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

第10节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第10节

小说: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金钱,娜姆曾说过这样的话:“女人不能缺钱,你想,因为钱着急多可怕!但挣钱要取之有道,应该手心向下,而不是向上。”她和石丹梧在一起时多半是花他的钱,如今没了这种经济共同体,娜姆的生财之道是写作,除了新近要出版的这两本书,她正在写第11本:《我的七年之痒》。    
    “我没想到写自己感情的书竟这么难写!”今天——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Ⅱ她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个人过

    她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个人过    
    石丹梧的母亲曾建议娜姆要个孩子,那将是完全不同于二人世界的生活,而这都还没来得及考虑就结束了。她甚至也曾有过结婚的念头,心想如果结婚了,自己就成了第一个有婚姻关系的摩梭族女人。可婚姻与孩子能将这一切一成不变地留住吗?娜姆非常明确地摇摇头说:“不可能留住。即使我和他生了小孩,我照样会被泸沽湖牵着回家乡,只不过不同的是我会身上背着孩子在那儿盖房子。    
    “为什么总想挽回?一个人最可怜的就是要去挽回,就像水倒在地上不能收回来一样。我俩都是那么唯美的人,我认为这个结局一点也不遗憾。我们也不是会算计的人,即使这样了也不会觉得我们谁有什么责任。等老了,我们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说不定会在地中海的某个地方买个房子,两人再在一块儿过日子。我的朋友说我是天空中的一颗种子,风把我吹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这说法太准确了。    
    “我喜欢说自己是世界公民。这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有人安于过普通日子,有人注定要一个人奔波,我就是后者。这就要求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准备好了在早上一个人醒来;准备好了一个人时,裙子的拉链有可能都拉不上去;准备好了一个人奔波一天回到家里,冰箱里连一杯牛奶都没有。我准备好了,因为我相信自己。我没有偶像,也从不崇拜谁,如果我认准了某件事我一定要做成。”    
    当然作为一个女人,她也并非绝无自怜:“我其实挺不容易的,从小就没有人教给我怎么做怎么想,命运总是把我看似随意地扔到一个环境里就让我自己闯自己撞,我从石丹梧和我交往的朋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是个比较善于学习的人,所以才有了今天。”明天——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Ⅱ制造娜姆品牌

    写书、建博物馆、制造娜姆品牌    
    对娜姆这样一个女人,没有爱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对此她坦言:“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爱情?只不过我的爱情如今转移了。我用它来写作,来会朋友,来建博物馆,爱情不能太复杂化了,它是生活中像盐一样的作料,而绝不该当成全部。一个女人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赌注似的压到爱情上,否则一有变化就没有退路了。”    
    声称越有压力越出成绩的娜姆如今却有桩比爱情更让她烦心的事:她投资60万元在泸沽湖边建一个杨二车娜姆私人博物馆,结果建到一半,她全权委托的朋友竟不辞而别,钱与人一起都没了下落。而建筑工人都是从当地请的农民,许多人都没拿到工资,一些建材厂也没拿到货款。“虽然不是我的责任,可我不能让我家乡的人因为我拿不到工钱。去年年底,为了等一笔稿费,我一个人在昆明耗了7天,直到大年三十。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在昆明吃了碗云吞面过了年。第二天,拿到了那笔16万元的稿费,我立马回家挨家挨户去还钱,从那儿开始我有了个新头衔:杨老板。那个半截博物馆还等着80万来救场。”    
    “七八月份是我们那儿的雨季,这样下去就前功尽弃了。我急死了!”娜姆说这件事对她伤害挺大,她感觉自己被欺骗了。有朋友为她出主意说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制裁对方,可是娜姆说她从来不喜欢用强制方式来让人低头或改过,“我信佛,我相信每个人在世上都是有福报的,包括我。”    
    刚刚缓过劲儿来的娜姆说她仍要飞来飞去,只不过是在北京和泸沽湖之间。“北京太美、太让人沉醉了!最近我看了许多历史书籍,也读了一些名家作品,比如老舍的作品,更觉得北京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城市。”所以她还要继续写作,尽管有人说她的文字太肤浅没什么深度。对此,她自有一套理论:“谁说写作一定是严肃的事?其实生活需要各种作料与润滑剂,我知道自己写不出流传千秋万代的作品来,可有人就需要这样的调料,有人当鲁迅就得有人当杨二车娜姆!”除了写书和建设她的泸沽湖,娜姆说她最想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建一个名为“杨二车娜姆”的品牌,将更多更好的中国产品输送到国外,让洋人看看中国人值得自豪的东西远比他们知道的多。    
    我觉得解剖女人就像砸开一颗坚硬的核桃,结婚之前有型有款,挺招人爱,结婚之后发现是硬壳,黑乎乎的,还挺硌人,再到后来把核桃砸碎了,露出核桃仁才又好了。    
    赵薇    
    一个成功的妻子应该是个优秀的放牧人,她能给丈夫以足够的空间,让他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倦了累了时,对家的眷恋又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回来。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婚姻之树才能四季常青,不至于枯萎。    
    刘蓓:    
    情殇之后,    
    放牧第二次爱    
    文/银玲    
    2004年9月28日,北京的天空云淡风轻,空气中弥漫着金秋收获的喜悦气息。这天恰是合家团聚的中秋佳节,著名演员刘蓓与有“天才导演”之称的张黎喜结百年之好。刘蓓,这位主演了《皇城根儿》、《过把瘾》、《红色康乃馨》、《忠诚》、《军人机密》等影视剧,并先后荣获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和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实力派演员,在走过一段情感的挫折后,终于找到了那片属于自己的爱情芳草地。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Ⅱ在婚姻触礁后峰回路转

    情感之旅在婚姻触礁后峰回路转    
    刘蓓出身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初中毕业时,天资聪颖、清纯漂亮的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戏曲艺术学校。毕业后,刘蓓被分配到北京京剧院青年剧团担任京剧演员。那时,京剧很不景气,刘蓓演出的机会很少,一年里她几乎有大半年的时间闲在家。    
    好强的刘蓓不甘心自己像空谷中的幽兰一样,白白地耗费美丽的青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蓓在电影《格萨尔王》里扮演了一个小配角,尽管如此,她身上蕴藏的表演天赋还是像火花一样闪烁了一把,导演建议她向演艺圈进军。就这样,18岁的刘蓓辞去工作,成为一名个体演员。    
    婀娜的身材配上天使的面孔,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表演才能,使出道不久的刘蓓很快在演艺圈崭露头角。凭着在《皇城根儿》、《停车起步》等影视剧中的出色表演,刘蓓开始走进了一些知名导演的视线。也就在这时,刘蓓爱情的春天不知不觉来临了。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电视连续剧《京都纪事》在北京开机,刘蓓应邀出演剧中的女主角。该剧的导演张健年轻睿智,才华横溢,给刘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情的到来是那样猝不及防。通过频繁的接触,刘蓓和张健都把对方深深地刻在了自己的心里,爱的潮水很快淹没了这对多情而率真的青年男女。    
    两年后,美丽的刘蓓身披洁白的婚纱,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成了张健幸福的新娘。婚后一段时间,两人把婚姻生活演绎得像恋爱时一样浪漫而甜蜜。张健先后为刘蓓精心策划了《堆积情感》、《彩票梦》、《中国母亲》等多部影视剧,使刘蓓的事业又上了一个台阶。    
    婚姻生活毕竟是琐碎而实在的,与恋爱完全是两码事,刘蓓和张健在事业上是好搭档,但生活中他们却不是好夫妻。短暂的甜蜜过后,繁琐的婚姻生活和双方性格上的差异,使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个性独立的刘蓓很有事业心,一年到头有大部分时间在外面拍戏,而作为导演的张健一年四季也在剧组来往奔波。家,成了他们事业旅途上偶尔歇息的驿站。    
    因为忙,夫妻俩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推心置腹地沟通和交流。渐渐地,隔阂在两颗曾经火热的心中产生了,并累积成为一座他们无法翻越的山。没有争吵,没有纠葛,2002年12月,刘蓓与张健平静而友好地结束了这段长达6年的婚姻生活。    
    尽管刘蓓对这场失败的婚姻处理得很低调,但各种谣传和不负责任的报道还是风起云涌。有的说她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有第三者插足,有的小报竟然捕风捉影地说刘蓓有婚外情。外界的压力让刘蓓苦不堪言。但好强的她没有被流言飞语击垮,她把烦恼抛在一边,把离婚的阴影彻底从心底抹去,心无旁骛地醉心于表演事业。    
    刘蓓离异的消息传出后,有许多倾慕她的优秀男士向她伸出了爱的橄榄枝,但心如止水的刘蓓都委婉地拒绝了。刚刚经受过婚姻的创伤,她不想轻易地涉足感情。    
    2003年3月,刘蓓在成都拍摄电视剧《红色康乃馨》。就在该剧即将杀青时,她突然接到了著名导演张黎的电话。他告诉刘蓓,自己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军人机密》,希望她能出演剧中的女主角。对于张黎,刘蓓并不陌生,享有“天才导演”美誉的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曾轰动艺坛。刘蓓对他的导演才能和拍摄手法十分钦佩,况且,刘蓓和他还曾在《一声叹息》、《忠诚》等影视剧中有过愉快的合作。因此,刘蓓爽快地答应了张黎的邀请。    
    但回到北京后,刘蓓感觉身体很疲惫,她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休息了,想趁这段时间好好调养一下。于是,她打电话给张黎,委婉地请他另找女主角。张黎三天两头给她打电话,说:“你以前没有演过军人角色,这部戏对拓宽你的戏路、提高你的演技很有好处。一个优秀的演员要能够驾驭各种角色,我觉得这对你是个机会。”就是这几句实实在在的话,让刘蓓心起涟漪。    
    她在北京仅仅休息了几天,就随张黎一行匆匆奔赴青岛。刘蓓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次青岛之行,改变了她的人生航向,成就了她的一段美好姻缘。


《什么都不动也得动感情》 Ⅱ点点滴滴的爱征服

    就这样被他点点滴滴的爱征服    
    4月的青岛,桃花吐蕊,杨柳泛青,地上到处一片新绿,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景里,刘蓓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每天都有好心情。由于准备充分,《军人机密》的前期拍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然而好景不常,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摄制组不得不暂停工作,留在青岛待命。在电视剧刚开始拍摄时,因为刘蓓的戏是由另外一个副导演拍摄,所以她与张黎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他们住在同一家宾馆,并且房间挨在一起,但因为工作忙,他们每次见面的时候只是匆匆打个招呼就走了。    
    “非典”使剧组突然闲了下来,没事的时候,刘蓓和张黎就聚在一起聊天。出生于湖南长沙的张黎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是个心细的男人,刘蓓生病时,他从药店为刘蓓买来煎好的瓶装中药,每天提醒她按时服用。刘蓓无意的一声咳嗽,也让他紧张不安:“你怎么了?要不要上医院?”那天,刘蓓感冒了,还有点发烧,张黎十分着急,担心她感染了“非典”,连忙打车带她去医院。医生马上为刘蓓打了针,并要她在医院里观察一段时间。看着刘蓓焦虑的表情,烦躁不安的张黎还是镇定地劝她:“你没事的,不会被感染的。”当医生确诊刘蓓只是一般的感冒发烧时,张黎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长年以剧组为家的刘蓓很少享受到别人的照顾,因此,张黎点点滴滴的关照令她特别感动。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她对张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他也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如今过着单身生活。相同的情感经历和同样率真的性格使他们比一般同事之间多了一份默契。也许两颗心都经受过婚姻的创伤,刘蓓和张黎都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情感的话题。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却从不谈论情感,两人的关系变得模糊而微妙。    
    2003年5月的一天,张黎请刘蓓吃饭。不知道为什么,刘蓓与张黎在一起变得很不自然,更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因此那天晚上她特意戴了一副墨镜,但吃饭时还是不敢看对方一眼。一贯潇洒自如的张黎也表现得很拘谨,只顾低着头看杂志。两人稀里糊涂地吃完饭,没说一句话就分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