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宋词里缓缓而吟 >

第6节

宋词里缓缓而吟-第6节

小说: 宋词里缓缓而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楼主'  '7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05 17:43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六】欧阳炯


  【派别】花间派
  【文著】《花间词序》
  树底纤纤抬素手水远山高看不足
  诗仙李白在游西蜀之地时发出了〃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的怅然长叹,正是这地势陡峻之地在五代时,全国最活跃的一批才子词人活跃于此。蜀在唐时极其富庶,在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日的四川成都,唐诗人徐凝诗句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想来那另外的一分就在这益州了。
  益州,自古繁华之地。三国之时刘皇叔以此为据地进而图谋天下,遂成三国鼎力之势。韦庄在词作《菩萨蛮》中极尽华丽之词赞赏西蜀江南之地,大家应当还记得他的一句词〃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我们的花间词人欧阳炯就生于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地。因蜀与外界不太相通,所以这里一向世事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炯一生仕途顺畅,人生没有受到过重大的挫折,与大词人晏殊的生平极是相似,官高至相,生活无忧,权高位尊,闲暇之时便填些小词,多作艳语,描写儿女相思,花前月下之作。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说他作词人多亦时时被人称道,一首《渔子歌》更是被辞家所唱和。由此看来,虽然炯词甚香艳,但还是受到很多人欢迎。
  欧阳炯曾被人称作〃五鬼〃之一,这个称号称得颇为怪异,此人便是元朝作《牡丹亭》的汤先祖,倒不是说他称炯为〃鬼〃有贬低之意,只是觉得就炯的作品与这个鬼字不太相符。唐人李贺被称为〃诗鬼〃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他的诗风亦充满鬼气。另外与之相对的四鬼分别是毛文锡、鹿虔
  、韩琮、阎远。他们都属于花间词派,但是在现存的《花间词集》中已经找不到韩琮的词作,估计是在后来流传中散佚了。
  欧阳炯为一多才多艺之士,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记载炯〃性坦率,无检束,雅善长笛〃,可见这位才子不但才华了得而且很有个性,这点和中唐的韩愈颇为相仿,虽然我个人不是太喜欢韩愈诗文,总感觉审美感觉差了点,但对于他那一身凛然的浩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很是钦佩。欧阳炯官高资厚,但是他依然过着极其检素的生活,此举对他的人物形象美化不少。
  欧阳炯善奏曲的名声远扬,一直传到了降主宋太祖的耳上。太祖便传欧阳炯至宫廷大殿中吹笛奏乐。炯不知是计,遂欣然而往。御史中臣刘温叟急叩殿门谏言,作为人臣便不能作伶人之事。太祖笑着说,:〃先前听说蜀后主孟昶沉迷于声乐之中,欧阳炯作为一朝丞相,自身尚且也作伶人之乐,岂有不亡国之理。〃太祖自此之后便不再重用欧阳炯。炯一身的才艺却给自己带来了祸患,真应了那句〃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
  欧阳炯是花间词派中的一位重要词人,他为赵崇柞编撰的《花间词》而作的一篇《花间词序》写得极是有气势,千古传诵。炯甚是追慕温庭筠,其词风受飞卿的影响也很深,但是又是有着自家的特点。况周颐在《历代词家考略》中言:〃炯词艳而质,质而俞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在艳质中有清气回荡自又是一番新境,所以有世人读炯词,淫却不伤。
  大抵词人都有这样感觉,愁苦之音易好,欢愉之词难工。欧阳炯词婉约轻和,一幅世事清明,乾坤两好,也是足见其功力不凡。
  言多易失,从其文本中探其踪迹才是根本。炯负有才名,但对今人来讲其词流传并不是很广,几乎遭人遗忘了。选其名篇来讲,为其正名。试看二首《南乡子》: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家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吹风相对语。
  路如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炯词多作艳语,但上两阙却是所描弄水乡船浦,陌上人家。写尽炎方风物,炯词被言有清气,这《南乡子》两首便是证明。上首兰舟短棹,花系樯桅,泊于渡口。然后见得几红颜女子引舟而去,畅游南浦。春风湖面,还听得见她们的莺歌燕语,而湖面的皱波中之间一艘画舫缓缓逶迤而行,蜀地的江南好风光,在这水中盛满了柔情。记得晏殊的一首《清平乐》中言:〃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凝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同样是天真烂漫的女子
  ,同样是欢天喜地,几声言语便也觉得满世界都是新清,一样的静好。下首从水浦上移到南中路中,桄榔叶郁郁地生长着,色泽深沉,不觉暗淡了下来,而旁边的蓼花却独独地开,红颜似火,如女儿家的情思,藏于幽深之中。雨后是一个好光景,小山有词句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飞卿有诗句云:〃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天明气清,一切都朗然。浦埠两岸的人家都忙着收红豆之物,红豆象征着多情的江南,温婉而意深。王维作《相思》,诗句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树下,只见那纤纤的素手,个个是那样含露浅笑,凝眉采摘着树上的红豆果子,那采豆女子,亦如江南水侧畔浣沙或采莲女子,满身也是带着一袭的清气。
  欧阳炯作艳词,也是有着无边的清丽,这两者仿佛在他这里便不成了矛盾。后主孟昶是喜歌词之人,自身也是有着一首好文笔,善工声曲,作词便有〃冰肌玉骨,清凉无汗〃,如此香艳,对他的臣子岂有无影响之理,所以作艳词在花间词人中蔚然成风,一来投后主所好,为仕途升进努力;而来仿佛在后蜀那里左右文坛的都是如此词风,如果硬来那些盘空硬语,肯定不被看重。如诗至南朝之时尽是宫体之裁,作儿女之语,境界自然放小。欧阳炯似乎是有过之而不及,几首《浣溪沙》颇受后人诟病。试看其一首: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掩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落花飞絮,纷纷潇洒良久,窗外有黄莺啼叫,美人慵倦,一幅困酣娇眼的样子。玉柔花醉,四字极其妍丽,好像浑然天成。欧阳炯在另一首《浣溪沙》中有句云:〃有情无力泥人时〃,则是领略这玉柔花醉之所妙。帘外,即是几缕纤细的翠竹;屋内,有香炉的青烟袅袅。想起了才子唐伯虎所画的《海棠春睡图》,尽是闺中之色,却也不见得是如何的妍艳,只是将一些精美物象的连缀。人在画中。下篇则道出了美人的心事愁怅,原来是独自一人,万分孤独。寂寞之中,默默无语。掩起画屏,不让别人看见她的愁思,愁为何物呢。原来是在朝暮中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弄得茶饭不香,连女孩子的日常梳妆打扮都倦怠了,斜倚在青花枕上,鬓发散乱,也是不顾,却在这里见了一个女子的风韵。出神地看着窗外,刻骨地思慕着。其实这样的词作在易安的词中也是很常见,如〃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温庭筠《菩萨蛮》一阙更是神似,〃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两词极有相通之处。
  欧阳炯词《浣溪沙》极是秾艳。导致近代大部分词评家对这几首都不作评笺,实在让人诧异,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就如上篇,感情真挚而少作淫语,闺中之景,相思之语,清丽淡雅,应是上乘之作。
  古人感谓时世,托古寓今,多作咏怀之言。后蜀在五代之时已是岌岌可危。欧阳炯作为朝中重臣对此事当然是忧心忡忡。炯作金陵怀古词《江城子》一阙,大有慰藉于己之意。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
  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自古金陵怀古的句子比比皆是。六朝之都,承载了太多的繁华旧梦。李白有《苏台览古》诗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大约欧阳炯从太白那里借得了几丝灵感,但炯词亦非平庸之作。炯词绝大部分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之作,这首咏古词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所以倍受人喜欢。
  晚日应是有夕阳余晖的时辰,金辉霞映中的金陵古城,定是万分的肃穆。大江东去,潮平岸阔。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江堤两岸春草丛生一片生机勃勃。流水无情,实在是写历史的无情,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兴衰由天,六朝的繁华随着流水都付与那汹涌的波涛之声。王安石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碧。〃历史的兴衰成败不由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姑苏并非金陵之地,而是苏州城。春秋吴王夫差与越女西施醉生梦死而终亡国之所。西子镜,照见了吴国灭亡的过程,人如镜,对于吴人来讲,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欧阳炯在这里言西子镜照江城似乎更有深一层的旨意。大约是在提醒他的后蜀君王孟昶不要重蹈吴王夫差的旧辙。前车之覆,后车实可鉴。但后蜀还是被宋所灭,历史是无情的,这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欧阳炯词〃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被况周颐成〃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对其为香艳词人似乎已成定论,这是况的一语之功,其实不尽然。如他刻画炎方风物的纤丽;咏古怀今的蕴藉,也是各有千秋。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单一视之,纵观其词,不难发现欧阳炯满含了才士的潇洒、如水的柔情、处世的耿直、为人的淡索多元特征。所以务必要还这位词人一个本来之面目,为子鸣冤。
  【小传】:
  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楼主'  '8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08/03/06 14:18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  【卷九】钱惟演


  【派别】婉约派
  【文集】《拥旄集》
  瘦玉萧萧伊水头尽是人间第一流
  每次在西湖烟柳湖滨道上,看见那钱王祠,总要为这一帝王之家兴叹不已。钱家于西湖也是有功之人。昔时有方士献策于钱公言:〃填筑西湖,以建府三台,可使国运长久。〃出身于田世渔捕之家的吴越王钱缪深知无水便无民之理,非但没有采纳此方士的进言,反而大力整治西湖,疏浚湖道,植树造林,从而有了今天的繁华之景,钱家后来一位大文学家即钱惟演。
  钱惟演为吴越王钱俶次子,北宋太
  三年,钱俶将所辖的十三军一地的版图献于北宋,使吴越百姓免于战乱之苦。相传宋真宗召见钱俶,此时形势极其危急,不知真宗此举是吉还是凶,杭人在西湖北山上造得保俶塔,日夜祈求佛祖保其周全,后钱俶果然安全而返。钱惟演随父降宋,早年官运亨通。
  钱惟演此人虽是文学大家,政治头脑却也是不坏。深谙权术,官心极重。仁宗皇帝之时官至枢密使,〃虽官至将相,阶勋品第一,而终不历中书。〃所以晚年的时候钱惟演遗憾言:〃吾平生所不足者,惟不得黄纸压字耳。〃演为人极其趋炎附势,此见《长编》中记载云:〃翰林学士钱惟演,见谓权盛,附丽之。与之姻好。而惟演女弟,实为马军都侯刘美妻,刘美实为刘皇后前夫,刘氏入宫后,以兄妹相称。〃此中谓则宰相丁谓,演见其得势,便将女嫁于谓家,后来丁谓势力衰,又附寇准,朝秦暮楚。钱惟演利用这种姻亲裙带关系,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后太后刘氏听政时,演极力与刘太后攀亲。所作的目的即是那平生唯一憾事:中书丞相一职。后来钱惟演势衰被贬,盛度痛斥演〃三星之媾,多戚里之家。百两所迎,皆权贵之子。〃钱惟演在此诸事中名节上确是存有污点。
  虽然钱惟演名节不佳,但其为一好学之人,雅善文辞。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言:〃演自称素好读书,坐则读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小词,盖未尝以释卷也。〃演公治学甚严,但惟让我不喜的是〃如厕则读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