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 >

第66节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第66节

小说: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王,九千岁,速遣上将,同进取城,乃万全圣策也。 
  特达 
    太平天国壬子年八月初九日申刻 
  天王览毕,大叫一声,昏倒在地。经左右侍从急救方苏,失声痛哭道:〃南王兄弟刚亡,西王又归天去了。股肱折矣,真痛煞人也!〃洪秀全越哭越痛,又昏了过去。东、北二王无不落泪。众人忙把天王唤醒。洪秀全咬牙切齿道:〃我等定要给西王报仇!不平长沙,誓不为人!〃命东王立刻传旨,调兵遣将,向长沙进军。 
  一八五二年十月十三日,太平军到达妙峰山,与李开芳部兵合一处,当日将西王尸体焚化,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这日晚间,天王召集三王议事,决定化悲痛为力量,号令全军弟兄奋力攻城,为西王报仇。当场决定了三件事情:一是为天王制造玉玺;二是仿古代官吏制度,设立左史、右史正副共四人,主记洪秀全每日言行;三是向全军弟兄公布在郴州商定的设官分职,提拔将领这件事情。计有: 
  李开芳升金一正将军; 
  林凤祥升土官正将军; 
  朱希尧升土一总制; 
  曾水源升伸后副侍卫; 
  曾钊扬升右史; 
  黄再兴升左史; 
  韦俊升监军; 
  石样祯升殿前左一检点; 
  罗大纲升金一总制; 
  黄文金升正侍卫; 
  陈承锈升伸后副侍卫; 
  李秀成升副将军; 
  陈玉成升军帅; 
  十月十四日,东、北、翼三王率众再攻长沙城,战斗相当激烈。因缺少重火器,敌人防守严密,仍未攻下。后又连攻数日,仍毫无进展。天王和东王、北王、翼王焦急万分,商讨多时,也无良策。 
  突然,妙峰山外响起炮声,蓝旗飞报,新任两江总督徐广缙,率兵一万余人,从东面杀来;贵州巡抚张亮基,率五千余名官兵,从西面杀来;铁公鸡向荣率张国梁,从北面杀来;骆秉章和鲍起豹,出城杀来。 
  洪天王听了,大吃一惊。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起,一场大战又到来。

第三十七回 石达开访贤得宝 洪天王兵进武昌
  义军政策得民心, 
  大江两岸扎下根。 
  有朝一日妖除尽, 
  华夏万众笑迎春。 
  且说天王洪秀全,率兵扎长沙妙峰山,本打算给西王报仇雪恨,哪知官军四路人马出动,把太平军包围。杨秀清当机立断,放弃长沙,北取岳州。 
  当夜,翼王石达开为先锋,北王韦昌辉殿后,天王、东王统领中军,命林凤祥、李开芳为左护使,胡以晃、罗大纲为右护使,冲下妙峰山,向北方突围。 
  二更时分,太平军的先锋人马与向荣的官军相遇。官兵见了石达开的旗号,早吓得魂飞胆散,没放一枪一炮,就逃之夭夭了。太平军平安脱险,向北疾进。一八五二年十二月二日攻占益阳。 
  益阳乃是湖南北方大镇,水陆码头,船户极多。这些靠水为生的百姓,受尽了官府的压榨和凌辱。因此,见了太平军胜似亲人。在石达开进城的第二天,就推选出代表求见翼王。石达开在行辕接见了他们。船户的总代表叫唐正才。此人水性精通,经验丰富,性格开朗,爱憎分明。他对翼王说:〃小人几辈都生长在水上,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地苦干,结果连肚子也填不饱,尤其近几年,这个捐,那个税,多如牛毛,生活就更苦了。去年,我欠下五两银子的行船税,被官府抓去,打了二十板子,罚了四十多天苦役,还把我的鱼网、鱼篓没收了。这个世道,可叫我们怎么活呀?听说太平军扶困济贫,专替咱穷苦百姓说话,都盼义军到来。我们两干七百家船户,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加入太平军。不知翼王收是不收?〃石达开朗声笑道:〃天下百姓皆弟兄,都是天父的子女,理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既然各位乡亲有这番诚意,我们哪有不收之理呀!〃〃谢翼王!〃 
  书要简短。太平军在益阳收下船户五千多人,大小渔船二千多只。从此,太平军又增加了一支水师。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石达开委船户唐正才为军帅,暂管水师。唐正才欣然领命。 
  一八五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太平军水陆并进,直取岳州,声势大震。 
  岳州,形势险要,乃水陆要冲,商业繁荣,物产丰富,为北省门户。湖北提督傅勒恭武亲自在此守把,博勒恭武是蒙古镶红旗人,曾被满清朝廷誉为〃巴吐鲁〃,是一个凶狠残暴的猛将,又是个克扣军饷、虐待士兵、贪得无厌的赃官,民愤很大,积怨甚多。 
  十二月十三日,翼王兵临城下,博勒恭武引兵出战。双方陈兵在西郊的跑马岭,激战了半个时辰。石达开跃马抡刀冲了过去,官兵抵挡不住,全线崩溃。博勒恭武吆喝不住,败阵而逃。石达开认出他是带兵的主将,紧迫不舍。博勒恭武连射翼王三箭,都被石达开闪过。博勒恭武不服,大吼一声,返身决斗。不下三合,被石达开一刀砍掉他的左手,疼得他几乎坠马,忍痛而逃。这时,岳州官兵早已逃散,城门大开,无人守把。博勒恭武进城,石达开也进了城。博勒恭武不敢回府,扔下一大群娇妻美妾和数不尽的财宝,穿城而过,奔武昌逃命去了。 
  太平军跟随翼王攻进城内。百姓拥上街头,敲锣打鼓欢迎太平军。石达开立刻命人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这一仗收获极大,共得骡马三千头,盔甲二百五十副,大小炮七十二门,火药六十斤,粮米五百多担,金银五十万两,刀枪弓箭数千件。还缴获商船、官船七千多只,大大充实了水师的力量。翼王命人清点登记,分别存入圣库。他还亲自主持放粮,救济岳州饥民,当地百姓对太平军热情拥护,纷纷要求加入。 
  翼王石达开走马取岳州,威震三省,太平军的声望更高了。 
  三天后的一天晚上,石祥祯笑着告诉石达开说:〃当地的老百姓热情极了,找上门报名当兵的,已超过了万人。咱们的弟兄激战两年多,攻下的城池也不少,从来也没像攻下岳州这么高兴过。照这样下去,满妖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啦!〃翼王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士气高,民气旺,这是关系我们天国存亡的两件大事。尤其民气,更为重要。古人云:'民是国之邦本。'民心顺,则万事通。唐代大政治家魏征,曾把百姓比做水,把朝廷比做船。他说:'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正因为我们的天王夫承天父的圣意,在人间创立了拜上帝会,解救世上受苦受难的兄弟姊妹,才受到百姓的拥戴;满妖头们背天悸理,残害众生,才受到百姓的唾弃。我们要牢记天父的教诲,何时何地也不能忘记了老百姓,要把'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牢记心上啊!〃 
  石祥祯听了,连连称是,又道:〃今日申时,我正忙着给新圣兵登记,突然从人群外挤进一位老人,看样子能有八十多岁了。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要求见翼王。我说,翼王太忙,有事对我说好了,可这个老头儿说什么也不对我讲。后来,他给了我一个密封的字柬,千叮咛、万嘱咐地对我说,一定要把这封字柬交到翼王手里。说完,老人就走了。我当时忙得不可开交,也没顾上问他的名姓和住址。〃石祥祯说着,从怀里取出字柬,呈给翼王。 
  石达开接过来一看,牛皮封套封得很牢,上写〃内详〃二字。翼王用小刀把封皮拆开,抽出信笺观看。上写: 
  草字信里藏, 
  诚心禀翼王。 
  西山一老叟, 
  姓李贱名良。 
  深居云雾里, 
  独住劫虎庄。 
  死活无人理, 
  世态多炎凉! 
  圣兵从天降, 
  妖魔一扫光。 
  百姓皆称颂, 
  地狱变天堂。 
  为报天王恩, 
  也为叙衷肠; 
  更有密事讲, 
  驾到便知详。 
山村野叟冒死进陈 
咸丰二年十一月六日 
  翼王看罢,又惊又喜,忙问石祥祯:〃此人的相貌你可记得?〃〃记得,记得!〃石祥祯答道:〃这个老头儿,身材不高,骨瘦如柴,五官长得像只猴子,两只眼睛很亮,满腮都是白胡子,走起路来,脚步轻快。当地口音,一说话咬文嚼字的,好像是读过书的人。〃石达开点点头说:〃明天一早,我就去拜望这位老人。〃〃这个……〃石祥祯道:〃我看不必要吧!〃石达开问:〃为什么?〃石祥祯道:〃此人来历不明,行动诡密,就凭几十个字就惊动了翼王的大驾!万一发生意外,让我们如何向天王交待?〃石达开朗声说道:〃自古英雄不怕死。打天下的人,就是要担风险啊!这位老叟,语言至诚,渴望能见到我的面。我要不去,怎能取信于民?何况,又有密事相告呢?〃石祥祯素知翼王性格果断,办事认真,也就不敢拦了。 
  次日早膳毕,石达开把岳州的军、政事务做了安排,带着石祥祯和二十名亲兵,又携带了不少礼物,离开岳州,直奔劫虎庄。 
  当地的向导在前面引路,约摸走了十里,就进了大山。之后盘山而上,曲曲弯弯又走了十几里,来到一个山坳里。但见这里: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流水淙淙,云雾缭绕。里边影影绰绰现出一个小山庄,看来只有十几户人家。向导说:〃这就是劫虎庄,可不知谁是李良。〃翼王催马进了村,叫石祥祯询问。石祥祯跳下马来,带着四名亲兵,奔村口一家走来。这里的老百姓胆子十分小,见着当兵的就害怕,关门闭户不敢露面。经过太平军的解释,才战战兢兢地说:〃靠山根儿那户就姓李。〃 
  石祥祯又走了一程,只见前面有户人家,独门独院,两间草房,大门敞着,院中空无一人。石祥祯高声问道:〃请问,本宅姓李吗?〃屋中有人答道:〃是啊!〃随着声音,走出一人。石祥祯一看,正是昨天那个老头儿,忙赔笑道:〃可把您老找着啦,我们翼王千岁拜望您来啦。〃老者闻听,惊喜异常,急忙来到门外。 
  这时,翼王已经来到门前,从马上下来等着。老者见对面站着一位将军:身材魁梧,头大如斗,口大容拳,方面大耳,二目如电,威严中透着亲切,看年纪也就在二十多岁。老者不敢细看,忙跪倒说:〃久闻翼王礼贤下士,尊老爱幼。今日见了,果然名不虚传。〃翼王把他扶起来,笑着说道:〃老人家谬奖了。天下军民皆一家,谁家没有老幼,石某也不例外。〃老者不住地点头说:〃翼王大驾既然光临寒舍,就请到屋中,容小老儿敬茶!〃翼王道:〃正想讨扰。〃老者头前引路,把屋门推开。石祥祯头一个先进了屋。这可不是越理,是为了察看屋中的一切,以防意外。只见屋里有一张木床,几个粗木凳子,墙上挂着火枪、药葫芦、弓箭袋和几张兽皮,床头摆着两只陈旧的木箱。显得冷冷清清,十分简陋。 
  这时,翼王已经进来了。老者忙把一张兔皮铺在上首的凳子上,抱拳说:〃家中贫寒,连把大椅都没有,请千岁爷屈尊大驾吧!〃石达开拉着老人的手说:〃不必客气了!来来来,请坐下讲话!〃老者不坐,忙着泡茶、倒水。石祥祯一边帮他忙活,一边问道:〃请问老人家,您就是李良李老先生吧?〃〃对呀,我就是李良。〃〃那好。我们翼王找您有话说,您就不必张罗别的了。〃石祥祯说罢,按剑站在门旁。亲兵们早在院外下好了警戒。 
  李良坐在翼王下首。翼王一边喝着茶,一边亲切地说道:〃昨晚我拜读了老先生的字柬,受益匪浅。敢问老先生把石某唤来,有何见教?〃〃唉呀,不敢当,不敢当。千岁爷大客气了。〃李良说罢,定了定神,又接着说:〃不怕千岁爷您生气,小老儿太有点放肆了。昨天我就想,您要是能亲临寒舍,我就把一件密事禀告您;倘若王爷不肯赏脸,看不起我这个山村小民,我就不对您说了。〃石达开笑道:〃我这不是来了吗?〃李良笑呵呵地说:〃是啊,是啊!就凭这一点,你们就与朝廷那般官吏不同啊!小人知道翼王公务繁忙,咱们有话就讲吧!〃接着,李良就把埋在心里多年的一件密事,禀报给翼王。石达开听了,大为惊骇! 
  李良,字少松,湖北岳州人。先祖李国栋,曾在明崇祯年间居官,任山海关守备。后来,明朝大将山海关总兵吴三佳投降清军,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为清朝立下大功。摄政王多尔衮奏请顺治皇帝,加封吴三桂为云南王。康熙皇帝即位后,恐吴三桂权重不轨,决定撤藩。吴三桂又气又恨,暗中勾结尚可喜、耿精忠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三藩之变〃。一开始的时候,三藩声势浩大,所向披靡。吴三桂的先头部队曾攻占岳阳,直逼武昌。后来,因多种原因,他们失去了民心,转胜为败。吴三桂这个卖国贼,落了个自刎而亡的下场。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