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节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节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踪的国家



    相传,在深深的大西洋的洋底,有一个沉没的国家,据说那就是大西国。
    最早记载大西国的事情的人是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克里齐》里,柏拉图
说,大西国原来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这个国家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它的
势力一直延伸到埃及和第勒尼安海。
    后来,大西国对埃及、希腊和地中海沿岸所有其他民族都发动过战争。一次大西国对雅
典发动了战争,雅典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将大西国的军队击退。不久,一场大地震使大西
国沉没于波涛之中。
    大西国的创始人是波塞冬。波塞冬娶了当时一位美丽的姑娘克莱托为妻。她为波塞冬生
了10个儿子。波塞冬把大西国分成10个部分交给他的10个儿子分别掌管。他们就是大
西国最初的10名摄政王。波塞冬的长子阿特拉斯是大西国王位的继承者。最初的10名摄
政王曾相约,彼此决不互动干戈,一方有难,各方支援。
    大西国的海岸绵长、高山秀丽、平原辽阔。大西国天然资源丰富,农作物一年可收获两
次。人民大多依靠种地、开采金银等贵金属和驯养野兽为生。在城市和野外,到处是鲜花,
大西国的许多人便靠提炼香水生活。
    在大西国的城市中,人口稠密,热闹非常。城中遍布花园,到处是用红、白、黑三种颜
色大理石盖起来的寺庙、圆形剧场、斗兽场、公共浴池等高大的建筑物。码头上,船来船
往,许多国家的商人都同大西国进行贸易。
    随着大西国越来越强盛,大西国的国王也变得野心勃勃。在贪得无厌的野心驱使下,他
们决心要发动更大的战争,征服全世界。然而一场强烈的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洪水,使整个大
西国在一天一夜之间便无影无踪了。
    大西国沉没的时间,根据柏拉图在另外一本书中所记载的说法推算,大约是11150
年前。
    柏拉图曾多次说,大西国的情况是历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决非是他自己的虚构。据说柏
拉图为此还亲自去埃及请教当时有声望的僧侣。
    柏拉图的教师苏格拉底在谈到大西国时也曾说过:“好就好在它是事实,这要比虚构的
故事强得多。”
    如果柏拉图所说的确有其事,那么早在12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创造了文明。
    但这个大西国它在哪里呢?千百年来人们对此一直怀有极大的兴趣。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海域,以及在巴哈马群岛、佛罗里
达半岛等附近海底,都接连发现过轰动全世界的奇迹。
    1968年的某一天,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附近的大西洋洋面上一片平静,海水像透
亮的玻璃,一望到底。几名潜水员坐小船返回比米尼岛途中,有人突然惊叫了起来:“海底
有条大路!”几个潜水员不约而同地向下看去,果然是一条用巨石铺设的大路躺在海底。这
是一条用长方形和多边形的平面石头砌成的大道,石头的大小和厚度不一,但排列整齐,轮
廓鲜明。这是不是大西国的驿道呢?
    70年代初,一群科学研究人员来到了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他们从800米深的
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12000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
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这里是不是大西国沉没的
地方呢?
    1974年,前苏联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在大西洋下拍摄了8张照片——共同构成了一座
宏大的古代人工建筑!这是不是大西洲人建造的呢?
    1979年,美国和法国的一些科学家使用十分先进的仪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
底发现了金字塔!塔底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塔尖离洋面仅100米,比埃及的
金字塔大得多。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底流过。
    这大金字塔是不是大西洲人修筑的呢?大西国军队曾征服过埃及,是不是大西国人将金
字塔文明带到了埃及?美洲也有金字塔,是来源于埃及,还是来源于大西国?
    1985年,两位挪威水手在“魔鬼三角”海区之下发现了一座古城。在他俩拍摄的照
片上,有平原、纵横的大路和街道、圆顶房屋、角斗场、寺院、河床……。他俩说:“绝对
不要怀疑,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描绘的一模一样!”这是真的吗?
    遗撼的是,百慕大的“海底金字塔”是用仪器在海面上探测到的,迄今还没有一位科学
家能确证它究竟是不是一座真正的人工建筑物,因为它也可能就是一座角锥状的水下山峰。
    苏联人拍下来的海底古建筑遗址照片,目前也没有人可以证实它就是大西国的遗址。
    比米尼岛大西洋底下的石路,据说后来有科学家曾经潜入洋底,在“石路”上采回标本
进行过化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石路”距今还不到10000年。如果这条路是大西
国人修造的话,它至少不应该少于10000年。至于那两个挪威水手的照片,至今也无法
验证。
    唯一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在大西洋底确实有一块沉下的陆地。
    所以,如果大西洋上确实存在过大西国,大西国确实像传说那样,沉没在大西洋底,那
么,在大西洋底就一定能找到大西国的遗迹。
    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考古学家宣布说,他已经在大西洋底发现了大西国的遗
物。所以直到今天,大西国依然是一个千古疑谜。
    … 

 
说话的石碑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
一提埃及,难免令人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
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述历史,恢复古埃及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
史料。
    可惜的是,由于历经劫难,古埃及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尽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遗留
下不少,但后人却无法读懂。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起源史一样,如
同被宠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人们只能凭晚期希腊、罗马作家的个别记载,拼凑成残缺不全的
轮廓,期待着有朝一日揭开象形文字的秘密,再补上它的五官全貌。
    这一天总算到来了。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
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
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
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
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注意。他们纷
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
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
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
博良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
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
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
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
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
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
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
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
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
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
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
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
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
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
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
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
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
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
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
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
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
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
(用改造过希借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
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
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
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

 
千古之谜金字塔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
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
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
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
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
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
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
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
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
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啦”的标志是
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
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
如拉的眼睛一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