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哲学名著蚜 >

第84节

中国哲学名著蚜-第84节

小说: 中国哲学名著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 此 段 选 文 中 , 最 有 哲 学 意 义 的 内 容 是 神 秀 和 惠 能 作 的 
两 首 偈 和 后 文 的 “ 风 幡 之 喻 ” , 即 “ 风 动 ” 、 “ 幡 动 ” 、 “ 心 动 ” 
之 说 。                                                                 
      神 秀 所 作 的 偈 , 是 用 文 学 比 喻 的 语 言 说 明 佛 教 的 宗 教 修 
养 , 要 随 时 随 地 用 功 夫 , 要 像 爱 护 菩 提 树 、 明 镜 台 那 样 , 不 
要 使 它 沾 染 上 一 点 非 宗 教 的 世 俗 杂 念 。 这 是 一 种 逐 渐 修 行 的 
佛 教 学 说 。 但 是 , 这 一 学 说 还 没 有 完 全 否 定 客 观 事 物 的 存 在 。 
这 里 讲 的 “ 身 是 菩 提 树 ” 、 “ 心 如 明 镜 台 ” , 尽 管 是 比 喻 , 但 说 
明 神 秀 承 认 了 “ 身 ” 、 “ 心 ” 、 “ 菩 提 树 ” 、 “ 明 镜 台 ” 的 存 在 , 是 
在 “ 不 离 ” 外 界 的 情 况 下 , 再 来 比 喻 身 心 修 养 , 要 求 排 除 妄 
念 , 保 持 内 心 清 净 。 实 际 上 , 他 讲 “ 时 时 勤 拂 拭 ” , 就 是 已 经 
产 生 了 妄 念 , 已 经 有 所 执 著 了 , 所 以 说 这 是 “ 不 识 本 心 ” 的 
说 法 。 他 追 求 “ 清 净 本 性 ” , 但 是 还 没 有 把 外 界 一 切 事 物 以 至 
身 心 都 看 成 是 人 所 本 具 的 佛 性 所 幻 化 的 , 就 是 空 的 不 彻 底 。 因 
此 弘 忍 评 论 他 的 偈 “ 未 见 本 性 , 只 到 门 外 , 未 入 门 内 ” 。 惠 能 
也 认 为 此 偈 “ 未 见 本 性 ” , 自 作 一 偈 彻 底 否 定 了 神 秀 所 作 的 偈 。 



… 353

   3 4 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惠 能 在 偈 中 讲 “ 菩 提 本 无 树 , 明 镜 亦 非 台 ; 本 来 无 一 
 物 ” , 是 对 物 质 世 界 的 彻 底 否 定 。 作 为 一 个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者 , 
 他 把 “ 心 ” 或 “ 本 心 ” 、 “ 自 性 ” 说 成 是 世 界 本 原 , 认 为 “ 自 
 性 能 生 万 法 ” 。 本 心 和 本 性 、 自 性 、 佛 性 是 同 一 概 念 , 它 们 又 
 等 于 “ 空 ” 。 心 空 一 切 空 , 当 然 “ 菩 提 ” 、 “ 明 镜 ” 也 就 是 “ 无 
 树 ” 、 “ 非 台 ” , 本 来 就 是 空 “ 无 一 物 ” 的 。 
       神 秀 也 讲 空 , 但 他 还 没 有 把 佛 性 本 身 也 看 成 是 空 的 。 惠 
 能 把 佛 性 也 看 成 是 空 的 , 这 比 神 秀 空 得 更 彻 底 。 惠 能 所 谓 的 
“ 自 性 真 空 ” , 是 说 心 处 于 一 种 “ 虚 空 ” 的 境 地 , 这 种 “ 空 ” , 
 不 是 空 心 静 坐 , 念 念 思 空 , 而 是 心 中 不 存 在 任 何 观 念 、 甚 至 
 连 “ 空 ” 的 观 念 , 成 佛 的 念 头 都 不 应 该 有 。 他 认 为 意 念 不 定 
 住 在 任 何 一 点 上 , 这 种 精 神 状 态 就 是 “ 佛 ” 的 境 地 , 也 是 人 
 的 本 性 。 “ 本 性 是 佛 ” 是 他 教 义 的 理 论 基 础 。 他 在 向 弘 忍 谈 自 
 己 体 会 时 , 强 调 “ 自 性 本 自 清 净 ” , “ 自 性 本 不 生 灭 ” , “ 自 性 
 本 无 动 摇 ” , “ 自 性 本 自 具 足 ” , 认 为 人 人 本 来 具 备 已 经 觉 悟 了 
 的 主 观 信 念 , 这 种 信 念 不 像 外 界 的 树 或 明 镜 , 需 要 时 时 拂 拭 
 它 。 惠 能 讲 的 “ 无 树 ” 、 “ 非 台 ” , 就 是 “ 本 自 清 净 ” 、 “ 本 无 一 
 物 ” , 是 对 自 性 的 觉 悟 , 也 就 是 所 谓 “ 顿 悟 ” 。 这 是 对 神 秀 
“ 渐 修 ” 成 佛 方 法 的 否 定 , 是 最 方 便 、 最 简 易 的 快 速 成 佛 法 门 。 
 这 一 法 门 正 符 合 弘 忍 的 要 求 。 弘 忍 认 为 断 绝 一 切 虚 妄 之 念 , 就 
 可 以 达 到 真 如 境 界 , 即 所 谓 “ 如 如 之 心 即 是 真 实 ” 。 由 此 看 来 , 
 弘 忍 是 重 顿 悟 而 不 重 渐 悟 的 , 所 以 他 把 法 衣 传 给 惠 能 , 而 不 
 传 给 神 秀 。                
       惠 能 的 顿 悟 成 佛 从 形 式 上 摆 脱 了 一 切 烦 琐 的 宗 教 仪 式 和 
 坐 禅 功 夫 , 但 实 质 上 对 宗 教 唯 心 主 义 世 界 观 的 宣 传 更 加 强 了 。 



… 35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3 4 5 
因 为 惠 能 主 张 顿 悟 的 理 论 根 据 是 “ 万 法 唯 心 ” , 心 即 性 即 觉 即 
佛 。 心 觉 就 无 须 坐 禅 。 从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的 立 场 来 看 他 的 造 诣 
是 相 当 高 的 , 立 场 是 十 分 坚 定 的 , 这 从 “ 风 幡 之 喻 ” 的 故 事 
就 可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说 明 。 惠 能 认 为 , 不 是 风 动 , 也 不 是 幡 动 , 
而 是 你 们 的 心 在 动 。 在 他 看 来 , 一 切 运 动 变 化 都 是 由 人 的 主 
观 意 识 决 定 的 , 这 就 根 本 否 定 了 外 物 的 存 在 及 其 运 动 变 化 。 
      惠 能 否 定 外 物 的 目 的 , 是 叫 人 们 忘 掉 一 切 , 忘 掉 过 去 , 也 
忘 掉 现 在 , 完 全 放 弃 对 现 实 社 会 的 斗 争 , 这 就 把 禅 学 引 向 世 
俗 化 而 为 巩 固 封 建 统 治 服 务 。                                   



… 355

   3 4 6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韩 愈 : 原 道 
A 作 者 及 作 品 简 介 B       
     《 原 道 》 作 者 韩 愈 ( 7 6 8 — 8 2 4 ) , 字 退 之 , 河 南 省 河 阳 
( 今 孟 县 西 ) 人 。 其 先 世 曾 居 昌 黎 , 故 自 称 郡 望 昌 黎 人 , 世 称 
韩 昌 黎 。 他 是 唐 代 杰 出 的 文 学 家 , 古 文 运 动 的 倡 导 者 之 一 , 旧 
时 列 为 “ 唐 宋 八 大 家 ” 之 首 , 也 是 著 名 的 哲 学 家 。 
       韩 愈 出 身 庶 族 地 主 家 庭 , 3 岁 时 父 母 双 亡 , 由 兄 嫂 郑 氏 抚 
养 成 人 , 生 活 贫 寒 , 自 称 “ 布 衣 之 士 ” 。 他 自 幼 刻 苦 好 学 , 博 
览 六 经 百 家 , 崇 尚 儒 术 , 笃 信 孔 孟 。 他 为 人 清 正 廉 洁 , 是 一 
个 富 有 正 义 感 的 知 识 分 子 。 他 2 5 岁 进 士 及 第 , 3 0 岁 开 始 做 
官 , 任 监 察 御 史 。 因 上 书 直 言 , 得 罪 了 德 宗 皇 帝 , 被 贬 为 阳 
山 令 。 永 贞 元 年 ( 8 0 5 年 ) 赦 还 后 , 任 国 子 博 士 、 刑 部 侍 郎 。 
又 因 上 表 反 对 迎 佛 骨 入 宫 , 触 怒 了 宪 宗 , 被 贬 为 潮 州 刺 史 。 穆 
宗 即 位 后 、 又 任 国 子 祭 酒 , 转 任 吏 部 侍 郎 、 御 史 大 夫 。 谥 号 
文 , 世 称 韩 文 公 。        
       在 韩 愈 所 处 的 中 唐 时 期 , 均 田 制 已 破 坏 , 经 济 凋 弊 , 寺 
院 经 济 与 国 家 政 权 的 矛 盾 更 加 尖 锐 , 藩 镇 地 方 割 据 势 力 十 分 
强 大 , 国 家 已 走 向 分 崩 离 析 的 边 缘 。 在 思 想 界 , 释 、 道 蔓 延 , 
儒 家 旗 帜 不 明 , 学 说 不 彰 , 呈 现 出 一 片 混 乱 状 况 。 这 种 政 治 、 
经 济 、 思 想 形 势 , 都 从 不 同 方 面 严 重 地 削 弱 了 中 央 的 封 建 集 



… 356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3 4 7 
权 。 韩 愈 站 在 封 建 士 大 夫 的 立 场 观 察 问 题 , 看 到 的 便 是 所 谓 
世 道 衰 微 , 人 心 不 古 , 因 此 , 他 认 为 复 兴 古 道 是 救 世 良 方 。 这 
个 古 道 就 是 由 上 天 命 定 的 , 圣 君 体 现 的 , 传 之 有 统 、 不 可 更 
改 的 儒 学 。 为 此 , 他 把 倡 导 儒 家 道 统 作 为 振 兴 世 道 、 教 化 人 
心 的 根 本 。 他 有 一 种 肩 负 着 天 命 和 先 王 使 命 的 历 史 责 任 感 , 挺 
身 而 出 , 以 批 判 佛 、 道 , 振 兴 儒 学 , 重 新 确 立 和 抬 高 儒 家 在 
历 史 上 的 正 统 地 位 为 己 任 , 写 了 《 原 道 》 。 在 《 原 道 》 中 他 仿 
照 佛 教 僧 侣 传 法 世 系 的 法 统 , 第 一 次 提 出 了 儒 家 的 “ 道 统 ” 说 , 
与 佛 教 信 仰 、 老 庄 思 潮 相 抗 衡 。 这 篇 著 名 的 哲 学 论 文 是 韩 愈 
哲 学 思 想 的 总 纲 , 它 开 宋 、 明 道 学 之 先 河 , 强 烈 地 影 响 了 后 
期 封 建 社 会 地 主 阶 级 统 治 思 想 的 发 展 和 演 化 。                   
    《 原 道 》 收 于 《 韩 昌 黎 集 》 , 这 是 宋 代 廖 莹 中 辑 注 本 。 韩 
愈 文 集 有 宋 朝 《 五 百 家 注 》 本 , 此 本 也 收 有 《 原 道 》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8 6 年 出 版 了 《 韩 昌 黎 文 集 校 注 》 。 这 里 的 选 文 , 依 
据 此 书 。                                                                   
A 原 文 B                                                                     
                                                    ①                        
       博 爱 之 谓 仁 , 行 而 宜 之 之 谓 义         ; 由 是 而 之 焉 之    
       ②                                       ③                         ④ 
谓 道    , 足 乎 己 , 无 待 于 外 之 谓 德      。 仁 与 义 , 为 定 名    ; 
                       ⑤                                                  ⑥ 
道 与 德 , 为 虚 位     。 故 道 有 君 子 小 人 , 而 德 有 凶 有 吉        。 
                     ⑦                                                       
老 子 之 小 仁 义      , 非 毁 之 也 , 其 见 者 小 也 。 坐 井 而 观        
                                                                           ⑧ 
天 , 曰 天 小 者 , 非 天 小 也 ;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 孑 孑 为 义         ,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 其 所 谓 道 , 道 其 所 道 , 非 吾 所 谓 道 也 ;       
其 所 谓 德 , 德 其 所 德 , 非 吾 所 谓 德 也 。 凡 吾 所 谓 道 德          



… 357

  3 4 8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云 者 , 合 仁 与 义 言 之 也 , 天 下 之 公 言 也 ; 老 子 之 所 谓     
道 德 云 者 , 去 仁 与 义 之 言 也 , 一 人 之 私 言 也 。 周 道 衰 ,  
                                          ⑨                             
孔 子 没 , 火 于 秦 , 黄 老 于 汉         , 佛 于 晋 、 魏 、 梁 、 隋 
                                                                    D C  
之 间 , 其 言 道 德 仁 义 者 , 不 入 于 杨 , 则 入 于 墨             : 不 
                                                        E C              
入 于 老 , 则 入 于 佛 。 入 于 彼 , 必 出 于 此          。 入 者 主 之 , 
                                               F C                       
出 者 奴 之 ; 入 者 附 之 , 出 者 汘 之          。 噫 ! 后 之 人 其 欲 
闻 仁 义 道 德 之 说 , 孰 从 而 听 之 ? 老 者 曰 : 孔 子 , 吾 师     
              G C                                               H C      
之 弟 子 也 。    佛 者 曰 : 孔 子 , 吾 师 之 弟 子 也 。         为 孔 子 
者 , 习 闻 其 说 , 乐 其 诞 而 自 小 也 , 亦 曰 : 吾 师 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