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92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92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法庭在12月才秘密开庭审讯。到场的除法官外,只有被告德雷福斯及其辩护律
师,警察署长和陆军部队的观察员皮卡多少校等四人。
    在法庭上,德雷福斯提出充分理由为自己辩护,证明他对信上的情报毫不知情,根本没
有条件作案。
    接着,辩护律师也列举大量根据,来证明德雷福斯无罪。法官看到没有什么结果,便宣
布休庭。来日再审。
    陆军部长派去的观察员皮卡尔上校是个正直的军官,他如实的向部长作出汇报,同时也
指出,此案很难成立。
    亨利少校得知消息后,急得跳了出来,亲自上法庭指证德雷福斯,并以军官的名誉宣誓
作证。而陆军部长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故意编造一份“密档”,把过去几起未破获的窃密事
件,统统加在德雷福斯头上,还塞进一份篡改编造的“罪证”材料。
    就这样,法庭终于认定德雷福斯有罪,判处他无期徒刑,革除军职,流放到“魔鬼岛”。
    事件发生后,德雷福斯的亲属四处为他奔走,在进步律师、记者和作家的帮助下,他的
兄弟在法国《震旦报》上把这一冤案公布于世。顿时,舆论大哗,正义人士纷纷呼吁,撤销
对德雷福斯的错误判决。
    就在这时,在从德大使馆收集到的废纸中,发现了德国大使给法国军官艾斯特拉齐少校
的一封信的草稿。并很快转到继任反间谍处处长的皮卡尔中校手里。
    皮卡尔立即警觉起来,着手对艾斯特拉齐的调查。在调查中,他发现艾斯特拉齐与德国
武官的关系可疑,尤其意外地发现艾斯特拉齐的笔迹和那封被认为是德雷福斯写的告密信的
字迹完全相同。
    皮卡尔将这一重大发现向副总参谋长作了汇报,并请求重新审理此案。
    但副总参谋长唯恐军队荣誉受到损害,拒不逮捕艾斯特拉齐。皮卡尔一再向上级陈述利
弊得失,劝说及时修正错案。一下子惹怒了那些达官贵人,他于1896年12月被远调到
当时法国殖民地突尼斯南部作战。
    亨利少校为了定实德雷福斯的罪名,便伪造信件塞进“密档”,甚至伪造德雷福斯致德
皇的信件和德皇致德雷福斯的复信,以此证实德雷福斯就是德国间谍。
    于是,反动沙文主义者气焰更加嚣张。1897年12月17日,陆军部长宣布对德雷
福斯的判决“公正无误”,内阁总理也同时宣布:“德雷福斯案件没有问题。”
    与此同时,德雷福斯的亲属和朋友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此案的控诉。他们曾写信给德皇
威廉二世,请求他证明德国没有收到德雷福斯提供的任何情报和书信。而德国对法国由于此
案闹出的混乱暗自高兴,当然不会为他作证。
    在这种情况,德雷福斯的亲属又复制了大量告密信的照片,四处张贴在街头,指望有人
能认出真正的作案者。
    不久,一位银行家便找到德雷福斯家,声称告密信的笔迹和他一个顾客的笔迹一样,这
个顾客就是艾斯特拉齐。德雷福斯全家非常高兴,认为这次总算找到有力的证据。于是,就
向法庭控告了艾斯特拉齐。
    1898年1月11日,艾斯特拉齐终于上了军事法庭。但军方唯恐此事败露,派亨利
等人为他代拟了审讯时的辩护词。结果,法庭宣判艾斯特拉齐无罪释放。
    这下,正义人士愤慨了。就在艾斯特拉齐被宣告无罪后两天,举世闻名的作家爱米
尔·左拉仗义执言,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致共和国总统费里克斯·佛尔的一封公开信,这
封标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控告陆军最高领导以及总参谋部的主要领导存心不良,
有意诬告无辜者,开脱真正的罪犯。
    左拉的勇敢行为引起了全国对此案的关注。无数正义之士都团结起来去伸张正义。
    这下,陆军部长恐慌了,他一方面鼓动反动分子攻击左拉;另一方面,以诽谤罪对左拉
进行起诉,并于1898年2月21日,指示法庭判处左拉一年徒刑并罚款3000法郎。
左拉被迫流亡英国伦敦。
    但是,在公众舆论的影响下,陆军部只得下令对此案进行进一步审理和核实。受命重新
核实此案的一名军官从未插手此事,他很快便发现了亨利伪造的痕迹。
    在确凿的罪证面前,亨利无法抵赖,被迫承认,当场被捕,第二天就自杀身亡。艾斯特
拉齐闻讯畏罪潜逃,到英国避难去了。
    形势急转直下,陆军部长狼狈辞职,军事法庭只好于1899年8月,重新开庭审理此
案。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已真相大白,法庭定会宣布德雷福斯无罪。不料,法庭仍认定德雷
福斯有罪,只是改判为10年苦役。
    这下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和愤慨,并出现了许多起反法游行。以杰出的社会活动
家、法国社会党的领导人让·若雷斯为首的,许多著名学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参加的“人
权联盟”成立,他们仗义执言,为德雷福斯的平反昭雪进行了积极的斗争。
    在声势浩大的民主力量面前,新任总理生怕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提出一个折衷解决办
法,在维持判决的原则下,以总统名义宣布特赦德雷福斯。
    他虽然被释放,但特赦不等于是认为无罪,德雷福斯的冤案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昭雪,他
仍在为自己的名誉而努力的奋斗。
    在此后的7年中,他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继续努力。直到1906年6月,一贯坚持
重审的激进派领袖克列孟梭出任总理,德雷福斯案件才最终获得解决。这年7月最高法院宣
布德雷福斯无罪,蒙冤受屈达12年之久的德雷福斯终于恢复了名誉。
    后来,他被恢复军籍,并在军事院校的操场上,授予他荣誉勋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他晋升为中校。曾一度受到监禁的皮卡尔中校也晋升为准将,后来出任陆军部长。
    1930年,武官施瓦茨·考本的记事手册公布于世,这从另一方面证实德雷福斯的清
白。同年6月,施瓦茨·考本的妻子将这本记事手册寄给德雷福斯,并附上他丈夫临死之前
用法文写的“德雷福斯无罪”的字样。
    五年以后,德雷福斯在巴黎去世。这个案件,集中反映法国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和资产
阶级民主的虚伪。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X射线”是如何发现的



    1895年11月的一个寒冷的傍晚,在德国沃兹堡大学的校园里,一位年过半百的教
授。正独自走向物理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
    他就是该校的校长、著名的物理学家伦琴教授。最近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在试验一个经
过改良的阴极射线管。因为他白天有许多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只好把自己的科学实验放在
夜晚进行。
    伦琴教授走到实验室,先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换上工作衣后,就坐在实验台旁。只见他
小心翼翼地用黑纸把一个梨形的真空放电管严严实实地包起来,以防止任何可见光线从管内
透露出来。然后,他站起身来,仔细地关闭所有的门窗,又拉上窗帘,才接通电源,弯腰检
验黑纸是否漏光。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离放电管不到1米的小工作台上,射出一道绿色的
荧光!
    “这光是从哪儿来的呢?”伦琴心中想道。他奇怪地向四周看看,并未发现什么。于是
他切断电源,光电管熄灭了。再看那道绿光时,绿光也不见了。
    接着,他连续试了多次,只要电源一通,光电管一亮,绿光就出现了。于是他划了一根
火柴,看看小工作台上到底有什么东西。
    原来,那里有一块硬纸板,上面镀着一层氰亚铂酸钡的晶体材料,神秘的光线就是它发
出来的!
    “可这块纸板又为何能发光呢?”伦琴不得而知,暗问自己道。“难道是这光电管中有
某种未知的射线,射到纸板上引起它发光的吗?
    想到这里,他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把它档在光电管和纸板之间,想证实一下自己的推
断。可使他惊奇的是,这种光线不仅是光电管内放射出来的,更奇怪的是,纸板上还是发
光。他又将纸板挪远一些,上面仍然发光。
    “上帝呀!这种射线竟能穿透固体物质!”伦琴欣喜若狂,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忘记
了四周的一切。他紧接着用木头,硬橡胶来做障碍物,进行了反复实验,结果发现,这些物
体都不能挡住这种射线通过。就这样,不知不觉,已到了第二天早上。
    妻子发现他一夜未归,派人叫他吃早饭。他嘴里应着,可手仍在不停地做实验。经过几
次催促,他胡乱吃了一点,一句话没说,又回到实验室。
    接连几天,都是如此,他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外边的一切似乎对他都毫无意义,一门
心思都用到这种无名的射线身上。他反复的用各种金属做实验,结果,除了铜和铂以外,其
它都被射线穿透。
    有一天,他无意之中把手挡在光电管和纸板之间,一下子惊呆了,他清楚地看到每个手
指的轮廓,并隐约地看出手骨骼的阴影!
    “这怕是人类第一次看到活人身体内部的骨骼!”伦琴惊俱的想道。冷静了一下,他决
定继续自己的试验,直到能从理论上说明以后,才对外公布。
    最近几天来,人们发现伦琴教授有些异常,一个人一言不发呆在实验室,常常是早去晚
归,废寝忘食,但大家十分尊敬这位勤奋的科学家,没有人去打扰他。
    他的妻子对此疑虑重重,见他日渐消瘦脸庞和疲惫不堪的身躯,关切地问道:
    “你今天一定要说清楚,最近这几天在实验室究竟干些什么?”
    伦琴笑了笑,轻描淡写地答道:“只是一般的实验。”妻子十分了解伦琴,知道他一定
有重大的秘密,出于对丈夫的关切和自己的好奇,硬要求丈夫把她带到了实验室。当妻子亲
眼见到这种现象时,也感到异常的惊奇。伦琴见机行事,对妻子说:
    “你是否愿意充当实验对象?”
    妻子见丈夫一本正经的样子,便不敢把这当做好玩的事情,想拒绝又怕影响丈夫的工作
勉强同意了这件事情。
    她小心翼翼地按着丈夫的安排,把手放在装有照相底片的暗盒上,伦琴急忙开通电源,
用光电管对着照射了15分钟。可当他把照片送到妻子的面前时,吓得她浑身打颤,瞪大了
恐怖的眼睛。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毕露的骨骼,竟是自己丰润的手!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X”射线照片。这是伦琴给这种射线起的名字,直到现在,人们还
把它称为X射线。
    过后不久,伦琴就把这种射线通过自己的论文《一种新的射线》公布于世。
    这件事很快轰动了全世界。人们奔走相告传送着这一伟大的发现,伦琴也成为新闻人
物。但除了很多表示祝贺的人之外,还有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更有甚者对此表示强烈谴
责,他们认为,这是对神圣人体的亵渎。
    伦琴对此不屑一顾,毅然于第二年元月,在自己研究所里举行第一次报告,并现场作了
表演。在报告中,伦琴激动地谈道:“X”射线的发现,将对物理学尤其人体医学方面,产
生极大的影响。
    全场响起了暴雨般的掌声。一位年迈的解剖学家激动地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参加过的最
有意义的学术大会。于是就带领与会者向伦琴欢呼。大家提议,把这种射线命名为“伦琴射
线”。
    如今X射线已经在晶体结构研究、金属探勘,医学和透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福音。为了表彰伦琴教授的杰出贡献,诺贝尔奖金基金会决定把第一年
的物理奖授给了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缅因”号事件



    1898年1月24日,一艘美国巡洋舰停泊在古巴首府哈瓦那港。这艘名为“缅因”
号的军舰,是美国政府借口保护自己在古巴的利益和侨民的安全,才驶抵这个倍受西班牙殖
民主义者奴役的国度。
    当时,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自由,古巴人民掀起了反
对西班牙殖民者的起义,全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这下,终于给新兴的美帝国主义提供了一个可趁之机。他们对位于自己家门口的古巴,
垂涎已久。早在1805年,美国总统杰弗逊就赤裸裸地表示,一旦同西班牙作战,首先要
占领古巴。后来,美国多次企图收买或用武力夺取古巴,都因为西班牙殖民者不愿放弃自己
既得利益,而未得逞。
    1895年,古巴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隔岸观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