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07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07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武装侵占
中国东北的方针。
    这四人是日本侵略军的马前卒,长期在中国活动,是关东军中有名的“中国通”。除河
本大作外,板垣、土肥原和石原这三个总是聚在一起搞阴谋活动。关东军在中国所干的罪恶
勾当,几乎都是由他们三个策划发动的。
    日本人当然不傻,他们不但要霸占东北,而且还要找到一些借口,以显得其侵略有
“理”。找什么借口呢?河本亲手策划的第一个“高招”就是除掉越来越不肯听命的“东北
王”张作霖,以期奉军内出现混乱甚至武装冲突,以便浑水摸鱼,但在1928年6月3日
他们发动“皇菇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后,他们预料中的混乱并没有出现。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在石原的倡议下,板垣决定以“北满参观旅行团”的名义组织
特工展开大规模的情报侦察活动。同时,日本参谋部也向中国东北派出了大批军事间谍,
“日本帝国参谋省情报科情报员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就是这些化装成“旅行者”的间谍中
的一员。而这个冒充旅行者的间谍之死就成了板垣和石原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借口中村
震太郎是被我边防军发现其间谍身份之后秘密处死的。
    1931年6月,身负重命的中村震太郎和退伍骑兵曹长井杉延太郎进入了中国东北。
他们找了一名蒙古人和一名白俄作向导,从海拉尔出发,沿大兴安岭、索伦山一路侦察,记
录下许多情况。但是,就在中村等人的侦察行动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被机警的中国军人抓
获了,中国军人从中村的棉裤和行囊中,搜出了几张中日文的军用地图,几份关于兴安区屯
垦军的兵力驻扎及当地人口、物产、风土人情的表册和笔记。中国军队团长关玉衡觉得事关
重大,立即对中村等人进行审讯。不料,中村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军国主义分子。他自以为是
“大日本帝国”的公民,对中国人向来是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屯垦军团长能把他怎
样?!因此,这个顽固的间谍有恃无恐,态度强横。不但拒不承认他的间谍身份,而且大叫
大嚷地说:
    “你们把一个有合法证件的日本公民无故关起来加以审讯,这是违反国际的有关法律
的。我要见你们的司令长官,向他提出严重抗议!”
    另一名日本人井杉延太郎也声称:“不错,我们曾经是军人,中村是陆军大佐,我是营
长,但我们都已退役。现在我们是大日本伐木公司的职员。快放了我们!”
    审讯没有任何结果。第二天,继续审讯,这次,中村态度更加蛮横。当审讯人员一一列
出从他身上搜出的东西,指出他的间谍身份,要他交待他的具体使命和委派他的人的名字
时,他竟然恼羞成怒,跳起来对着主审讯人就是一记重拳。接着他像条疯狗似的一边咆哮,
一边乱打一气,最后几个战士上去,才制服了这头凶猛的野兽。
    更为棘手的是如何处置他们。关团长为这件事思考了好几天,始终拿不定主意,最后他
采纳了部下的建议,秘密地处死了这几个人。
    然而,这个秘密没过多久就让日本人知道了。正苦于找不到武装侵占东北借口的日本人
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立即利用这件事大作文章。板垣、石原和土肥原认为,盼望已
久的时刻就要来到。这三个恶毒的人还炮制了一个火上浇油的阴谋,再演一场贼喊捉贼的掼
技。他们决定炸毁奉天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然后栽赃陷害给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
出兵奉天。
    1931年9月18日深夜,寂静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队鬼鬼祟祟的人影,一个叫河
本末守的日本中尉奉土肥原之命带领一队人马以巡视铁路为名正向柳条湖方向奔去,不一会
儿,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铁路被炸毁了很长一截。紧接着,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义连
续两次拍电报报告关东军参谋长和陆相南次郎,颠倒黑白地说中国军队破坏日本方面的南满
铁路,袭击其守备队,板垣和石原则不停地催促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出兵攻击中国军队。
刹那间,穷凶极恶的关东军疯狂地扑向北大营,扑向奉天城,由于东北军毫无防范,仅一夜
工夫,奉天陷落。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九·一八”事变,就在板垣等几个人的“导演”下“上
演”了。
    … 

 
埃塞俄比亚的抗战



    在非洲东北部,有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名叫埃塞俄比亚。这是一个封建王国。由于地处
沙漠地带,经济十分落后,人民过着贫穷的生活,然而,她的地下资源却十分丰富。在她那
一望无际、连绵起伏、在阳光下闪烁着黄金般光芒的沙漠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黄金,还有白金
(铂)以及许多别的金属。此外,埃塞俄比亚地处红海南大门,向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
地。因此,她一直是帝国主义者垂涎的对象。
    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头子墨索里尼悍然发动了侵埃战争,此时,意大
利已占领了埃东面的索马里和北面的厄立特尼亚。现在,它希望迅速占领埃塞俄比亚,控制
红海这条战略交通要道,并以此为据点吞并整个非洲。
    当时的意大利虽然不能与德国相比,但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一个几乎还处于原始社会状
态的封建王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现代巨无霸,它拥有当时先进的现代化武器,有大量飞机、
坦克和装甲车,而埃塞俄比亚则连统一的军队也没有,只有属于海尔·塞拉西皇帝的卫队和
各封建领主的私人军队。他们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长矛、弓箭、棍棒,力量对比如此悬殊,
难怪墨索里尼狂叫要“惩罚这些非洲蛮子,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呢。”
    可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并没有被强大的敌人吓倒,他们决心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
的家园。很快,埃实行了全国总动员。10月17日,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
了隆重的阅兵式。只见这位年轻的皇帝健步走上检阅台。在清晨的阳光中他的身影显得异常
高大。他没有发表长篇演说,只是高声问他的臣民:
    “法西斯侵犯我疆土,鱼肉我人民。我们怎么办?!”“坚决抗敌,宁死不屈!”10
万人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对!誓死抗击侵略者,保卫我们的家园!”塞拉西说完,命令5
万人组成的联合军队立即出发。他自己也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抗战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品质和崇高的自我牺牲
精神。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水源奇缺。牧民们就把水装在皮袋里,穿过干旱的沙漠把水运
到兵营里。他们自己却常常因干渴而晕倒在路上,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动员;妇女
们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和妇女协会,运送伤员。组织后方供给,一些封建庄园主也拿出钱来向
国外购买武器弹药和粮食,支援前线抗战。
    由于埃塞俄比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墨索里尼速战速决的部署完全落空。到11月8日,
意军才占领埃塞俄比亚1D8的土地。11月19日到21日,塞拉西皇帝再次亲临前线慰
问军队。埃军乘此机会,一鼓作气地进行了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意军损失惨重。那些被
意军所占领土地上的人民也不断地给意军制造麻烦:他们藏起粮食,填平了水井,牵走了骆
驼和毛驴。意军每到一地,占领的仅仅是一座空城。在非洲沙漠炎炎的烈日烘烤下,找不到
水源或只能找到撒了盐的水井的意军士兵饥渴交加,战斗力大为减退。
    墨索里尼见此情形恼羞成怒。这个丧心疯狂的法西斯分子,不但一怒之下撤换了意军驻
非洲总司令,派了由死心塌地的纳粹分子组成的“黑衫军”到埃塞俄比亚参战,并从12月
底起增派了空军。对埃军阵地和无辜的平民进行病狂的轰炸,而且,还从次年2月份起使用
起了毒气!意军甚至还对瑞典和芬兰派出的红十字救护队进行轰炸。瑞典红十字会救护队成
员死在这些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的暴徒的轰炸中的就有50多人!
    形势终于恶化。1936年5月5日,意军进占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塞拉西
皇帝出走英国。5月9日,墨索里尼在罗马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由意大利国王兼任埃塞俄
比亚皇帝。
    埃塞俄比亚沦陷了。这片苦难的土地在法西斯分子的铁蹄下呻吟。灾难深重的人民陷入
了更加痛苦的境地。然而,他们并没有屈服。更多的人拿起了武器,参加了游击队。人们的
誓言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滴血。”游击队利用各种方式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
而巧妙的斗争。他们不断破坏铁路,炸毁桥梁,劫持意军的运输车,炸掉他们的军火库。他
们甚至还刺伤了意大利总督。虽然,意大利法西斯殖民当局对此进行了疯狂的报复,3天中
屠杀了3万人,逮捕监禁了更多的人,但埃塞俄比亚人民没有被吓倒。相反,越来越多的人
参加了游击队。到1939年,游击队已发展到40万人,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游击队斗争的方式也越来越巧妙。他们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他们的武器弹药
及粮食大部分都是从敌人那儿弄来。意军成了他们的“后勤部”。最有趣的是这样一个故
事:一天深夜,奎列索一个意军兵营。熟睡的士兵们突然被一种剌痛感弄醒了。他们睁开眼
睛一开,屋子里“嗡嗡营营”地飞舞着不知多少蜜蜂。迷迷糊糊的士兵一时也弄不清是怎么
回事,慌慌张张地跳下床往外面跑,顿时军营大乱。等这些士兵赶走呆在身上的密蜂,一个
个红头胀脸地回来时,发现他们所有的武器都不见了。有人在自己的床头发现一张纸条,上
面有几行字:“武器弹药,暂借不妨;蜜蜂成箱,送君品尝。小小礼品,希望笑纳。”落款
是一个笑容可鞠的小飞人。原来,这正是一支代号“小飞人”的游击队干的。这支游击队近
来十分活跃,神出鬼没,弄得意大利殖民统治者十分恼火。
    埃塞俄比亚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在1941年赶跑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
独立。
“和平鸽”的父亲



    在西班牙的美丽城市马拉加,一位母亲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玩
耍。
    望着聪明伶俐的儿子,玛丽亚·毕加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喃喃自语道:
    “这孩子,如果参军入伍,肯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可以成为教皇的!”
    正在嘻戏的孩子听到母亲的话,立即抬起头,大声地喊道:
    “我想成为作家,所以我是毕加索!”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来到了这个世界。据母亲说,小毕加索学会发的第一
个音节是“匹兹”,“匹兹”是铅笔的缩音。年幼的毕加索是向母亲索要画笔画画吧。
    毕加索的父亲是绘画教师。毕加索很小时就喜欢画画。上学后,毕加索不喜欢一般的文
化课程,他的所有作业簿上都画着各种人物。而且他常常把鸽子带进教室。因为他喜欢画鸽
子。
    14岁时,父亲把毕加索送到巴塞罗那美术学校。这是一所正规的艺术学校,规模和名
气都较大。考题是画一个披着被单的模特儿和一个站立的裸体人像的素描,考试时间是一个
月。
    毕加索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交卷了。素描的艺术水准让阅卷老师震惊,毕加索跳过初级班
升入高级班。
    15岁时,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成功的作品:《科学与仁慈》:画面上,一位身患重病、
卧床不起的母亲,一面接受医生的搭脉诊断,一面忧伤地着着修女怀抱中的孩子。
    这幅画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有更深层的含义:只有科学和宗教才能将人
类从病态的、绝望的生活境地解救出来。
    1897年《科学与仁慈》入选西班牙全国美展,荣获金奖。在叔叔的赞助下,毕加索
自己一人前往首都马德里,投考圣斐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他再次以突出的成绩取得了入学
资格。
    学校的教条和死气沉沉的教育,使毕加索厌倦了。他经常逃学,到户外写生,他的叔叔
得知消息,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毕加索陷入饥寒交迫中。
    毕加索得了一场大病,只好回父母身边,到乡间疗养。在乡间,他结交了很多老实善良
的农民朋友,毕加索同情他们的悲惨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作品《阿拉贡人的风俗》。
这幅作品在马德里和马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