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 >

第234节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第234节

小说: 新宋-十字(没看,但一共有3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熙河一带的宋军,有没有动静?”李清忽然想起一事,不由问道。 
  “没有报告。” 
  “让探子继续盯紧了。”李清放下心来,如果宋军的目的是天都山,那么熙河一带的宋军,不可能不来夹攻。“取地图来。” 
  “是。”有人取来一幅绘制粗陋的地图,铺在帅案上。 
  李清紧锁着眉毛,目光在地图上上下移动。 
  “将军!”说话的人是左侍禁野乌玛,素以骁勇闻名军中。 
  “嗯?”李清只应了一声,目光却依然死死的盯着地图。 
  “末将以为,不必管宋人想做什么,要么就是先发制人,现在就点兵去打熙宁寨;要么就后发制人,宋军到哪里,我们就打哪里。” 
  “我军现有多少人马?”李清微抬起眼,看了一眼野乌玛,淡淡的问道,然后再次将注意力转到地图之上。 
  “天都山驻军与各寨人马加起来,计一万马军,八千步军。” 
  “那你可知宋军有多少人马?” 
  “这……”野乌玛讷讷的答不出来。 
  “速速派人通知国相,请他来天都山点兵。”李清终于再次抬起头来,并顺手卷起地图,冷冷道:“宋军此次聚兵,其志非小。” 
  “是!”野乌玛等人虽然心中不信,却是丝毫不敢怠慢了李清的军令。 
  李清的军法之严,但凡在他帐中的将领军士,无一不知绝非虚言,也绝无人敢加以怠慢。是以立时就有人星夜下山,向梁乙埋报告去了。 
  然而一切似乎都有点晚了。 
  熙宁十年三月三十日。也就是石越离开熙宁寨两天之后,大宋侍卫步军司下辖的振武军第一军、神锐军第二军近三万禁军,外加渭州、镇戎军的两万余蕃军,还有未受整编的禁军约四十个指挥约两万人,以及八千弓箭手,五万厢军、乡兵,三万役夫工匠,共计约十六万人马突然大举出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掉了沿途西夏的几个小寨。顿时,西夏石门峡、没烟峡守军都燃起了狼烟,报急的信使紧急出动,向天都山驰去。 
  然而,在距石门峡以东、没烟峡以南各约十八里的石门水南岸,蔚茹河(葫芦河川)以西,距镇戎军约八十里的所在,宋军却突然停了下来。没等到石门峡与没烟峡的西夏守军松一口气,探子的报告,让他们又开始如坐针毡! 
  宋军竟然在那里开始扎寨筑城! 
  此城一旦建成,就与西夏控制的两大关隘石门峡、没烟峡正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区十八里的距离,意味着宋军可以随时来问候两关的西夏守军,而西夏军想要进入渭州的土地,就断不能视此城于不顾,否则不仅会后院起火,而且连回家的路都会被人掐断! 
  石门峡与没烟峡的西夏守将,哪怕用脚趾想,也知道这个地方筑城,是己方绝对不能允许的。 
  但是两关现在仅有区区各三千的守军,宋军不来攻击自己,已经是谢天谢地,若要他们主动出击,这必败的一阵也是他们决不敢承担的。所以,虽然心知肚明其中的厉害,但西夏守军却只能眼睁睁地隔着石门水远远望着宋军——在那个要害之地,迅速的立起几座大营寨,并开始挖河筑墙。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节下
更新时间2006…3…16 15:16:00  字数:0

 很快,两天时间便过去了。 
  每天,高遵裕都要巡视几遍营地。甲仗鲜明、军容整肃的部队,互为犄角的东西两大战营,会让他稍稍觉得安慰;但是匆匆忙忙用柴营法扎就的营寨,却又让他放心不下。幸好,与西夏军队中间还隔了一条河! 
  修筑这座被石越称为“平夏城”的城堡,其实并非高遵裕所愿意。但是石越既然以陕西路安抚使之身份做下了决定,就容不得他反对。他只能暗中上书枢密院,委婉的说明情况,并且托人告诉高太后,以备将来自己不被当成替罪羊;但表面上却不能不配合着石越,亲自率兵来此。因为他是渭州经略使,是唯一有资格来统领这十几万大军的人。同时高遵裕也认为,与其让石越这个文官来统兵,败坏国事,还不如自己来比较好。就算有事,也断不至于全军覆没。毕竟,如果让他石越升帐,只怕除了少数几个将领,绝大部分的将领可能根本就不会去理会他。 
  这几日,他都断然拒绝了刘昌祚进攻石门、没烟二峡的建议,他很明白,自己统率号称的十六万人马中,其中有八万是用来筑城的,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七万八千人。 
  因此,高遵裕亲率本部神锐军第二军等部队驻守西大营;而昭武校尉、振武军第一军都指挥使种谊则统领振武军第一军、二十个指挥的未整编禁军与八千弓箭手驻扎在两三里外的东大营。高遵裕并不想做任何无谓的牺牲。他知道西夏人的进攻,是迟早的事情。因此,抓紧时间修好城堡,才是关键。 
  谨慎的高遵裕把斥侯放得远远的,几乎直达石门、没烟二峡的关寨之外。然而让他疑惑的是:无论是石门峡还是没烟峡,西夏的守军们除了明显的加强戒备之外,却并没有别的动静。 
  “他们怎么可能反应这么慢?”高遵裕虽然觉得西夏人的反应不寻常,但是他却不愿这种疑惑表露出来,以免扰乱军心。 
  “高帅!”翊麾校尉顾灵甫身着一件青黑色的瘊子甲,略显笨拙的走了过来。他的甲上套了一件深绿色背心,背心绣着长箭射日图——这个图案代表着神锐军。顾灵甫身着的瘊子甲,原本是羌人所造,这种甲用冷锻法加工而成,柔薄坚韧,光亮见发,五十步以外,强弩不能透甲。因为甲片冷锻到原来厚度的三分之一后,在末端会留下筷子大小的一块不锻,隐约如皮肤上的瘊子,故称“瘊子甲”。兵器研究院仿制成功之后,振武军什将(锐士)以上,都装备了这种铠甲;而神锐军因为是轻装步兵,则只有陪戎副尉以上的军官,才会配备瘊子甲。 
  “何事?”看到来人是顾灵甫,高遵裕的脸色便已经微微的沉了下来。顾灵甫身为神锐军第二军第三营的副都指挥使,负责西大营东门的防卫,在这样的时刻,怎么会跑到西门来? 
  顾灵甫却是面有喜色,禀道:“禀高帅,神卫营第四营即将到熙宁寨……” 
  高遵裕不待他说完,便不耐烦的喝道:“到熙宁寨又如何?用得着你亲来大呼小叫?” 
  “是。”顾灵甫被高遵裕没来由地一喝,顿时不敢说话,犹豫了好半晌,才放低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熙宁寨寨主李贵派人禀报,说道是神四营带来的各种火器与器械,数以千计。负责保护的军队却不过两个指挥,要请高帅发兵接应。” 
  “夏元畿没兵么?”高遵裕怒道,“他既知事关重大,怎么又不发兵护送?” 
  顾灵甫低着头不敢应声,石越在的时候,夏元畿自然积极配合,但是石越一走,夏元畿就开始“兵力不足”了。只是这样的事,不但他心里清楚,高遵裕也清楚,但以他的身份。如何敢直说出来? 
  “你叫人去告诉夏元畿,他的补给若有半点差池,就让他等着听参!”高遵裕厉声道。 
  顾灵甫不敢做声,只是求助似的望着高遵裕身后的一个道士。顾灵甫跟随高遵裕多年,知道这个叫“月明真人”的道士虽然只是偶尔出现,但是在高遵裕面前说话却颇有份量。 
  但月明却看都没有看一眼顾灵甫,只是向高遵裕淡淡说道:“高帅,将帅不和,是兵家之忌。火器威力无比,是攻守利器,万一有失,则大事去矣。眼下还是让包顺去接应一下为好。” 
  高遵裕听到月明的话,果然火气略平,问道:“是谁护送神四营?” 
  “李贵的报告说,是郡马狄咏亲自护送。” 
  “狄咏?!”高遵裕身子微微震动了一下,他没注意到,月明的脸色也略略变了一下。“他不是在汴京做御前侍卫吗?” 
  “末将亦不知端详。” 
  “难道皇上想提拔他,让他来挣边功?”高遵裕在心里沉吟着,须臾便做了决定:“包顺何在?!” 
  “末将在。”仅着半身甲的包顺从高遵裕身后闪出,欠身应道。 
  “你速点三千蕃骑,前去接应神卫军第四营。若有差失,带你的人头回来见本帅!” 
  “是。” 
  不多时,宋军西大营东门大开,三千蕃骑,向着熙宁寨方向驰去。 
  包顺的蕃骑离开不到两刻钟,宋军西大营的西面与南面,探马们同时拼命挥舞着红、白两面大幡,高喊着:“贼军来袭!”驱马飞快的向营寨驰来。按大宋的军令,探马手中的红幡,代表着骑军,白幡代表着步军,大声喊叫,则代表着敌人的数量超过一百人。同时挥动两面大幡且大声喊叫,意味着西夏人马步军大举来袭! 
  立时,营寨中央的高台上,一面白色牙旗与一面红色牙旗高高举起,鼓角齐鸣。负责修筑的兵士与役夫工匠们立刻停止工作,避入后营之中,厢军与乡兵操起诸葛弩与弓箭,以防万一。而东西战营的士兵们,则紧闭寨门,枪盾居前,弓弩在后,进入战备状态。白色牙旗与红色牙旗的升起,是告诉全营将士,敌人来自北方与南方! 
  战争,终于开始了。 
  高遵裕亲自登上营中最高的箭楼,眺望西面与南面的敌情。此时,佑大的西大营中,除了绞动弩车的声音外,显得无比的肃静。敌军尚在数里以外,远处的小山遮住了敌军的身影,只有高高扬起的灰尘,证实着西夏人确实大举来袭。 
  “高帅!” 
  高遵裕甚至不用回头,便知道说话的人,肯定是刘昌祚。“嗯?”他用鼻孔回应了一下。 
  “高帅!末将以为,西兵不足畏。何必结寨自保,徒示人以弱?” 
  “你又知道敌人的虚实?” 
  “高帅请看,南面之敌,尘高而锐,必是以马军为主;西面之敌,尘卑而广,必是以步军为主。高帅若能许末将出战,以第一营骑军为前锋,以蕃骑为策应,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西面之敌,末将以为,必可使西人胆裂!” 
  高遵裕冷冷地看了刘昌祚一眼,道:“刘将军听说过西夏人纯以步兵应战的吗?” 
  “纵是马军,亦不足惧。”刘昌祚与西夏人交过几次手,都是大占便宜,因此对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怎么看好。 
  “不必多言!本帅自有计较。”高遵裕别过脸去,不再搭理刘昌祚。 
  “是。”刘昌祚不甘心的闭上了嘴巴,目光却紧紧盯着远处的西方。 
  没过多久,南方的西夏军率先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果然是骑军!但是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的是,这支骑军的前列约三千余骑,个个身披重甲,杀气腾腾,赫然是西夏最精锐的铁林军!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刘昌祚不屑的哼了一声,却发现箭楼上许多将领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平夏铁鹞子们在距离石门水约一千步左右的地方就停了下来,“负担”们下了骆驼,协助铁鹞子们下马,倚马肃立。西夏军也在观察宋军。 
  “我军若不出击,铁鹞子纵然强悍,也不敢进攻我军大营!彼辈若敢渡河,我军当半渡而击之。”高遵裕略带得意的笑道。 
  刘昌祚心里暗暗叹气:“若不能赶跑西兵,我军又如何筑城?这么一条小水沟,如何拦得住西夏人?”但这番话,他却是无论如何,不敢说出口的。 
  仅仅过了一刻钟左右,西面没烟峡方面的敌军也终于出现在众人面前。高遵裕有意无意的看了刘昌祚一眼,刘昌祚顿时一阵脸红——西边的夏军,多达数万,虽然表面上看来是马步混编,但是刘昌祚却不可能不知道,来的实际上还是马军。因为西夏军的兵制,普通的一名马军,要配备两名步行的“负担”和一匹骆驼。 
  西大营中。神锐军第二军第一营驻地。 
  “来了多少西贼?”文焕一出现在众人面前,第五忠立时凑上去问道。 
  文焕笑嘻嘻地摇了摇头,道:“来多少杀多少,管那么多做什么?高帅已经答应,让我和你们一道打仗。这次要能挑上铁鹞子,就算是不虚此行了。” 
  “铁鹞子出动了?!”“铁鹞子”三个字,实在有太大的魅力,连一直在整理弓箭的高伦也凑了上来,吴安国更是不动声色的扬了扬眉毛。 
  “是啊。”文焕满不在乎的笑道:“在讲武学堂与骁胜军的时候,老是听说正在整编的捧日军,是比铁鹞子更强悍的骑军,说得好象很厉害的样子。我早就想领教领教了。” 
  “我们第一营不到两千人马,那些蕃军虽然弓马娴熟,但是又不太守纪律,不知道配合作战会怎么样?”高伦可没有文焕那么乐观,他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