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68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68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把领导这次起义的成员称为“12月党人”。
    起义失败之后,12月党人的五位领袖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被绞死,100多人被
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被判刑。
    12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无畏反抗暴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俄国革
命者。
    … 

 
雨果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
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
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
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
0岁时因发表诗集的《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
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
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
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
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
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
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
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
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
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
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
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
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
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
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
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
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雨果创作中的斗争热情减
弱了,1843年,他写了一个神秘主义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
败。雨果为此沉默了将近10年没有写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举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国。开始雨果对革
命并不理解,但当大资产阶级阴谋消灭共和国时,雨果却成了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18
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路易·波
拿巴上台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实行恐怖政策,对反抗者无情镇压。雨果也遭到迫
害,不得不流亡国外。
    流亡期间,雨果一直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的斗争,他写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猛
烈抨击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这时期,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
工》和《笑面人》。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说的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
有一次看见姐姐的几个孩子饿得直哭,于是去偷面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几
次越狱,被抓回来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结果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的牢。出狱之后,
冉阿让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这时,一个叫米里
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
    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
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这时,市里来了一个叫芒汀的
姑娘,她原是农村姑娘,到城里做工,被人诱骗生下一个女儿。她把女儿珂赛特寄养在一个
旅店老板家中,老板是个恶棍,趁机敲诈她,芒汀被迫卖掉美丽的头发、漂亮的牙齿,又卖
身当了妓女,最后贫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让听说后立即去照顾她,答应在她死后抚
养她女儿珂赛特。这时,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踪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在马德兰市,他抓住了
一个贫穷的工人,认为他就是冉阿让,准备把他送进监狱,为了救这个无辜的工人,冉阿让
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监狱的路上,他设法逃脱了。
    冉阿让马上找到珂赛特,带着她躲在一个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过去了,珂赛特已长成
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个共和党人马吕斯相爱了。1832年,巴黎爆发了共和党领
导的起义,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镇压,马吕斯身负重伤,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通过下水道把
他救了出来。这时,沙威混进起义者队伍进行侦察,被抓住后判处死刑,由冉阿让去执行命
令,枪毙沙威,但冉阿让却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让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难容,投河自杀。
    珂赛特和马吕斯结婚了,年轻人非常幸福。冉阿让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日子,最后他死在
了珂赛特的怀里。
    《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
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
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所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
数的观众。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
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
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
高的爱国精神。
    巴黎公社起义时,雨果并不理解这次革命。但当公社失败后,反动政府疯狂镇压公社社
员时,雨果又愤怒谴责反动派的兽行,他呼吁赦免全部公社社员,并在报纸上宣布将自己在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住宅提供给流亡的社员作避难所。为此,他的家遭到反动暴徒的袭
击,他自己险些丧命,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
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俄国文学的始祖”——普希金



    1820年3月的一天,在俄国宫廷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正对群臣大发雷霆:“应该
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诵它
们。”“普希金太放肆了,他竟敢写诗咒骂皇帝,应该送他去服苦役。”一个贵族随声附和。
    “陛下,普希金还算是个孩子呢,他不懂事,只要稍稍惩罚他一下就行了。先让他吃点
苦头,将来他手中的笔也许对陛下有用呢。”宫廷诗人杰尔查为普希金求情。
    “是啊,请陛下开恩,别太过于严厉了。”另一个宫廷诗人茹科夫斯基也说道。
    “那好,就把普希金流放到南方去,没有我的允许,不准他回彼得堡和莫斯科。”
    这个引起沙皇震怒的普希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奠定了俄
国文学的基础,他在多种文学体裁——: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散文、童话等都取
得了杰出的成绩,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被称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
的俄国人民诗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诞生在莫斯科一个大贵族家
庭。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经常通宵达旦地躲在父亲书房里,8岁时,他就阅读了许多世界文
学名著,并开始自己写诗了。
    1811—1817年,普希金在当时俄国最有名的中学——皇村中学读书,那里的老
师都是有进步思想的人,经常向学生赞扬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法国大革命,普希金深受影
响。从此形成了他爱好自由的思想。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进外交部服务。这时期他和进步的12月党人有
密切联系,普希金在他们的影响下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政治抒情诗,如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在这些诗里,普希金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沙皇,公开号
召民众为推翻专制暴政而斗争。结果普希金被流放到俄国的南方。
    普希金在南方生活了四年。在那里,美丽、和谐宁静的大自然景色引起了诗人崇仰自由
的情感,他写了许多诗篇赞美纯洁的爱情和美妙的大自然,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1824年,普希金和敖得萨总督沃隆佐夫发生冲突,沙皇又把普希金送到他父亲的领
地里幽禁起来。在两年的幽禁生活中,普希金接近了劳动人民,他经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去
集市上和他们谈话,听流浪艺人吟唱歌曲,搜集民歌、谚语、格言。同时,他开始研究俄国
的历史。
    1825年,他写成了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它取材于16世纪末、17世
纪初俄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1598年,沙皇去世,他没有儿子,幼弟委米特里早已被杀
害,因此,皇位悬着,主教请皇后即位,皇后不肯。实际上,皇后的哥哥鲍里斯·戈东诺夫
早在沙皇去世之前就掌握了朝政和宗教大权。于是鲍里斯即位,他的一系列政策引起了俄国
人民的不满,国内骚动不安。
    这时,莫斯科楚陀夫修道院的小和尚格利高里听历史学家说戈东诺夫曾参与杀害季杀特
里,他突然想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冒充季米特里,做俄国沙皇。于是他从修道院逃往波兰,
1604年,格利高里在波兰军队援助下,攻入俄国国内,1605年,格利高里在人民支
持下,攻进莫斯科,当了皇帝。剧本的主题是反映了人民和专制沙皇之间的冲突,指出人心
的向背是改朝换代的决定性力量。
    1825年12月14日,俄国爆发的12月党人起义,被沙皇残酷镇压下去了,起义
的五个首领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他们中间有很多人
是普希金的朋友。1826年秋天,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把普希金召回了莫斯科,想扭
转他的笔锋为自己服务。
    “如果1825年12月14日那天,你在彼得堡,你会干什么?”沙皇尼古拉一世试
探普希金。
    “我将在起义者的队伍里。”普希金毫不迟疑地回答。“你没想过这样做的结果吗?”
    “当然想过,我的朋友们不是被陛下绞死了吗?”
    尼古拉知道普希金不那么容易对付,要是因为写几首讽刺诗就把他杀了,自己肯定要被
人嘲笑。最好是控制他,不让他写。于是,沙皇假装温和地说:“普希金,你知道,我为什
么把你召回莫斯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