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考研5季 >

第15节

考研5季-第15节

小说: 考研5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识,传统高校培出来的学生与印度相比差得很远。虽说每届毕业生都有毕业实习,也往往是走走过场,学生走到社会还得从头再来?    
      现在软件行业缺什么人呢?一是高水平的系统架构师;二是有管理经验的软件测试人员;三是有实践经验的行业需求分析师;四是有行业背景的咨询顾问,而现在毕业生连基本的软件工程知识都缺乏,更不用说达到上面提到的标准,而企业培养一个高级人员花费成本又太大!     
      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教育部专门成立软件学院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设立软件学院这个问题上,教育部有多方考虑。教育部希望通过一个试点,来引进社会上的一些闲散资金办学,尤其是让国内外的一些大企业来投资,以此探索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那么现在的35所软件学院又办得如何呢?我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无论是招生、学习,还是日常管理等,都显得比较混乱。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叫灵活。我们可以从报刊上看到各个软件学院使出浑身解数,到处争夺生源。但也有的学校只是把软件学院当作摇钱树,把学生当成了冤大头。所以,尽管才办学几年,已经有了不好的声誉出现。     
      社会对软件学院不认同也还有其他原因。工程硕士原本是为企业界培养高层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是不脱产学习(即边学习边上班),所以不负责解决户口、医保之类的待遇,应该说开始还不错,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可后来学校为了创收,许多规定成了虚设,入学把关、学位授予都成了形式。以至给人形成工程硕士都是水货的印象。软件工程硕士和MBA一样,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强势学位,在国外还是比较吃香,只是没想到一引进来就变了味。当然,软件学院自身设置也有问题,从他的组织机构还有培养方式都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既然这么乱为什么却没有部门来干预呢?我们再来看教育部当初的文件,有两个词“试办”、“示范性”就说明了这一切。教育部的意思大概是先发展,等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再积极地进行管理。如果大家对软工有兴趣的话,选择学校一定要慎重!     
      三、展望     
      在2001年12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中,就提到建立软件学院的一个初衷就是把软件学院的建设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因为目前不单是缺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问题,中国的教育非常滞后,同时盘根错节。软件学院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有很多突破,比如说办学方式、双语模式、与企业合作、自主教材与引进原版、招生规模等,软件学院享受许多其他非35所学校不能享受的自主权,其中包括董事会、理事会等。也许教育部想借成立软件学院拉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     
      可以这样认为,现在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参考发达国家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能否培养出软件业需要的人才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用人单位。在这个问题上,企业界也是意见不一。但从大型外企的反应来看,都给了软件学院大力的支持。比如IBM、微软、SUN等国际大公司都积极参加合作办学。企业界对此还是比较关注的。     
      现在首届MSE尚未毕业,谁也无法知道结果到底如何,毕业生到底是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单就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的主要是软件工程的思想以及软件开发的工具、方法等,具体如何操作(比如项目管理)也不可能在书本上完全学到。所以,第二学年的实习就很关键,将所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这将是完完全全的实战演习。     
      最后,我想就关于“找工作时是否要向招聘单位解释”这一点做个说明,因为软件学院的就业基本上限于软件企业,而且软件学院的成立主要为解决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所以得到软件企业的重点关注,不用担心企业不知道软件学院。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软件学院的毕业生能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社会看。(文/llljj)


第三部分 考研·前途金融学专业考研与就业(1)

    这一、二年间在考研加油站论坛留下些不经之言,意外地受到众位朋友的认可和关注,不免心存感激。恰逢考研网五周年,遂将先前在金融版的一些帖子稍加修饰整理,希望对有志于金融的考研同道有所帮助。     
      金融学考研的意义     
      这里先说一下考研的意义所在。其实不论你有何等经邦济世之志,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也无法不向生活低头。说到为什么考研,或是为什么考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这里面有一个个人价值取向最优的问题存在。所谓个人价值取向最优,其实就是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向最优化发展。有人或许会反驳我的观点,说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什么,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任何理想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背景下实现的,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任务,也只有如此,你才有可能实现或接近实现你的理想和目标——你不可能逃避得掉职业生涯的规划问题。     
     ≡谙执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国内也好国外也罢,界定一个人扮演何种社会角色最主要的一个社会评价指标就是其所受到的专业化教育的程度。可以说,选择一个专业,就是在选择职业生涯取向。当然,也有很多跨行跨专业成功的例子存在,但那更多的是在一定行业交叉背景下的特殊产物。这个社会在向专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各个专门行业的专业化的人才需求仍然是未来职业分工的主流趋势?    
      俗语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你的理想和兴趣真的在金融这个行业,而你此前所受的教育与这个行业有一定的距离或者相近,那么,选择考研吧;如果你本科所学是金融专业,而你想在这个行业有更高的发展空间,那么,选择考研吧。     
      我不是唯学历论,更不是唯高学历论。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招聘那些本科毕业而踏实肯干的孩子们。然而,我不是人力资源经理,我没有这个选择的权力。     
      现在的金融职场上,学历热仍然是一个主流,好一点的金融机构,对于人员招聘的要求,几乎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等等。这种表面的浮华,更多地集中在京沪穗深这些经济发达、金融从业机会较多的地区。学历和专业,成了HR们遴选人才的主要指标。笔者毕业那年,曾经参加过招商银行的招聘会,刚刚递过简历,就被扔了回来,“我们不需要本科生!”当时是刺激颇大,现在想想,其实在我现在服务的投资银行也是在重复着这样的老路子。没有办法啊,人实在太多了,多到来不及详细地考察其到底有何才学,为了简化工作程序,减少工作量,只有拿学历卡人了——毕竟,在中国,研究生还没多到上街扫地的地步,而学历的高低,仍然能够说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体系、发展空间。     
      对于金融学专业方向、院校选择方面,一定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一、未来发展的行业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在目标行业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好所应报考的专业方向;     
      二、未来发展的空间选择——在国内(外)哪些地区更能够让你一展所长,明确未来所要工作生活的地区;     
      三、未来发展的人际定位——什么样的学校,在你所要服务的行业更能给你深厚的人脉背景,毕竟,现代中国校友资源也是很重要的资源。     
      而这其中,我认为又有三个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就近原则、专业化原则、发展预期原则。就近原则,即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所要工作生活的地区或附近,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专业化原则,即你所报考的院校,在传统上要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最好是财经类专业院校,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人际遍及你未来可能就业的领域,在专业化方面有独到之处,在金融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发展预期原则,对于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是你选择专业方向首先应当考虑的。从目前金融业内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是服务专业化、业务多样化。金融混业是个大趋势,因此,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潜力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对于数量分析、微观金融前景看好,宏观方向如果有志于做研究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说到这儿,考研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个人以为,一种工具而已。一个让你进入一个行业(或一个行业的高端部分),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敲门砖,一个用来登高的阶梯,一个实现你个人价值取向的准备阶段。当然,这一切开始于你对一个行业的信心,对于一个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联系着整个资本链条的循环往复,其地位至关重要。也许,这便是很多朋友看好金融专业的一个原因。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通常有这样几种将趋向: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相关分析:     
      1998年以来,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发展,对于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由此,银行及相关证券、保险等行业管理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开启了在国家统一分配制度打破之后的新一轮对金融专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的增量需求,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人才举措,影响着所辖行业内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一、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ㄒ涤τ媒弦兹胧郑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很好的选择。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我的几个大学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     
      三、政策性银行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