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5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5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事。
    奥运会对希腊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希腊的各个城邦,因为这一全国性的运
动会,就有了共同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彼此接近,也增加了各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
来。很多城邦之间的紧张的关系一定程序上得到了缓解。此外,运动会还促进了希腊文化艺
术,特别是雕刻艺术的发展。希腊著名雕刻家迈伦塑的掷铁饼者,肌肉健壮,线条流畅,准
确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青年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一刹那间的紧张状态,被誉为不朽的艺术珍
品。希腊人中曾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奥林匹克,就没有希腊雕刻。
    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一共举行了293次。到公元394年,侵入希腊的罗马皇帝狄
奥多西下令禁止举行比赛,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中断了1500多年。后来,经过法国人顾
拜旦的倡议和努力,公元1896年,奥运会又在雅典恢复了。以后仍然是4年一次,分别
在不同的国家举行,而且参加者也不再限定为希腊人。如今,奥运会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
体育盛会。比赛项目更多,参赛的选手更多。每隔4年,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们会集在田
径场上,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竞争拼搏,传递着人类大家庭的和平和友谊。奥
运会又成为了人类和平友谊的盛会。

 
斯 巴 达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
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
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
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
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
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斯巴达人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
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
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
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一首诗中写道;
      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
    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
    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
    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
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
虚实,消耗敌方的兵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
行武装起义。再加上希洛人在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斯巴达人就用一种叫“克里普提”
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动的意思,史诗中记载:“长官们时常派遣
大批最谨慎的青年战士下乡,他们只带着短剑和一些必需的给养品。在白天,他们分散隐蔽
在偏僻的地方,杀死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有时,他们也来到希洛人正在劳动的田
地里,杀死其中最强壮最优秀者”。在斯巴达和雅典的一次战争中,2000希洛人立下战
功,斯巴达人答应给他们自由,把他们带到大庙中给神谢恩。但他们被埋伏在大庙中的奴隶
主屠杀了。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
意伤害希洛人。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
希洛人既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为了维
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需要一只强壮的军队。斯巴达人形
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
练。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
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
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哪里接受检
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
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
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
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
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
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
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
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
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
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
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
不动声,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
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
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
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
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
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
牌抬回来。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
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的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
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
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
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
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
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
“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
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
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
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
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
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改革家梭伦



    这是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
业者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
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
    只见梭伦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登上讲坛,环顾四周,径直走到一个大林框前。此时,嘈
杂的会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凝神屏息,视线随着梭伦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那个大木框。
梭伦用手一拨,将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便呈现在人们面
前。梭伦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
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
债而被卖到外邦作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
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
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是极其艰苦的,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
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
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
妻、子变卖为奴。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
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
的债权碑。梭伦自然因此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
    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于贵族
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
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
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气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
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
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争夺萨拉米斯岛而发生战争。结果雅典失败了,当
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萨拉米
斯岛地处雅典的出海口,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
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
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
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
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
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
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
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
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
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
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担任首席执政官后,他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
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
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高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
的最高官职,第三等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
到过去那么多政治权利了,而新兴的工商农奴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