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41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41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于1945——1947年出任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
席。1952——1960年为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1960年任苏
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因被指责为支持反党集团
而未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1966年4月苏共二十三大后,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196
9年12月2日病逝。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传奇英雄布琼尼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
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从事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
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的战争,屡建奇功。他的一生与苏军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的功绩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膺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
和多枚外国勋章、奖章,三次荣获革命荣誉武器。
    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
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
格。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
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
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
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
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
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
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
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
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
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酷爱,在
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骑兵师,后来又
扩编为骑兵军和骑兵集团军。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布琼尼指挥一个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落
花流水,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因而荣膺红旗勋章。
    1919年夏,邓尼金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
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
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随后,又巧妙地实施机动,给插到红军南方方面军
后方的马蒙托夫和什库罗指挥的哥萨克骑兵师以粉碎性的打击,占领了重镇沃罗涅日,从而
封闭了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红军阵地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
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
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被称为
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许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1919年底和1920
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
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
分,尔后协同南方面军的另2个集团军予以各个歼灭。1920年4、5月间,布琼尼的部
队又遵照列宁的指示用了50天的时间,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实施了
史无前例的1000多公里的战略机动,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
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
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
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伏龙芝在评价骑兵第1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
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
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
骑兵史册。”
    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
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
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在此期间,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
真研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积极参加了多卷集《苏联国内战争史》的
编写工作,撰写了《骑兵兵团战术基础》、《红色骑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苏联红
军进行了重大军事改革,不仅装备更新了,组织体制和军事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布琼尼意
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
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
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
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
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
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
役。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
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
    但由于他深受“骑兵永远神圣”的观念影响,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
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
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战后,他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
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
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 

 
稳健持重的华西列夫斯基



    1942年11月19日晨,浓雾笼罩着斯大林格勒,突然万炮齐鸣,集结在斯大林格
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出敌不意地发起了钳形攻势,迅速将33万德军合围,而后至1943年
2月2日又将其全歼。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这一战役计划
的制定和执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付出了大量心血。
    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是同时代的苏军高级指挥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一起指
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朱可夫豪爽开朗,大胆果敢,魄力强,华
西列夫斯基老练稳重,平易近人。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回到大本营,斯大林开玩笑
地说,“瞧您指挥这么一大批部队,而且您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苍蝇都没有欺侮
过”。华西列夫斯基一向认为,善于在下属面前保持自重是军事首长不可少的品质。
    1895年,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新戈列奇哈村的一个神甫
家庭。母亲共生下八个孩子,华西列夫斯基排行第四。父亲收入微薄,母亲常到临近工场作
坊里做些零活补贴家用。华西列夫斯基也常常到菜园和田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先是
在诺沃波克罗夫斯科耶村教会办的一所小学读书,后来进入基涅什马神学校,1909年秋
天又进入科斯特罗马神学校读书。这个学校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
    华西列夫斯基童年时并没有梦想作一个军人,更没有想借此机会而飞黄腾达,是战争使
他进入军队,成长为著名的军事家、统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打破
了他学生时代曾有过的当一个农学家的梦想。1915年,他进入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校速
成班,毕业后获准尉军衔,被分配到一个县城的预备营,不久,即率一个连开赴前线,被编
入第9集团军步兵第103师诺沃赫皮奥尔斯克团。
    1916年春,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9集团军,驻扎在从德涅斯特河畔的拉塔奇到普
鲁特河上的鲍扬一线。他作为第一连连长,参加了勃鲁西洛夫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对
奥宣战,但却连吃败仗,11月布加勒斯特沦陷。华西列夫斯基随第9集团军开到罗马尼
亚,阻止德国人通过罗马尼亚进攻俄国。1917年3月,国内传出彼得格勒爆发革命的消
息,华西列夫斯基所在团的军官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更趋于保守,一部分向士兵群众靠拢。
他一向很接近士兵群众,自然走了第二条路。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军军官层的分裂加深了,
保守分子暂时占了上风。华西列夫斯基因承认苏维埃政权,接触布尔什维克,出席士兵代表
会议而遭到一部分军官的冷遇。为此,他决定结束军事生涯,去做一名农学家。1917年
12月,他退伍回到了家乡。
    三个星期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接受了县军事部的建议,担任了基涅什马思乌格列茨克乡
的军训处教官。1919年5月,他参加了工农红军,当上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官。此
后,他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导队长等职。1931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被
调至工农红军军训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军事演习的准备和实施,同时参加了司
令部勤务条令和大纵深战斗实施细则的编写,使他学会了参谋业务,积累了工作经验。19
34年,他升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训部长。1935年9月苏军实行军衔制时,他获得上
校军衔。1936年秋,改任司令部作战部长。11月,进入总参军事学院深造,一年后以
优异成绩结业,到总参谋部任训练处长。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德军向
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三个月就推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形势十分危
险。这时,已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为稳定战局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组
织计划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当时,他正在西南方面军协助工
作。最高统帅要求他至迟于7月4日返回大本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
统帅部的意图,主持总参谋部拟制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计划和方案,领导解决了各方面军作
战中的许多具体问题。7月23日,他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斯大林
格勒方面军。为解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合围的威胁,他建议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
的剩余兵力,对敌实施反突击。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围歼计划,而且阻止了敌人一举拿下斯
大林格勒的企图。随后,他协调其他战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的胜利,显示了他统率大军的才能。
    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作为大本营派出的代表,先后协助各方面军领导
进行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战役、克里木的
作战行动和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等。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之
一。在战役准备阶段,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设想;一方面详尽审阅了被命名为“巴格
拉季昂”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帮助大本营完成了各方面军的调动和集中,提出了他认为适
合担任新编组各方面军司令的人选,供最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