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5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5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
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
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
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
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
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
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
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
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
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
正好颠倒过来。再过730年,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
(又译朱利乌斯·凯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凯撒主持编制的历
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
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
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
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
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罗马
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
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
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
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
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
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
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
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
在必行。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
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
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
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
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
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年,1700年、1800年、1900年
皆不是年,2000年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
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
年,但不废除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
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这些缺陷将不断得到改
进。
    … 

 
让人神往的“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
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
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
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
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
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南部。这里是两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同埃及的尼罗河
一样,两河也是定期泛滥,时涨时落,只有建设起堤坝沟梁来蓄水排涝,人们才能耕种收
获。两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驴拉着木犁耕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大麦和椰枣。大麦
酒是人们最喜欢喝的饮料,椰枣是人们的主食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农人历书》以一个老
农民教育儿子的气写的。这位老农民对儿子不厌其烦的讲述应该如何务农,要注意的各种事
情。比如,怎样节省灌溉用水、不要让牲畜践踏田地、驱赶食谷的飞鸟、及时收割等等。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会制做陶器了。他们制做的陶器主要是彩
陶,色彩富丽夺目,有的还涂有层。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象酒杯、油缸、炉子、灯盏等几乎
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形状象个有盖的长方形大箱。
    古代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
上切碎麦的大秸制作的土砖。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我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
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2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象制砖、织麻、刻石、珠
宝、皮革、木业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他们很早就有了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这种文字始终没有发展成
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
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想
吃肉就没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来,儿子是父亲的靠山,儿媳
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
等等。
    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
故事的渊源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
分相象,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
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
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两河
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
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得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
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他们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也多是6
0进位。古希腊、罗马都采用了这里的一些重量单位,欧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
纪。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
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别。到公元前7世纪,又
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
    星期日(太阳神)
    星期一(月神)
    星期二(火星神)
    星期三(水星神)
    星期四(木星神)
    星期五(金星神)
    星期六(土星神)
    直到今天,欧洲各国每周7天仍以这7星命名。不过,当时的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准确
的。
    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丰富的知识。
    早在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创造这样发达的文明,真是令人神往。欧洲古
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
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2000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 

 
刻在泥版上的文字



    现代人对古代各国的历史的了解,主要靠的是文字的记述的资料。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
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主
要有三种: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的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公元前1000多
年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再就是古代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辩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辩认过程极为相似。这件事还得追溯到2500年
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
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的名义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了叛乱。叛
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门群
龙无首。这时有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法获得了皇位。他最后平定了叛乱。为了称颂
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
丹)郊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上面也刻着三种文字: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
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解了其
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
文字之迷。
    原来,最古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
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在开
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创造了这种文字。
    最先,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
“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
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再到后来,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
“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
音,这就是表音符号。
    为了表示有关的楔形字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和发什么音,苏美尔人又发明了部首文字。比
如,如果一个人名之前加上一个特殊符号,就表示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
    苏美尔人他们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粘土做成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
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版文书。一
开始,苏美尔人的泥板是圆形或者角椎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