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35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35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封地。他们是参加镇压农民起义,或国王、大领主掠夺战争的级别最高的战斗人员,是以
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
    当时,出身于贵族家庭是成为骑士的重要条件,同时骑士还必须从小经受训练,到领主
家充当侍从学文习武,向女主人学习礼仪,21岁时方能被正式授予骑士称号。
    授职的仪式逐渐地复杂化,举行这样的仪式花费很大,这笔开支是由受封的骑士的家庭
来负担的。如果他的家庭无法给自己的后代提供爵位和土地,那么他只能终身当侍从。获得
称号的年轻骑士常常通过马上比武,显示自己无愧于骑士这一光荣称号。
    马上比武是模拟战斗的娱乐活动。骑士用平头的长矛和钝剑对打。比武场上,鲜艳的旗
帜迎风招展,衣着华丽的贵族男女在一旁唱彩助威。比武者并不想伤害对方的,但是比武有
如实战,发生意外事件在所难免,但重伤却不常见。教会人士曾试图废除马上比武,可大多
数人认为,如果骑士不通过马上比武为实战做准备,那么在战场上是无法表现出色的。
    在那个尚武任侠的年代里,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口头传说中的著名英雄都是骑士,像罗
兰、亚瑟王、兰斯洛特和黑太子爱德华等。
    骑士在拥有马匹、重武器以及驾驭马匹和使用重武器方面确实有着优势。势力大的骑
士,还拥有高墙与深沟环绕的城堡,统治着附近的农村。中世纪早期,国王和中央政府几乎
没有了实权,权力旁落到最出名的骑士手中。他们甚至目无法纪,妄自尊大,肆意发动战争。
    一个装备优良的骑士要备有:一匹能征善战的骏马、一匹供妇女出远门骑的乘马和一匹
运载骑士本人武器、装备的驭马。其中战马还有专名,被视为骑士的朋友。
    骑士的盔甲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在比较早的年代里,骑士身上所穿的布料或皮革长
袍又长又重,遮盖着身体的大部分,外面再穿上由铁环连结编成的网状铠甲,脖子上有兜帽
保护,头戴钢盔,有时还带有保护鼻子的金属罩。在稍后一个时期,铠甲由硬的金属片制
成;头盔带有厚的面甲,可放下把脸遮住。
    骑士的武器有盾牌、长矛和剑等。盾牌是用皮革包裹、边缘绕以金属的轻木质板。盾面
或有骑士自己的徽章,也有的画上飞龙、大熊或狮子等野兽作为标志,称为“盾形纹章”。
骑士在战斗时,挺矛策马全速前进,刺向敌方。当长矛被折断或从骑士马上坠落后,他们才
使用手中的宝剑。也有力气大的骑士会使用战斧、狼牙棒和铁球等。
    骑士间的战斗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可怕。
    许多战斗是小规模的,常常只有几百人参战,几个小时便结束。他们更感兴趣活捉对
方,而不是将对手杀死。因为俘虏一个敌人就可以索取一份赎金。赎金的多少按俘虏的地位
和家产而确定。俘虏地位越高,家产越多,骑士的所得自然就越丰厚。当然,普通的骑士也
并不总是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战争。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太少了。骑士无论
是参加马上比武还是进行实战,都要遵守某些成文规则和惯例。如:一个骑士不能对另一个
毫无戒备的骑士发起攻击,而必须让对方做好战斗前的准备。搞突然袭击,对真正的骑士来
说,是一种可鄙的行为。另外,当一名骑士俘虏了另一名骑士后,必须将俘虏待如上宾。
    骑士为什么要这么注重这些法规和惯例呢?这大半是事关彼此之间的切身利益的原因。
今天虽然俘虏了别人,也许明天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俘虏,所以双方都要为自己留下后路。
    除了交战的惯例外,骑士制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内容。基督教会教导骑士应该遵守基督
教的戒律。如:“骑士应该帮助穷人,保护教堂、妇女和所有无防卫能力的人”,等等。虽
然,并不是所有骑士都遵守这些准则,理想的骑士和现实中的骑士差别很大,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情况还是有变化。1350年时的骑士就比1050年时的骑士,更有礼貌和文明得
多。基督教会和贵妇人努力促使一个鲁莽、好斗的骑士变为有教养,懂礼貌的骑士,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功。
    骑士制度盛行于11世纪至14世纪。这时期也出现了反映骑士生活理想的文学作品。
主要体裁分抒情诗和叙事诗,表现了骑士为了爱情、荣誉和功业而战的精神。骑士文学对后
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到了1500年,骑士作为战斗人员已经被备有火器射击武器的雇佣军取代,骑士阶层
走向了衰亡。
    但是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而骑士制度的观念——彬彬有礼、举止端庄
——仍是当今西方世界重要的观念。

 
日本的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飞鸟板盖宫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
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入鹿,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
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日本是由几个大岛和若干小岛组成的国家。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之一是内部矛盾必
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
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
家。大和国家原来局限于本州中部的大和地区。在不断的扩张中,大和国家逐渐占领邻近地
区,领土越来越大。5世纪时,这个国家已经统一了现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区,今天的日本国
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
    大和国家在扩张过程中,不断占有周围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并将其分配给皇室成员
和大贵族。大和国家把土地分为屯仓和田庄两部分,前者属于皇室,后者属于贵族。同时劳
动人民也被分成两部分,一小部分是奴隶,主要用于家内劳动,另一部分是部民,主要用于
生产劳动。部民是日本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在大和国家向外征服的过程中,一些归
顺的部落和被征服的部落被集体安置下来,保留了原来的部落组织,在原有土地上继续生
活,有许多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血缘关系;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从事专业生产的部,其劳动者
也称作部民。按照分类,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作田部、米部,在手工业或其他行业从事生产的
总称作品部,在品部内又按照行业的不同分为衣缝部、锻冶部等。在大贵族田庄从事特殊劳
动的部民是以其主人的氏命名的。部民有自己的家庭和生产工具,可以有少量的家庭财产。
主人不得随意杀害或买卖部民,但可以象对待奴隶一样把他们作为礼物送给他人。所以部民
和奴隶区别不大。在当时,部民和奴隶大约占日本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贵族和部民之间是大
批平民,他们的地位由于财产的变化也在变化,时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大和国家在基本上
统一了全国之后,失去了继续向外扩张的地理环境,内部开始了争夺。一些较大的贵族极力
想独自控制中央政权,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6世纪之前,比较强大的物部氏控制朝政。后
来新兴的苏我氏强大起来,打败了物部氏,夺得了中央的控制权,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天皇。
苏我氏家族不可一世,下面的中小贵族也在疯狂地兼并土地,残酷地剥削部民,许多平民的
土地也被剥夺,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奴隶、部民和平
民纷纷起来造反,抗税逃亡。公元6世纪,整个社会已处于混乱状态。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
如何找出更好的统治方法,以取代过时的部民制。于是在日本出现了向中国学习的改革。改
革是从上层开始的。苏我稻目(?—570年)是改革的代表人物。他曾任两朝天皇的大
臣,在朝廷中掌管财政。他本人与中国的来日人员交往很多,与大陆的移民有着良好的关
系。当时,与日本一海之隔的中国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向中国学习是一些上层贵族青年的时
尚。早在公元5世纪,日本就与中国南朝的刘宋和朝鲜的百济交往密切,亚洲大陆上先进的
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入日本。苏我稻目于555年在吉备五郡设立过屯仓,但部民逃跑的
很多。后来他试用了编制户籍的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部民很少逃跑。这种作法得到了天
皇的奖赏。采用建立户籍的办法,使过去以部为单位受奴役的田部民,变成以户为单位的小
生产者。这些小生产者直接向国家交纳年贡,实际上成了自由的国家农民。但是改革的主张
遭到了朝廷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物部氏的物部尾舆是掌管军事的大贵族,他极力维护旧有的
统治方式。引起双方直接冲突的事件是佛教信仰问题。522年,百济王献给日本佛像和佛
经。在朝廷上,钦明天皇询问群臣可否崇拜佛教。稻目主张崇拜佛教,以佛教来统一全国的
思想,尾舆坚决反对,认为佛教会给日本带来灾难,不如仍然崇拜原来各个氏族的神。半个
世纪之后,两个对立的势力再次交锋。587年,用明天皇死,因皇位继承问题,稻目之子
苏我马子和尾舆之子物部守屋进行了决战。在衣折战役中,物部氏被打败。苏我马子控制了
朝廷。先是立泊濑天皇,后又在592年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为推古天皇。593年,推古天
皇立用明天皇的遗子厩户为太子,临朝摄政,即圣德太子(574—622年)。圣德太子
对中国文化极为了解,欣赏中国的大一统国家体制。极力主张加强皇权,并积极准备改革。
603—604年,进行了“推古改革”,先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冠位十二
阶按才能和功绩授予个人,是非世袭的官位,排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
同时使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有了雏形。宪法十七条,用以中国儒家三纲五常为主的思想规定
了日本臣民的行为守则。其中明确规定,“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宪法中还主张以和为贵,减少阶级对立。594年,由天皇下诏,提倡佛教,为了提高日本
的国际地位,圣德太子在与中国加强来往的同时,不再以臣相称,而是采取了对等的称呼。
他还向中国派遣大批留学生。但是圣德太子的改革只是一个准备,并没大力推广开来,顽固
势力还相当强大。622年,在圣德太子死后,苏我氏害怕进一步的改革损害苏我氏独揽朝
政,于是杀死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皇子,使刚刚开始的改革夭折。
    但是改革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苏我氏的专权遭到朝野反对。645年6月12日,中
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在接见三韩使者的仪式中,突然发动袭击,刺杀了苏我氏的代表
人物苏我入鹿,接着立即在奈良组织军队,严加防卫。13日,苏我入鹿的父亲走投无路,
被迫自杀。14日,革新派人物组成了以改革派人物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为核心的集团,
废黜了苏我氏拥立的天皇,拥立中大兄的舅舅轻王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并效仿中国的作
法,建年号“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646年正月元日,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
书》,并全力向全国贯彻。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
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革新是个逐步的过
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完善和修改。大化革新之后,日本在
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
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
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 

 
遣 唐 使



    难波港(今日本大阪)内一派热闹的景象,又一支准备渡海前往中国的使团船队要出发
了。四只巨大的木制帆船依次排列着,每只船上都能载一百多人,船舷和桅杆上彩带飘场。
    日本天皇举行宴会,作歌送行。侍巨们唱起天皇写的送行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