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3金庸小说中的"短平快"-孔庆东 >

第2节

13金庸小说中的"短平快"-孔庆东-第2节

小说: 13金庸小说中的"短平快"-孔庆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俩虽然会这套刀法是他们的师傅。可是感情不好,每天吵架,天天吵,所以他们俩打架的时候,威力发挥不出来,所以还不如教给他们。所以这个刀法里面它是大有学问的,比如说这两个人就很奇怪,说你们夫妻俩怎么天天吵架呢?然后对方就说,这有什么奇怪的。难道你的父母不吵架吗。他说,对呀,我的父母就从来不吵架,我的父母一辈子都没有红过脸。我们今天也经常说,形容一对夫妻非常好说从来没有红过脸。可是对方不以为然。说从来不吵架,从来不吵架,那叫什么夫妻?真是邪门。在这个过程中,这两个人又找到了他们的母亲,这个母亲当年被一位很侠义的太监给救了。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他们的父母真的不是一对夫妻。从来不吵架的夫妻果然是邪门。从来不吵架的夫妻原来不是夫妻,她的那一个男的是太监,是一个很善良 
 
  的太监救了他的母亲,假扮夫妻,所以从来不吵架。而那一对教给他们夫妻刀法的夫妻呢?虽然天天吵架,但从来没有吵到要离婚的程度,天天吵架的反而是好夫妻。生活就是这样奥妙,就是这样复杂。最后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喜剧性的团圆结尾。两个刀找到了,双刀会合,而且终于找到了刀里面藏着的宝贝,刀里面藏着的秘密终于找到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原来只是四个字叫“仁者无敌”,就是有仁义的人是无敌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结尾。这就是秘密,小说的开头,我们也介绍一下。 
 
  开头也很像一个剧本的开头,这样写:四个劲装结束的汉子并肩而立,拦在当路。若是黑道上山寨的强人,不会只有四个,莫非在这黑沉沉的松林当中,暗中还埋伏下大批人手?如是剪泾的小贼,见了这么声势浩大的镖队,远避之惟恐不及,哪敢这般大模大样地拦路挡道?难道会是武林高手,冲着自己而来?这样一个开头,它有一个悬念,就是你看不出这四个人是干什么的?下面的发展读者会看到拦路的四个汉子是号称“太岳四侠”的四个喜剧人物。而其实呢,这四个人武功都非常低,但是他们都自视很 
 
  高,都是很能吹牛。这样的四个人恰好是构成了一组喜剧角色。这样的人物就是给小说带来很多喜庆的气氛。我们在看结尾,找到鸳鸯刀,找到刀里秘密的这一段。袁夫人将鸳鸯刀拿在手中,叹道:“满清皇帝听说这双刀之中,有一个能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这果然不错。可是他便知道了这秘密,又能依着行吗?各位请看!”众人凑近看时,只见鸳刀的刀刃上刻着“仁者”两字,鸯刀上刻着“无敌”两字。“仁者无敌”这便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其实什么秘密呀,什么阴谋啊,都不是一流境界。一流的境界不是阴谋而是阳谋。就是我这个秘密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也没用。因为你不可能按照这个办法去做,只有我能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比如说,当年共产党就告诉国民党,我们没有什么秘密,我的秘密可以告诉你,我们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告诉你了,你有什么办法,因为你不能依靠人民群众。最了不起的功夫是阳谋。 
 
  (寻宝是人们的一个梦想,不同的人对于宝藏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对于以宣扬侠义为己任的金大侠来说,他眼中的宝藏究竟是什么?在众多寻宝模式下,善于出奇出新的金庸又是如何建构他的寻宝历程的呢?) 
 
  金庸小说也像很多其他武侠小说一样,存在着一些模式,比如像《鸳鸯刀》这种找一个宝刀里边有个秘密,这叫寻宝模式。找寻一件宝贝。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西方文学模式都是有限的。所有的文学故事,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一个模式,像寻找宝贝,是常见的一种模式。找到宝贝和找补到宝贝构成了故事发展的一个悬念。读者总是去想找到没有,找到里边到底是什么东西。而金庸小说,它高人之处呢,在于经常是宝贝找到了,但是在找到之后突然发生了变化,让你找到宝贝,不在找宝贝这个问题上过度地刁难。你找到了,找到之后,突然又陡起波澜,本来以为一双刀里面有什么秘密。没想到找到以后里边就是四个字这么简单,这么简单你说它不是秘密吗?没有价值吗?你仔细反思才会明白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道理。你要想无敌于天下,你要想统治天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仁慈,但是仁慈又哪里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真正的仁者不需要找到这个秘密,你本身就是仁慈的人,找它干什么。 
 
  真正的仁义之人、仁义的统治者不需要这个秘密,他一样能够无敌,而不是无敌的人,生性很残忍的人、残暴的人,暴君,你找到了又有什么用,找到了又没用,所以天下本来就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大道,有很多很实用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在我们眼前摆着,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教导传授下来的,就看你能不能够实行。我们很多人用了很多精力去找一个道理,花费了很多精力。其实道理是有限的,找道理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能不能做到。比如说我从小就学习很好,我总是被人从这个学校请到哪个学校,去介绍学习经验。我很烦,我学习没有什么经验可介绍,就是请我介绍学习经验这背后就有一个指导思想,以为学习有什么窍门,只要把这个窍门转给他,他按照这个窍门去学就能学得很好,短时间内能提高成绩。我觉得窍门可能也有,但都不是重要的,我说我没有什么经验,说来说去都是“刻苦学习”四个字,就是“好好学习”四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一些道理都讲完了,关键是你能不能照着做,能够照着做,就是你明白了最大的道理,你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这么简单,真能做到吗?所以说这个寻宝贝和对待宝贝的态度可能是两个境界。 
 
  (《白马啸西风》写的是一个汉族少女李文秀在她小的时候,她的父母死于仇家的追杀。而她被一位姓计的老人搭救,此后就与这位计爷爷相依为命,一起生活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在广漠的草原上,李文秀与一个哈萨克少年青梅竹马,但是由于民族间的隔阂和歧视,使得这个哈萨克少年长大后最终爱上了本族的一个姑娘。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与别人情投意合,李文秀满心惆怅。) 
 
  而故事发展,后来变化是奇幻莫测,也是几万字的一个作品,非常惊心动魄。比如说开头搭救李文秀的这个计爷爷,到后来就暴露了身份,他其实不是一个老头而是一个青年人,一个青年人扮成一个老年人,他本来叫马家骏,他有自己不幸的身世,他躲避在这里,躲避在回疆这里。他扮成一个老头正好那天救了李文秀,只好以他爷爷的身份来养活她长大。可是在养活她长大照顾她长大的过程中,这个叫马家骏的青年他暗暗地爱上了这个李文秀,爱上了这个女孩子。这个故事很奇怪,但又是合乎人的真实的心情的,而且这种爱是很痛苦的。因为你已经规定自己是一个老头了,你跟她已经是老头和孩子的关系了,自己又不能暴露,这个小说没有展开他的心灵,没有正面去写他的心灵。我们只是感觉到他有一腔的感情,没有地方倾诉。这个小说里很多人都是没有机会来倾诉自己心灵的。最后这个计爷爷的青年为了救李文秀而死去了。 
 
  (在大漠深处的一个迷宫里,李文秀被一个名叫瓦耳拉齐的强盗捉住了,而这个人正是使马家骏隐姓埋名装扮成老人来躲避的那个仇家,为了搭救李文秀,马家骏最终暴露了身份与瓦耳拉齐展开了一场生死的较量。李文秀得救了,但是马家骏却为自己的单相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小说里面有一系列的单相思,李文秀是单相思,还有别人对李文秀单相思。小说中还有其他人物之间的单相思,就连文明与文明之间也经常是单相思的关系。比如说大唐帝国要求那个高昌国学习自己的文化,说我这个文化很好,你必须学我的。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单相思。人家不喜欢你,不喜欢你的文化,你干嘛强迫人家接受你的文化呢。唐太宗派大军灭了高昌国,灭了之后,把自己的书送去,把孔子的书、老子的书,四书五经送去,让人家读,让人家好好学习学习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人家就不学,把你这些破书都放在山洞里。我就是不学,你能管得着吗?所以说用飞机、大炮来推销自己的文明,这是最蠢的一种办法,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单相思。所以说《白马啸西风》,它写了从个人到民族之间的一系列无事的悲剧,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悲剧,没有人故意来制造悲剧,就是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它把这些悲剧给写出来了。 
 
  (《白马啸西风》是金大侠在笑傲江湖后所做的一曲凄凉婉转的悲歌。小说中无论是人物间苦涩的单相思,还是民族与民族间的关系都透露着一种一厢情愿的无奈的悲剧。小说结尾处的一句话,最终为这些悲剧制定了调子。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这真是古往今来人类的一个永恒的难题。你说你有学问,你有知识,你是博士后,你武功盖世,你家有原子弹,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人家就是不爱你,你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这叫千金难买我不乐意。他就是不乐意,所以你永远也没办法。所以小说结尾找那个阿訇来给大家背《可兰经》,这个阿訇叫哈卜拉姆,他背经文的时候,众人都恭恭敬敬地倾听。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说我们有什么事情不明白只要问哈卜拉姆,他总是能好好地教导我们。可是哈卜拉姆再聪明,再有学问,有一件事是不能解答的。因为《可兰经》上也没有答案,就是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他深深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白马带着她一步一步地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漫漫地走,但终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所以说读这个小说的读者,可以说无不为之感动,无不为之叹惋。你总会想到很多事情,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金庸就写出了一个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东西。这个启发,不仅可以让我们去思考一些爱情问题、朋友交往的问题,思考政治问题、国家问题都是一样的。科技在发展,他不喜欢,你也没办法。有些孩子非得让他老爷爷去学电脑、上网。老头说我就不喜欢,有什么办法。 
 
  而这个小说里面一些暗线写的人物。比如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个马家骏,就是计爷爷,也写得非常好。小说的最后一段,那样抒情的文字,就是来源于马家骏向李文秀介绍中原的情况。当他为救李文秀而受伤,在临终之前的时候。马家骏嘴角边露出凄然的苦笑,轻轻地道:“江南的杨柳,已抽出嫩芽了,阿秀,你独自回去吧,以后……以后可得小心,计爷爷……计爷爷不能照顾你了……”声音越说越低,终于没了声息。李文秀扑在他身上,叫道:“计爷爷,计爷爷,你别死。”马家骏没回答她的问话就死了,可是李文秀心中却已明白得很,马家骏非常非常地怕他的师父,可是非但不立即逃回中原,反而带着她来到迷宫;只要他始终扮作老人,瓦耳拉齐永远不会认出他来,可是他终于出手。 
 
  去和自己最惧怕的人动手,那全是为了她!这十年之中,他始终如爷爷般爱护自己,其实他是个壮年人,世界上亲祖父对自己的孙女,也有这般好吗?或许有,或许没有,她不知道。就是把人和人之间的这样一种微妙的感情,说不清楚的这样一个感情写得这样准确。别的作家很难做到,也很难在其他作品中发现。我们这个人类从原始社会经过一步一步发展来,我们对善恶是非的判断,是经过很多事件、很多教训的积累才慢慢地复杂起来,全面起来的,而金庸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这只是一个中篇小说,金庸在其他的小说中用很多的精力深刻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大宋和大辽的关系。大宋、大辽、大理、女真这些民族之间的关系到底谁好,谁坏。 
 
  比如说宋辽两国处于敌对状态。都认为对方这个民族道德上是不可取的,或者骂对方是狗,或者骂对方是猪,不拿对方的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看。而其实真的两个民族的人具体的交往起来才会发现,原来你们民族也有这样好的人啊。这个话听起来像表扬,但是实际上还是一种藐视。民族与民族之间是这样,一个民族内部的人,不同的地域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而金庸他虽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