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 >

第7节

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第7节

小说: 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科英语我退出了。爸爸把我领到了医院。    
    一切检查完毕,结论是精神衰弱。开药方的医生笑着问:“是高三的吧?紧张什么啊?考上大学就好了!”我也淡淡的一笑,心想:这不是废话吗?    
    知子莫若父。爸爸看出来了,他知道,解决我的心理问题比看病吃药重要的多。那个下午,他和我在黄高对面的餐馆里,边吃边聊。当我们走出餐馆时,已经是黄昏了,马路两边的霓虹灯亮了起来,街上的车辆行人一如往日,热闹而又匆忙。我感觉轻松了许多。    
    “晚上我到李老师那里去请假,你吃点药好好睡一觉吧,明天重新开始。”    
    我点了点头。那一夜,我睡得很香,梦见新教学楼前花坛里的花开得很盛,长江堤外的柳树绿得发亮……    
    那天晚上,爸爸和李老师交谈了很久,然后深夜坐火车赶回家。    
    紧接着的那个周末,我们准备搬到新教学楼。看着拥挤不堪的房间,看着凌乱的书籍,想起那些梦魇般日日夜夜,我觉得应该换一个环境了。我沿着长江大道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走到了供销社的大门前,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坐在那里。她面容慈祥,精神矍铄,就像我那已经过世的亲奶奶一样。她成为了我的新房东。从此,我在供销社大院里住着,直到高考。    
    一种新的生活又开始了。


第一章决战高考之巅(3)

    宁静致远    
    我开始设法让自己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我在一张小纸条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四个字:“宁静致远”,并贴在课桌上。每天,我按照以往在寝室的作息时间起床,上课,吃饭,休息。晚上回到住处,奶奶总是用笑脸迎接我,还给我炒饭吃,尽一切所能地给我提供最好的环境。她原是河南人,在农村遭受过最贫苦的生活,但是,她成功地养育了四个儿女;她高血压,中过风,在床上躺了几年,却奇迹般地又站了起来;她忍受着老伴去世的痛苦,却仍然乐观地活着,像小孩子般的善良可爱……我庆幸自己找了位好房东,好奶奶。    
    又一个好消息传来,郭老师回来了,再次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消瘦了一些,头发已经花白,但是往日的激情没有丝毫的减少,我们又开始享受在语文的世界里。    
    一位新的数学老师也走进了我们教室,他叫李新潮,中等身材,黑黑的皮肤,说话时带点羞涩,给人很憨实的感觉。一直到现在,我没有发现比他更出色的数学老师。我敢断言,至少在黄冈中学,他是最好的老师之一。他的讲解通俗易懂,他的板书条理完整,他的思路清晰严密,无懈可击,滴水不漏。我真的佩服他,也正是那时开始,我是真正地喜欢上了数学。    
    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摸索出了一套学习数学的好方法。那就是认真对待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从课本到资料,从上课听讲到课外总结,从平时作业到考试改错,不放过一丝一毫。以前认为数学课本太简单,例题和习题都太基础,重要的是做资料。但李老师总是给时间我们看课本,我开始认真起来,后来发现,几乎每一次考试题目中都有课本的影子。我把最近十年的数学高考题拿来仔细研究,竟然发现有一个压轴题就是课本上的习题,只不过换了一下条件和结论。课本从此对我变得很重要,课余我喜欢拿着数学课本从前翻到后,每一个例题,每一道习题,思考其中到底包含了哪些思想和方法。时间长了,书上的公式理解得更透彻了,解题变得轻松多了。    
    花开不败    
    第一轮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慢慢地发现,除了考试和作业多了起来,高三好像不过如此。许多人开始对这种周而复始没有尽头的生活感到厌烦。几乎每天老师都要提醒应该紧张起来,几乎每天都在复习以前的旧知识,几乎每天都在读书、做题。年轻人是耐不住枯燥的,总想借机放松,或者说发泄一下。表面上紧、实际上变松的状况出现了。    
    只记得那段时间的晚饭后,总爱和班上几个爱好篮球的同学一起到操场去过过手瘾。每次全身汗透地跑回教室,心里也会有愧疚感,但急停跳投和三步上篮的诱惑,让自己的愧疚在持续很短的时间之后又变成对篮球场的向往。班主任提醒过很多次,可我们固执地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劳逸结合才会提高效率。终于,在高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一落千丈,跌到班上第七名,在年级的名次更是惨不忍睹。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能说打篮球浪费时间而影响学习,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放松了,学习的一系列环节都抓得不紧,这才是症结之所在。我就这样在第一轮复习的重要阶段,错失了巩固提高的良机。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第二轮复习也结束了,我们开始进入最艰苦的第三轮复习。每天,试卷像雪片一样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各科鲜红的分数对我们轮番轰炸,许多人撑不住了,自卑,失落,绝望,构成了班上的主色调,而高考,迫在眉睫。    
    班上的一本《萌芽》杂志无意之间传阅到我手中,第一篇文章已经被翻阅得有些破旧,上面甚至还有人留下字迹,其中有一句用铅笔写的话让我印象最深刻:一定要杀进北大!!那篇文章就是职烨的《花开不败》。我想,每个读过它的高三学生,都会感动的,都会在自己内心里升起哪怕是一线希望。我一口气读了两遍,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自己心中的复旦大学,职烨拿出了多大的勇气,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我呢?还在为平时的考试而灰心丧气?还在庸人自扰,无病呻吟?还在盘算着一切早点结束?    
    我的心中仿佛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    
    班上再次沉静下来,试卷来了,就认真地完成;分数下来了,就认真地分析改错。高考一天一天地临近,模拟考也进行得差不多了。鉴于大家都有些紧张,为了缓和一下气氛,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班主任李老师和英语邓老师商量决定,带大家出去郊游一天。于是,所有的科任老师和大家一起乘大巴来到黄州郊区的农村,我们游山玩水,吃农家饭,拍照,看小孩子钓龙虾……度过了高三以来最轻松最快乐的一天。    
    决战考场    
    高考倒计时变成了“4”;我异常地紧张起来。一想起这一次考试几乎决定了自己的一生,我就害怕。越到最后,看书时越感觉什么都不知道,仿佛思维也变得迟钝了许多。但是害怕是没有用的,我充分利用四天的时间作最后的一搏。我把老师提供的热门作文题目逐个审核,列提纲,找素材,甚至背范文;我把老师强调的最有可能考的文综专题复习了一遍又一遍。    
    6月6日的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我试图把自己置身于考场之中,并不断暗示自己:没什么可怕的,像平常考试一样对待,两天很快就会过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迷迷糊糊地睡着,第二天醒得很早,奶奶也准备好了早餐。    
    文科考场设在旧教学楼,巧合的是,我所在的考场刚好是原来高一(1)班教室。    
    预备铃声响了。所有的考生走进了警戒线。当我进入教学楼楼道时,突然感觉四周静得让人窒息,每个人都不说一句话,沙沙的脚步声显得很刺耳。一楼,二楼,三楼,我走进了考场,以前那间熟悉的教室现在空空荡荡,变得陌生起来。监考的老师神情严肃,考场里的电扇呼呼地响……逐个清查桌面,宣布考试规则,然后铃声响起,开始发卷。我一拿到语文试卷,习惯性地、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看作文题目,顿时傻了眼:作文题目与我准备的素材风马牛不相及!我有些发慌了,但我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开始答卷,但做着做着总忍不住想那个糟糕的作文题目。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当我准备写作文时,只剩下45分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审题构思了,我把考前准备的材料往上生搬硬套,写一段停一会儿,实在衔接不起来,最后越来越急,监考老师提醒只剩下5分钟了,我手中的笔在发抖,匆匆结了个尾……    
    8号下午的5点整,最后一科考完了,我收拾好东西,走出考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到大巴的座位上,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家长们焦急的眼神和同学们各不相同的表情,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高三一年真的结束了!     
    暑假的一天,我从热线电话中查出了自己的成绩,我哭了,哭得很痛快。我强忍住眼泪,想告诉妈妈这一喜讯。妈妈正在给病人做手术,我走到病房的窗外,轻轻喊了声妈妈,然后却哽咽不出来……妈妈得知后,也哭了,病房里的其他医务人员都跟着哭了。他们知道,多少个日夜,妈妈惦念着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儿子操劳着,奔波着……    
    祝福母校    
    故事讲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我却仍然意犹未尽,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或许还应该说说黄冈中学吧。    
    在很多人眼中,黄冈中学就是一个神话,因为她就意味着金牌和荣誉;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黄冈中学就是“地狱”,学校搞的是“应试教育”,学生接受的是“魔鬼式的训练”,这样以讹传讹,媒体道听途说,使得近几年来,黄冈中学几乎陷入了某种“信任危机”。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黄冈中学?我想,作为在黄冈中学生活学习过的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我常常和同学们感慨,或许黄冈中学不是我们心中最完美的高中,但她绝对是现实当中最好的高中之一,这就像我现在对北京大学的感觉一样。    
    已经数不清黄冈中学带给我多少美好的回忆了。军训,参观军营,春游,秋游,野外考察,学生会选举,足球俱乐部杯,篮球对抗赛,运动会,美育节,跳蚤市场,露天电影,校园广播,学术讲座,学科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 ……    
    有多少人能像我和我的同学一样,幸运地、真切地感受这难忘的一切呢?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掌控下,黄冈中学一直在苦苦坚守着自己百年以来的理念与传统,宽容与自由的气息,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黄冈中学理应受到关注,但任何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求全责备对她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第一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

    周琦凯,男,1987年生,家乡位于黄冈市浠水县一个偏僻的山村。2001年9月进入黄冈中学学习,在校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多次在校内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中获奖,于2004年6月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现为清华大学大一学生。    
    座右铭:只有想不到,没有作不到    
    他说:“你们来不光是为了考大学,更是为了受教育。我教育你们的方针是‘高一严、高二活、高三松’,也就是说,我要求你们高一时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高二时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不拘泥于书本,高三时,就放松地应对高考。”    
    ——周琦凯    
    高一严、高二活、高三松    
    我是2001年进入黄冈中学学习的,刚进去那会儿,并不知道黄冈中学在国内的影响,只知道它是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自己很自豪,也很有紧迫感。开学班主任给我们讲话,讲话的内容我大部分已不记得了,但有一点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你们来不光是为了考大学,更是为了受教育。我教育你们的方针是‘高一严、高二活、高三松’,也就是说,我要求你们高一时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高二时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不拘泥于书本,高三时,就放松地应对高考。”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的感觉就好像高中三年在老师的三句话里一晃而过了。事实上,后来我们的学习过程的确如班主任描述的那样。    
    接下来,便正式开始了在黄高的学习。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什么心态,什么感受,只记得当时自己很小心,很刻苦。对于老师,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按部就班地讲,我们按部就班地学,只是当物理老师将一道本来十分简单的题目拓展到貌似奥林匹克竞赛题的难度时,当英语老师顺口说出一大段英文经典台词而自己几乎完全听不懂时,我才觉到自己和老师的差距。对于同学,感慨颇多。一部分整天拼命狂学,连午睡都不休息,尤其是女生;另一部分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去如风。可是一测验,除了部分记忆科目,“拼命三郎”总抵不过“神龙”。我时常不禁想:“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难道是说错了?但是最终的高考结果证明,伟大的数学家华先生说的完全正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