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90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90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
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
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
终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
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
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列宁的青年时代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
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
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
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
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
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
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
治,纷纷起来斗争。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
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
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
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
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
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为了
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
哥被沙皇杀害,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
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
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
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
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
    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
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
治问题非常了解,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
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
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
    “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
“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
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
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
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
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
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
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
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
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
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
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
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
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
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
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
人牢房里,他写出了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
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
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
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
“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
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
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
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
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
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
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
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
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
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
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五一”国际劳动节



    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
隆重开幕。这次大会上,法国代表拉文提议:把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八小时工
作制的斗争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与会代表一致同意,通过了这项具有历史意
义的决议。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呢?这还得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说起。
    当时,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
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
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
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
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无
产者巨大的愤怒。他们知道,要争取生存的条件,就只有团结起来,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
作斗争。工人们提出的罢工口号,就是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77年,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罢工开始了。工人阶级走向街头游行示威,向政府
提出改善劳动与生活条件,要求缩短工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不久,队伍日渐扩大,
工会会员人数激增,各地工人也纷纷参加罢工运动。
    在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但是,狠毒的资
本家根本不予理睬,这项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工人们仍然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倍受
资本家的折磨。
    忍无可忍的工人们决定将这场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准备举行更大
规模的罢工运动。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
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
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仅芝加哥一个城市,就有
4.5万名工人涌上街头。这下,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火车变成了僵蛇,商
店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仓库也都关门并贴上封条。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着一首“八小时
之歌”,歌中唱道: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
    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
    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
    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
    我们要晒晒太阳,
    我们相信:
    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
    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
    八小时归自己!”
    激昂的歌声唱出了工人的心声,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愿望,也感染了广大的群
众,他们纷纷声援工人的罢工运动,将罢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罢工运动所表现的巨大力量使政府当局和资本家极为恐慌,他们不甘心答应工人的条
件,便露出他们狰狞的一面。5月3日,芝加哥政府当局终于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用
暴力镇压工人。他们组织罢工破坏者在警察的保护下混进工人的罢工队伍,故意制造混乱,
以此为借口,当场开枪打死六个工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的极大愤慨,他们决心为
死难的工人兄弟们报仇!
    第二天晚上7点,3000多名工人聚集芝加哥秣市广场,怀着沉痛的心情,为死难工
友们举行追悼会,声讨政府当局的暴行。
    会议秩序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