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 >

第54节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第54节

小说: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乌兰泰是有所准备的,也算计到石达开会来这一手,可是,他的官兵都是向荣的人马,根本就不听他的指挥。当石达开的人马刚一冲破头道防线,敌兵就全线溃散了。乌兰泰几乎变成了光杆儿司令,三十六计,也溜之大吉了。战斗进行得如此顺利,真出乎石达开的预料之外。石达开立即命令石镇伦打着他的旗号镇守东乡,然后自引军兵,增援杨秀清。 
  且说向荣。他本想和杨秀清决一死战,不把脸面找回来,决不罢休!万没料到,又来了个石达开,反使自己腹背受敌。算了,脸面是顾不上了,保存实力要紧,先退回永安,再作计议。向荣无奈,立即提刀上马,指挥官兵边战边退。有些官兵虽然未见过石达开的面,可是早有耳闻,在内心里都对石达开怕得不得了。今夜碰在一起,不战先怯,见着太平军就跑。你说,他这个仗还能打胜吗?向荣一见,更是没咒念了,把保存实力的愿望也抛掉了。只要能够活着回去,就算吉星高照了。这时的向荣,五官挪位,面目狰狞,简直变成了凶神恶鬼。他骑在马上,张牙舞爪,拼着命嚎叫:〃冲出去,都给我冲过去!要不,我就把你们都宰了!〃官兵们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和太平军展开殊死搏斗。经过一场猛烈的厮杀,他们终于闯开一个缺口。向荣在亲兵的保护下,逃奔永安。官兵们见主帅跑了,更没心思打了:能逃的逃命,逃不了的都举手投降了。破晓之前,石达开大获全胜,引军来见杨秀清。秀清大喜,重谢达开。然后,差人向洪秀全报捷。 
  洪秀全正坐镇金田,指挥全局。前方的捷报不断传来,秀全喜不胜喜。他命令石镇伦把守东乡和五里坪,飞调杨秀清和石达开,返回金田,商讨乘胜进军事宜。 
  在金田召开的庆功会上,洪秀全赞扬了石达开胸怀全局、英勇机智的精神;表彰了杨秀清临畏不惧、足智多谋的指挥才能。尤其对杨秀清在危难之时,能代天父传言,提高了士气,以致转败为胜,更是无比钦佩。因此,他当众宣布:自己是天父的次子,冯云山是三子,杨秀清是四子,萧朝贵是五子,韦昌辉是六子,石达开是七子。同时宣布:杨秀清有代天父发言之权。无形之中,洪秀全就把杨秀清的地位提高到仅次于自己而高于他人之上了。 
  大家都知道,冯云山随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奔走多年,历经风险,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在资格上和才干上,都高于杨秀清。可是,冯云山能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宁愿退居到第三位。他的这种优良品德,在太平军中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几次战斗,太平军的士气高涨,威名远震。四乡八镇的劳苦百姓,蜂拥而来,纷纷要求参加太平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太平军就增加到五万多人。 
  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天地会山堂总首领洪大全率众前来要求合作,并派一个叫大鲤鱼田方的人前来联系。 
  洪大全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也来投奔太平军呢?这要从头说起。洪大全本名焦亮,又名焦大,他是湖南兴宁(今资兴)人。幼读诗书,才高志大。早年也曾三番五次去广州赶考,结果,和洪秀全一样,每次都是金榜不第。后来,他见没有希望追求功名,一赌气落发为僧,当了和尚。没过几天,觉着当和尚没有出息,又还了俗,继续下苦功读书。再去广州赶考,结果,还是没有考中。后来,又赌气参加了天地会。不久,就被推选为山堂大头领,创办了招军堂。从此,名声大振。前文书说过,天地会这个组织,纪律性差,人员分散,各自为政。洪大全对此很伤脑筋,不想再干下去了。后来,听说洪秀全的拜上帝会,打败官军、威震两广,使他深受鼓舞。他认为:洪秀全才是个真正的英雄,打算率众前来合作。他的拜弟张嘉祥对他这个想法很反感,极不赞成洪大全与太平军合作。由于洪大全的坚持,他才勉强同意了。可是,洪大全又担心将来会被太平军吃掉,他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把焦亮这个名字改为〃洪大全〃。意思是说:我叫大全,比你秀全还高一头呢,你可吃不掉我!没合作就分心,可见分裂是在所难免的了。 
  洪大全把他的人扎在山外,派大鲤鱼田方来见洪秀全,要求合作,洪秀全热情地招待了田方。同时,他私下把五军主将请来,征求大家的意见。杨秀清道:〃焦亮起自广东,加入了天地会,他虽然当上了天地会的首领,有反抗清妖的表示,可并无实际行动。像张嘉祥之流本是土匪,作恶多端,与清妖何异?我看谢绝为好。〃冯云山说:〃洪大全远路而来,要求合作,实出于至诚。如被我军拒绝,必生怨恨。倘若投降清妖,对我更为不利。我以为还是答应为好。〃石达开说:〃三兄之言很对。洪大全能来金田,可见其意至诚。他不投清妖,而来助我,这是难能可贵的。至于张嘉祥之流,以后可以规劝诱导。再加以严令约束,何患不能改正?〃杨秀清又争辩说:〃俗话说,'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把那些不正之人扩到我军中来,必将酿成后患。请洪哥哥三思而后行!〃洪秀全的想法和冯云山、石达开的看法很接近,但他考虑杨秀清说得也有道理,因此,迟迟未能决定。 
  这时,萧朝贵可急了:〃人家来了就好吗,何况又带来一万多人,还有什么可考虑的!〃洪秀全被萧朝贵这么一激,就同意了,只有杨秀清低头不语。次日,洪秀全率领五军主将和大小头领,亲自到山外迎接洪大全。

第三十回 守官村披荆斩棘 进永安建制封王
  历史车轮前进,
  世界弃旧迎新。 
  螳臂挡车枉费心, 
  空留千古遗恨! 
  洪秀全率领五军主将和大小头领,亲自迎接洪大全,使洪大全深受感动。洪大全提出,他的人马可受洪秀全的指挥,但不能加入拜上帝会。待将来推倒满清政府,论功行赏,平分江山。洪秀全本不愿意这么做,但为了顾全大局,口头上也答应了,并封洪大全为天德军师,地位仅次于自己,和他共掌军政大权。于是,兵合一处,将归一家。而后,设宴隆重祝贺。 
  宴罢,洪秀全发布了撤离金田、向永安州进军的命令,并授权杨秀清分兵派将。杨秀清命石达开和洪大全各率自己的人马,绕走三里圩,攻打永安州。二人听了,领命而去。杨秀清又派萧朝贵、冯云山各率本部人马为先锋;洪仁发、洪仁达随军听令;林凤祥、李开芳为后合,总督粮草,从正面攻打永安州。余者皆随中军递次出发。 
  且说萧朝贵和冯云山,他俩率本部人马五千多人,从金田出发,经风门坳、新虚、平南,正向官村进军,忽接到探马禀报:〃向荣、乌兰泰的清军,已经抢占了官村,堵截我军。〃萧朝贵听了一怔,对冯云山说:〃向荣这条老狐狸为什么来得这样快呀?〃冯云山说:〃向荣领兵多年,颇有用兵经验,败而不衰,乃天国之死敌,你我切莫大意!〃萧朝贵说:〃你不是常说'兵贵神速'吗?我看,何不乘我军锐气正盛的时候,一鼓作气把官村拿下来?〃冯云山点了点头,萧朝贵当即传令,把人马排开,冯云山在左,洪仁发、洪仁达在右,分三路直扑官村。 
  再表清军。前文书说过,向荣兵败骆驼山,几乎全军覆没,一口气逃回了永安州。次日乌兰泰也败回城内。二人见面,万分羞愧,各自查点了一下军兵,加在一起也不足三千人了。向荣急忙派人去桂林求救。乌兰泰也派人到广州求援。一个月后,援兵开到了。其中有广西绿营兵三千,桂林旗兵一千五,广州旗兵两千名。向荣算计了一下,还感兵力不足,又招募乡勇四千名,归乌兰泰统帅。乌兰泰有了兵力,腰杆儿硬了起来,对向荣说:〃我乌兰泰一直想打胜仗,没料到竟败在无名小辈之手!我愿引兵再战。〃向荣听了,很有同感;〃将军之言是也。你我二人虽然败在发逆之手,也不能坐守城池,任贼滋蔓。倘若朝廷怪罪下来,落个纵匪作乱的罪名,如何担当得起?依我之见,你我合兵一处,再攻金田,把逆匪一举殓灭在巢里,再奏朝廷请功受赏,何乐而不为之?〃乌兰泰听了,眉开眼笑。经过商量,决定留下总兵李大成,率兵两千镇守永安城,第二天,向荣和乌兰泰统率清军一万余人,出了永安城,浩浩荡荡赶奔金田。 
  他二人催动人马,匆忙而行。这一日来到官村附近,接着探马禀报:洪秀全派萧朝贵、冯云山为前部先锋,奔永安城杀来。向荣勒住战马,展开地图,查看了一遍。他发现前面的官村是通往永安的咽喉要地,只要把这儿卡住,就可确保永安。为争取时间,他传令连夜赶路,于次旧中午,就抢先把官村占领了。 
  向荣和乌兰泰在官村扎下了连环大营,营前挖下了三道防护沟,宽深各三丈,把大同江的江水引入沟内,还在沟外设下重重鹿角。又在官村的外围修了一道十几里长的石墙,每隔五丈留一个炮眼。向荣又拿出他的绝招,选拔了一千名清兵,组成一支督战队,由伊克但布统领。乌兰泰的劲头儿也很足,自请担任先锋官,负责指挥前军。 
  清军刚把阵地修好,萧朝贵和冯云山就领兵到来了,当天中午就发起了首次进攻。太平军分三路杀奔官村。清军凭着有利的地形,以逸待劳。经过一场炮战,太平军失利退回。萧朝贵大怒,要亲自出战,被冯云山拦住。冯云山说:〃我军无险可守,一发起进攻,都暴露在地面上,对作战极为不利;可是那些清妖,不但占了有利地形,又修了长墙、设了鹿角,还有大炮配合,易守易攻。我军如果莽撞行事,岂不白白送了弟兄们的性命!〃萧朝贵说:〃难道这个仗就不打了吗?〃〃怎么不打?〃冯云山指着斜对面,对朝贵说:〃你没看见那儿有座山吗?〃萧朝贵顺着冯云山手指的方向一看,但见在官村的东北方向有一座不太高的小山,活像一个木桩竖在那里,四外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攀。冯云山说:〃这座山名石柱峰,离官村不足一里,正在大炮射程之内。我意派出一支精兵,占据石柱峰,把大炮架在峰顶,我们即可居高临下猛轰官村。等砸开一个缺口,冲杀进去,管叫清妖倒霉。〃萧朝贵咧开大嘴笑了:〃对、对、对,用大炮掩护冲锋。没错,没错。〃说到这儿,他突然止住了笑声,双眉拧在一起,若有所思。冯云山猜透了他在想什么,忙问道:〃你担心攀不上去吗?〃萧朝贵说:〃是啊!清妖也不都是白吃饭的。难道他们就看不出石柱峰的地势险要吗?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占据呢?依我看,就是因为这座山无路可攀哪!清妖都爬不上去,难道我们就能爬上去吗?〃冯云山笑着说:〃他们办不到的事情,我们都能办到!太平军比他们高就高在这里。〃〃请问高见?〃萧朝贵疑惑地问。冯云山说:〃咱们到山下看看再说吧!〃 
  冯云山和萧朝贵,当即催马奔石柱峰,一会儿就来到山下。他们绕着石柱峰转了几圈儿,翻身下马,走到一块山石前坐下。萧朝贵摇摇头说:〃这个山头虽不算高,也有十六八丈。四壁像刀削的一样,又光又滑,我们怎能飞上去?〃冯云山说:〃人多出韩信嘛!难道我们弟兄当中,就没有能攀山的,何不回去问问!〃萧朝贵点头称是,二人立即上马,回到营帐,下令把大小头领找来。冯云山当众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问大家说:〃请弟兄们想想,谁会攀山?〃他的话音还没落地,就听有人喊道:〃这有何难,我就能上去!〃这声音又粗又洪亮。萧朝贵一看,说话的正是洪秀全的大哥洪仁发。 
  萧朝贵与洪仁发早就相识,知道他会几趟粗拳笨脚,也有股猛劲儿,可不知道他还有攀登悬崖的本领。所以,吃惊地问道:〃大哥,你能上去?〃洪仁发笑了笑说:〃我可不是吹牛,别说十几丈的小山头,再高它个百八十丈的,也难不住我!〃洪仁达接着说:〃我哥哥向来不说大话。他说能上去,就能上去。我们哥俩自幼生在山村,常以攀山为戏。别说是他,我也能上去!〃冯云山又问洪仁发:〃你有办法把大炮也吊上去吗?〃洪仁发笑着说:〃你就放心吧,我全包了。〃冯云山和萧朝贵听了,特别高兴。萧朝贵立即下令,埋锅造饭。又派出骑巡,监视官兵的行动。并命令洪仁发和洪仁达,挑选身强力大,能攀山的弟兄一百多名,备好一切攀山用具,再带上四尊大炮,晚饭后开始行动。洪仁发和洪仁达听了,高高兴兴地准备去了。 
  吃完晚饭,萧朝贵来到洪仁发的营帐,问他哥俩准备得怎样。洪仁发说:〃早准备好了,你就下令吧!〃 
  萧朝贵一看洪氏兄弟:都是短衣短裤,腰中都扎了一巴掌宽的水牛皮带,转圈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