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心理操纵术 >

第12节

心理操纵术-第12节

小说: 心理操纵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处理类似事情时,我们应该把自己置于“是”这一情景之中,将对
方可能采取的反对意见铭记于心,同时,还应牢记我们所熟知的对方的
观点。
    乔治?霍普金斯是美国推销员协会的创始人。他曾说过,通常来讲,
一名出色的推销员都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
够判定顾客是否会买他的产品。当他感觉到顾客有此需要时,他肯定能做
成生意。
    由此可知,我们相信某件事往往可能帮我们赢得对方的支持,因为,
人的感觉是会传染的。
    地产商威廉?哈蒙十分成功。有一次,他就与詹姆斯?特利安一起讨
论过这个策略。哈蒙说:“以肯定的说法开拓自己前程的销售员才是最好
的销售员。比如,已经卖出八千块地,而我还想卖出一块地。我肯定会把
有关这块地的价值的材料准备好,如置备一处房产的重要性、付款的方式
等,然后才去拜访对方。
    “于是,等我见到他后,我就对他说:‘嗨!史密斯,你是不是特别想
买一块地?我听说你们夫妇想建一幢房子,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吸引
人了。’
    “接着,我就从他们的立场来阐述买下这块地有哪些好处。然后,我
只需请他在空白的申请书上签个字就行了。
    “可是,如果我对他说:  ‘嗨!史密斯,你认为自己根本买不起一块
地,是吗?’
    “他一定会回答你说:  ‘正是如此。’如果他这样说了,你再怎么说都
没用了,因为如果你说他买不起,他就会认为的确如此,这样的话,结果
就是:他与你一样,都有胜利的机会。”
第8章 了解他人需求的心理策略
小心谨慎地观察
不久前,在纽约有一场十分简单和偶然的谈话,它促成了广告史上
最大的一次合作。
    威廉?约翰斯是乔治?巴滕公司的经理。一天,他随口对巴顿?德斯
廷?澳斯本公司的副经理德斯廷说了一句十分有效的话。
    约翰斯的话让很多机器有了使用的机会。可在当时,他只是提了一下
对方可以合并的理由而已。后来,德斯廷对作者说,当时的情形是这样
的,约翰斯说:“前天晚上,我发现我们两家公司的经销处在客户方面并
没什么实质性的冲突。”
    德斯廷问:“你什么意思?”
    “啊,其实,这和你没什么关系。”约翰斯边说边笑着走开了。
    此后的几个星期里,他们都没有交流。
    实际上,约翰斯看似随意的话已经让德斯廷十分上心了。
    约翰斯是在建议两个公司合并吗?德斯廷想仔细研究一下。于是,在两
人第二次会面时,规模宏大的合并——成立巴顿?巴尔顿?德斯廷及澳斯本
股份公司,就在第一个论题下开始仔细讨论了。
    在这次合并中,约翰斯采用了一个多年前拿破仑经常使用的妙计,这
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约翰斯抓住了对方的感觉,使这次合并得以顺利进
行,他不动声色地提出了一个要点,又用一些微笑将意图掩盖起来。就在
这个过程中,对方已经接收到他想要传达的信息。约翰斯的目的十分明确:
他想在正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前摸清他人的想法。
    我们不能准确地预测他人对于一个新的建议的回应。我们所能做的,
’最多是按常理猜测一个结果。可是,如果我们总是按照这样的猜测做事,
肯定会吃亏。因此,聪明的人总会想方设法避免承担这种失败的风险。
    拿破仑在阿尔福特会晤俄国沙皇时,是如何用一个十分隐蔽的方法暗
示俄皇,他想娶一位俄国公主为妻,以分享他新皇位的想法呢?拿破仑告
诉俄皇,他想休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他现在的妻子大他10岁。最后,
他又向俄皇表示歉意,请他宽恕他坦白地发泄心中苦恼的行为。静默片刻
后他才说:“到进餐时间了吧?”于是,他便告辞了。
    路德维希在撰写《拿破仑传》时说:“这种做法多有趣啊!他能在进
晚餐之前提出一个如此美妙的话题,在这个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
前,他还有溜走的机会。”
    富兰克林在费城时,也是运用这种策略推行他的那些计划的:他不去
请政府帮助,而是运用这种策略让费城用上了电灯,有了警察局,建立了
费城大学和美国哲学学会。做一项事业之前,他总会先把他的想法在集会
或报纸上表达出来。如果人们对此没有什么反响,他就向后延迟计划,然
后再想方设法探知他所希望拥护他的人的观点。
;  在老圣保罗与太平洋铁路戏剧性的交易中,詹姆斯?希尔抓住了机
会。他曾在这笔交易成交前的多次谈判中正式提出欲收买那条铁路,可他
也明白,人们一定会拒绝他的这一要求。实际上,这是他的一条妙计,他
故意用这种方法满足某个铁路股票持有人的虚荣心,打听好收购的条件和
价格,为之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在乔治?华盛顿想廉价收购正在集中受训以参加法印战争的美国军官
的位于肯塔基的土地。我们可以从他给弟弟写的信中知道,他也抱有相同
的目的。
    在给弟弟的信中,华盛顿说:  “既然你住的地方很好,可以时刻见到
很多军官,那么,假如你可以用一种玩笑的方式打听到他们对这块土地如
何定价,我将十分高兴。”
    当聪明人面临陌生人或要解决一个新问题时,他们总会缓慢而谨慎地
去应对他所面临的人或事。
    我们知道,在罗斯福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即他在奥尔巴尔初露锋芒之
时,他是在十分谨慎地与他人交谈,探询了他人的意见之后才谨慎地发表
自己的见解的。
    出于同样的用意,在任职于纽约下议院时,阿尔?史密斯曾采取了后
来被人们称为著名的“沉默的前三年”的策略。他的领袖汤姆?福莱曾告
诉他,一定要小心谨慎地等待,直到确定自己的地位,彻底认识自己所处
的新环境之后,才能挺身而出。这样,史密斯便成了一代杰出的领袖。
    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大人物在真正作决定之前,总是会先想
方设法地了解他人可能有的各种意见。
    据马可森记载,当英国战时首相劳合?乔治与法国举行“艰难谈判”
时,人们都以为他不会说法语,因此他身边总有一群翻译。于是,他就会
听到很多原本不想让他听到的话了。
    最初,人们以为帕特森的收银机是一种狂妄的发明,而他将收银机卖
给很多零售商时,也运用了这种策略。
    帕特森为了销售自己的收银机,亲自组织训练了一批销售员,后来这
批推销员成了全国最出色的推销员,许多制造商对他们都十分尊崇。
    帕特森坚信:在刚与一位商人打交道时,他的推销员一定不能立刻就
推销自己的产品。他对撒莫尔?可罗赛说:  “当一名推销员还不十分了解
推销对象的商业心理时,是绝对不能开口推销产品的。”
    他说:“我的推销员经受的训练十分完备。比如会告诉他当他进入一
家店铺时,他该注意什么。他会试着买点东西,看看他人是怎样做生意
的,观察他人记账、送货、收银的方式;他还要主动与店员搭茬儿,对那
些可能发生连带反应的错误特别留心。除此之外,他还得学习那些老板或
店员经营店铺的策略和特点,甚至去记录每个店铺是如何布置的。”
    这是著名的帕特森推销术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美国销售商都十分
佩服这种策略。可是,这些事其实是多么简单啊!帕特森只是让他的推销
员去弄清楚每位商人的需要而已,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去推销收银机。
    也许,克莱?哈姆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保险推销员,他也经常
这样做,他称这种方法为“事先摸底”。
    在这种策略下,他把话语权让给他人,自己则专门提问或倾听。
    最近,哈姆林在他们价值10万元的商业‘‘工作计划年鉴”中提到一
个重要的策略:必须学会倾听。
    这件事不是简单得很吗?为什么还得为它花时间呢?可是,我们不是
总会遇到那些让我们插不上嘴,只顾自己喋喋不休地说那些他们早就预备
好的话的推销员吗?
预测他人的需求
多年前,一个在铁路商店里打过工,一个小时才赚三毛钱的小伙计
竟然发了一笔大财。
    1924年,消费者忽然都十分喜欢新近问世的克莱斯勒汽车。成功的销
售让汽车制造人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中的一员,一时间名声
大振。
    华尔德?克莱斯勒是用什么方法让全国人民都喜欢他的汽车呢?他曾
说过一条任何管理者都能用上的十分简单的妙计。
    他说:“像我们这种只有在客户完全满意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发展事业
的人,不妨把所有的客户都想成一个具体的人,从各个方面去探知人们想
要什么。无疑,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将整个营业对象都想象为一个人并不夸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
可能改变你整个事业的前景。严格说来\,这不仅与一个人的满意相关,而
且与你所有客户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我们得知,克莱斯勒是如何研究自己客户的兴趣和需求的:他
以一名典型的顾客为例,然后以客观的观点、虚荣心、道德意识和习惯去
设计汽车,修正自己的工作和推销政策。
    无论是商人还是教师,是喜欢饭后聊天的人还是技师,是银行家或作
家,编辑或制造商,他都知道自己面前是一群人。他要感化那些变化多端
的人,可人们的需要是时时变动的,有时还很模糊。因此,无论谁都不能
做到以成千上万的人为对象,清楚地想出一个应对的策略。如果你要这样
做,只能被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所左右,根本无法了解他人的需求。因此,
假如你不能将成千上万的人看成一个集体来考察,那么,我们就对即将受
我们引领的人毫不了解。
    因此,为了不犯这样的错误,克莱斯勒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标准以制约
他所有的决定:选一名典型的男人和女人分别代表他所有的顾客。
    一位十分成功的广告商也运用同样的策略,在他的办公桌上有各种人
物的照片,以代表他想对付的几种典型的人:如买橡皮鞋的农民,买优质
咖啡的妇女,买办公室用具的男人等。这样,他才能不拘于自己的观念,
而能时时注意他人所感兴趣的问题。
    华尔德?斯特朗是著名的《纽约日报》的发行人。最近,他告诉作者
他是如何分析被自己当成一个横截面的读者的。按照读者收入的不同,他
把他们分为四个级别,然后派10个人去与分别代表这四个阶层的4000名
读者逐一说话,征询他们的意见,如最关注《纽约日报》的什么报道,最
喜欢哪些文章等。
    斯特朗成功的秘诀就是:对这些人的话加以分析和总结。他说:  “我
们,就像要摸黑射击一些不断变幻的东西一样,如果我办报纸只适合我自
己,那么,是肯定卖不出去的。”
    法国名将福煦在“一战”中任联军总司令。当他刚刚走出军校的大门
时,他不想像其他青年军官一样,为被派到条件优越的城堡而兴奋不已。
相反,他自愿申请去条件艰苦的塔布。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城市有各个
种族的法国人,他们经常去赶马市,因此,在这里,他能很方便地观察那
些人的不同的气质。毕业后,他一直都在研究人的性格。劳夫林说:  “他
知道关于各种人的心理状态。对各种典型人物他都十分了解。他能自如地
对付这些人,并能与之融洽相处。在这方面,他的贡献可与他的军事天才
媲美。”
    埃德温,克罗泽早年做过新闻记者,后来成了《波土顿日报》的发行
人和大股东。有一次,他说,为了在纽约做好报纸编辑,他总是在深夜穿
梭于城市拥挤的人群中;在台阶旁漫步,以听妇人们的闲谈……或者独自
在人群旁休息,用递烟的方式加入到人群中去,以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
    以前,阿道夫?朱克曾做过工厂的工人,现在,他是派拉蒙特影片公
司的大股东,他也运用过类似的策略。每天,他都站在自己戏院的过道中
去研究人们的表情,听散去的观众如何评价戏剧。
    可是,很多人都往往会在对待自己的老板时,忽略这一点。哈佛商学
院院长多纳姆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曾对
布鲁斯?巴顿说:“商界好像有许多看似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他们热爱自
己的事业,为了公司的发展辛勤地工作着。他们因此而做到了主管或领班
的位置,可是,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