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地产江湖 >

第16节

地产江湖-第16节

小说: 地产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财务管理。顺驰号称“七个锅盖盖十口锅”,号称最周密的现金流管理,号称有专门的IT团队管理全国各公司现金的流进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顺驰的财务制度是完善的。在土地出让款压得顺驰透不过气的时候,在公司绷紧资金链的时候,有一些资金流向了管理之外。比如顺驰再报销制度上管理并不严密,有消息说顺驰某公司的一部门经理,每月报销餐费就能报出十几万资金,单一用餐发票金额能高达二万元。
  财务管理制度的混乱确实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人的牟利温床,相比于万科、万通、富力等公司,顺驰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有待完善的。在万通一千元以上的餐票在报销时需要有公司证人签字;在富力员工的电话费开支都是有严格限制的。这些细碎的财务规定有时确实会影响效率,但切实保证了公司财务的严密。
  有意见说,老孙对公司管理混乱的状况非常清楚,但老孙的理念是,一个公司不可能没问题,但要看什么是主流,只要在发展中、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但从实际情况看,人员混乱、财务混乱,这样的公司不遇到困难时,或者还能维持样子运转,一遇到困难,内部不堪压力。比如,总部需要从分公司调钱,分公司帐上明明有钱,但刚好财务把公款挪去给自己申购新股了,反正也乏人监管、人员变动快,一礼拜后,钱才到总部帐上,那总部还怎么混?这个例子假设的情节是非常轻微的,只是耽误资金划转的一周时间而已,顺驰内部拿回扣、乱报销的情况后期很是不少啊。
  第三,从资金上看,顺驰地拿的太多了,钱花的太快了,购地狂不是那样好当的。上市未果、私募失败,让资金链只出不进,不出问题才怪。但这个资金问题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
  在顺驰内部一直有句话“顺驰是用来拉车的,融创是用来赚钱的,顺驰不动产是养大以后用来卖的”。在2003年时,孙宏斌就把旗下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分在了顺驰和融创这两个公司内,好的地段、好的人员都分配到了融创。相比而言,在顺驰的运作上更为激进、更为偏执,拿地节奏更为紧密,而融创则稳健得多。孙宏斌对此的解释是,顺驰不动产承载的是中介业务,以后是计划方在美国上市的,融创是想放在国内上市的,顺驰是想放在香港上市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但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融创并没有在国内上市。在2005年,顺驰资金链最为困难的时候,融创资金链也比较紧,但融创转让了几块土地,获得几亿资金,保证融创渡过了难关。而在同一时间段内,顺驰也出现了资金紧张的现象,顺驰的管理层并没有效仿融创的做法,没有通过转让土地的方式换取资金链的安全,而是继续在风险中前行、再赌赴港上市成功、再赌摩根斯坦利必然能将顺驰带入资本的乐园。
  从阴谋论的角度事后分析,在2003年之时,融创和顺驰并立之时,顺驰的命运或许在此时就已经被注定了。赌赢了,顺驰成为业内的顶级企业;赌输了,老孙手中还有融创和顺驰不动产。进退取舍早有安排。
  孙宏斌已经不是1994年把全部身家性命绑在一起陪着青瓜蛋子一起玩的孙宏斌了。让我们假想一下,如果顺驰和融创不分立的话,老孙还会让顺驰如此狂飙吗、在顺驰资金链紧绷时还会采取较为冒险的做法吗?顺驰赌的是顺驰的全部,但不是孙宏斌的全部。完全从生意场的角度来看,以顺驰为筹码、几百万土地储备为筹码、数十亿资产为筹码,也是大手笔了,赌赢了天下第一,赌输了早有退路,这种的赌注,换你的话,你下不下场子?呵呵。
  最后和有意向的读者一起做道思考题。
  分析总归是分析,多是从结果倒推原因,以成败论输赢。顺驰最后被出让了,所以管理、文化、资金上的问题都成了问题;如果顺驰没有出让,而是顺利上市融资成功了,哪又该是什么光景?呵呵。老孙所说的靠发展解决问题,到底有道理还是没道理呢?战略的准确性能掩盖战术的执行不力吗?呵呵。
  顺驰现象的巨大冲击
  顺驰现象对业界的冲击是巨大的,在顺驰狂飙之前,所有的地产公司都知道房地产行业会发生并购,发生整合,大家会发生激烈的竞争,但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一天,没有人想到它会来得这样早,直到顺驰出现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危机真的来了。
  在顺驰冲击波发起之后,万科三四年内先后发动了业内最大的并购——并购南都置业,先是在2005年3月3日和2006年8月3日,两次与中桥、上海南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南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系列协议,分别以总额人民币18。58亿元和17。66亿元,收购了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南都置地有限公司、镇江润桥置业有限公司、镇江润中置业有限公司、苏州南都建屋有限公司的股权。到2007年3月21日万科又以3。93亿元受让上海中桥基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剩余20%的浙江万科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及与之相对应的股东权益。收购完成后,万科A将拥有浙江南都100%的股权。至此,万科并购南都置业的大戏已至尾声,整个收购过程共持续2年,收购总金额高达40多亿元,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之最。
  随后万科又并购了北京朝阳开发、上海汉杰,并购了上海恒大地产的一些项目……并购规模、并购速度、并购频率远胜往昔,不能不说是顺驰的出现刺激了这种并购的加速,使顺驰让万科意识到只有加速的奔跑才更能坐稳第一的宝座。
  从2007年初到年尾,房地产行业并购之声一直不绝于耳,上海复地入股证大房产、远洋地产收购青岛颐中地产……并购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曾经在京公布《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显示,上半年中国市场并购交易火爆,比去年同期增加134起,达到808起。
  所有行业中,房地产行业成并购焦点,除并购交易数和交易金额两者增幅均列各行业第一外,并购交易数居各行业第二仅次于制造业行业,并购金额居行业第三,次于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各路资金却争相涌入房地产行业,并购金额从去年同期11亿美元猛增到33亿美元,并购数由41起暴增到74起,成各行业并购增幅第一。
  从某种角度看,如果没有顺驰的狂飙,业界的大并购时代可能来的未必有这样快。
  在顺驰冲击波发起之前,一些等地产大腕在行动上更看重于一城市、一项目的得失,而缺乏从行业的、从全国的角度进行操作的眼光和战略。最为明显的一例就是2004到2005年度潘石屹在土地储备上的极度保守。顺驰的狂飙以及最后地价的飞涨,肯定让这些地产大腕感受到了战略落差带来的恶果。
  在顺驰大量拿地的同时,也有企业采取了同样的做法,那就是碧桂园。业界有人评论碧桂园就是成功了的顺驰,当年这种激进拿地的策略,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成功的话,确实是能够带来丰厚利益的。
  顺驰的失败还是给孙宏斌本人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顺驰的后期,有市场人士曾对笔者表示,只要是孙宏斌的公司我都不会再跟他打交道了,因为在和顺驰做生意的时候,他经常拖欠给我的款项,这让我对孙宏斌的信用已经彻底失望。
  但整体来看,从1994年再度创业以来,到2006年出让顺驰,靠出让顺驰股权,获利十多亿元,目前孙宏斌还是融创、顺驰不动产的当家人,这种投资回报,用十二年时间来创造,也算是相当牛的商业成绩了。
  就算遭遇了顺驰失意,老孙还有钱、还有融创,比巨人史玉柱最窘迫的时候强多了,巨人还能卷土重来、再度辉煌,才40多岁的老孙,未必不能风云再起啊。
  最近已经传出消息,老孙正在筹划融创赴香港上市事宜,据云融创2006年全年销售已经达到了40亿元。
  对一些顺驰的员工来说,很多人回忆的时候还是很动情的,有几个员工曾对笔者说:老孙还是非常好的领导者,公司遇到困难时,拖欠了不少工资,等到公司出让后,老孙还是把这些工资都补齐了,补的还比较多,这一点让他们很感动。
  还有的员工曾说过:顺驰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在岗位上确实是体会了很多,顺驰是一家非常与众不同的公司,尽管以后再去的公司薪水会更好、待遇会更好,但不可能再有那样的青春、激情和感触了。
  ……
  顺驰啊顺驰……
  结语
  对大多数人来言,刚出生时都是平淡无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平等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过要去超越平凡的生活,用权力、用美色、用音乐、用计谋、用智慧……法门三千,皆为超越,同样的目的,但真能成功地寥寥无几。对大多数人来说,想超越平凡的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积累财富。所以古往今来、东西南北的人们都会做发财的美梦。阿里巴巴对石头说“芝麻开门”,于是满是财富;穷家子找到了聚宝盆,从此衣食无忧……这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魔咒、这样的宝物,能让人富贵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真有聚宝盆的存在,那世界上已经到处都是金元宝了,那导致的结果就是黄金数量太多、供应太旺,于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大家只好重新寻找新的“一般等价物”来充当货币……
  呵呵,神话、童话总是美好的。但它都蕴含了一个道理,总有一种事务它是和财富相关的,如果你具有了它,财富自然就来,财富的魔咒啊。
  本书所探讨的这些地产大腕都拥有超乎平常人的财富额,当然有人可能会向这些房地产大腕投以道德的审判,或是泼出以道德为名的污水。房地产大腕是当今最受诅咒、最遭唾骂的人群,近几年快成了黑心、腐败、贪婪、欺诈的代名词,社会形象非常不佳。在《疯狂的石头》、《大电影》里,在《奋斗》这些火爆的影视作品里动不动就被拿出来作批评的对象不错,这个行当确实有很多烂污,但是……
  但非常、非常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也是社会上赚钱最多的一群人。这些房地产大腕现在拥有非常多的金钱,但从金钱的角度看,他们已经超越了平凡的生活。
  走近来看,这是一群非常复杂的人,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他们中或许有人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一群极其精明狡猾的鳄鱼;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们是那样的复杂,复杂地透露出些许的魅力。
  我是个贪财好色的人,所以对财富的形成、流动、消散充满了强烈的好奇,深深的沉迷于探究财富的规律,所以我的目光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吸引。这样多的财富跟随、汇集到了他们那里,或许他们身上真的有财富的魔咒?
  社会大潮?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人的成功呢?有人会说是这些人刚好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大好时机。
  2007年12月某一天,和五六朋友,在百怡咖啡,和冯仑喝下午茶,阳光不错。
  冯仑以前长发飘逸,近几年发型改寸头了,白发渐增,黑边方框眼睛,一笑,眼角浮出些鱼尾纹,毕竟五十多了,不笑不说话,笑时,眼睛在镜片后闪着光,望着同桌众人。
  听冯仑说:十几年前一场变动,让我走进商海;
  听冯仑说:当年在内蒙、东北等地,惶惶不可终日;
  听冯仑说:当年在海南,万通六兄弟相逢相遇;
  听冯仑说:一开始在牟其中那里做事,老牟的思想都是在万县的时候形成的,这决定了他以后的成败……
  江南、塞北、理论的、实际的、当下的、过往的……飘忽岁月。
  中间,冯总接电话,电话那边是万通员工告之他,万通刚在杭州成功拿到块地。
  冯仑接完电话,高兴的解释:本来我是要去现场的,但最后没去,怕我去了反而出价更高,这块地,我们公司盯了四年啊,处理方方面面。
  又聊往事,一会,冯总又拿出电话,问:其他拍地的竞争对手怎么样?恩,安抚,安抚。
  然后,又听冯仑说:当年上学的时候,我是同学里最小的,现在其他同学都要退休了,老对我说房价太贵;
  听冯仑说:我的新书很快就上市了,是我对民营经济的反思;
  听冯仑说:在生意场上,女人起润滑作用……
  听冯仑说:一开始不适应啊,怎么就摸到小姐的手了呢,这都是坏人才这样做啊,怎么自己就成了坏人了……
  听冯仑说:鲁迅当年那叫包二奶……
  听冯仑说:有人披露,孙中山挪用……
  冯仑当年也是“佳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