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 >

第150节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第150节

小说: 百年风云 作者:单田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不长,给西太后梳了个〃丹凤朝阳〃的发型。此发型又挺拔,又风流,又俊秀,又好看,显得年轻了十来岁。西太后端详了半天,越看越乐,一个劲儿地点头说:〃嗯,不错,不错。〃她又吩咐道:〃来呀,赏小李子。〃西太后赏给小李子两盒西洋糕点,一只玉石帽正。别看赏赐得不多,李莲英是头一次领赏,自然荣耀无比。 
  书要简短。自从李莲英侍奉西太后以来,一天换一个发型,博得了慈禧的信赖和欢心。没过几天,就提升他当了梳头房的领班太监。又过了不久,提拔他到诩坤宫当差,破格提拔他当了该宫的总管太监,并恩赏六品蓝翎顶戴。 
  李莲英感恩图报,又学会了推拿的技艺。每逢西太后头疼脑热、身子不爽,或是不舒服的时候,李莲英便给她推拿按摩。他还善于察颜观色,体察中年妇女的心理。没事儿的时候,聊聊闲天,逗得西太后前仰后合。从而,更离不开李莲英了。人们都看得出来,小李子比原来的小安子更加受宠十倍。 
  前文书说过,慈禧没入宫以前,曾受过好心的县令吴棠的援助。她一直耿耿于怀,想方设法补报大恩。自从她垂帘执政以后,曾把吴棠从一个七品县令逐渐晋升为松江知府,安徽道员,湖南布政使,一直叫吴棠做了潜运总督,最近,四川总督出了缺,慈禧又想叫吴棠去接任。像这样的大事,必须得和奕䜣商量。有一天,西太后在养心殿召见军机,便向奕䜣提出了这件事。恭亲王感到十分不悦,心里说:国家大事总不能假公济私,吴棠够造化的了。他有什么资格做漕运总督?想罢多时,奕䜣躬身答道:〃四川乃天府之国,历来都要派能文善武的朝臣任职,请太后收回成命。〃 
  慈禧碰了个软钉子,把脸一沉,说道:〃照你这么说,过去的川督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了?我看骆秉章也不怎么样,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何以有资格总督四川?〃〃回太后的话,骆秉章虽然无才,也比吴棠强得多。〃慈禧见恭亲王把口封得这么死,更加不悦。她冷笑一声,说道:〃六爷也别把话说得太死了。叫吴棠试试还是可以的吧?先放他署理川督的职务,干好了就实授,干不好再调任。你看行吗?〃恭亲王答道:〃臣方才说过,四川乃天府之国,至关重要。岂有明知不行而偏要试试的道理?〃〃唉哟!〃慈禧一听,脸就变了。心里说:奕䜣啊奕䜣,你这是成心给我过不去呀!她想发作,但又找不出理由,只好退一步说:〃你们先下去商量商量。〃恭亲王这才退出养心殿。 
  西太后回到内宫,越想越不是滋味。李莲英见了,赶快走来说道:〃太后哪里不舒服。奴才伺候伺候您。〃西太后也不瞒他,就把方才的事情说了一遍。李莲英是个内向的家伙,不像安得海那么露骨。尤其涉及到恭亲王的头上,他更不敢参言了。别看他不明着说,可一个劲儿地敲边鼓:〃奴才就是奴才,对国家大事不能过问。奴才只知道,咱们大清的政权,都操在六爷手里。〃〃你听谁说的?〃慈禧盯着李莲英问。〃请太后恕罪,这话可不是一两个人说的,奴才在下边的时候,耳朵里都灌满了。〃西太后可动心了,又问:〃你相信吗?〃〃这个……奴才又信又不信。就拿今儿个这件事来说吧,太后要让吴棠做川督,恭亲王就是不答应。这能说大权不操在恭亲王手里吗?要说不信呢,太后是一朝的国母,万岁爷的亲娘,又是垂帘听政的当家人,怎么能说了不算呢?所以,奴才就糊涂了。〃 
  好厉害的李莲英,他说的这番活,无异于火上泼油。本来慈禧就对恭亲王不满,经他这么一说,慈禧的火更大了。心里说:奕䜣呀奕䜣,要不是我提拔你,你焉有今日?看来,你是成心跟我找别扭。这次要让了你,还有下次。长此下去,大权不就被你垄断了吗,不,不行!先下手为强,看我来拾缀你!想到这里,提笔在手,拟了一道谕旨,说恭亲王在召对之时,有失臣礼,顶碰慈驾,不适合在军机上行走。将恭亲王逐出军机,削掉议政王的职务。懿旨传下,京城大哗。

第九十七回 闻警报天津骚乱 激民愤捉拿拐子
  自古民教两相仇, 
  欺人太甚怎甘休? 
  哪里压迫哪反抗, 
  中华民族不低头。 
  慈禧太后盛怒之下,将恭亲王罢黜。九城大哗,引起很大波动。不少人上本,要求太后收回成命。就连慈安太后和小皇帝,也替恭亲王不平。最后讲来讲去,终于准许恭亲王照旧为军机领袖。但是,不能恢复议政王的职务。并且,依西太后的意思,命吴棠为四川总督。恭亲王暗气暗憋,只好让了一步。从此,恭亲王和慈禧明和暗不和,矛盾越来越尖锐了。 
  同治九年六月,军机处突然接到天津发来的奏报。奏报上说,天津百姓和教民不睦,多次发生械斗。百姓以找丢失的孩子为借口,闯进望海楼天主教堂,打死贞女十名,打死法国领事丰大业和秘书西蒙,又杀死英、美、俄、德商民二十人,还放火烧了所有的教堂。英、美、俄、法、德、意、荷七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所有的外国军舰,齐集到白河口。法国海军提督声言,要把天津化为焦上。奏报上还说,目前形势极为严重,要求朝廷火速派人解决等语。 
  恭亲王吓得颜色更变,急忙跑进内宫,向两太后启奏。慈禧闻听,也倒吸了一口冷气。经过商量,决定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去天津调查处理此事。曾国藩接旨后,立刻从省城保定动身,六月十三日来到天津。不到一个月,把这次事件的始末查清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听说书人详细交代一番 
  说起教案,由来已久。我国有天主教,是从明朝开始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远涉重洋,到中国来传教。他先说服了明大学士徐光启,经徐的引见。谒见了天启皇帝后,入翰林院任职。 
  清兵进关后,清世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也笃信天主教,对汤若望倍加重用,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之职。从这以后,天主教就风行起来。到了雍正的时候,情况又变了。雍正对天主教很反感,说它只崇上帝忘了祖,纯属邪教。雍正三年颁旨,不准臣民加入邪教,违者严惩。他还下令,把传教士赶到澳门,不准他们乱窜,否则,以奸细论处。此后,在乾隆、嘉庆以及道光前期的一百多年中,天主教在中国几乎绝迹了。 
  道光十九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打了败仗,和英国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割让香港。法国也乘机要挟。清政府无奈,于道光二十四年,在黄浦口的一条法国兵船上,和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三十五条,清政府允许法国在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个口岸传教,并建立天主教堂,还撤消了雍正三年的禁令。不过,清政府强调,教会可以传教,但不准诱骗妇女、拐骗儿童,更不准出现诓骗病人、剖心挖眼等事件。其实,诱骗妇女、儿童是有的,剖心、挖眼的事并不存在。由于西洋人医学发达,动手术用刀剪,中国人误以为是剖心挖眼。以讹传讹,越传越玄,连清政府也坚信不疑了。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后,信奉天主教的人又多起来了。入教的人称为教民,受天主教和治外法权的保护,比一般百姓吃香得多。中国老百姓大多信奉佛、道、儒三教,对天主教非常反感,骂教民是无君无父、忘了祖宗的乱臣贼子,恨不能得而诛之。而入教的人多半都是上豪劣绅,市侩流氓。他们经常依靠教会的势力,欺压百姓,霸人田产,横行乡里,以势欺人。一旦引起纠纷,告到官府时,教民总是占上风。因此,百姓和教民的关系愈发紧张,之后竟发生械斗。百姓气愤不过,就把教堂烧了。类似这种事件,不断发生,当官的就怕〃教案〃。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又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在条约中规定,准许大清国臣民自由信教,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租买土地,起造教堂。这样一来,〃教案〃就更多了。 
  按下别的地方不说,单表天津。当时是外商洋人集散之地,英、法、美、俄、意、德、荷七国,都在这里经商和传教。清政府怕引起外衅,特别在天津设了一个〃办理三口通商衙门〃,长官由户部侍郎崇厚担任。崇厚,字地山,完颜氏,满洲镶黄旗人,中举出身。咸丰十年底,以户部侍郎出任三口通商大臣。哪三口?天津、登州(烟台)、牛庄。崇厚任职后,提心吊胆,对洋人唯命是从,对教民也关怀备至。因此,引起天津百姓的愤慨。都骂他是〃崇乌龟〃,〃带犊子〃。 
  自从天津被列为通商口岸以来,洋教大兴。教会利用势力,强占老百姓的耕田和住宅,逼得很多人家败人亡,流离失所,状告教民和洋人的事件不断发生。崇厚假做不知,连理也不理,这样,更激起了民愤。 
  不但如此,天津还经常发生丢小孩儿的事情。有人说被拐子骗走了,有人说被教堂偷去了,也有人说被洋人弄去大卸八块了。偏巧,法国育婴堂死了一批儿童,埋在海河东岸的树林里,被野狗刨开,掏心扒肝,啃得血肉模糊。不明真相的人,就扬言说是教会干的。这下,老百姓更信以为真了。一年多来,还有不少丢孩子的人家,纷纷越级上告。 
  曾国藩也曾收到不少状子,作为封疆大吏,不容他忽视此事。曾国藩下令,命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查处。崇厚害怕,又推给天津知府张光藻。张光藻不敢插手,又往下推。推来推去,推到天津知县刘杰身上。 
  刘杰是山东历城县人,为人耿直,忠于职守。别看他官不大,对处理案件很认真。他是进士出身,儒家信徒,对洋人和洋教深恶痛绝,常为国家饱受外人欺凌而愤慨。怎奈官小职微,孤掌难鸣,唯有叹息罢了。不过,他也有一个宗旨:在我的职权范围内,决不允许洋人和教民欺压百姓,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个两袖清风、明镜高悬的父母官。因此,颇受百姓称赞,有人叫他〃刘青天〃。 
  闲言少叙,刘杰把案子接手后,看了状纸,又把原告传到县衙,详细了解了情况。原告共三十一人,大多是平民百姓。有的把男孩儿丢了,有的把女儿丢了。大的九岁,小的四岁。从时间上看,都是当年出的事。刘杰让家长们讲述了孩子的相貌特征和衣着打扮,一一详记入册。接着,把两个捕快班头张洪、赵亮叫到眼前,当面交待了一番,限他俩十天内把拐子拿获。 
  张洪、赵亮都是天津人,当捕快已有十年,手头很有功夫。即便五六个小伙儿,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带着一群差役,穿街过巷,进戏园子,进茶楼,走遍了天津的五方杂地,还暗查了很多无业游民。结果,一无所获。刘青天大怒,把他俩痛骂一顿,又给了十天期限。结果,仍没有结果。刘青天气急了,每人〃赏〃了他们二十大棍,并警告说:〃再给你们十天时间。到时候再破不了此案,我就打断你们的狗腿!〃张洪,赵亮回到班里,往床上一趴,脸对脸哭了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忽听县衙前鼓响,有人哭叫着喊冤。刘杰马上升堂,张洪、赵亮也忍痛站班伺候。喊冤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自称叫刘化一,家住天津郊区大城堡,靠教书为生。他有个人岁的孙女,名叫刘代弟,昨天黄昏时丢了。刘杰问明情况,登记入册,让他们回家听信儿。 
  张洪、赵亮深受感触,心里说:这偷小孩儿的拐子太猖狂了。官府查得这么紧,他们还敢继续作恶,这不是成心给咱上眼药吗?他俩暗下决心,非要把案子破获不可。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洪、赵亮的决心没白下,第六天终于把案子破了 
  这天晚上,张、赵二人都化了装,顺着河边前去查访。快半夜了,他俩又走进树林。就在这时,忽听里边有人说话。他们隐身树后,偷偷观看:模模糊糊发现了两个人,一个猫着腰,一个似乎在地上蹲着,叽叽喳喳,不知在说些什么。再一细瞅,发现在俩人中间,似乎有条口袋。这时,就听他们说:〃下次换个地方,在小庙后边。〃〃嗯,我记住了。〃〃千万注意,风挺紧哪!〃〃嗯!〃 
  张洪、赵亮一听就明白了八九:不是拐子,就是坏人。他俩不约而同地掣出短刀,〃噌!〃一个箭步跳到黑影面前,厉声喝道:〃不许动!干什么的?〃两个家伙吓坏了,磨头就跑。张洪、赵亮一看,分别在后边就追。 
  张洪追的这个人是个小个儿,但跑得挺快,三转两转,跑出树林,上了河堤,〃扑通!〃就跳进了海河。张洪追到河堤上一看,早就没影儿了。他没有怠慢,扭回身来,帮着赵亮抓另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