜)都是必须的装备。    
    青海虽然干旱,但夏季至青南高原旅行,“坐骑”不但经常会被沼泽所困,也会遇到别处少见的高原雷暴的困扰。青南高原雷暴日数超过60天。曲麻莱、久治等地更长达200天。    
    海拔高,气压就低,青海的年气压625百帕以下,不足海平面的三分之二。空气密度、含氧量均为海平面的60%…80%,你也要记得这里的开水沸点只在80-84度之间,所以茶都是煮而不是沏的。    
    


第一部分第3章气候介绍

    各区1月、7月平均气温      
                                                                                         
     1月 7月 1月 7月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    
                
    西宁市海东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