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 >

第13节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析】此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本考题首先提供了一组材料,即闻一多先生的一段讲课材料,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第一问是:“既然在数学领域中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第2问是“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仔细审阅闻一多先生讲课材料不难发现,考题第二问显然超出了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如果说第1问属于材料性分析题,那么,第2问则以有明显的论述性分析题的性质,要求尽可能全面分析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关系及其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这是本考题的一个特点。    

本题“答案要点”已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了简要回答,下面再作一点分析。    

要明确“非理性”和“理性”这两个概念。“非理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理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性指在人的“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素中“知”的要素,包括感性之“知”(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之“知”(概念、判断、推理),即理性直观和理性思维等。狭义的理性则专指理性认识形式即逻辑思维形式,与感性相对,广义的理性包含狭义的理性。非理性与广义的理性相对,指在人的“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素中的“情”和“意”两要素,即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习惯、本能、信念等意识形式,同时还包括非逻辑思维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灵感等。简言之,非理性因素包括非理知、非认知因素和非逻辑思维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各有其作用的特点,理性因素起主导作用,但两者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无论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是在理性认识阶段,都是理性和非理性协同发挥作用的过程。    

上述材料中讲的数学运算,属于科学这种社会意识形式,是逻辑思维的典型表现。图画《万马驰骋》属于艺术,艺术是以具体、生动、感人、典型的艺术形象(色、形、声、情等静态或动态的形象)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形式。“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只是说明艺术中的形象思维(对形象的想象、联想等)的作用,而且前后七匹马后面还有“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才能使人想象、使人象征性地“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而且,这里的“万”字也是一个模糊性的数字,是艺术语言,并非真正是“10000”。这里只是讲非理性因素中的一部分——非逻辑思维的作用,而且只是讲非逻辑思维中的某种形式(想象)的作用,没有全面体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的作用。    

【相关知识衔接】全面理解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含义及其作用,注意艺术的特点和作用。    

     

【命题趋势】已考点和未考点相比较,未考点一般是复习的重点。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在多年的考研中从未考过,2004年以高分值的分析题形式出现,希望引起考生的注意,希望考生严格按考研《大纲》全面复习。此知识点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5。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    

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    

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    

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    

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    

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    

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    

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    

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    

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    

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2006年分析题第34题)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    

一例说明之。(6分)    

【答案要点】(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的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    

     

【简析】本题考察的是真理的具体性原理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涉及了第三,四章的知识点。对于第一问首先大家要确定材料分析的原理,不是任何条件下都能依靠常识来判断的,“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其次要就这个原理具体展开分析分析,即真理具体性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最后要回应材料分析庙僧失当的原因,得出结论。    

辩证法的三个重要的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回答本题第二问,先要说明守河堤老兵的见解对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辩证观点看问题,不拘于常识,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辩证的思考问题的启示。然后举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的实例具体说明如何用逆向是思维换位的角度看问题。    

【命题趋势】哲学学科内涵小外延大的特点决定了哲学试题命制的灵活性,多角度性。任何材料都可能成为哲学试题命制的对象。今后哲学试题的考察不再是简单的记住原理的内容和意义。而是要通过剖析材料确定材料中隐含的概念和原理。以达到对考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避免了押题猜题的可能性。这是今后考生需要重点训练的方向。    

本章总结    

1本章考题的特点是:第一,题量大,分值高,几乎每年都出分析题,选择题、辨析题也不少,是历年考研的重点章节。第二,有些知识点以不同题型重复出现,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能动性等知识点都重复考查过。第三,还有一些知识点很重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点理论,近几年没有考,如实践和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等等。这些未考的重点知识点,今后有较大的出考题的可能性。    

2要注意本章2007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


系列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选择题Ⅰ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1999年理科单选题第3题)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答案】B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概念的科学含义。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因而参与分配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即获得的物质利益也不同,因此,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选项是B。备选项A揭示的是生产力反映的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备选项C和D虽然也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但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本质性内容。因此,都应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准确理解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在含义上的区别;生产关系包含的内容和本质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命题趋势】此题考查的生产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属哲学常识,较易回答。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2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1999年理科单选题第4题)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    

【答案】C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试题列举的四个选项都是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因素,但其作用是不等同的。备选项A、B、D虽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和动机,但是它们归根到底为生产方式所决定,只有生产方式才是制约人们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关键词是“根本”二字。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2页)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只能选择C,排除A、B、D。    

【相关知识衔接】动机是人们基于自身需要、导致人们行动的主观意图和动因,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归根到底,它是由社会存在、特别是生产方式决定的。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命题趋势】此题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3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2000年文科单选题第3题)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    

大众心理属于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人们的情感、风俗、习惯、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包括阶层心理、阶级心理、民族心理等。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相对,后者比较系统、自觉、理论化。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说明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因此,应选D。 唯物史观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以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的,大众心理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物质根源。备选项A和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全面夸大社会心理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大众心理都可以影响经济走势,备选项C认为“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是片面的,是不成立的。    

【相关知识衔接】社会意识从高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注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命题趋势】此知识点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注意社会心理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重要作用。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2002年理科单选题第3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