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 >

第296节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第296节

小说: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糟鸡、淡糟香螺片、太平燕饺等等福州名菜。饭后甜点的芋泥,则必不可少。陈家厨子所做的“太极芋泥”,是用槟榔芋蒸熟后除去皮和筋,压成细泥状,拌上红枣肉、冬瓜条等果料再蒸透取出,加白糖、猪油等拌匀成芋泥,然后再用瓜子仁、樱桃在芋泥上面装饰成太极图案。这才出锅的热芋泥滚烫之至,却并不冒热气。颜色暗红发亮,油润光滑,犹如双鱼卧伏盘中,色香俱全,可是福州城里一绝。有美食相飨,佐以香甜的荔枝酒,哪还怕这些个油滑水手,不如竹筒里倒豆子般将海上奇闻一一吐出吗?! 
  就这样,陈祖琛肚子里一堆奇闻怪谈。每当谈起海上故事,那陈祖琛可是眉飞色舞,彷佛亲见一般。不知情者,还以为他是老于海上生活的积年海商。周颖思是见怪不怪了。就连他自己去年东海遭风浪,却在一片晦暗当中见到“妈祖火”指引方向一事,也让陈祖琛用南普陀寺里的两道斋菜:“半月沉江”和“丝路菇云”,给硬挤出来。虽然陈祖琛语多怪奇,不过谈起海上奇事,也不是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荫亭,你可知道当海上黑云四布,星光尽掩之际,何以视物?”周颖思知道他这位姻亲,最耐不得卖关子。若有奇事,非要追根究底。所以故意不顺陈祖琛的话接下去,反而以海上奇闻来勾引他,算是对陈祖琛的小小报复。果不其然,陈祖琛马上便按耐不住好奇心,赶忙追问:“何以?” 
  “海上夜黑不见一物,则击水以视。” 
  “守愚,你当我傻子?击水岂能视物!哈,某知之矣。你气我不告诉你去哪找硫磺,所以信口开河编造故事来诓我,对吧!” 
  “荫亭,你我自小一起长大,我可曾骗过你?” 
  “有!”陈祖琛冷不防地来这句,出乎周颖思预料之外。让周颖思气急败坏地反驳道:“哪有此事?” 
  “哼,你上回骗我说鱼脍佐以山葵泥是人间至味,哪知冲辣无比,害我眼泪直流,头皮发麻。” 
  听到这话,周颖思想起当日陈祖琛眼泪鼻涕直流的糗样,不禁忍俊不住,捧腹而笑。还口中不饶人地说:“这须怪不得我。食无美味,适口而已。你虽不爱鱼脍佐山葵,非此君不欢者却多矣。” 
  陈祖琛莞尔笑道:“算你有理!既然星光尽掩,击水如何能视?你若能说出个道理来,我便告诉你去哪找硫磺。” 
  周颖思得计,自然爽快回答。“好!荫亭,海上奇事甚多,此你所深知。然当海上夜黑不能视之际,若以物击水,一击而水光飞溅,如明珠十斛,倾洒水面,晶光莹莹,良久始灭,实奇观也!” 
  听得此言,陈祖琛慨然叹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此若非你所言,我必要疑他。真想亲眼看看那明珠洒落水面的奇景啊!” 
  “怎么,荫亭有意出海啰?” 
  “你知道我晕船的,而且你想我爹会同意吗?!祇能神游而已。”陈祖琛苦笑回答。 
  “海上风云变幻莫测,要不是有通贤灵女庇佑,我早就葬身鱼腹,哪还能够在这与你长谈!只是那变幻莫测之风云,却也有迷人之处。个中滋味,非亲尝不能自知。”周颖思悠悠说道。 
  “是啊!个中冷暖,如人饮水自知。咳,不必自怜!守愚,你知道我家厨子向来不会整治鲻鱼子。去岁冬月我家厨子习得东涌老渔密法,取风干鱼子以细炭暗火烤之,略加米酒,以去腥添香。随时翻动,俟外皮酥黄,片脍佐以青蒜、莱菔,其味甚美。”说到这里,陈祖琛吞了口唾液,还暼了周颖思一眼。周颖思知道他狡狯,没好气地说:“你想要鲻鱼子就直说,少弄这些狡狯。你要,我给你买便是,何必作出这番馋样?” 
  “买?你可知道这鲻鱼子从何而来?若是容易得到,那就不足为奇了。” 陈祖琛登时反唇相讥。 
  周颖思奇道:“乌鲻每至初冬,必至闽海,号为信鱼。浙南、闽东渔舟四出捕鲻,得母鱼剖腹而取子。纵使捕鲻须得『跳乌』,但还不至于千金难求吧!?” 
  陈祖琛一付好为人师的样子,得意洋洋地说道:“我见那鱼子饱满,色泽金黄,迥异以前所见。便命厨子找来老渔,细细询问。方知鲻鱼南游至流求,才是取子最佳之时。为捕这肥美鲻鱼,东涌老渔每乘风出外洋,风正一夜,不正一昼夜,便到流求,趁时捕鲻。然后掉转帆面,横海而归。” 
  周颖思反应机敏,当下猜到,忙问道:“莫非硫磺就在这流求?” 
  陈祖琛大笑说道:“就你周守愚聪明。据老渔所言,一日无风,向东漂流,遇有山似鸡笼,曾见硫磺气作火光,沿山躲铄。” 
  只见周颖思闻言低头若有所思,陈祖琛不无担心地又说道:“守愚,据老渔所言,该处洋面每生陡波,颇为凶险。况且大海茫茫,哪能知道鸡笼山确在何处?而该处是否真有硫磺,犹未可知。我不过转述耳食之言,你听听便罢。前岁你海上遇险,家人焚忧五内。我实在不希望你再去冒险。若真要去寻硝磺,你还是让人家去吧!勿亲身涉险。” 
  周颖思抬起头,一语不发,似乎没有听到陈祖琛对他的殷殷劝告,只是怔怔地凝视那端坐正殿慈眉善目的通贤灵女…………………。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海商》 第二节 宝陀山
更新时间2005…11…28 18:45:00  字数:0

 第二节  宝陀山
  作者:守渔
  春夏交际的四月末,明州昌国县宝陀山一带驻泊逾百艘海船,几乎将海面遮蔽住,而船上的旗幡密布,四处锣鼓喧天,香烟缭绕。这已是稀奇。更稀奇的是,明州郡守和提举市舶司并其僚属,竟也来到这约距离大陆四十里开外的小岛,正在自唐咸通四年便已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拜佛,并与领取明州市舶公凭的华夷海商在此饮宴。原来是他们主持完今年祈风祭海仪式后,趁此风光明媚之际,偷得几许清闲。
  祈风与祭海活动首先起于民间。宋代航海与造船技术虽然较诸前代有很大的进步,但面对变幻莫测的海上自然环境,不虞之灾仍如头顶悬剑,时时威胁着讨海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们对这种无法抗拒的自然力充满恐惧与敬畏,同时也希冀能够驾驭自然的神灵来保佑海上旅行的平安。更何况,当时远洋航行,全凭信风驱动。所以祈风与祭海对于海商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神圣而重要的活动,因为它是关系到财运兴衰,以致生死攸关的大事。每当季风来临,海商将扬帆启航之际,必先举行盛大的祈风祭海仪式,乞求一帆风顺。朝廷既受市舶之利,便配合海商出航与归航,在夏冬两季由各市舶司举办祈风祭海的祭典,地方守臣亦随同参加。至于海商更不必提,毕竟这是为他们举办的活动。
  周颖思虽然前岁险些葬身鱼腹,却没有阻止周家今年再度出航日本的计划。周家两条两千斛的海舶还是来参加了这项祭典。不过祭典过后,周颖思并未如往年一般,留下来和市舶官员与其它海商饮宴酬酢,而是登时发令让周家两条两千斛海舶起碇离开宝陀山邻近海面,缓缓往甬江畔的明州港驶去。船上原本就从福州装载了陈家的红盐荔枝和漆器,现在是要到明州港去装上锦绢、蔗糖和处州瓷器,然后到市舶司缴验公凭后,便准备直接掉转船头经宝陀山直放日本长崎。这段东西相峙的航程,倘若风向对的话,四昼夜就可抵达。只是海上风云莫测,若驶上两、三倍时间方抵达的话,也不是不可能的。
  周家两房四堂兄弟现全在船上针房里。长房大郎颖思安坐当中,二房的二郎颖秀和长房的三郎颖言对向垂手端坐。只有二房的四郎颖慧颇不安分,手中不住把玩那把凿有八幡大菩萨的倭刀,时不时还半抽出鞘来,欣赏那绚烂的雪花纹。
  周颖思斜眼看了周颖慧一眼,方淡淡说道:「守朴,此刀不过『备用』而已。若你安分一点,我让守讷、守拙这次到倭国替你找把软倭刀。」周颖慧听得此言,登时眉开眼笑,赶忙跑到一旁斟满一杯甘蔗酒,双手捧给周颖思,笑着说:「大哥请用。素闻软倭刀为最精品,长七尺,出鞘地上卷之,诘屈如盘蛇,舒之则劲自若。这可是真的吗?」还不待周颖思回答,那厢周颖言便出声接话了。
  周颖言虽然字守讷,不过却名实不符,天生一张管不住自己的利嘴,最是促狭。说道:「软倭刀当然好,只不过这趟出海,好像是我和二哥去吧?咦!我怎么有点口渴呢?二哥,你渴不渴?」周颖慧哪能听不出来呢?!也不答话,就又斟满两杯酒,笑容可掬地捧至颖秀、颖言面前。颖秀不发一语,一饮而尽。颖言却非要咂咂嘴说道:“一盏甘泉换一腰软倭刀,真是划算的生意啊!不愧是贾舶人家子弟!”
  周颖思微微笑道:「既是贾舶人家,我们谈谈生意吧!」周颖思,毕竟是大哥。颖秀、颖言、颖慧听得此言,便各自敛容端坐,等待周颖思继续说下去。
  「这趟出海,以守拙为主。守讷,你要听守拙的,切勿自作主张。尤其要记住言多必失。我就怕你一时口快,泄漏压舱那些货物,惹来麻烦。」周颖思细细叮嘱着。
  原来当时市舶贸易当中最值钱的货物,除了香药宝货与锦缎瓷器外,还有一项大宋朝禁止外流却屡禁不止的东西,那就是铜钱。早在宋太祖时期就有明令,「铜钱阑出江南、塞外与南蕃诸国,差定其法。至二贯者,徒一年。五贯以上,弃市。募告者赏之。」等到庆历年间,法益严厉。「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其为从,若不及一贯,河东、河北、京西、陜西人决配广南远恶州军本城,广南、两浙、福建配陜西。」即便这市舶贸易大兴的熙宁朝,透漏铜钱仍是大罪。不过,虽然严刑峻法,却因获利丰厚达十倍 ,所以宋钱仍然透过各种途径流出中国。尤其舶商贩货海外,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最是透漏严重。大凡贸易海外的舶商都或多或少走私点铜钱,周家亦不能免。此刻两条船的舱底都放置一瓮瓮的小平钱,权充压舱货物,准备走私到倭国,牟取暴利。
  「守拙,此番前往倭国,博买倭刀、黄金、硫磺后,续航高丽,购回人参、皮货,并买铜锭,然后尽速转回明州,勿事逗留。」周颖思话语刚落,周颖言便急忙问道:“大哥,此次就只买回这些货吗?!倭刀管制甚严,硝磺产量有限,我们能买到多少?船舱必然还有余敷,难道就这样空着吗?出海一次不容易啊!况且硝磺只能卖给官家,能有多少利润?这样不划算的。还有铜锭,我们又不私自鼓铸铜钱,要那些笨重的铜锭何用呢?”
  “我正是要与官家做生意!」周颖思突然严肃起来。凝神半晌,又继续说道:「军器监博买硫磺数量愈来愈多,诸钱监需铜孔急,硫磺、铜锭必然将涨,这是明摆着的事。我要用这两船的硫磺、铜锭当成敲门砖,打通官家榷易的关节!”
  此言一出,四座俱默。素来与官府打交道是大海商的专利,一般中小海商只有被抽解的份,哪能和官府平起平坐,秤斤论两。以周家财力,讲句难听点的,根本是「难登大雅之堂」。无怪乎三人会惊讶,就连最轻狂的颖慧都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态,只是碍于兄长颜面,不敢当面反驳而已。
  周颖思知道弟弟们心有疑虑,不就解释,却端起甘蔗酒啜了一口后,反问周颖秀说:「守拙你说,当今蕃货以何者为贵?」周颖秀恭谨答道:「香药最贵,大宋、辽、夏、高丽、倭国莫不爱之。」颖言、颖慧连忙点头。周颖思再问:「然香药可谓中国一日不可无者?」周颖秀听后若有所思,沉吟不答。周颖言见周颖秀不语,便带点反诘语气问道:「虽说如此,中国亦自产硝磺、铜矿。」周颖思点头答道:「守讷所言甚是。不过,何以朝旨舶商每岁自倭国市数万斤硫磺?又何以铸铁钱而不铸铜钱?」此言既出,周颖言无辞以对,周颖慧不知所谓,只有周颖秀一副豁然开朗的样子。
  “看来颖秀明白了。”
  “硝磺为震天雷、霹雳投弹不可缺者。国家欲用兵,大张火药不可免,自给不足则需市于海外。铜钱外流,法不能禁,而官家苦钱荒已久。今反其道而行,买铜铸钱,有司必悦。不过…………”
  “不过怎样?”
  “兄长恕罪。兄长所言虽在理,却似天真。硝磺只在倭国,多为官船与豪商所垄断,非吾等所能置喙;铜价颇贱,以舟舶舱位运贱铜,未知利在何处?”
  “守拙,平素吾等自倭国返航,都用哪些压舱?”
  “镔铁、青石杂之。”
  “那高丽铜锭能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