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65节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65节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明时,礼乐都照宋制。元昊对野利仁荣说:“本族风俗,以忠实力先,战斗为事。唐宋的缛(音褥rù)节繁音,我很不喜欢。”元吴下令废除宋朝的五音,改为一音。
  建蕃学——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荣主持建立“蕃学”(党项学)。用西夏文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书,选拔党项和汉族官僚子弟入学学习。学成之后,出题试问。学习精良,书写端正者,酌量授给官职。著学的建立实际上是仿照宋朝的科举授官制,并借以推动夏国文化的发展。元吴反对儒学而又译读《孝经》,显然是为了适应氏族部落制的传统习俗的缘故。
  夏景宗元昊采取一系列的建置,完成了建立西夏国家的巨大事业。这是党项族历史发展中的一大事件,也是中华各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夏国的出现,对我国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夏国家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但正如一切新事物的产生总是要伴随着同旧事物的斗争一样,元昊建国前,也遭到了党项族守旧贵族的反抗。一○三四年,元昊母卫慕氏的族人、贵族山喜企图发动叛乱,谋杀元昊。元昊发觉了山喜的阴谋,把山喜全族处死,并毅然杀死母卫慕后,胜利地击败了贵族的反抗。 
二、对宋、辽的战争
  新建的夏国,处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这又不能不和宋、辽发生冲突。夏景宗元昊经过了同宋、辽的激烈战斗,才使夏国的统治巩固起来。
夏、宋之战 一○三八年十月,元吴建国称帝,宋朝大为震惊。这年十二月,宋仁宗命知永兴军夏竦(音耸sǒng)兼泾原、秦凤路安抚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路安抚使,准备出兵夏州。次年(天授礼法延祚二年)正月,夏景宗向宋朝进表,说明已建国号,称帝改元。但元昊名义上仍向宋称臣,请求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宋朝君臣议论不决。六月问,终于下诏削去元昊的官爵,并在边地揭榜,募人擒捕元昊。又派庞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协同夏竦、范雍备战。十一月,夏军侵宋保安军,被宋部将狄青战败,损失帐二千余。一○四○年初,元昊侵宋延州,范雍惊惧不敢战。元昊派牙校诈降,范雍不再戒备。夏兵乘势攻保安军,袭击金明寨,生擒宋都监李士彬,乘胜取延州。范雍召部将刘平、石元孙来援。元吴伏兵三川口,生俘刘、石二将,进而攻破来塞门寨、安远寨,获得大胜利。
  宋朝兵败,贬范雍,任命韩琦、范仲淹经略陕西。九月,夏兵侵三川寨,宋兵又败。天授礼法延祚四年(一○四一年)正月,元吴向渭州进军。韩琦命任福领兵出击。两军战于好水川,宋兵大败,任福战死。夏兵再次获得胜利。
  一○四二年闰九月,西夏兵再次出击。宋将葛怀敏屯驻定川寨,夏兵在夜间围城放火,宋将葛怀敏等十四名将官战死。夏军俘掳宋降兵九千四百亲人,获战马六百余匹,乘胜直抵渭州,俘掠大批居民而回。
  夏军连续获胜,腐朽的宋朝连遭惨败后,不得不妥协求苟安。复、宋往来交涉。一○四四年十二月定议,宋朝接受元昊建国时提出的条件,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仍保持名义上称臣。宋每年,‘赐”给夏国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在各节日和元昊生日共赐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帛、衣著等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宋、夏恢复往来贸易。夏国经过连年的激战,终于获得宋朝的承认。
夏、辽之战 元昊即位前,辽兴宗以兴平公主嫁元昊。元昊与契丹兴平公主不睦。一○三八年,契丹公主死。辽兴宗曾遣使诘问。西夏与辽,以大河相隔,无城堡可守。交界处的党项部落原来处于辽朝统治之下,西夏建国后,多叛辽附夏。一○四四年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十万向西复进攻。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东京留守萧孝友分三路渡河,战于贺兰山北。夏兵败退,拒守贺兰山。元昊向辽上表谢罪。辽将萧惠等以为大兵已集,应该乘胜进击。元昊突围反攻,大败辽兵。俘掳辽将萧胡睹等数十人。辽兴宗败回,与夏谈和。辽朝放回扣留的西夏使臣,元昊放回萧胡睹。西夏在建国前即依附辽朝以抗宋。元昊战胜辽兴宗,显示夏国有足够的力量抗辽自立。由此形成夏与辽、宋相互对峙的鼎立局面。
(三)蕃礼与汉礼、皇族与后族的斗争
  西夏建国后,在它的统治区年,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党项奴隶主奴役着俘掠的各族奴隶。汉族地主阶级仍然保持着封建的剥削方法。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夏国建立起所谓“蕃官”与“汉宫”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汉礼”两种不同的文化。夏景宗元昊建国时,必须摈弃宋朝强加的节度使制度,提倡本族的习尚,才能适应党项族的历史发展,建立起奴隶主的国家。夏国建立后,蕃礼与汉礼的矛盾,则是反映着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斗争,性质完全不同了。这个矛盾和斗争,反映到统治集团的内部,又和皇族与后族争夺权力的斗争密切地联系到一起。夏国正是在这样复杂的斗争中,逐步地完成了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历史过程。 
一、景宗被害,后族没藏氏专权
  景宗元昊建立夏国,后族野利氏起了重要的作用。
  野利仁荣成为景宗的主要的支持者。一○四二牛七月。野利仁荣病死。景宗大哭说:“我失去了膀臂”。同年(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十二月,太子宁明病死。景宗另立野利后子宁令哥为太子。野利后从父野利遇乞领兵驻守天都山。后族野利旺荣为宁令(大王)。
  一○四三年四月,夏、宋议和,景宗改名曩霄(曩音nǒng)。宋朝派遣间谍从中离间,诬陷野利旺荣、遇乞通宋叛夏。景宗中计,九月,杀野利旺荣及遇乞。一○四五年,野利后向景宗诉说旺荣、遇乞兄弟无罪。景宗知中计,迎遇乞妻没藏氏入宫。景宗与没藏氏私通。野利后出没藏氏居兴州戒坛寺为尼。一○四七年五月,景宗又夺太子宁令哥新妇没峪氏,立为皇后,废野利后,黜居别宫。
  没藏氏被黜出宫后,景宗仍常到寺院看视,并偕没藏氏出猎。一○四七年二月,没藏氏随景宗出猎,在行帐生子谅柞。养于没藏氏兄讹庞家。没藏氏是西夏的大族,讹庞是没藏的族长,一○四七年三月,景宗以讹庞为国相,总管政务。野利后被废,讹庞唆使宁令哥作乱。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一○四八年)正月,宁令哥与野利氏族人浪烈等入宫刺杀景宗。景宗受重伤,次日死。景宗建国十七年,结束了他的统治。
  野利氏和没藏氏都是夏国有权势的贵族,皇后的废立和夏景宗的被刺,并不只是宫廷间的私事,而是反映着党项奴隶主贵族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景宗死后,讹庞又杀宁令哥及其母野利后。讹庞与夏国领兵的大将诺移赏都等共立谅祚为夏帝,没藏氏为太后。这时谅祚只是两岁的幼儿。夏国的政权落人没藏后和国相没藏讹庞一族的手里。
  一○四九年七月,辽兴宗又领兵亲征西夏,以重元、耶律仁先、萧惠力先锋。九月,没藏讹庞领兵袭击萧惠部,辽兵大败。十月,辽、夏又战于贺兰山,夏兵战败。夏景宗后没藏氏及家属被辽兵俘去。次年二月,夏兵攻辽金肃城,战败。三月,在三角川攻辽,夏兵又败。五月,辽兵围攻夏兴庆府,大掠而去。夏兵屡次失败,被迫向辽求降,依旧称臣。 
二、毅宗执政,改蕃礼用汉礼
  没藏讹庞执政,夏国贵族间争夺权利的斗争仍在继续。代表汉人地主势力的汉臣也在夺取政治权力。一○五六年十月,拥有权势的汉臣李守贵在没藏太后出猎途中,杀没藏太后。讹庞把李守贵全家处死。随后又以已女为谅祚妻,立为皇后,继续通过后族操纵皇室。一○五九年八月,没藏讹庞杀汉臣高怀正、毛惟昌。高、毛原属野利遇乞帐下,讹庞使高、毛妻哺乳谅柞。讹庞杀高、毛,意在削弱谅柞左右的汉人力量。毅宗谅祚年已十二,制止杀高、毛,讹庞不听。
  一○六一年,没藏讹庞父子阴谋杀毅宗,夺取皇权。讹庞子妇梁氏(汉人)密告毅宗。毅宗在大将漫咩支持下,擒杀讹庞父子。没藏氏族人在外任官者也都处死。毅宗一举夺回政权,又处死讹庞女没藏后,迎娶梁氏为后,以梁后弟梁乙埋为家相。
  毅宗执政,实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改蕃札用汉扎 一○六一年十月,毅宗下令夏国人都不再用党项的蕃礼,改用汉礼,并派遣使臣向宋朝上表陈告。次年,又遣使向宋朝献马五十匹,求换九经及《册府元龟》。宋朝退还马匹,送给使臣九经携回。一○六三年,毅宗又改用汉姓,仍用唐朝的赐姓李氏。
划地界、复榷场 西夏与宋麟州交界地带,有七十里无堡障。地在屈野河西,田土肥沃。没藏讹庞执政时,令夏民逐渐侵耕,收获归讹庞。一○五五年,已侵耕地距屈野河只有二十里。宋朝屡次遣使划界,讹庞不理。一○五七年,讹庞出兵,大败宋麟、府州守将郭恩。一○五九年,讹庞进据屈野河。次年,讹庞拟把屈野河西田二十里退还宋朝定界。宋朝不允。一○六一年讹庞被处死后,毅宗随即派吕宁(官名)拽浪撩礼与宋朝议定,恢复旧界,在边界地带设立寨堡,两方人户都不得再在边地耕作。夏宋连年因边地冲突,停止贸易。地界划定后,一○六三年,又恢复榷场,通互市。
增官职,用汉人 一○六二年,毅宗增设官职,以巩固统治。汉官增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等官。蕃官增设昂摄、昂星等名号。
  毅宗喜与汉人相处,习汉族文化。边地汉人犯罪,多来投附。一○六五年,毅宗在宋秦凤路俘掳汉人苏立,授以汉官。陕西文人景询犯罪逃来夏国,毅宗以景询为学士,参与国事。
  夏毅宗采取多种措施,在国内废蕃礼用汉礼,明显地显示出接纳汉文化的趋向。对外则与宋朝停战言和,恢复贸易,以适应夏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夏国的奴隶制仍在党项族中占居主要的地位。毅宗的统治确立后,便又展开了对吐蕃部落和宋朝边地的侵掠。
攻掠吐蕃部落 没藏讹庞执政时,曾在一○五八年进攻吐蕃青唐城,被吐蕃首领唃厮啰战败。唃厮啰领兵进入夏境,大掠而去。毅宗即位后,唃厮啰子董毡杀契丹使者,与辽绝交。毅宗乘隙出兵,进攻青唐城,又被唃厮啰战败,退守占渭州,筑堡防御。一○六三年,西使城吐蕃首领禹藏花麻以西使城及兰州一带地降夏。夏毅宗以族女嫁花麻,封驸马。西使城距古渭州百二十里。毅宗升西使城为保泰军,命花麻领兵驻守。
  夏州贵族邈奔,见吐蕃势盛,夏国屡败。一○六四年五月,以西夏陇珠等三城投降唃厮啰。唃厮啰对邈奔不加礼重。邈奔怒,又逃回西夏,请毅宗出兵收复三城。毅宗发骑兵万人出战,不能取胜,只收降丁五百帐而回。
  拱化四年(一○六六年)十二月,河州吐著部落首领瞎毡子木怔,以河州降夏。河州与西使城保泰军接近,木征不能自立,与青唐吐蕃部落投附夏国。夏国的统治势力由此伸展到河州了。
对宋朝边地的掳掠 一○六四年,宋仁宗死,英宗即位。夏毅宗遣使臣吴宗入贺,宋引伴使高宜因礼仪事与吴宗争吵。高宜说:当引一百万兵入贺兰山穴。宋朝下诏给夏毅宗指令“精择使人,不令妄举”。吴宗回报,夏毅宗以为这是宋朝有意侮辱夏国。夏毅宗以此为理由,在这年七月,发大兵七万,侵掠泾原。夏兵分攻诸州,掳掠熟户八十余族,杀著族弓箭手数千人,掳去人口、牲畜以万计,一○六五年初,以万人攻庆州王官城。十一月,又派兵攻掠德顺军外同家堡。同家堡原为党项族生户地,元吴时投归宋朝。夏毅宗派兵杀属户数千,掳掠牛羊数万。一○六六年九月,夏毅宗亲自领兵数万,攻打宋朝的庆州,围大顺城三日。宋朝利用降宋的蕃官发强弩射夏军。夏毅宗中流矢退走。
  一○六七年十月,夏绥州监军司左厢监军嵬名山被部下的汉人李文喜等胁迫,以绥州降宋。夏毅宗派兵争夺绥州,战于大理河,失败。夏国失经州,加强银州的驻兵以备宋。十二月,夏毅宗病死。 
三、后族与惠宗皇室的争斗
  一○六八年,夏毅宗子秉常(惠宗)即帝位。秉常年仅八岁。太后梁氏执政,弟梁乙埋为国相。政权为梁氏所掌握。梁氏是著化的汉人,他所代表的不是汉人地主,而是党项奴隶主的势力。梁氏执政,即在次年宣布废汉礼,改用善礼,夏国统治集团内部又一次发生斗争。
  梁太后当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