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260节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260节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呷荒炅拢炼げ吡闩纱笮〔吡愣囟嗖级耍时颍焦⒍┥较蚨ァG寰副叽蠼刀ち毂蛉耍涌撇级喑龇⒂鳎诤屯ú矗ǹ撇级辔鞫倮铮┐笳健G寰0埽苯驼日剿溃箍撇级嗾呓龆恕>旁拢笮〔吡愣囟嗖汲耸そタΧγ晒牛蹇ね醵铈獠吡栌肭淄醯そ蚨喽茫柿炜Χγ晒疟诙醯浅蘸哟蟀茏几炼R黄呷昶咴赂炼げ吡阌智鬃粤毂焦及剑俾诱懿纷鸬ぐ秃伎送嫉胤健0嗽拢魉芎拥牟吡枵誓唬佣嶙优蟆2吡杌厥ψ坊鳎诳氩创笳剑几炼0堋2吡枳分凉庀运拢只鞅小〉芯蛉耍炼げ吡惆芴樱蚯宄蠛汀R黄呷哪辏逋⒊坊卣髯几炼R黄呷迥耆拢逋⒍ㄒ椋鹤几炼文粒蛔脊⒍┥剑豢Χτ文粒蛔脊房啊0⒍┥揭远汕寰猜撸晕饔勺几炼垦猜撸菹⒄恕
  雍正帝在位的十三年间,在整饬内政的同时,逐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准噶尔事定后不久,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病死,年五十八。死前,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捧读雍正帝亲书密旨,命皇四子弘历继帝位。次年,改年号为乾隆。
第五章 乾嘉时期的清朝
  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雍正帝(世宗)在北京病死,遗诏皇四子弘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乾隆。
  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到乾隆帝即位时,已形成为国力富盛的大国。(一)康熙帝战胜了汉族军阀的所谓“三藩之乱”后,不再有大规模的反清战争。康熙、雍正两朝逐步建成适合于汉地封建社会特点的统治制度,确立了对广大汉族人民的统治。雍正时期,汉族民众的反清和反满斗争虽然仍在继续,但总的说来,清王朝在汉地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已经逐渐巩固。(二)康、雍两朝也逐步建立了对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统治。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归附于清朝。天山南北路在准噶尔部噶尔丹败死后,也已归入清朝的统治范围。西南地区,加强了对西藏和云南各民族的统治。东南沿海,台湾郑氏降附后,归于福建省统辖,海疆的统治也渐趋稳固。乾隆帝即位时,虽然准噶尔部仍然对清朝的统治有所抵抗,但整个说来,清王朝已经基本上奠立了它的统治领域。(三)清王朝经康、雍两朝建立起统治秩序后,经过长期战乱而衰敝的社会经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城市商品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清王朝的赋税收入不断增长,逐渐成为财力充裕的富国。
  与清初几代创业之君即位时的情形不同,乾隆帝承袭了乃父乃祖的遗业,在统治巩固、国力富盛的局面下开始了他的长期统治。
第一节 乾隆帝统治的确立 
  乾隆帝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一七一一年(康熙五十年)八月生。母钮祜禄氏,雍正帝封熹贵妃。弘历六岁时,由康熙帝收养宫中,亲授书课,深得宠爱。雍正帝即位后,为防止日后的皇位纠纷,秘密书写继承者的名字,封存于乾清宫匾额之上。密书名即是弘历。雍正帝在位时,弘历深居读书,尤好汉诗文,虽曾参与军事谘议,受封为和硕宝亲王,但基本上是生长深官,如他自己所说:“于外事总未经历”(《高宗实录》卷一),与乃父即位前迥然不同。
  乾隆帝即位时,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札和大学士张廷玉、原任大学士鄂尔泰等开读密封,拥帝即位,受命辅政。乾隆帝服丧期间,由允禄等总理事务王大臣执政,撤销雍正时设立的军机处,另设总理事务处办事。在此期间,乾隆帝仍不时过问政事。一七三七年(乾隆二年)十一月,乾隆帝服丧期满,亲自执政,总理事务王大臣解任,总理事务处也随之撤销。复设军机处,草拟诏旨,处理章奏,以鄂尔泰、张廷玉等为军机大臣。乾隆帝由此组成满汉大臣集团,建立起他的统治。
(一)乾隆初政诸措施
  乾隆帝依“密封建储”制,顺利地继承了帝位,避免了皇位争夺和朋党纠纷,但也正由于此,他在即位前并未能建立起足够的威望,在他的周围也未能聚集一批可以信赖的臣佐。他在清王朝已臻富盛时即位,原只能做个守成的君主,但他又并不甘于守成,而渴望有所作为,以树立自己的声威,巩固皇室的统治。雍正帝因力矫康熙末年的积弊,施政不免严猛。乾隆帝在即位的次年即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二月的诏谕中说:“大抵皇祖圣祖仁皇帝时,久道化成,与民休息,而臣下奉行不善,多有宽纵之弊。皇考世宗宪皇帝整顿积习,仁育而兼义正,臣下奉行不善,又多有严峻之弊。朕缵承统绪,继述谟烈,惟日孜孜,正欲明作有功,以几惇大成裕之治。”(《高宗实录》卷十二)乾隆帝这段话表明:他力图矫正前朝或宽或严之弊,从而以所谓“宽严相济”作为施政的方针。乾隆帝即位之初的十多年间,依此方针,实行如下的一些重大措施。   
一、宽赦与严惩
  乾隆帝初即位,即下诏说:“凡皇考办理未竟之事,皆朕今日所当敬谨继述者。”(《高宗实录》卷一)但依据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对前朝已经处置的重大案件,又重新做了处理。
  雍正帝严惩宗室兄弟,翦除政敌允禩、允禟一党,令其削籍离宗,赐名阿其那、塞思黑。允禩、允禟相继死于狱中。宗室多人也被株连。乾隆帝即位后,于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九月,诏宗人府依圣祖康熙帝处置宗室例,将宗室、觉罗中有因罪革退名号,并其子孙除去玉牒,不准载入者逐一查明,分赐红带、紫带,附载玉牒。十月,谕将雍正帝拘禁的允、允禵宽宥。已死的允祉收入谱牒。又命廷臣重议允禩、允禟子孙事。十一月,诏依圣祖处置莽古尔泰等例,将允禩、允禟之子孙,给与红带,收入玉牒,即重新承认他们的宗籍,仍为皇族。乾隆帝此举,旨在争取皇族宗室的支持,用意是明显的。雍正帝处置年羹尧案,徙及依附他的汉人文士汪景祺、查嗣庭,家属子孙均被流放。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三月,下谕说,“汪景祺狂乱悖逆……,其兄弟族属南北远隔,皆不知情。今事已十载有余,著将伊兄弟及兄弟之子……开恩赦回。”(同上,卷十四)族人牵连革禁者,也予宽有。查嗣庭子姪拘系配所者,也从宽赦回。
  乾隆帝在宽赦前朝满汉罪臣族属的同时,又严厉处置了曾静、张熙。湖南靖州人曾静及弟子张熙,因雍正时传播吕留良反满思想,劝说岳钟琪反清案被拘。雍正帝赦其死罪,命往江浙各地宣讲,自陈悔悟。乾隆帝即位后,随即加重处置,说:“在皇考当日或可姑容,而在朕今日断难曲宥。”(同上,卷九)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乾隆帝初即位,即处置曾、张,旨在镇压汉人的反抗,用意也是明显的。   
二、减免赋税
  清王朝建立起封建制的统治后,征收赋税是对广大农民的主要的剥削方式,也是向地主索取钱粮的主要手段。因而减免赋税便成为朝廷争取各阶级民众的最便当的方法。乾隆帝即位时,前朝建树的富盛的国力,为他准备了减免赋税的物质条件。父祖因减免赋税而博得赞誉的事实,又为他提供了借鉴。乾隆帝初即位下诏颁布合行事宜,恩赏各级官员,即令查明“各省民欠钱粮,系十年以上者”,“候旨豁免。”(《高宗实录》卷二)甘肃省因连年负担军需,雍正帝在世时已有旨,将本年地丁钱粮全行捐免。此后十年间,乾隆帝不断减免各地赋税。全省通免及一次减十州县以上者,屡见于清《高宗实录》及乾隆《会典》。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二月,在豁免甘肃应征钱粮的同时,又谕“陕西只征一半,以昭格外之恩。”(同上,卷十二)又免贵州通省钱粮一年。二年,免顺天直隶额赋,免山东正项钱粮一百万两。三年,免江南松江府额赋。四年,免陕西榆林等十一州县逋(欠)赋。六年,免福建台湾逋赋,江苏苏州等府属逋赋。七年,免直隶、江苏、安徽、福建、甘肃、广东等省雍正十三年通赋,并免江南、浙江未完雍正十三年漕项。十年六月,又命普免全国次年钱粮,下诏说:“朕临御天下……,躬行节俭,薄赋轻徭。……是以左藏尚有余积。数年以来,直省偶有水旱,朕加恩赈济,多在常格之外。如前年江南被水,抚绥安插,计费帑金千余万两。”“朕思海宇乂安,民气和乐,持盈保泰,莫先于足民”,“将丙寅年(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直省应征钱粮,通行豁免。”(同上,卷二四二)廷议三年之内轮免一周。乾隆十年下诏普免钱粮,一时颂为盛事,也说明当时确是财力充裕,左藏有余。乾隆帝即位后的十多年间,如他自己所说,各地遇有水旱雹灾地震等害,也都加赈济和减免额赋,并一再废止各地的多项杂税,史不绝书。乾隆帝以减少税收的办法,安定人心,防止动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汉人文士的选用
  清王朝经过康、雍两朝采用汉制统治广大汉人地区,汉人文臣已在统治集团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乾隆帝即位后,在处置曾、张以镇压汉人反抗思想的同时,又以多种方式,选擢文士,开拓仕途,以争取汉人文士的臣服。康熙时曾于科举定例之外,特设博学鸿儒科,擢选文士。一七三三年(雍正十一年),曾诏举博学鸿词。一六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乾隆帝即位后,随即于十一月下诏说:“皇考乐育群材,特降谕旨,令直省及在朝大臣,各保举博学鸿词之士,以备制馆之选。乃直省奉诏已及二年,而所举人数寥寥。……朕因再为申谕,凡在内大臣及各直省督抚,务宜悉心延访,速行保荐,定于一年之内,齐集京师。”(《高宗实录》卷六)次年二月,各省所举文士即有一百余人到京。九月,在保和殿御试一百七十六人,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及吏部侍郎邵基阅卷。考取一等五名,二等十名。乾隆帝亲自召见,授一等刘纶、潘安礼、诸锦、于振、杭世骏为翰林院编修。二等中由科甲出身的陈兆仑、刘玉麟、夏之蓉、周长发、程恂授为翰林院检讨,未经中举的杨度汪、沈廷芳、汪士锽、陈士А⑵胝倌鲜谖擦衷菏俊R黄呷吣辏ㄇ《辏┢咴拢磐⒂竦扔挚既⌒讲┭Ш璐手恳坏韧蛩闪洹⒄藕何擦衷杭焯郑戎燔酢⒑槭涝笪擦衷菏俊2┭Ш璐士剖腔实厶厣璧闹瓶疲既≌呒纯扇牍俸擦衷海皇北皇苛质游馊伲笥诶械目凭佟
  一七三七年(乾隆二年)五月,举行定例的科举,考取于敏中等三百二十四人。赐进士及第三人,进士出身八十人,同进士出身三百四十一人。殿试进士,原由主考官阅卷。乾隆帝亲自阅定前十名,诏谕主考官说:“卿等所拟第四卷,策语字画俱佳,可置第一。所拟第一卷改置第二。所拟第七卷亦佳,可置第三。所拟第二卷改置第四,……。”乾隆帝亲自阅卷,决定名次,掌握了 科举取士的权柄。同年,又亲自考试翰林、詹事等官,说:“非朕亲加考试,无以鼓励其读书向学之心。”(《高宗实录》卷四十)阅卷后,依文字优劣,定为四等,分别予以升降,以至休致。乾隆帝由此加强了对文士的选擢和控制。康熙以来,国子监生和知县官缺,可输钱米捐纳,是一项弊政。乾隆帝即位后宣布停止捐纳,也有利于科举取士制的实行。
  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六月,乾隆帝命内阁学士方苞主持选颁四书文,将明朝及清初的科举应试文章,选集数百篇颁布,以为举业指南。六年正月,又谕各省督抚学政,采访近世研究经学的著述,不拘刻本抄本,随时进呈。十四年十一月,因翰林以文学侍从,多致力于同章,诏谕各省公举潜心经学之士,不拘进士、举人、诸生以及退休闲废人员,以应精选。由此访得顾栋高等名儒四人,于十六年并授国子监司业。乾隆帝通过多种途径察访文士儒生,也从而加强了对文化思想的统治。   
四、统治核心的整顿
  乾隆帝初即位,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与鄂尔泰、张廷玉受命辅政,组成最高的统治核心。乾隆帝亲政后的十多年间,对这个核心势力,逐步整顿,使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
  允禄、允礼是雍正帝的兄弟,也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亲王。一七三六年(乾隆元年)三月,乾隆帝因祭堂子(祭天)时,允礼托病不到,削去亲王双傣和护卫。一七三八年(乾隆三年),允礼病死,允禄受命总理事务并任理藩院尚书。乾隆帝察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